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日本老人也變“老害”?蘇大強比他們差遠了

文/陳小刀

今天,先請大家看一個1分鐘的視頻。這個視頻是日本網友拍的,發生在名古屋的通勤電車上。

補壹刀:日本老人也變“老害”?蘇大強比他們差遠了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個視頻後有什麼感想,反正日本網友已經罵翻了——“這老爺子想幹什麼?”“老頭是垃圾”“眼鏡兄幹得漂亮!”“白痴老人”“人渣”等。

在眾多日本網友的評論中,有一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就是“老害”。而且,這個短視頻的標題也用了“老害”,即《社會的垃圾老害@名古屋市營地下鐵東山線榮站》。那麼,“老害”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老害”是怎樣一群人

“老害”這個詞,單從字面看,就是“老人”+“公害”的縮寫。它最初的意思是,由於老年人在企業或政治組織中持續掌握權力,對日本經濟和福利制度造成巨大負擔,對年輕人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但是,最近幾年,“老害”這個詞逐漸指代那些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給他人帶來麻煩的老人。

補壹刀:日本老人也變“老害”?蘇大強比他們差遠了

在日本,“老害”確實在增加,但究竟有多少、比例多大,很難知曉,因為沒有哪個機構敢進行這樣“政治不正確”的調查。不過,在社交網絡上,日本網友則總結了“老害”的三大特徵,而且還提出了應對“老害”的具體攻略:

第一,“老害”們迷之自信,堅持自己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老害”們認為,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經驗比年輕人豐富,吃過的鹽比年輕人走過的路還多,年輕人的想法和觀點往往是幼稚的,所以從來都不進去年輕人的意見和建議,即使他們自己錯了。

第二,“老害”們總是喜歡對年輕人進行說教。“老害”們的一句口頭語是,“現在的年輕人啊,真不如我們當年”。換成咱們這邊的表述,就是“這屆年輕人不行”。

補壹刀:日本老人也變“老害”?蘇大強比他們差遠了

暴怒的老人大吼“給我讓座!”

現在的日本“老害”群體主要是出生於戰後1947年-1951年(即“團塊世代”)的、被稱為“昭和男兒”的一代人。如果從戰後日本發展史的角度來看,確實是這一代人幫助日本走出廢墟,步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把日本變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因此,“老害”們認為,日本之所以是今天的日本,與他們當年的艱苦奮鬥是分不開的,而看到現在這些痴迷於動漫、遊戲的“平成廢柴”們,肯定是氣不打一處來,每次見到年輕人或下屬肯定是要說教一番。

第三,“老害”們經常生氣,動不動就原地爆炸。與漢語和英語不太相同,日語中有敬語的表達方式,而敬語主要是年輕人、下屬在與長輩、上級講話時使用,比如在便利店、公司、學校等。有些“老害”們就因為年輕人跟自己講話時,沒用敬語而大發雷霆。

補壹刀:日本老人也變“老害”?蘇大強比他們差遠了

還有些“老害”們因為不遵守公共秩序,在別人提醒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尊嚴被侵犯了,而隨便發火。刀哥以前在東京留學打工的時候,就因為沒對老年人說敬語,而被投訴過,很冤!

除了以上三大特徵外,“老害”們還有些別的特徵,如“只有當出現麻煩時,才強調自己是老人”“好忘事、落東西”“不認錯”等,跟蘇大強很像。

至於如何應對“老害”們,就有日本網友總結了兩點“保命”攻略:首先,不要靠近“老害”,儘可能躲,有多遠躲多遠。其次,平時少跟“老害”們進行直接對話,如果必須交流的話,那麼可以捧著聊,如“真是學習了,受益匪淺”“不愧是XXX老先生”等。

日本為何會有“老害”?

這次“老害”的視頻,雖然在社交網站上很熱,不過日本報紙、電視等大眾媒體並沒有進行報道或評論。實際上,類似的事情在日本時有發生,但是很少能看到日本媒體聚焦這一話題,倒不是媒體不關注社會熱點,而是老年人在日本很有影響力。

根據日本總務省2018年發佈的人口統計顯示:日本70歲以上人口達2618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20.7%;65歲以上老年人達3557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28.1%。日本目前的人口數量約為1.2億,差不多每4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年人。

補壹刀:日本老人也變“老害”?蘇大強比他們差遠了

正在投票的日本老人

以往,人們在看待日本老齡化問題的時候,總是會聯想到日本勞動力不足、養老金面臨巨大壓力等。

但,這三千多萬老人是日本社會的一大政治力量。在一些全國大型選舉(如眾議院選舉)中,老年人的投票率一直高於年輕人,比如2014年眾議院選舉中,日本60歲以上老人的投票率為68.3%,而30歲以下年輕人的投票率僅為32.6%。因此,日本各政黨都會制定偏向老年人的政策,而且不敢得罪老年人。

與政治選舉一樣,老年人還是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主要使用群體。以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為例,它目前的發行量為883萬份,而在讀者群體構成中,60歲以上讀者佔42.5%,30歲以下讀者僅為0.9%。

補壹刀:日本老人也變“老害”?蘇大強比他們差遠了

日本年輕人基本是通過智能手機獲得資訊

老年人成了訂報讀報的主要群體,所以日本媒體輕易不敢批評老年人,畢竟以“老害”們的暴脾氣,很可能一怒之下就再也不訂報了。

因此,老年人在日本成了政界輕易不敢得罪,新聞界輕易不敢批評的一個特殊群體。日本“老害”的出現,與這樣的大環境背景是分不開的。

當然了,就像國內很多網友說的那樣,“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在日本其實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日本教育評論家高橋敷在1970年曾出版《醜陋的日本人》一書。在書中,他描繪了當時日本人在思想觀念、社交禮儀、性格氣質等方面的種種弊端。

高橋在書中描繪的日本人,其實正是出生於戰後的“團塊世代”,由於從小並沒有獲得良好的教育,所以這一代日本人在行為舉止方面會有些粗魯無禮,而如今的“老害”們不過是上了年紀的“團塊世代”。

他們年輕的時候,正是日本百廢待興之際,他們兢兢業業、艱苦奮鬥;他們步入中年的時候,日本早已是發達國家,他們組團去歐洲百貨商店掃貨、吵吵嚷嚷、不守秩序;他們進入老年的時候,日本成為了平庸國家,他們沉醉於往昔的成就,成了被年輕人厭煩的“老害”。

雖然說都是同一批人,但日本社會的發展並沒有讓他們改掉陋習,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