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報告裡的祕密,醫生不會告訴你!

乳腺癌 癌症 健康 粉紅天使聯盟 粉紅天使聯盟 2017-09-09

今天看到留言裡有人說去醫院檢查完,拿到報告後,醫生對病情講的不清不楚的!一趟檢查下來就知道了自己乳房裡有個疙瘩!疙瘩有多大、能不能治好等問題都沒弄明白!去檢查是為了讓自己安心,忙了半天結果卻是反的!粉紅天使覺得如果患者自己能看得懂報告,那是不是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乳腺報告裡的祕密,醫生不會告訴你!

乳腺疾病常用檢查方法

① 超聲檢查 :乳腺腫塊內微小鈣化、邊緣"毛刺"徵、縱橫比大於 1 ,癌的可能性最大。通過半定量法和彩色撲獲技術觀察癌腫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對鑑別良、惡性腫瘤有很大幫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對診斷乳癌有較高敏感性。

② MRI檢查 :採用順磁對比劑強化再行MIP重建對乳癌的顯示率為 100%。MRS強烈提示乳癌組織內膽鹼水平增高 ,水/脂肪比率明顯大於正常組織 ,是診斷乳癌重要標準。

③ CT檢查 :薄層掃描能發現直徑 0 .2cm癌灶 ,乳癌增高的相關參數和MVD密切相關。較好顯示轉移淋巴結情況。

④ X線檢查 :對乳癌鈣化灶的檢出最具優勢 ,X線數字攝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術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

⑤ 紅外熱像圖 :通過數字化定量系統對乳癌熱區溫度量化分析 ,標定病變中心與周圍組織溫差 ,判斷腫塊良、惡性。

⑥ 微創影像 :對缺乏影像特徵的微小病灶開展超聲引導活檢、3D CE PDU改善超聲呈像CT引導下活檢定性。

乳腺報告裡的祕密,醫生不會告訴你!

BI-RADS是什麼?

在正規醫院做完乳腺的影像檢查(彩超、鉬靶、核磁等),拿到報告單後,你會注意到,在報告單上往往都可以看到一串字母:BI-RADS分級。後面會跟著I、II、III、IV、V等數字符號。“BI-RADS”是指美國放射學會的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縮寫。BI-RADS分級標準被廣泛應用於乳腺的各種影像學檢查,如X線鉬靶攝影、彩超、核磁共振等,用來評價乳腺病變良惡性程度的一種評估分類法。

乳腺報告裡的祕密,醫生不會告訴你!

BI-RADS分級

BI-RADS分級法將乳腺病變分為0~6級,一般來說,級別越高,惡性的可能性越大。

BI-RADS 0級(category 0):是指評估不完全。需要召回病人,補充其他相關影像檢查,或需要結合以前的檢查結果進行對比來進一步評估。

例如:

1. 有乳頭溢液、不對稱增厚、皮膚及乳頭改變等臨床表現,而超聲無徵象;

2. 臨床觸及腫塊,年齡大於20歲,超聲檢查有可疑徵象或無特徵,需乳腺鉬靶檢查;

3. 超聲檢查及鉬靶檢查均無特徵,需鑑別乳腺癌保乳術後形成的疤痕與復發病灶時,推薦磁共振檢查;

4. 確定治療前,需最後評估者確定。

BI-RADS 1級(category 1):陰性結果(negative),超聲上無異常發現。有把握判斷為正常。建議隨診(一年)。

例如:無腫塊、無結構紊亂、無皮膚增厚、無微鈣化。

BI-RADS 2級(category 2):良性徵象(benign finding/findings) 可基本排除惡性,定期複查即可。建議根據年齡及臨床表現隨診(半年至一年)。

例如:

單純性囊腫、乳腺內淋巴結(也可能屬1級)、乳腺假體植入、脂肪小葉;

穩定的外科手術後改變和連續超聲檢查未發現改變的纖維腺瘤也屬於2級;

多次複查超聲,圖像變化不大,年齡小於40歲的纖維腺瘤或首次超聲檢查年齡小於25歲的纖維腺瘤;

手術後結構欠規則,但多次複查超聲,圖像無變化。

BI-RADS 3級(category 3):可能良性徵象(probaly benign finding),惡性危險小於2%。建議短期隨訪(三至六個月)及其它檢查。

例如:

1. 年齡小於40歲的實性橢圓形、邊界清、縱橫比小於1的腫塊,良性可能,惡性的危險性小於2%;

2. 考慮纖維腺瘤可能性大:實性腫塊呈橢圓形、邊界清、縱橫比小於1,且呈水平方位生長的實質性腫塊。經過連續二至三年的複查,可將原先的3級(可能良性)改為2級(良性);

3. 多發性複雜囊腫或簇狀小囊腫

4. 瘤樣增生結節(屬不確定一類)

BI-RADS 4級(category 4):可疑惡性(suspicious abnormality),此級病灶有癌的可能性3%-94%。需要醫生進行臨床干預,一般首先考慮活檢,如空心針穿刺活檢、麥默通活檢或手術活檢。實性腫塊的超聲表現有非良性表現 ( 1-2 項)。

例如:

1. 不符合全部超聲聲像的纖維腺瘤和其它良性病變(良惡性鑑別表現有非良性表現1-3項);

2. 40歲以上超聲良性徵象的實性腫塊病變,此病變可能無特徵性乳腺癌形態,但屬高發年齡,有惡性可能(4A)。

4 級的亞級劃分原則:

4A級(category 4A):屬於低度可疑惡性。但惡性可能性較低(3%~30%)病理報告結果一般為非惡性,在良性活檢或細胞學檢查後應進行六個月或常規隨訪。

例如:

1. 可觸及的、局部界限清楚的實質性腫塊,超聲特徵提示為纖維腺瘤;

2. 可觸及的複雜囊腫或可能的膿腫。

4B級(category 4B):有中度可能惡性的病灶。惡性可能性為31%~60%。屬於這個分級的病灶放射學和病理學有緊密相關性。部分界限清楚、部分界限不清的纖維腺瘤或脂肪壞死可進行隨訪,但乳頭狀瘤則可能需要切除活檢。

4C級(category 4C):進一步疑為惡性,可能性61%~94%。惡性可能較大,但不象 5 級那樣,具有典型的惡性表像。 例如:邊界不清的、不規則實質性腫塊或新出現的簇狀細小多形性鈣化。該級病灶很可能會是惡性的結果。

BI-RADS 5級(category 5):高度可能惡性(high suggestive of malignancy), 惡性危險性大於 95%。超聲有特徵性異常徵象(良惡性實性腫塊鑑別表中惡性徵象三項以上),應考慮治療措施。

BI-RADS 6級(category 6):已活檢證實為惡性(known biopsy-proven)。在患者尋求治療前已經活檢證實惡性的屬於該級。這一分級用於在活檢已證實為惡性但還未進行治療的影像學評價上。主要是評價活檢前後的影像學改變或監測手術前新輔助治療的影像學改變。

看完這些,還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記得私信粉紅天使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