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因何打不下印度?一個是因為8萬中國遠征軍,一個是自己腦殘

日本 二戰 中東局勢 英國 歷史 歷史塵封 2018-12-07

二戰時期橫掃東南亞的日軍因為沒有佔領印度,畢竟打完印度就圖謀中東了,可以和德軍會師了,其實也不是日本不想打,是沒有那麼大的胃口了。

日軍因何打不下印度?一個是因為8萬中國遠征軍,一個是自己腦殘

日軍沒有進攻印度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42年初,日本進攻緬甸,半年激戰,日軍擊潰中英聯軍,獨佔緬甸。而就是這半年,日軍取得巨大戰果,也耗盡最後一絲銳氣。戰役中,英國軍隊潰退,毫無戰力,日軍卻沒有進攻印度是因為北面還有八萬中國遠征軍,消滅這八萬人馬和突襲西南,搞定重慶的構想比印度的誘惑力更大。而到半年後,日軍也已經是強弩之末,日本四面開花,戰果累累,同時也捉襟見肘,給不了緬甸方面的援軍,所以日軍那時候打不了印度了,儘管英印軍隊大部分調往北非了。

日軍因何打不下印度?一個是因為8萬中國遠征軍,一個是自己腦殘

第二階段是英帕爾戰役,這個戰役從日軍方面的戰略性上是以攻為守,策應緬北防禦態勢。但戰術性上來說,是典型的軍國主義武士道式的頭腦發熱自己腦殘,作戰計劃漏洞百出。他們也不想想緬北的中美英聯軍都打得有聲有色,戰鬥力爆表,坐擁補給基地的英軍怎麼可能棄戰而逃,將這麼大的物資和戰略要地拱手相讓。印度給英國做據點都有百年,說白了就是第二個英國,雖然打仗不行,但是也是根深蒂固,沒有那麼容易拿下的。

日軍因何打不下印度?一個是因為8萬中國遠征軍,一個是自己腦殘

當時的日軍在主戰場中國消耗了日軍太多人力物力,印度太遠,又是英國在亞洲最後的堡壘,英國必然死守,日軍還沒攻下中國,是不會去印度拼命的。42年日軍進展順利,其中的主要一個原因是,英軍將主力和物資調往非洲了。到44年,英國已經緩過勁來了,緬北戰場,中美英聯軍打的強悍,坐擁因帕爾的物資基地,根本不擔心補給,隨便糟蹋也比落入日軍手裡強。雖然日軍打的突然也一開始小有戰果,但緩過來的英軍就不好對付了。而後階段的英軍佔優勢兵力卻也不進攻,擺明著整日軍的,就是要打你最虛弱的時候。

日軍因何打不下印度?一個是因為8萬中國遠征軍,一個是自己腦殘

日本在緬甸打的太順利了,打印度輕敵是一方面,後勤也是一方面。當時在加爾各答堆滿了美援物資,英國人把屬於中國的那份都用的差不多了,所以物資充足。如果讓日本人打進印度日本就會實現與德國在中東會師的戰略計劃,那是盟國不能接受的!印度也是英國殖民地中地位最重要的,於公於私英國人都會拼命守住印度。所以才會在英帕爾打退日本人,斷了日本進入印度的路。

日軍因何打不下印度?一個是因為8萬中國遠征軍,一個是自己腦殘

再者緬甸基本是荒野沒怎麼開發,既不怎麼產糧供日軍吃,也沒什麼像樣公路供日軍用。所以日軍在緬印邊界維持駐軍不易。日軍跨過邊界去打印度時,除了隨軍攜帶的在戰前臨時徵集蒐羅的一些物資,在整個戰役期間三個師團十萬兵就沒得到後方運來的一車補給!在和英軍幾個師的對拼中終於後援不濟耗盡了力量,敗下陣來。中國的土地則開墾得比較好物產多,所以日軍為了不讓中國和印度兩支遠征軍會師、阻斷中印公路,吸取英帕爾戰役的教訓,把主戰場選在中國境內,便於就地搶糧吃有力氣戰鬥。所以印度遠征軍輕鬆突進了幾百公里,中國遠征軍只艱難突進了幾十公里。除了兩軍武器裝備有差異戰鬥力不同,日軍向緬甸境和中國境分配的抵抗力度不同也是一大因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