走進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二)

今天來繼續給大家介紹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首先給大家介紹第一件寶貝---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出土於南陽淅川春秋霸主楚莊王之子子庚之墓。雲紋銅禁的發現和一個明代的醉酒秀才及其書童生有著很大的淵源,一明朝秀才因仕途不得意,晚上喝酒,走路不小心,掉進了子庚墓,沉浸了2400多年的楚國子庚墓與世人見面。

雲紋銅禁是楚國用來放酒和禁酒以及祭祀祖先之物,為什麼叫“禁”呢?其實是周公旦吸取了夏和商滅亡的原因,當時認為夏和商的滅亡和過度飲酒有關,因此製作此禁來告誡子孫、大臣以及百姓非規定場合不得飲酒,同時也頒佈我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出自《尚書.周書》,據說是周公旦所作,勸人不要釀酒以及酗酒,是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走進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二)


我們評判一件文物主要是從是從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以及藝術價值來評價一件文物,很難有一件文物能夠三者皆具,雲紋銅禁就是這樣一件文物。咱們分別從這三個價值方面來說一下雲紋銅禁。


走進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二)


雲紋銅禁出土於春秋中期子庚墓,雲紋銅禁的出土說明當時楚國國力之雄厚,也說明楚國一統天下的決心。其藝術價值在於雕刻精美的花紋以及龍和虎的雕刻,上方由十二條龍銜接而成,下方有十二個虎構成,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虎的舌頭是伸出來的,彷彿在垂涎上面的美酒,也有人說是表現雲紋銅禁之重,壓的十二個虎突出了舌頭,再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上面的雕刻的鏤空花紋不是一層,而是有好幾層,其工藝手法堪稱精美。那麼這麼大的雲紋銅禁是怎麼製作而成的呢?

雲紋銅禁的製作工藝

雲紋銅禁採用的是失蠟法(也有人稱鑄模法)工藝製作而成,首先用蠟捏成自己所需要的形狀,(這一步稱之為內範),做好之後在蠟的外面開始塗抹泥巴塗抹均勻,(這一步稱為外模),然後開始用大火煅燒,達到一定溫度以後,蠟就會融化,只剩下一個空殼,這個時候再倒入銅水,等待冷卻,之後再把外面的泥巴敲碎,那麼所需要的青銅器就脫穎而出了。咱們所說詞語“模範”,也源於古代青銅器的製作過程。


走進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二)


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北宋是我國製造瓷器的高峰,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定窯、汝窯、鈞窯、哥窯、官窯,都屬於北宋時期,被稱為北宋五大名窯,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件汝瓷-天藍釉刻花鵝頸瓶,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走進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二)


五大名瓷,汝瓷為魁首,這更凸顯了汝瓷的地位,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出土於汝陽縣寶丰鎮清涼寺,為什麼這件器物會出土於此呢?


走進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二)


據說北宋宋徽宗時期,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一個黑衣人偷偷潛入汝窯的燒製現場,一進去便開始挖坑,一直挖到天快亮,埋下了一個包裹偷偷離去。這個黑衣人就是當時汝窯的窯工---林清,但是正是北宋末年,金軍南下,由於進攻凶猛,林清恐怕汝窯被毀,汝瓷技術失傳,於是就連夜將幾件完整的汝瓷埋在當時汝窯的底下,就算汝窯被毀,金兵退去之後,還留有幾件模型,但是呢我們都知道北宋抵擋不住金軍南下的攻勢,快速走向滅亡,而這些被埋葬的瓷器就這樣沉寂了1000多年。


走進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二)


直到20世紀中期,兩位農民在寶丰清涼寺田間耕地時挖出一些汝瓷碎片,上報給了文物部門,考古工作開始,挖出了當時窯工所埋的瓷器,也包括這件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同時還發現了大量破碎的汝瓷。

汝瓷是官窯,專為皇家制作,由於汝瓷極難製作,所以當時為了製作一件完美的汝瓷,往往會有一些瑕疵品,由於汝瓷是貢獻給皇帝的,當精品製作好以後,其他的都會被打碎。


走進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二)


眾多的汝瓷中,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為什麼會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呢?據說有一天宋徽宗做了一個夢,宋徽宗是非常篤信道教的,夢見自己得道昇仙,看見天空是藍色的,醒來之後被天空的藍色所吸引,於是就讓當時造瓷的製作一件天藍色的汝瓷。宋徽宗的要求是“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於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問世了,現在的市場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青彌足珍貴”。汝瓷的燒製時間前後不過二十年,之後就開始失傳,其中天藍色的汝瓷在全國只有5件,而刻有花紋的全國僅此一件,就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由於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非常高,因此也被列為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