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有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為何儒家笑到最後?

戰國時代咱們都知道,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四個流派即: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那麼,為何最終儒家贏了?被統治者用了兩千多年,而不是墨家、法家和道家呢?

其實,這幾家中,最先得寵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以變法強國的秦國走的就是法家路線,親王取用了兩位法家代表:商鞅和韓非。使得秦帝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戰鬥力爆表,最終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可法家太過霸道,“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造成了秦朝的速亡。

春秋戰國有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為何儒家笑到最後?

秦始皇

劉邦建立漢朝後,吸取前朝教訓遺棄了法家思想,重新從其餘幾家選擇。墨家肯定是不能用的,要讓墨家當家,豈不是天子也要來個集體選舉?剩下的就只剩下道家和儒家了,先秦的儒家講的是民貴君輕,道家講的是無為而治。漢朝之初百廢待興,百姓亟需休養生息,因此道家被取用。漢初70多年來,統治者講的都是黃老之術,無為而治。但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也有嚴重的副作用,國家是經濟恢復了,百姓也安居樂業了,但你朝廷啥都不幹,豈不是坐視了諸侯王和匈奴強大?因此道家也逐漸被放棄。

春秋戰國有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為何儒家笑到最後?

商鞅

最終,只剩儒家可以選擇了,但孔孟的儒家思想太強調百姓而忽略君王,怎麼辦呢?這時候有個董仲舒的傢伙出來投機倒把了,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就是人死後就啥也沒有了,你啥鬼神也別信,直接無視它就好了,幹好生前的,死後的事咱不討論。董仲舒怎麼解讀孔子的這些話呢?他說“道之大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咱們的皇帝就是代表天道,咱們任何人都得服從。皇帝一聽這個好啊,於是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春秋戰國有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為何儒家笑到最後?

諸子百家

事實證明,儒家的這套說法比法家,道家都管用。法家是,你要聽皇帝的旨意啊,不然誅你九族。但人跑到越南去行不行,您能管那麼寬嗎?儒家是,你要聽皇帝的旨意啊,不然上天會替皇帝劈了你。你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也躲不過天雷滾滾吧?道家是,該幹嘛幹嘛,聽皇帝的幹嘛?

正因為如此,漢代以後,被改造後的儒家成了中國的正統思想,經過宋代程朱的加強,儒家就唯我獨尊了。很多人把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儒家糟粕歸咎於孔子,孔夫子多冤啊,人家就管生前幾十年,管不住後人曲解改造他的思想啊。

春秋戰國有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為何儒家笑到最後?

孔子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如果覺得小編寫得還可以的話,給小編點個贊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