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

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里,坐公交5站可到達.。

雖說是1923年的遷址,但築地市場直至1935年才正式營業,中間的十幾年,則是築地附近臨時市場運行。

築地市場正式的名稱是“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東京“江戶前”料理界人士也許是出於對日本橋魚河岸的懷念,所以都叫它“魚河岸”,簡稱“河岸”,而它的用地,原本則屬於日本海軍省。

再至去年10月,築地市場進行了最後一場金槍魚競拍,之後,它也壽終正寢,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改造的原因,它又被搬至東南3公里外的豐洲,即今天的豐洲市場。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

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里,坐公交5站可到達.。

雖說是1923年的遷址,但築地市場直至1935年才正式營業,中間的十幾年,則是築地附近臨時市場運行。

築地市場正式的名稱是“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東京“江戶前”料理界人士也許是出於對日本橋魚河岸的懷念,所以都叫它“魚河岸”,簡稱“河岸”,而它的用地,原本則屬於日本海軍省。

再至去年10月,築地市場進行了最後一場金槍魚競拍,之後,它也壽終正寢,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改造的原因,它又被搬至東南3公里外的豐洲,即今天的豐洲市場。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日本橋魚河岸市場以來的地理變遷,阿布/製圖

“江戶前”三大料理的由來

介紹“江戶前”漁獲之前,先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壽司、天婦羅和鰻魚“江戶前”三大料理中,哪種最早被冠之以“江戶前”?

看過此前我們說過的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讀者,應該不會說是壽司,因為金槍魚壽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的事情。至於天婦羅,似乎也不像。

最早被冠以“江戶前”名頭的,的確是鰻魚料理。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

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里,坐公交5站可到達.。

雖說是1923年的遷址,但築地市場直至1935年才正式營業,中間的十幾年,則是築地附近臨時市場運行。

築地市場正式的名稱是“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東京“江戶前”料理界人士也許是出於對日本橋魚河岸的懷念,所以都叫它“魚河岸”,簡稱“河岸”,而它的用地,原本則屬於日本海軍省。

再至去年10月,築地市場進行了最後一場金槍魚競拍,之後,它也壽終正寢,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改造的原因,它又被搬至東南3公里外的豐洲,即今天的豐洲市場。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日本橋魚河岸市場以來的地理變遷,阿布/製圖

“江戶前”三大料理的由來

介紹“江戶前”漁獲之前,先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壽司、天婦羅和鰻魚“江戶前”三大料理中,哪種最早被冠之以“江戶前”?

看過此前我們說過的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讀者,應該不會說是壽司,因為金槍魚壽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的事情。至於天婦羅,似乎也不像。

最早被冠以“江戶前”名頭的,的確是鰻魚料理。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鰻魚

話說江戶時代,當地人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是從江戶城位置就能一眼望見的隅田川下游以及深川,這一帶所捕獲的鰻魚於是特別被冠上“江戶前”,而從外地運來的鰻魚,則被稱為“旅鰻”或“外來鰻”。

從鰻魚開始,“江戶前”就已成為一種質量保證。

而據五代鰻魚老鋪野田巖的師傅金本兼次郎介紹,東京做鰻魚的歷史,其實江戶前就有了,但那時候的做法,和江戶時代相比,還是蠻簡陋的,即即將鰻魚簡單地剁成塊,然後燒烤,再抹上大豆醬油或味噌醬來食用。

至江戶時代,這種鰻魚的做法,被“蒲燒鰻魚”替代,它也是今天我們在東京吃到的鰻魚蓋飯做法。即先剖魚,再穿上竹籤,上火烤熟後再抹上醬料,再蓋到米飯上。

這種蒲燒法,應該是因為剖成片的鰻魚,受熱更充分和均勻,鰻魚的味道才真正發揮了出來。而野田巖的店鋪,在江戶末期就出現了,所以至今才能傳承至第五代。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

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里,坐公交5站可到達.。

雖說是1923年的遷址,但築地市場直至1935年才正式營業,中間的十幾年,則是築地附近臨時市場運行。

築地市場正式的名稱是“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東京“江戶前”料理界人士也許是出於對日本橋魚河岸的懷念,所以都叫它“魚河岸”,簡稱“河岸”,而它的用地,原本則屬於日本海軍省。

再至去年10月,築地市場進行了最後一場金槍魚競拍,之後,它也壽終正寢,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改造的原因,它又被搬至東南3公里外的豐洲,即今天的豐洲市場。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日本橋魚河岸市場以來的地理變遷,阿布/製圖

“江戶前”三大料理的由來

介紹“江戶前”漁獲之前,先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壽司、天婦羅和鰻魚“江戶前”三大料理中,哪種最早被冠之以“江戶前”?

看過此前我們說過的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讀者,應該不會說是壽司,因為金槍魚壽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的事情。至於天婦羅,似乎也不像。

最早被冠以“江戶前”名頭的,的確是鰻魚料理。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鰻魚

話說江戶時代,當地人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是從江戶城位置就能一眼望見的隅田川下游以及深川,這一帶所捕獲的鰻魚於是特別被冠上“江戶前”,而從外地運來的鰻魚,則被稱為“旅鰻”或“外來鰻”。

從鰻魚開始,“江戶前”就已成為一種質量保證。

而據五代鰻魚老鋪野田巖的師傅金本兼次郎介紹,東京做鰻魚的歷史,其實江戶前就有了,但那時候的做法,和江戶時代相比,還是蠻簡陋的,即即將鰻魚簡單地剁成塊,然後燒烤,再抹上大豆醬油或味噌醬來食用。

至江戶時代,這種鰻魚的做法,被“蒲燒鰻魚”替代,它也是今天我們在東京吃到的鰻魚蓋飯做法。即先剖魚,再穿上竹籤,上火烤熟後再抹上醬料,再蓋到米飯上。

這種蒲燒法,應該是因為剖成片的鰻魚,受熱更充分和均勻,鰻魚的味道才真正發揮了出來。而野田巖的店鋪,在江戶末期就出現了,所以至今才能傳承至第五代。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金本兼次郎,阿布/攝影

金本兼次郎介紹說,做好吃的鰻魚,離不開必不可少的五個料理步驟:剖魚、穿籤、白燒、清蒸、醬烤,也只有經過這五個步驟,才能算是完成一道正統的蒲燒鰻。

而像金本兼次郎這種店,因為堅持“江戶前”的傳統,“江戶前”的野生鰻魚自然是首選,而在鰻魚稀缺的當下,金本兼次郎相當苦惱,除了野生鰻魚越來越少,養殖鰻魚的肉質鬆軟,不易燒烤,也挺讓他頭大。

2,壽司

那小野二郎的壽司呢?它的始祖是“握壽司”。

它據傳是在江戶時代後期,由一位名叫華屋與兵衛的壽司師傅發明,他將摻入醋的米飯用手捏塑成型後,上面再擺上一塊醋漬的魚肉,然後在路邊攤叫賣。據瞭解,當時握壽司的尺寸足足有現在的2到3倍大。

那握壽司之前的日本壽司是什麼樣子呢?

最初的壽司,即是將生魚片和米飯同時用佐料去浸漬,使其發酵“熟成”,成為一種熟壽司,比如滋賀縣的鯽魚壽司。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

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里,坐公交5站可到達.。

雖說是1923年的遷址,但築地市場直至1935年才正式營業,中間的十幾年,則是築地附近臨時市場運行。

築地市場正式的名稱是“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東京“江戶前”料理界人士也許是出於對日本橋魚河岸的懷念,所以都叫它“魚河岸”,簡稱“河岸”,而它的用地,原本則屬於日本海軍省。

再至去年10月,築地市場進行了最後一場金槍魚競拍,之後,它也壽終正寢,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改造的原因,它又被搬至東南3公里外的豐洲,即今天的豐洲市場。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日本橋魚河岸市場以來的地理變遷,阿布/製圖

“江戶前”三大料理的由來

介紹“江戶前”漁獲之前,先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壽司、天婦羅和鰻魚“江戶前”三大料理中,哪種最早被冠之以“江戶前”?

看過此前我們說過的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讀者,應該不會說是壽司,因為金槍魚壽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的事情。至於天婦羅,似乎也不像。

最早被冠以“江戶前”名頭的,的確是鰻魚料理。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鰻魚

話說江戶時代,當地人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是從江戶城位置就能一眼望見的隅田川下游以及深川,這一帶所捕獲的鰻魚於是特別被冠上“江戶前”,而從外地運來的鰻魚,則被稱為“旅鰻”或“外來鰻”。

從鰻魚開始,“江戶前”就已成為一種質量保證。

而據五代鰻魚老鋪野田巖的師傅金本兼次郎介紹,東京做鰻魚的歷史,其實江戶前就有了,但那時候的做法,和江戶時代相比,還是蠻簡陋的,即即將鰻魚簡單地剁成塊,然後燒烤,再抹上大豆醬油或味噌醬來食用。

至江戶時代,這種鰻魚的做法,被“蒲燒鰻魚”替代,它也是今天我們在東京吃到的鰻魚蓋飯做法。即先剖魚,再穿上竹籤,上火烤熟後再抹上醬料,再蓋到米飯上。

這種蒲燒法,應該是因為剖成片的鰻魚,受熱更充分和均勻,鰻魚的味道才真正發揮了出來。而野田巖的店鋪,在江戶末期就出現了,所以至今才能傳承至第五代。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金本兼次郎,阿布/攝影

金本兼次郎介紹說,做好吃的鰻魚,離不開必不可少的五個料理步驟:剖魚、穿籤、白燒、清蒸、醬烤,也只有經過這五個步驟,才能算是完成一道正統的蒲燒鰻。

而像金本兼次郎這種店,因為堅持“江戶前”的傳統,“江戶前”的野生鰻魚自然是首選,而在鰻魚稀缺的當下,金本兼次郎相當苦惱,除了野生鰻魚越來越少,養殖鰻魚的肉質鬆軟,不易燒烤,也挺讓他頭大。

2,壽司

那小野二郎的壽司呢?它的始祖是“握壽司”。

它據傳是在江戶時代後期,由一位名叫華屋與兵衛的壽司師傅發明,他將摻入醋的米飯用手捏塑成型後,上面再擺上一塊醋漬的魚肉,然後在路邊攤叫賣。據瞭解,當時握壽司的尺寸足足有現在的2到3倍大。

那握壽司之前的日本壽司是什麼樣子呢?

最初的壽司,即是將生魚片和米飯同時用佐料去浸漬,使其發酵“熟成”,成為一種熟壽司,比如滋賀縣的鯽魚壽司。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鯽魚壽司

而和現在魚肉和米飯同時吃不同,最初熟壽司的正確吃法是拿掉米飯,只吃魚肉的部分,魚和飯同時入口的吃法,則始於更晚一些的室町時代,這時候的壽司已經縮短了熟成的發酵時間,相對的可以說是一種“生成”狀態的壽司。

此後,關西地區出現了將熟壽司添加上醋,然後緊密地塞在盒子裡,利用外部施壓原理製成的“押壽司”。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

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里,坐公交5站可到達.。

雖說是1923年的遷址,但築地市場直至1935年才正式營業,中間的十幾年,則是築地附近臨時市場運行。

築地市場正式的名稱是“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東京“江戶前”料理界人士也許是出於對日本橋魚河岸的懷念,所以都叫它“魚河岸”,簡稱“河岸”,而它的用地,原本則屬於日本海軍省。

再至去年10月,築地市場進行了最後一場金槍魚競拍,之後,它也壽終正寢,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改造的原因,它又被搬至東南3公里外的豐洲,即今天的豐洲市場。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日本橋魚河岸市場以來的地理變遷,阿布/製圖

“江戶前”三大料理的由來

介紹“江戶前”漁獲之前,先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壽司、天婦羅和鰻魚“江戶前”三大料理中,哪種最早被冠之以“江戶前”?

看過此前我們說過的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讀者,應該不會說是壽司,因為金槍魚壽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的事情。至於天婦羅,似乎也不像。

最早被冠以“江戶前”名頭的,的確是鰻魚料理。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鰻魚

話說江戶時代,當地人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是從江戶城位置就能一眼望見的隅田川下游以及深川,這一帶所捕獲的鰻魚於是特別被冠上“江戶前”,而從外地運來的鰻魚,則被稱為“旅鰻”或“外來鰻”。

從鰻魚開始,“江戶前”就已成為一種質量保證。

而據五代鰻魚老鋪野田巖的師傅金本兼次郎介紹,東京做鰻魚的歷史,其實江戶前就有了,但那時候的做法,和江戶時代相比,還是蠻簡陋的,即即將鰻魚簡單地剁成塊,然後燒烤,再抹上大豆醬油或味噌醬來食用。

至江戶時代,這種鰻魚的做法,被“蒲燒鰻魚”替代,它也是今天我們在東京吃到的鰻魚蓋飯做法。即先剖魚,再穿上竹籤,上火烤熟後再抹上醬料,再蓋到米飯上。

這種蒲燒法,應該是因為剖成片的鰻魚,受熱更充分和均勻,鰻魚的味道才真正發揮了出來。而野田巖的店鋪,在江戶末期就出現了,所以至今才能傳承至第五代。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金本兼次郎,阿布/攝影

金本兼次郎介紹說,做好吃的鰻魚,離不開必不可少的五個料理步驟:剖魚、穿籤、白燒、清蒸、醬烤,也只有經過這五個步驟,才能算是完成一道正統的蒲燒鰻。

而像金本兼次郎這種店,因為堅持“江戶前”的傳統,“江戶前”的野生鰻魚自然是首選,而在鰻魚稀缺的當下,金本兼次郎相當苦惱,除了野生鰻魚越來越少,養殖鰻魚的肉質鬆軟,不易燒烤,也挺讓他頭大。

2,壽司

那小野二郎的壽司呢?它的始祖是“握壽司”。

它據傳是在江戶時代後期,由一位名叫華屋與兵衛的壽司師傅發明,他將摻入醋的米飯用手捏塑成型後,上面再擺上一塊醋漬的魚肉,然後在路邊攤叫賣。據瞭解,當時握壽司的尺寸足足有現在的2到3倍大。

那握壽司之前的日本壽司是什麼樣子呢?

最初的壽司,即是將生魚片和米飯同時用佐料去浸漬,使其發酵“熟成”,成為一種熟壽司,比如滋賀縣的鯽魚壽司。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鯽魚壽司

而和現在魚肉和米飯同時吃不同,最初熟壽司的正確吃法是拿掉米飯,只吃魚肉的部分,魚和飯同時入口的吃法,則始於更晚一些的室町時代,這時候的壽司已經縮短了熟成的發酵時間,相對的可以說是一種“生成”狀態的壽司。

此後,關西地區出現了將熟壽司添加上醋,然後緊密地塞在盒子裡,利用外部施壓原理製成的“押壽司”。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鰻魚押壽司

“押壽司”發酵時間短,可以快速入口,也被叫做“早壽司”,或“箱壽司”,後來有人將“早壽司”分切成方便食用大小,並用竹葉包起來,即成為“竹葉卷壽司”。“竹葉卷壽司”則啟蒙了後來“握壽司”。

因為“握壽司”製作迅速,直接用手拿就可以吃,方便食用,它很快贏得市場青睞。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

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里,坐公交5站可到達.。

雖說是1923年的遷址,但築地市場直至1935年才正式營業,中間的十幾年,則是築地附近臨時市場運行。

築地市場正式的名稱是“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東京“江戶前”料理界人士也許是出於對日本橋魚河岸的懷念,所以都叫它“魚河岸”,簡稱“河岸”,而它的用地,原本則屬於日本海軍省。

再至去年10月,築地市場進行了最後一場金槍魚競拍,之後,它也壽終正寢,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改造的原因,它又被搬至東南3公里外的豐洲,即今天的豐洲市場。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日本橋魚河岸市場以來的地理變遷,阿布/製圖

“江戶前”三大料理的由來

介紹“江戶前”漁獲之前,先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壽司、天婦羅和鰻魚“江戶前”三大料理中,哪種最早被冠之以“江戶前”?

看過此前我們說過的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讀者,應該不會說是壽司,因為金槍魚壽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的事情。至於天婦羅,似乎也不像。

最早被冠以“江戶前”名頭的,的確是鰻魚料理。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鰻魚

話說江戶時代,當地人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是從江戶城位置就能一眼望見的隅田川下游以及深川,這一帶所捕獲的鰻魚於是特別被冠上“江戶前”,而從外地運來的鰻魚,則被稱為“旅鰻”或“外來鰻”。

從鰻魚開始,“江戶前”就已成為一種質量保證。

而據五代鰻魚老鋪野田巖的師傅金本兼次郎介紹,東京做鰻魚的歷史,其實江戶前就有了,但那時候的做法,和江戶時代相比,還是蠻簡陋的,即即將鰻魚簡單地剁成塊,然後燒烤,再抹上大豆醬油或味噌醬來食用。

至江戶時代,這種鰻魚的做法,被“蒲燒鰻魚”替代,它也是今天我們在東京吃到的鰻魚蓋飯做法。即先剖魚,再穿上竹籤,上火烤熟後再抹上醬料,再蓋到米飯上。

這種蒲燒法,應該是因為剖成片的鰻魚,受熱更充分和均勻,鰻魚的味道才真正發揮了出來。而野田巖的店鋪,在江戶末期就出現了,所以至今才能傳承至第五代。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金本兼次郎,阿布/攝影

金本兼次郎介紹說,做好吃的鰻魚,離不開必不可少的五個料理步驟:剖魚、穿籤、白燒、清蒸、醬烤,也只有經過這五個步驟,才能算是完成一道正統的蒲燒鰻。

而像金本兼次郎這種店,因為堅持“江戶前”的傳統,“江戶前”的野生鰻魚自然是首選,而在鰻魚稀缺的當下,金本兼次郎相當苦惱,除了野生鰻魚越來越少,養殖鰻魚的肉質鬆軟,不易燒烤,也挺讓他頭大。

2,壽司

那小野二郎的壽司呢?它的始祖是“握壽司”。

它據傳是在江戶時代後期,由一位名叫華屋與兵衛的壽司師傅發明,他將摻入醋的米飯用手捏塑成型後,上面再擺上一塊醋漬的魚肉,然後在路邊攤叫賣。據瞭解,當時握壽司的尺寸足足有現在的2到3倍大。

那握壽司之前的日本壽司是什麼樣子呢?

最初的壽司,即是將生魚片和米飯同時用佐料去浸漬,使其發酵“熟成”,成為一種熟壽司,比如滋賀縣的鯽魚壽司。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鯽魚壽司

而和現在魚肉和米飯同時吃不同,最初熟壽司的正確吃法是拿掉米飯,只吃魚肉的部分,魚和飯同時入口的吃法,則始於更晚一些的室町時代,這時候的壽司已經縮短了熟成的發酵時間,相對的可以說是一種“生成”狀態的壽司。

此後,關西地區出現了將熟壽司添加上醋,然後緊密地塞在盒子裡,利用外部施壓原理製成的“押壽司”。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鰻魚押壽司

“押壽司”發酵時間短,可以快速入口,也被叫做“早壽司”,或“箱壽司”,後來有人將“早壽司”分切成方便食用大小,並用竹葉包起來,即成為“竹葉卷壽司”。“竹葉卷壽司”則啟蒙了後來“握壽司”。

因為“握壽司”製作迅速,直接用手拿就可以吃,方便食用,它很快贏得市場青睞。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三文魚握壽司

“握壽司”在江戶流傳,其上所覆食材也在變化,包括星鰻、芝蝦、小鰶魚、鯛魚、文蛤等,只要是當時江戶前捕得到的生鮮海產,能用的幾乎全派上用場。漸漸地,“江戶前壽司”變成了“握壽司”的代名詞。

“江戶前”壽司的特色,除了所採用食材來自“江戶前”海域,使用前,這些食材還會先施以細緻的處理,例如將魚肉用醋浸泡,或以醬油醃漬,在未有冰箱之類保鮮條件之下,這樣做來延長食物保鮮期是一種必然,但到今天,它也仍被視為江戶前壽司的傳統做法,一直持續流傳到今天。

3,天婦羅

相比鰻魚和壽司,日本天婦羅的歷史也不短。

它源於室町時代,其模板可參照當時從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家傳入長崎的油炸食品,形式接近於時下的可樂餅。而“天婦羅”的名字,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它源自外文的音譯,至於哪國外文,就無從確切答案了。

我第一次聽到“天婦羅”時,對其直覺上是一種高大上的食物,但後來發現,其實它就是將魚、蝦、貝類裹上面衣再油炸,它的雛形也是江戶時代才出現。

當時的江戶攤販,除了賣壽司,還有就是天婦羅。因為有市場,所以慢慢流行開來。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江戶前”三大匠,阿布/攝影

此前在介紹小野二郎與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文章裡,提到了“江戶前”料理(具體點擊:小野二郎的金槍魚採購簿),它是日本飲食體系兩大流派之一,屬於關東地區的特色。

而銀座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三河是山居的天婦羅掌櫃早乙女哲哉,外加鰻魚老鋪野田巖的五代掌門金本兼次郎,則被稱為今天的“江戶前”料理三大匠。

本來想直接談這三大匠身後的日本料理江湖,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後來想想,其實應該先談一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再介紹下“江戶前”食材,否則直接切入不僅不全面,也會有點突兀。

既然談“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我想,最合適的追溯起點,應該是日本橋魚河岸,它是一個交易市場的概念,它也是各種“江戶前”料理食材的最大來路。

這個市場,歷經上百年的變遷,也已從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搬到了築地,又在去年,遷址至豐洲。但對“江戶前”料理師傅而言,很多“江戶前”的傳統,卻一直沒有變過。

本篇看完,各位基本應該能對“江戶前”三大料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了。

日本橋魚河岸背後的歷史

所謂“江戶前”,前篇也說過,那就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即昔日江戶城,今日東京面前的那一片海。“江戶前”料理,也就不難理解,指用江戶前海域的漁獲做出來的料理。

昔日江戶城前方的海域,有近60條左右淡水河川匯入,水中養分充足,結果吸引了大量魚群,自此成為一片“豐饒之海”;江戶前的漁獲及所做料理,則以新鮮美味著稱,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江戶前料理”的流派。

既然有豐饒的水產,在做成“江戶前”料理前,繞不開的一環,就是魚市,所謂日本橋魚河岸,就是一個水產市場的概念。

最早的日本橋魚河岸,它位於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川之上,名為日本橋的地方。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603年,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提出全國道路網計劃,次年,當時還是木質結構的日本橋建成,成為江戶時期五條街道的起點。

隨後隨著江戶城的擴大,又變為更加繁華的東京,日本橋也修繕至第十九代,在它之上,出於歷史紀念的目的,還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即它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它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銀座”商區。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它不僅是日本道路的基點,也是“江戶前”料理的基點。江戶時代,那兒就已是一片繁榮的魚市,至今銀座附近,更是還有從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百年老店,便是歷史的明證。

和任何一個地方的集市,乃至城市的形成類似。日本橋河岸一開始只有少數的地攤,簡單地支起木板拜訪漁獲銷售,隨著人口增多和市場的擴大,攤販也多了起來,慢慢就有人支起了棚架,昔日的流動小攤就變得固定起來。

再後來,不僅是在這裡販賣“江戶前”的漁獲,從千葉、茨城、神奈川和靜岡等地的漁獲也在此販賣。

它如此繁盛,以至於俗言說,“魚河岸朝千兩”,其意即,日本橋魚河岸,每天早上隨便在地上都能撿到千兩銀子。江戶時期,連同芝居小屋街、青樓林立的吉原,再加上日本橋魚河岸,已是日本三大熱門公眾市場。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

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

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里,坐公交5站可到達.。

雖說是1923年的遷址,但築地市場直至1935年才正式營業,中間的十幾年,則是築地附近臨時市場運行。

築地市場正式的名稱是“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東京“江戶前”料理界人士也許是出於對日本橋魚河岸的懷念,所以都叫它“魚河岸”,簡稱“河岸”,而它的用地,原本則屬於日本海軍省。

再至去年10月,築地市場進行了最後一場金槍魚競拍,之後,它也壽終正寢,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改造的原因,它又被搬至東南3公里外的豐洲,即今天的豐洲市場。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日本橋魚河岸市場以來的地理變遷,阿布/製圖

“江戶前”三大料理的由來

介紹“江戶前”漁獲之前,先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壽司、天婦羅和鰻魚“江戶前”三大料理中,哪種最早被冠之以“江戶前”?

看過此前我們說過的日本近海藍鰭金槍魚的讀者,應該不會說是壽司,因為金槍魚壽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的事情。至於天婦羅,似乎也不像。

最早被冠以“江戶前”名頭的,的確是鰻魚料理。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1.,鰻魚

話說江戶時代,當地人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是從江戶城位置就能一眼望見的隅田川下游以及深川,這一帶所捕獲的鰻魚於是特別被冠上“江戶前”,而從外地運來的鰻魚,則被稱為“旅鰻”或“外來鰻”。

從鰻魚開始,“江戶前”就已成為一種質量保證。

而據五代鰻魚老鋪野田巖的師傅金本兼次郎介紹,東京做鰻魚的歷史,其實江戶前就有了,但那時候的做法,和江戶時代相比,還是蠻簡陋的,即即將鰻魚簡單地剁成塊,然後燒烤,再抹上大豆醬油或味噌醬來食用。

至江戶時代,這種鰻魚的做法,被“蒲燒鰻魚”替代,它也是今天我們在東京吃到的鰻魚蓋飯做法。即先剖魚,再穿上竹籤,上火烤熟後再抹上醬料,再蓋到米飯上。

這種蒲燒法,應該是因為剖成片的鰻魚,受熱更充分和均勻,鰻魚的味道才真正發揮了出來。而野田巖的店鋪,在江戶末期就出現了,所以至今才能傳承至第五代。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金本兼次郎,阿布/攝影

金本兼次郎介紹說,做好吃的鰻魚,離不開必不可少的五個料理步驟:剖魚、穿籤、白燒、清蒸、醬烤,也只有經過這五個步驟,才能算是完成一道正統的蒲燒鰻。

而像金本兼次郎這種店,因為堅持“江戶前”的傳統,“江戶前”的野生鰻魚自然是首選,而在鰻魚稀缺的當下,金本兼次郎相當苦惱,除了野生鰻魚越來越少,養殖鰻魚的肉質鬆軟,不易燒烤,也挺讓他頭大。

2,壽司

那小野二郎的壽司呢?它的始祖是“握壽司”。

它據傳是在江戶時代後期,由一位名叫華屋與兵衛的壽司師傅發明,他將摻入醋的米飯用手捏塑成型後,上面再擺上一塊醋漬的魚肉,然後在路邊攤叫賣。據瞭解,當時握壽司的尺寸足足有現在的2到3倍大。

那握壽司之前的日本壽司是什麼樣子呢?

最初的壽司,即是將生魚片和米飯同時用佐料去浸漬,使其發酵“熟成”,成為一種熟壽司,比如滋賀縣的鯽魚壽司。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鯽魚壽司

而和現在魚肉和米飯同時吃不同,最初熟壽司的正確吃法是拿掉米飯,只吃魚肉的部分,魚和飯同時入口的吃法,則始於更晚一些的室町時代,這時候的壽司已經縮短了熟成的發酵時間,相對的可以說是一種“生成”狀態的壽司。

此後,關西地區出現了將熟壽司添加上醋,然後緊密地塞在盒子裡,利用外部施壓原理製成的“押壽司”。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鰻魚押壽司

“押壽司”發酵時間短,可以快速入口,也被叫做“早壽司”,或“箱壽司”,後來有人將“早壽司”分切成方便食用大小,並用竹葉包起來,即成為“竹葉卷壽司”。“竹葉卷壽司”則啟蒙了後來“握壽司”。

因為“握壽司”製作迅速,直接用手拿就可以吃,方便食用,它很快贏得市場青睞。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三文魚握壽司

“握壽司”在江戶流傳,其上所覆食材也在變化,包括星鰻、芝蝦、小鰶魚、鯛魚、文蛤等,只要是當時江戶前捕得到的生鮮海產,能用的幾乎全派上用場。漸漸地,“江戶前壽司”變成了“握壽司”的代名詞。

“江戶前”壽司的特色,除了所採用食材來自“江戶前”海域,使用前,這些食材還會先施以細緻的處理,例如將魚肉用醋浸泡,或以醬油醃漬,在未有冰箱之類保鮮條件之下,這樣做來延長食物保鮮期是一種必然,但到今天,它也仍被視為江戶前壽司的傳統做法,一直持續流傳到今天。

3,天婦羅

相比鰻魚和壽司,日本天婦羅的歷史也不短。

它源於室町時代,其模板可參照當時從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家傳入長崎的油炸食品,形式接近於時下的可樂餅。而“天婦羅”的名字,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它源自外文的音譯,至於哪國外文,就無從確切答案了。

我第一次聽到“天婦羅”時,對其直覺上是一種高大上的食物,但後來發現,其實它就是將魚、蝦、貝類裹上面衣再油炸,它的雛形也是江戶時代才出現。

當時的江戶攤販,除了賣壽司,還有就是天婦羅。因為有市場,所以慢慢流行開來。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天婦羅

在日劇《國盜物語》中,美濃國大名,“蝮蛇”齋藤道三,其起家便源於從強盜手中搶回胡麻,後來做上了賣油店商人,後來才逐漸開啟他的制霸之旅。

談齋藤道三的這個典故,是因為在當時,胡麻已是日本珍貴的油料作物,後來齋藤道三的女婿,即織田信長結束了室町幕府,再經德川家康進入江戶時代,胡麻油仍很重要,比如做天婦羅,就需要它來鮮炸,通常認為,它可以將海鮮炸得更為香、酥、脆。

用胡麻油炸也是江戶天婦羅的重要特點。而為了解油膩,攤販還會附上一碟加了蘿蔔泥的天婦羅蘸醬。

雖說天婦羅出現之初,只是以平民美食流傳,後來它出現在了宴席場合,慢慢就成為高級壽司店的一大產品,二戰後,日本政府用它款待外賓,它於是走向海外,進而成為了外國人眼中的日本料理一大代表。

至於今日“江戶前”三大匠的江湖,還是等我們介紹完“江戶前”漁獲之後再談。

參考資料:福地享子著,呂靈芝譯,《壽司手帖——築地市場漁獲全書》,新星出版社,2017年12月。

小野二郎、金本兼次郎、早乙女哲哉著,小松正之監修,張雅梅譯,《巨匠的技與心》,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8月.

裡見真三著,丸山洋平攝影、呂靈芝譯,《壽司之神》,新星出版社,2016年3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