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

牟田口不怕,他站在欽敦江前,立了個毒誓:

“陸軍現在已經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勝利的日子不遠了!……此次英帕爾作戰如果不成功,無法晉升為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其瘋狂決絕和愚昧自負,果然有東條英機之遺風。

其實,如果不是英軍,印度是不消打的。

因為印度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傳統,一直想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印度日本素來互拋媚眼。

1943年的8月,印度的國大黨,正在加緊掀起一輪新的不合作運動。

趁亂入侵,時不我待。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雄心勃勃,率領15、31和33三個師團,加上在緬被俘的9000名印度士兵,10萬大軍西進印度,開始入山。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

牟田口不怕,他站在欽敦江前,立了個毒誓:

“陸軍現在已經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勝利的日子不遠了!……此次英帕爾作戰如果不成功,無法晉升為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其瘋狂決絕和愚昧自負,果然有東條英機之遺風。

其實,如果不是英軍,印度是不消打的。

因為印度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傳統,一直想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印度日本素來互拋媚眼。

1943年的8月,印度的國大黨,正在加緊掀起一輪新的不合作運動。

趁亂入侵,時不我待。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雄心勃勃,率領15、31和33三個師團,加上在緬被俘的9000名印度士兵,10萬大軍西進印度,開始入山。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作戰圖

三、成吉思汗的戰術

剛說了,西擊印度,最大的困難是高山險阻。

羊腸小道、懸崖峭壁,道阻且長,怎麼把武器彈藥運過去,是第一大問題。

外出打仗,最大的問題是草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何讓10萬大軍有充足的補給,是第二大問題。

對此,作為總指揮,牟田口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作為在中國多年的侵華日軍,他準備學當年成吉思汗的戰術,隨軍帶“會走的食物”。

即用大量的牛、馬、羊和大象託運戰備物資,到了地點沒了口糧,還可以把它們殺掉當食物。一舉兩得。

因此,牟田口在行動前,徵用了緬甸當地大量的馱牛、牛車、牲畜大象,浩浩蕩蕩,哞哞咩咩地出發了。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

牟田口不怕,他站在欽敦江前,立了個毒誓:

“陸軍現在已經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勝利的日子不遠了!……此次英帕爾作戰如果不成功,無法晉升為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其瘋狂決絕和愚昧自負,果然有東條英機之遺風。

其實,如果不是英軍,印度是不消打的。

因為印度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傳統,一直想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印度日本素來互拋媚眼。

1943年的8月,印度的國大黨,正在加緊掀起一輪新的不合作運動。

趁亂入侵,時不我待。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雄心勃勃,率領15、31和33三個師團,加上在緬被俘的9000名印度士兵,10萬大軍西進印度,開始入山。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作戰圖

三、成吉思汗的戰術

剛說了,西擊印度,最大的困難是高山險阻。

羊腸小道、懸崖峭壁,道阻且長,怎麼把武器彈藥運過去,是第一大問題。

外出打仗,最大的問題是草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何讓10萬大軍有充足的補給,是第二大問題。

對此,作為總指揮,牟田口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作為在中國多年的侵華日軍,他準備學當年成吉思汗的戰術,隨軍帶“會走的食物”。

即用大量的牛、馬、羊和大象託運戰備物資,到了地點沒了口糧,還可以把它們殺掉當食物。一舉兩得。

因此,牟田口在行動前,徵用了緬甸當地大量的馱牛、牛車、牲畜大象,浩浩蕩蕩,哞哞咩咩地出發了。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成吉思汗西征圖

糧餉不足是威脅,但牟田口有充分的考慮。

他的第二計劃是所謂的“就糧於敵”。

他告訴大家“打到英帕爾,坐食丘吉爾”,英帕爾英軍基地裡,牛奶麵包,大大地有,給我衝吧!

盟國加緊防禦,中國遠征軍參戰。

東南亞軍總司令,是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勳爵。

他分析,此次日軍渡河翻山,冒險性極大。

一是背靠大河,進攻容易防守難;

二是叢林運輸戰備物資,渠道單一,沒有後路;

三是沒有空軍掩護,而盟軍有空軍優勢,完全可以斷其補給;

四是最致命的,也是日本沒有料到的,那就是6-9月的雨季。如果日軍不在雨季之前離開山谷,全世界降雨量最大的雨季,可以讓日軍來多少淹死多少。

所以,蒙巴頓的一個策略就是“拖”,拖住日軍,坐等老龍王澆水。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

牟田口不怕,他站在欽敦江前,立了個毒誓:

“陸軍現在已經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勝利的日子不遠了!……此次英帕爾作戰如果不成功,無法晉升為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其瘋狂決絕和愚昧自負,果然有東條英機之遺風。

其實,如果不是英軍,印度是不消打的。

因為印度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傳統,一直想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印度日本素來互拋媚眼。

1943年的8月,印度的國大黨,正在加緊掀起一輪新的不合作運動。

趁亂入侵,時不我待。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雄心勃勃,率領15、31和33三個師團,加上在緬被俘的9000名印度士兵,10萬大軍西進印度,開始入山。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作戰圖

三、成吉思汗的戰術

剛說了,西擊印度,最大的困難是高山險阻。

羊腸小道、懸崖峭壁,道阻且長,怎麼把武器彈藥運過去,是第一大問題。

外出打仗,最大的問題是草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何讓10萬大軍有充足的補給,是第二大問題。

對此,作為總指揮,牟田口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作為在中國多年的侵華日軍,他準備學當年成吉思汗的戰術,隨軍帶“會走的食物”。

即用大量的牛、馬、羊和大象託運戰備物資,到了地點沒了口糧,還可以把它們殺掉當食物。一舉兩得。

因此,牟田口在行動前,徵用了緬甸當地大量的馱牛、牛車、牲畜大象,浩浩蕩蕩,哞哞咩咩地出發了。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成吉思汗西征圖

糧餉不足是威脅,但牟田口有充分的考慮。

他的第二計劃是所謂的“就糧於敵”。

他告訴大家“打到英帕爾,坐食丘吉爾”,英帕爾英軍基地裡,牛奶麵包,大大地有,給我衝吧!

盟國加緊防禦,中國遠征軍參戰。

東南亞軍總司令,是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勳爵。

他分析,此次日軍渡河翻山,冒險性極大。

一是背靠大河,進攻容易防守難;

二是叢林運輸戰備物資,渠道單一,沒有後路;

三是沒有空軍掩護,而盟軍有空軍優勢,完全可以斷其補給;

四是最致命的,也是日本沒有料到的,那就是6-9月的雨季。如果日軍不在雨季之前離開山谷,全世界降雨量最大的雨季,可以讓日軍來多少淹死多少。

所以,蒙巴頓的一個策略就是“拖”,拖住日軍,坐等老龍王澆水。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右為蒙巴頓

四、綠色地獄

戰鬥開始後,牟田口3個師團進擊迅速,兵分三路,從北、東、南3個方向同時包圍英帕爾,3個星期內就打到了距離英帕爾20公里的地方。

蒙巴頓想不到小日本糧草不濟還這麼能打,而自己的15軍主力,此時還在300英里外的若開地區,趕來迎戰,需要3個星期。

戰況緊急!

他立即向美國求援,說拜託了老大,用你駝峰航線的運輸機,先把我的15軍空降過來,否則英帕爾不保!

45架C-46火速支援,滿載槍炮彈藥,把15軍全部班師一線。

這就是實力。

用牛馬大象馱運的日本,怎麼也趕不上這速度。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

牟田口不怕,他站在欽敦江前,立了個毒誓:

“陸軍現在已經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勝利的日子不遠了!……此次英帕爾作戰如果不成功,無法晉升為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其瘋狂決絕和愚昧自負,果然有東條英機之遺風。

其實,如果不是英軍,印度是不消打的。

因為印度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傳統,一直想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印度日本素來互拋媚眼。

1943年的8月,印度的國大黨,正在加緊掀起一輪新的不合作運動。

趁亂入侵,時不我待。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雄心勃勃,率領15、31和33三個師團,加上在緬被俘的9000名印度士兵,10萬大軍西進印度,開始入山。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作戰圖

三、成吉思汗的戰術

剛說了,西擊印度,最大的困難是高山險阻。

羊腸小道、懸崖峭壁,道阻且長,怎麼把武器彈藥運過去,是第一大問題。

外出打仗,最大的問題是草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何讓10萬大軍有充足的補給,是第二大問題。

對此,作為總指揮,牟田口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作為在中國多年的侵華日軍,他準備學當年成吉思汗的戰術,隨軍帶“會走的食物”。

即用大量的牛、馬、羊和大象託運戰備物資,到了地點沒了口糧,還可以把它們殺掉當食物。一舉兩得。

因此,牟田口在行動前,徵用了緬甸當地大量的馱牛、牛車、牲畜大象,浩浩蕩蕩,哞哞咩咩地出發了。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成吉思汗西征圖

糧餉不足是威脅,但牟田口有充分的考慮。

他的第二計劃是所謂的“就糧於敵”。

他告訴大家“打到英帕爾,坐食丘吉爾”,英帕爾英軍基地裡,牛奶麵包,大大地有,給我衝吧!

盟國加緊防禦,中國遠征軍參戰。

東南亞軍總司令,是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勳爵。

他分析,此次日軍渡河翻山,冒險性極大。

一是背靠大河,進攻容易防守難;

二是叢林運輸戰備物資,渠道單一,沒有後路;

三是沒有空軍掩護,而盟軍有空軍優勢,完全可以斷其補給;

四是最致命的,也是日本沒有料到的,那就是6-9月的雨季。如果日軍不在雨季之前離開山谷,全世界降雨量最大的雨季,可以讓日軍來多少淹死多少。

所以,蒙巴頓的一個策略就是“拖”,拖住日軍,坐等老龍王澆水。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右為蒙巴頓

四、綠色地獄

戰鬥開始後,牟田口3個師團進擊迅速,兵分三路,從北、東、南3個方向同時包圍英帕爾,3個星期內就打到了距離英帕爾20公里的地方。

蒙巴頓想不到小日本糧草不濟還這麼能打,而自己的15軍主力,此時還在300英里外的若開地區,趕來迎戰,需要3個星期。

戰況緊急!

他立即向美國求援,說拜託了老大,用你駝峰航線的運輸機,先把我的15軍空降過來,否則英帕爾不保!

45架C-46火速支援,滿載槍炮彈藥,把15軍全部班師一線。

這就是實力。

用牛馬大象馱運的日本,怎麼也趕不上這速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盟軍

“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

此時,飢餓的日軍,打到英帕爾前20公里時,已經不能再多走一步。

牟田口本身就帶了20天的乾糧。起初1天6兩,後來降為4兩,再後來3兩、1.5兩,甚至0.3兩……

口糧問題,一直如盤繞在日軍上空的魔鬼。

這仗越打,山越翻,糧食越少,人越吃不飽。學成吉思汗帶來的“活食物”,怎麼也喂不飽10萬大軍。

當收到口糧短缺,請求補給的報告後,司令部的牟田口還很生氣: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食草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山這邊,靠著美國支援的充足彈藥、先進武器、空中補給和地理優勢,盟軍硬是把日軍困死在山谷密林。

日軍數次衝殺突圍,竟然“不能前進一步”。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

牟田口不怕,他站在欽敦江前,立了個毒誓:

“陸軍現在已經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勝利的日子不遠了!……此次英帕爾作戰如果不成功,無法晉升為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其瘋狂決絕和愚昧自負,果然有東條英機之遺風。

其實,如果不是英軍,印度是不消打的。

因為印度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傳統,一直想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印度日本素來互拋媚眼。

1943年的8月,印度的國大黨,正在加緊掀起一輪新的不合作運動。

趁亂入侵,時不我待。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雄心勃勃,率領15、31和33三個師團,加上在緬被俘的9000名印度士兵,10萬大軍西進印度,開始入山。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作戰圖

三、成吉思汗的戰術

剛說了,西擊印度,最大的困難是高山險阻。

羊腸小道、懸崖峭壁,道阻且長,怎麼把武器彈藥運過去,是第一大問題。

外出打仗,最大的問題是草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何讓10萬大軍有充足的補給,是第二大問題。

對此,作為總指揮,牟田口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作為在中國多年的侵華日軍,他準備學當年成吉思汗的戰術,隨軍帶“會走的食物”。

即用大量的牛、馬、羊和大象託運戰備物資,到了地點沒了口糧,還可以把它們殺掉當食物。一舉兩得。

因此,牟田口在行動前,徵用了緬甸當地大量的馱牛、牛車、牲畜大象,浩浩蕩蕩,哞哞咩咩地出發了。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成吉思汗西征圖

糧餉不足是威脅,但牟田口有充分的考慮。

他的第二計劃是所謂的“就糧於敵”。

他告訴大家“打到英帕爾,坐食丘吉爾”,英帕爾英軍基地裡,牛奶麵包,大大地有,給我衝吧!

盟國加緊防禦,中國遠征軍參戰。

東南亞軍總司令,是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勳爵。

他分析,此次日軍渡河翻山,冒險性極大。

一是背靠大河,進攻容易防守難;

二是叢林運輸戰備物資,渠道單一,沒有後路;

三是沒有空軍掩護,而盟軍有空軍優勢,完全可以斷其補給;

四是最致命的,也是日本沒有料到的,那就是6-9月的雨季。如果日軍不在雨季之前離開山谷,全世界降雨量最大的雨季,可以讓日軍來多少淹死多少。

所以,蒙巴頓的一個策略就是“拖”,拖住日軍,坐等老龍王澆水。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右為蒙巴頓

四、綠色地獄

戰鬥開始後,牟田口3個師團進擊迅速,兵分三路,從北、東、南3個方向同時包圍英帕爾,3個星期內就打到了距離英帕爾20公里的地方。

蒙巴頓想不到小日本糧草不濟還這麼能打,而自己的15軍主力,此時還在300英里外的若開地區,趕來迎戰,需要3個星期。

戰況緊急!

他立即向美國求援,說拜託了老大,用你駝峰航線的運輸機,先把我的15軍空降過來,否則英帕爾不保!

45架C-46火速支援,滿載槍炮彈藥,把15軍全部班師一線。

這就是實力。

用牛馬大象馱運的日本,怎麼也趕不上這速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盟軍

“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

此時,飢餓的日軍,打到英帕爾前20公里時,已經不能再多走一步。

牟田口本身就帶了20天的乾糧。起初1天6兩,後來降為4兩,再後來3兩、1.5兩,甚至0.3兩……

口糧問題,一直如盤繞在日軍上空的魔鬼。

這仗越打,山越翻,糧食越少,人越吃不飽。學成吉思汗帶來的“活食物”,怎麼也喂不飽10萬大軍。

當收到口糧短缺,請求補給的報告後,司令部的牟田口還很生氣: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食草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山這邊,靠著美國支援的充足彈藥、先進武器、空中補給和地理優勢,盟軍硬是把日軍困死在山谷密林。

日軍數次衝殺突圍,竟然“不能前進一步”。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日軍

可怕的雨季來了。

印緬交界處,號稱“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區”。

強弩之末的日軍,就這樣整天被雨水沖刷。

綠色的地獄中,他們餓得滿嘴吞草。

最可怕的是瘟疫流行起來,痢疾、流感、霍亂,和最要命的傷寒,讓日軍站都站不起來了。

病號嗚呼,也沒有醫療,自殺者越來越多。

牟田口告急,日本無力支援,補給線被盟軍飛機炸斷,天要絕日軍。

絕望中的日軍,開始內訌。

3個師團長埋怨牟田口戰略錯誤,拒不配合,甚至出現了日本陸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公然抗命:31師團師團長佐藤中將,不顧牟田口的命令,竟然率部開始撤退。

另外兩個師團長也拒不配合,牟田口氣急敗壞,不經天皇允許,2個月內撤了3個師團長的職,這不僅是日本陸軍史上的首次,也是戰場極不吉利的徵兆。

敗勢,敗勢,敗勢難逃!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

牟田口不怕,他站在欽敦江前,立了個毒誓:

“陸軍現在已經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勝利的日子不遠了!……此次英帕爾作戰如果不成功,無法晉升為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其瘋狂決絕和愚昧自負,果然有東條英機之遺風。

其實,如果不是英軍,印度是不消打的。

因為印度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傳統,一直想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印度日本素來互拋媚眼。

1943年的8月,印度的國大黨,正在加緊掀起一輪新的不合作運動。

趁亂入侵,時不我待。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雄心勃勃,率領15、31和33三個師團,加上在緬被俘的9000名印度士兵,10萬大軍西進印度,開始入山。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作戰圖

三、成吉思汗的戰術

剛說了,西擊印度,最大的困難是高山險阻。

羊腸小道、懸崖峭壁,道阻且長,怎麼把武器彈藥運過去,是第一大問題。

外出打仗,最大的問題是草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何讓10萬大軍有充足的補給,是第二大問題。

對此,作為總指揮,牟田口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作為在中國多年的侵華日軍,他準備學當年成吉思汗的戰術,隨軍帶“會走的食物”。

即用大量的牛、馬、羊和大象託運戰備物資,到了地點沒了口糧,還可以把它們殺掉當食物。一舉兩得。

因此,牟田口在行動前,徵用了緬甸當地大量的馱牛、牛車、牲畜大象,浩浩蕩蕩,哞哞咩咩地出發了。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成吉思汗西征圖

糧餉不足是威脅,但牟田口有充分的考慮。

他的第二計劃是所謂的“就糧於敵”。

他告訴大家“打到英帕爾,坐食丘吉爾”,英帕爾英軍基地裡,牛奶麵包,大大地有,給我衝吧!

盟國加緊防禦,中國遠征軍參戰。

東南亞軍總司令,是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勳爵。

他分析,此次日軍渡河翻山,冒險性極大。

一是背靠大河,進攻容易防守難;

二是叢林運輸戰備物資,渠道單一,沒有後路;

三是沒有空軍掩護,而盟軍有空軍優勢,完全可以斷其補給;

四是最致命的,也是日本沒有料到的,那就是6-9月的雨季。如果日軍不在雨季之前離開山谷,全世界降雨量最大的雨季,可以讓日軍來多少淹死多少。

所以,蒙巴頓的一個策略就是“拖”,拖住日軍,坐等老龍王澆水。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右為蒙巴頓

四、綠色地獄

戰鬥開始後,牟田口3個師團進擊迅速,兵分三路,從北、東、南3個方向同時包圍英帕爾,3個星期內就打到了距離英帕爾20公里的地方。

蒙巴頓想不到小日本糧草不濟還這麼能打,而自己的15軍主力,此時還在300英里外的若開地區,趕來迎戰,需要3個星期。

戰況緊急!

他立即向美國求援,說拜託了老大,用你駝峰航線的運輸機,先把我的15軍空降過來,否則英帕爾不保!

45架C-46火速支援,滿載槍炮彈藥,把15軍全部班師一線。

這就是實力。

用牛馬大象馱運的日本,怎麼也趕不上這速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盟軍

“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

此時,飢餓的日軍,打到英帕爾前20公里時,已經不能再多走一步。

牟田口本身就帶了20天的乾糧。起初1天6兩,後來降為4兩,再後來3兩、1.5兩,甚至0.3兩……

口糧問題,一直如盤繞在日軍上空的魔鬼。

這仗越打,山越翻,糧食越少,人越吃不飽。學成吉思汗帶來的“活食物”,怎麼也喂不飽10萬大軍。

當收到口糧短缺,請求補給的報告後,司令部的牟田口還很生氣: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食草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山這邊,靠著美國支援的充足彈藥、先進武器、空中補給和地理優勢,盟軍硬是把日軍困死在山谷密林。

日軍數次衝殺突圍,竟然“不能前進一步”。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日軍

可怕的雨季來了。

印緬交界處,號稱“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區”。

強弩之末的日軍,就這樣整天被雨水沖刷。

綠色的地獄中,他們餓得滿嘴吞草。

最可怕的是瘟疫流行起來,痢疾、流感、霍亂,和最要命的傷寒,讓日軍站都站不起來了。

病號嗚呼,也沒有醫療,自殺者越來越多。

牟田口告急,日本無力支援,補給線被盟軍飛機炸斷,天要絕日軍。

絕望中的日軍,開始內訌。

3個師團長埋怨牟田口戰略錯誤,拒不配合,甚至出現了日本陸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公然抗命:31師團師團長佐藤中將,不顧牟田口的命令,竟然率部開始撤退。

另外兩個師團長也拒不配合,牟田口氣急敗壞,不經天皇允許,2個月內撤了3個師團長的職,這不僅是日本陸軍史上的首次,也是戰場極不吉利的徵兆。

敗勢,敗勢,敗勢難逃!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盟軍

五、最慘的慘敗

見“烏號作戰”大勢已去,東京大本營於7月初同意停止作戰,南方軍下令開始“退卻作戰”。

上山容易下山難,進攻呈勇退卻艱。

大面積的病疫、饑饉、大雨和毫無鬥志的絕望,讓日軍邊撤邊亡。

起點出發再回起點,日軍歷史上向無此例,因為日軍詞典裡沒有“後退”。此為日軍慘敗的另一個不祥之兆。

英軍33旅旅長劉易斯·皮尤回憶當時的日軍:

“敵軍已經不存在任何希望,他們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藥品,什麼也得不到。”“他們衰弱不堪,嘴裡塞滿野草……在路上可陷足的泥漿裡,漂浮著日本兵的屍體。四下裡零亂丟散的裝備,正是不體面潰敗見證。”

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敗像之三也。

"

地獄是綠色的。

1944年印緬叢林中的英帕爾會戰,讓日本15軍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怖。

“士兵們皮膚佈滿了潰瘍和膿包,穿著溼透的衣服躺著任螞蟻叮咬……”雨季的叢林,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吞噬著丟盔棄甲、餓殍滿地的日軍。

多少年過去後,日本戰史家們還在研究這場慘敗,10萬人進去,5萬人回來,是什麼導致了日本陸軍建軍以來的最大慘敗?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配圖:被遣返的日本戰俘

一、攻佔印度,蓄謀已久

1944年3月的這場戰役,始於1943年的一個冒險計劃。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南亞。

歐美列強忙於本土戰事,無暇東顧其殖民地。

幾個月後,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緬甸。

英軍倉皇西逃,定軍印度英帕爾平原,依山傍河,重建基地,以待反攻。

對氣勢洶洶的日本南方軍來說,勝利只是個開始。

總司令寺內壽一,沉醉於出人意料的喜悅之中,令駐緬第15軍“趁餘威乘勝追擊”,制定西侵印度的計劃。

好比當年拿下了滿洲後,立馬著手向華北擴張,打造一個緩衝區,做實滿洲。

這就是後來的“烏號作戰”計劃。

大本營指令稱,是“為了防衛緬甸……擊潰敵軍防禦”。

不過,此時,寺內壽一的提議被擱淺了。

原因是,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失利。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牟田口廉也

從1942年6月,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先後經歷了兩場轉折式的敗仗:

一個是中途島,4艏主力航母被擊沉;

另外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日本逐步失去制海權,太平洋戰場從攻勢變成守勢,日本從海軍強國變成海島守國。

不過,海上失利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振奮了日本陸軍。

陸海軍不和,是日本二戰體制內的死穴。

從海上無法遏制印度,那麼,從緬甸進擊印度東部,就顯得特別有戰略價值了。

所以,在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調任15軍司令,下轄3個師團,準備西進印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

二、印度的戰略價值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讓日本特別頭疼。

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爭物資援助,是從這裡的阿薩姆邦起飛,越過叢林和喜馬拉雅,飛過雲南到達重慶的。

前一年,為了阻止援華,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現在,美國又開通了“駝峰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直接空運過去,讓日本恨得牙根癢癢。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駝峰航線

尤其讓日本頭疼的,是從緬甸到印度,還有2大天然屏障。

一個是寬達1000米的欽敦江。

另一個是延綿數百公里、海拔高達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脊,這是一個密林險山、人跡罕至,瘴癘索命的不毛之地。

日軍若要端掉英軍的英帕爾反攻基地、切斷汀江機場的駝峰航線,這裡必經之地。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欽敦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

牟田口不怕,他站在欽敦江前,立了個毒誓:

“陸軍現在已經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勝利的日子不遠了!……此次英帕爾作戰如果不成功,無法晉升為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其瘋狂決絕和愚昧自負,果然有東條英機之遺風。

其實,如果不是英軍,印度是不消打的。

因為印度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傳統,一直想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印度日本素來互拋媚眼。

1943年的8月,印度的國大黨,正在加緊掀起一輪新的不合作運動。

趁亂入侵,時不我待。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雄心勃勃,率領15、31和33三個師團,加上在緬被俘的9000名印度士兵,10萬大軍西進印度,開始入山。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作戰圖

三、成吉思汗的戰術

剛說了,西擊印度,最大的困難是高山險阻。

羊腸小道、懸崖峭壁,道阻且長,怎麼把武器彈藥運過去,是第一大問題。

外出打仗,最大的問題是草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何讓10萬大軍有充足的補給,是第二大問題。

對此,作為總指揮,牟田口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作為在中國多年的侵華日軍,他準備學當年成吉思汗的戰術,隨軍帶“會走的食物”。

即用大量的牛、馬、羊和大象託運戰備物資,到了地點沒了口糧,還可以把它們殺掉當食物。一舉兩得。

因此,牟田口在行動前,徵用了緬甸當地大量的馱牛、牛車、牲畜大象,浩浩蕩蕩,哞哞咩咩地出發了。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成吉思汗西征圖

糧餉不足是威脅,但牟田口有充分的考慮。

他的第二計劃是所謂的“就糧於敵”。

他告訴大家“打到英帕爾,坐食丘吉爾”,英帕爾英軍基地裡,牛奶麵包,大大地有,給我衝吧!

盟國加緊防禦,中國遠征軍參戰。

東南亞軍總司令,是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勳爵。

他分析,此次日軍渡河翻山,冒險性極大。

一是背靠大河,進攻容易防守難;

二是叢林運輸戰備物資,渠道單一,沒有後路;

三是沒有空軍掩護,而盟軍有空軍優勢,完全可以斷其補給;

四是最致命的,也是日本沒有料到的,那就是6-9月的雨季。如果日軍不在雨季之前離開山谷,全世界降雨量最大的雨季,可以讓日軍來多少淹死多少。

所以,蒙巴頓的一個策略就是“拖”,拖住日軍,坐等老龍王澆水。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右為蒙巴頓

四、綠色地獄

戰鬥開始後,牟田口3個師團進擊迅速,兵分三路,從北、東、南3個方向同時包圍英帕爾,3個星期內就打到了距離英帕爾20公里的地方。

蒙巴頓想不到小日本糧草不濟還這麼能打,而自己的15軍主力,此時還在300英里外的若開地區,趕來迎戰,需要3個星期。

戰況緊急!

他立即向美國求援,說拜託了老大,用你駝峰航線的運輸機,先把我的15軍空降過來,否則英帕爾不保!

45架C-46火速支援,滿載槍炮彈藥,把15軍全部班師一線。

這就是實力。

用牛馬大象馱運的日本,怎麼也趕不上這速度。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盟軍

“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

此時,飢餓的日軍,打到英帕爾前20公里時,已經不能再多走一步。

牟田口本身就帶了20天的乾糧。起初1天6兩,後來降為4兩,再後來3兩、1.5兩,甚至0.3兩……

口糧問題,一直如盤繞在日軍上空的魔鬼。

這仗越打,山越翻,糧食越少,人越吃不飽。學成吉思汗帶來的“活食物”,怎麼也喂不飽10萬大軍。

當收到口糧短缺,請求補給的報告後,司令部的牟田口還很生氣: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食草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山這邊,靠著美國支援的充足彈藥、先進武器、空中補給和地理優勢,盟軍硬是把日軍困死在山谷密林。

日軍數次衝殺突圍,竟然“不能前進一步”。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日軍

可怕的雨季來了。

印緬交界處,號稱“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區”。

強弩之末的日軍,就這樣整天被雨水沖刷。

綠色的地獄中,他們餓得滿嘴吞草。

最可怕的是瘟疫流行起來,痢疾、流感、霍亂,和最要命的傷寒,讓日軍站都站不起來了。

病號嗚呼,也沒有醫療,自殺者越來越多。

牟田口告急,日本無力支援,補給線被盟軍飛機炸斷,天要絕日軍。

絕望中的日軍,開始內訌。

3個師團長埋怨牟田口戰略錯誤,拒不配合,甚至出現了日本陸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公然抗命:31師團師團長佐藤中將,不顧牟田口的命令,竟然率部開始撤退。

另外兩個師團長也拒不配合,牟田口氣急敗壞,不經天皇允許,2個月內撤了3個師團長的職,這不僅是日本陸軍史上的首次,也是戰場極不吉利的徵兆。

敗勢,敗勢,敗勢難逃!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英帕爾戰役中的盟軍

五、最慘的慘敗

見“烏號作戰”大勢已去,東京大本營於7月初同意停止作戰,南方軍下令開始“退卻作戰”。

上山容易下山難,進攻呈勇退卻艱。

大面積的病疫、饑饉、大雨和毫無鬥志的絕望,讓日軍邊撤邊亡。

起點出發再回起點,日軍歷史上向無此例,因為日軍詞典裡沒有“後退”。此為日軍慘敗的另一個不祥之兆。

英軍33旅旅長劉易斯·皮尤回憶當時的日軍:

“敵軍已經不存在任何希望,他們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藥品,什麼也得不到。”“他們衰弱不堪,嘴裡塞滿野草……在路上可陷足的泥漿裡,漂浮著日本兵的屍體。四下裡零亂丟散的裝備,正是不體面潰敗見證。”

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敗像之三也。

二戰日本想學成吉思汗的戰法,卻打了一場史上最慘的敗仗

盟軍繳獲日軍戰利品

日軍戰史中也載:

“這次退卻,是日軍戰史上從未有過的艱苦作戰……所有河床幹道,都氾濫成災,洪水奔流……有些部隊傷病員,徒步先行。行動困難的,大部分選擇了自殺;徒步的病人,被濁流吞下的人,不計其數,真是鬼哭啾啾,悽慘萬狀。”

英軍追擊下,日軍傷亡更重,一英軍記載:

“到處是赤身露體的屍體,士兵像骨骸一樣躺在泥地上……”

8月30日夜,日軍最後一個士兵渡回欽敦江。牟田口江邊清點人數,10萬大軍,只餘5萬,其中還有一半都是病號。

此戰後,“小東條”牟田口,也被撤職,編入預備役。

這就是二戰著名的四大戰役之“英帕爾會戰”。

它由張狂的對外擴張,到倉惶的退卻潰逃,終點回到起點,判如兩軍。

戰後日本戰史家研究稱,此戰,是日本歷史上陸地戰中,遭受最慘重的一次失敗的戰役

究其原因,一是補給,而是天險,三是雨季。

天無時地不利人失和,此戰,日軍氣數盡矣。

===============

文獻參考:

湯重南等《日本帝國的興亡》(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版)

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第三冊)》(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詹方瑤《太平洋戰爭中的緬甸戰局》(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10-28)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