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文: 楊震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自從美國宣佈再次啟動對伊朗的制裁之後,中東地區就一直不消停。

最近,這個地緣政治熱點地區又一次成功地在各大媒體露了臉——

近日,美國以保護民用船隻安全為由,稱要聯合多國組建一支聯軍,在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展開巡邏,英國和埃及已決定加入。美國向韓國、日本也提出了“請求書”,要求韓日派兵組建聯合艦隊。7月16日,日方迴應表示“現階段自衛隊沒有考慮要參加”。

那麼,美國為何要在此時組建聯合艦隊巡邏霍爾木茲海峽?日本又為何要缺席這場非戰爭軍事行動呢?

原因,也許跟目前看似劍拔弩張的美伊對抗有很大關係。

美伊間如今維持著一種“鬥而不破”的微妙關係,那些令世界意想不到的美伊摩擦,實則“戲份十足”。這,讓與美國和伊朗分別有著深刻淵源的日本,也不得不提防被“套路”……

1

美國的意圖

在分析美國的意圖之前,先看看聞名天下的霍爾木茲海峽。

眾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而中東是石油的重要產地,霍爾木茲海峽則是中東國家將原油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主動脈”——作為當今全球最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爾木茲海峽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年有大量的石油從這裡運出,因此又被譽為西方的“海上生命線”、“世界油閥”、“石油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長約150千米,寬56-125千米,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極易被封鎖的——狹長的地形為沿岸設伏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而相對較小的寬度對於射程越來越遠的反艦導彈和魚雷來說顯得遊刃有餘。

此外,霍爾木茲海峽的地形對伊朗也很有利,該海峽北岸基本上都被伊朗佔據,而整個霍爾木茲海峽最窄的地方不過是39公里,且最窄處全部位於伊朗的那一側。因此每次伊朗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都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制手段,這次面對美國的制裁也不例外。

美國之所以這次組建聯合艦隊在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進行巡邏,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

為“爛尾工程”善後。

在國際上,美國的張牙舞爪越來越不起效果。7月12日,土耳其不顧美國之前的一系列警告,依然接收S-400防空導彈系統之後,美國又忍了。特朗普發聲也不提按照《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土耳其進行制裁了,反而說停止向土耳其出售F-35,會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失去很多工作崗位。這是繼對伊朗之後,特朗普再度認慫,老臉又丟了一次。朝鮮問題、對華貿易戰等都在特朗普手裡變成了僵持局面。特朗普的套路慢慢被人摸清,總這樣下去不是法子,其它事情好說,對總統大選造成不利影響可是大事,為了彌補國際形象方面的損失,特朗普決定通過組建聯合艦隊對霍爾木茲海峽進行巡邏。

對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的迴應。

在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之後,美國放棄了動武選項。無論特朗普如何將之美化成為避免“150條生命消失”,都掩蓋不了美國的色厲內荏。在伊朗接連突破伊核協議的核限制之後,美國再次選擇退縮。實際上,特朗普已經因此備受指責——MSNBC主持人喬·斯卡伯勒將矛頭直接指向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現在外界都知道,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沒有一種明確的方式,而是以一種特殊混亂的方式進行。特朗普行為的規律,就是威脅、欺凌、侮辱,然後遭到反擊就灰溜溜撤退。如果我們的對手現在都明白他沒膽子堅持下去,會發生什麼?”然而,這種退縮終究對其在國內的政治鬥爭,特別是總統大選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挽回顏面,總得對伊朗做點什麼。

在伊朗問題上逼迫相關國家選邊。

由於伊朗是一個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因此制裁伊朗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區乃至全球性的影響。為了孤立伊朗,美國採取了種種手段,包括臭名昭著的“長臂管轄”。而美國組建聯合艦隊在伊朗家門口轉悠,就是把英國、韓國、埃及等小夥伴拉進來一起封鎖伊朗的石油出口,這樣參與行動的國家自然而然就站在了伊朗的對立面,美國成功地使相關國家站在了自己這一邊。

藉機使中東地區局勢緊張。

大量進口中東原油的中國和印度等國也將受其影響,美國藉此成功地向這些國家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美國依然是海洋上的霸主,有能力對特定國家的海上能源通道進行威脅。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文: 楊震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自從美國宣佈再次啟動對伊朗的制裁之後,中東地區就一直不消停。

最近,這個地緣政治熱點地區又一次成功地在各大媒體露了臉——

近日,美國以保護民用船隻安全為由,稱要聯合多國組建一支聯軍,在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展開巡邏,英國和埃及已決定加入。美國向韓國、日本也提出了“請求書”,要求韓日派兵組建聯合艦隊。7月16日,日方迴應表示“現階段自衛隊沒有考慮要參加”。

那麼,美國為何要在此時組建聯合艦隊巡邏霍爾木茲海峽?日本又為何要缺席這場非戰爭軍事行動呢?

原因,也許跟目前看似劍拔弩張的美伊對抗有很大關係。

美伊間如今維持著一種“鬥而不破”的微妙關係,那些令世界意想不到的美伊摩擦,實則“戲份十足”。這,讓與美國和伊朗分別有著深刻淵源的日本,也不得不提防被“套路”……

1

美國的意圖

在分析美國的意圖之前,先看看聞名天下的霍爾木茲海峽。

眾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而中東是石油的重要產地,霍爾木茲海峽則是中東國家將原油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主動脈”——作為當今全球最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爾木茲海峽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年有大量的石油從這裡運出,因此又被譽為西方的“海上生命線”、“世界油閥”、“石油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長約150千米,寬56-125千米,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極易被封鎖的——狹長的地形為沿岸設伏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而相對較小的寬度對於射程越來越遠的反艦導彈和魚雷來說顯得遊刃有餘。

此外,霍爾木茲海峽的地形對伊朗也很有利,該海峽北岸基本上都被伊朗佔據,而整個霍爾木茲海峽最窄的地方不過是39公里,且最窄處全部位於伊朗的那一側。因此每次伊朗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都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制手段,這次面對美國的制裁也不例外。

美國之所以這次組建聯合艦隊在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進行巡邏,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

為“爛尾工程”善後。

在國際上,美國的張牙舞爪越來越不起效果。7月12日,土耳其不顧美國之前的一系列警告,依然接收S-400防空導彈系統之後,美國又忍了。特朗普發聲也不提按照《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土耳其進行制裁了,反而說停止向土耳其出售F-35,會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失去很多工作崗位。這是繼對伊朗之後,特朗普再度認慫,老臉又丟了一次。朝鮮問題、對華貿易戰等都在特朗普手裡變成了僵持局面。特朗普的套路慢慢被人摸清,總這樣下去不是法子,其它事情好說,對總統大選造成不利影響可是大事,為了彌補國際形象方面的損失,特朗普決定通過組建聯合艦隊對霍爾木茲海峽進行巡邏。

對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的迴應。

在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之後,美國放棄了動武選項。無論特朗普如何將之美化成為避免“150條生命消失”,都掩蓋不了美國的色厲內荏。在伊朗接連突破伊核協議的核限制之後,美國再次選擇退縮。實際上,特朗普已經因此備受指責——MSNBC主持人喬·斯卡伯勒將矛頭直接指向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現在外界都知道,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沒有一種明確的方式,而是以一種特殊混亂的方式進行。特朗普行為的規律,就是威脅、欺凌、侮辱,然後遭到反擊就灰溜溜撤退。如果我們的對手現在都明白他沒膽子堅持下去,會發生什麼?”然而,這種退縮終究對其在國內的政治鬥爭,特別是總統大選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挽回顏面,總得對伊朗做點什麼。

在伊朗問題上逼迫相關國家選邊。

由於伊朗是一個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因此制裁伊朗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區乃至全球性的影響。為了孤立伊朗,美國採取了種種手段,包括臭名昭著的“長臂管轄”。而美國組建聯合艦隊在伊朗家門口轉悠,就是把英國、韓國、埃及等小夥伴拉進來一起封鎖伊朗的石油出口,這樣參與行動的國家自然而然就站在了伊朗的對立面,美國成功地使相關國家站在了自己這一邊。

藉機使中東地區局勢緊張。

大量進口中東原油的中國和印度等國也將受其影響,美國藉此成功地向這些國家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美國依然是海洋上的霸主,有能力對特定國家的海上能源通道進行威脅。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霍爾木茲海峽地形圖圖片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EIA)

2

日本的算盤

眾所周知,日本在防務和外交等領域就是美國麾下的“小弟”,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被人稱為是美海軍第七艦隊的反潛支隊,那麼這次日本為何拒絕美國組建聯合艦隊的建議呢?日本究竟在打什麼小算盤?這得從日本和伊朗的關係說起。

外界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是一個與伊朗關係不一般的國家。

怎麼不一般?

好得不一般。

1973年的石油危機中,日本被列入石油禁運名單。這一事件使日本深刻的體會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石油是日本國家發展的命脈,沒有石油,日本經濟就會停擺。偏偏日本又是一個典型的貧油國家——這也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動機之一。為應對危機,一方面,日本向海灣阿拉伯國家尋求和解,緊急公關;另一方面,日本亦在找尋第二個能夠穩定供給石油的國家,不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於是,日本將目光投向了伊朗。這是因為:

其一,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不直接涉及以色列問題,與伊朗進行石油交易可以避免介入阿以衝突;

其二,巴列維時期的伊朗與日本一樣,是美國的盟友,同為盟友,便於溝通;

其三,伊朗早就與日本的石油企業有合作往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68年,日本三井財團派出一個調查團前往伊朗考察,為此後雙方的大規模合作埋下伏筆。1971年10月,三井財團與伊朗國家石油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的合作協議,並於1973年正式成立了伊朗日本石化公司。這是日本在同一時期最大的海外項目。

經歷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日本對伊朗的投資明顯加快。1973至1975年間,至少有15家日本企業進入伊朗市場。到1976年,日本成為伊朗的第三大貿易出口國,僅次於美國與英國,雙方迅速進入蜜月期。

儘管其間因為伊朗人質危機導致美日圍繞日本和伊朗的關係發生矛盾,但是蘇聯送上了神助攻——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深刻改變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伊朗革命不再僅是一個地區問題,更成為了美蘇全球戰略中的一部分。蘇聯此舉迫使美國重新思考其中東戰略,從遏制伊朗革命轉變為遏制蘇聯勢力的擴張。

而日本與伊朗的合作項目也因此被日本搗鼓成了維繫美伊關係的重要紐帶。日本成功地讓美國相信,作為西方世界的一員,其與伊朗的合作項目可以使後者不至於因為孤立而倒向蘇聯一邊,如果伊朗這麼做,那麼美國在中東的佈局基本崩潰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使伊拉克等國也脫離美國掌控。

而在其後爆發的兩伊戰爭讓日本對伊朗的外交方面更加活躍。1983年7月,日本外務大臣安倍晉太郎——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父親——訪問伊朗。兩國關係達到高峰。冷戰後日本和伊朗的關係一直不錯,可以說兩國建交90年來,關係一直很不錯,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成為西方七國中第一個訪問伊朗的國家領導人。

因此,日本此次拒絕美國的邀請參加聯合艦隊就可以看出其算盤了——日本煞費苦心經營與伊朗的關係,可不想因為參加聯合艦隊導致其多年經營的心血一朝化為烏有,何況參加這個聯合巡邏對日本有害無益——良好的雙邊關係使伊朗對日本實施原油禁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如果日本加入聯合艦隊,這事兒就不好說了。

此外,日本還有一個重要意圖。作為一個典型的中等強國,日本對於大國地位的追求可謂孜孜不倦。然而在這個資源日益向真正意義大國集中的時代,日本在這條路上的努力顯得有些低效和無望——繼2010年GDP被中國超越之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訊等決定下一次產業革命的關鍵領域,日本也沒有優勢。如果能在特定的國際關係領域發揮獨特作用也許對日本的追求有幫助。

安倍晉三訪問伊朗之前曾說過一句話:“國際社會對中東不斷升級的局勢感到關注,為了這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日本決定盡其所能扮演好角色。”對地區和平與穩定負責的角色是什麼?大國。如果因為加入聯合艦隊與伊朗關係交惡,那麼這個角色就沒得當了。

3

中國的考量

當前美國對於伊朗:

一是打不起——

國內基建設施都沒錢,打伊拉克和阿富汗花了數萬億美元還沒搞定,這坑還不知道啥時候能填上。

二打不得——

伊朗是個縱深深遠且擁有完善軍工體系和遠程打擊能力的國家,真要打起來,極有可能打成持久戰,美國絕對耗不起。

三是打不了——

眼看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一旦開戰,特朗普真打算只幹一任?因此,美國對於伊朗有其無可奈何之處。

前不久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以及在核問題上的行動,讓美國不得不做出反應,組建聯合艦隊就是這種反應。

然而,這種反應終究會對中東局勢產生不利影響,並且對於大量進口中東原油的中國的能源安全構成威脅。

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2億噸,同比增長10.5%,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原油進口依賴度由2000年的25%上升到2017年底69%,據預測中國2040年原油依賴度將達到80%。自去年12月以來,伊朗與中國原油交易正在擴大,根據路透社近日援引行業消息人士透露及路孚特Eikon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買家進口伊朗石油數量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已經加倍,中國一家石油巨頭將每月裝運至少200萬桶伊朗石油。最新海關數據顯示,1月自伊朗進口原油為160萬噸,2月則達到196萬噸,環比增加22%,日均進口為46萬桶。

有鑑於此,中國很有必要在擴大石油戰略儲備、能源進口多元化、維護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力促中東局勢和平穩定等方面做出努力。

從目前伊朗局勢的發展看,美國在極限施壓窮盡手段不能迫使伊朗低頭後,考慮進行雙方會談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利益攸關方,中國需要對此做好準備。當然,這不是壞事——談總比罵好,而罵則比打好。

不過,中東地區中短期內仍會發生擦槍走火類的軍事摩擦,安全局勢仍然堪憂。

美伊其實是在“演戲”?

現在的德黑蘭街頭,如果說歌舞昇平、燈紅酒綠,那一定是假的。

但說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一幅太平光景,這絕對是真的。

7月30日,特朗普在其個人推特賬戶上稱,“記住!雖然伊朗人一場戰爭都沒贏過,但他們一場談判都沒輸過。”

對此,伊朗外長扎裡夫同日發推回應特朗普稱,“數千年來,伊朗戰勝了每一個外國侵略者”。

雙方真的要大打出手?

庫叔在伊朗覺得吧,可能性不大。

文 |馬驍瞭望智庫駐德黑蘭研究員

編輯 |蒲海燕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你來我往,摩擦事件輪番上演

近兩個月來,伊朗與美國及其盟國之間,輪番上演摩擦衝突。

7月19日晚,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宣佈,抓扣了一條英國油輪,因為該船隻涉嫌違反國際法。20日,伊朗方面公開了被扣英國油輪多項違規操作,包括在霍爾木茲海峽“逆行”,關閉全球定位系統等。

但是,伊朗方面至今未公開說,此事是對月初伊朗油輪在直布羅陀海峽遭英方抓扣的報復。

6月20日,伊斯蘭革命衛隊宣佈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擊落一架美軍“全球鷹”無人機。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曾下令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但在最後一刻叫停了。

算是“擊機復擊機”吧。

7月18日,特朗普在公開場合高調宣佈,美軍兩棲攻擊艦在霍爾木茲海峽“摧毀”一架伊朗無人機。

伊朗方面對此矢口否認,堅稱沒有損失任何無人飛行器。

更早之前,還是在“全球石油閥門”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發生多起油輪遭襲事件,但是襲擊非常詭異,既未發生爆炸,也沒有人員傷亡,船體只是破了幾個洞,輕微受損。

這一樁樁,一件件,世界人民看著心驚肉跳。畢竟,如果美伊之間真的開戰,可能將是海灣戰爭後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所產生的影響可能將持續整個21世紀。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文: 楊震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自從美國宣佈再次啟動對伊朗的制裁之後,中東地區就一直不消停。

最近,這個地緣政治熱點地區又一次成功地在各大媒體露了臉——

近日,美國以保護民用船隻安全為由,稱要聯合多國組建一支聯軍,在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展開巡邏,英國和埃及已決定加入。美國向韓國、日本也提出了“請求書”,要求韓日派兵組建聯合艦隊。7月16日,日方迴應表示“現階段自衛隊沒有考慮要參加”。

那麼,美國為何要在此時組建聯合艦隊巡邏霍爾木茲海峽?日本又為何要缺席這場非戰爭軍事行動呢?

原因,也許跟目前看似劍拔弩張的美伊對抗有很大關係。

美伊間如今維持著一種“鬥而不破”的微妙關係,那些令世界意想不到的美伊摩擦,實則“戲份十足”。這,讓與美國和伊朗分別有著深刻淵源的日本,也不得不提防被“套路”……

1

美國的意圖

在分析美國的意圖之前,先看看聞名天下的霍爾木茲海峽。

眾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而中東是石油的重要產地,霍爾木茲海峽則是中東國家將原油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主動脈”——作為當今全球最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爾木茲海峽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年有大量的石油從這裡運出,因此又被譽為西方的“海上生命線”、“世界油閥”、“石油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長約150千米,寬56-125千米,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極易被封鎖的——狹長的地形為沿岸設伏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而相對較小的寬度對於射程越來越遠的反艦導彈和魚雷來說顯得遊刃有餘。

此外,霍爾木茲海峽的地形對伊朗也很有利,該海峽北岸基本上都被伊朗佔據,而整個霍爾木茲海峽最窄的地方不過是39公里,且最窄處全部位於伊朗的那一側。因此每次伊朗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都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制手段,這次面對美國的制裁也不例外。

美國之所以這次組建聯合艦隊在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進行巡邏,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

為“爛尾工程”善後。

在國際上,美國的張牙舞爪越來越不起效果。7月12日,土耳其不顧美國之前的一系列警告,依然接收S-400防空導彈系統之後,美國又忍了。特朗普發聲也不提按照《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土耳其進行制裁了,反而說停止向土耳其出售F-35,會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失去很多工作崗位。這是繼對伊朗之後,特朗普再度認慫,老臉又丟了一次。朝鮮問題、對華貿易戰等都在特朗普手裡變成了僵持局面。特朗普的套路慢慢被人摸清,總這樣下去不是法子,其它事情好說,對總統大選造成不利影響可是大事,為了彌補國際形象方面的損失,特朗普決定通過組建聯合艦隊對霍爾木茲海峽進行巡邏。

對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的迴應。

在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之後,美國放棄了動武選項。無論特朗普如何將之美化成為避免“150條生命消失”,都掩蓋不了美國的色厲內荏。在伊朗接連突破伊核協議的核限制之後,美國再次選擇退縮。實際上,特朗普已經因此備受指責——MSNBC主持人喬·斯卡伯勒將矛頭直接指向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現在外界都知道,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沒有一種明確的方式,而是以一種特殊混亂的方式進行。特朗普行為的規律,就是威脅、欺凌、侮辱,然後遭到反擊就灰溜溜撤退。如果我們的對手現在都明白他沒膽子堅持下去,會發生什麼?”然而,這種退縮終究對其在國內的政治鬥爭,特別是總統大選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挽回顏面,總得對伊朗做點什麼。

在伊朗問題上逼迫相關國家選邊。

由於伊朗是一個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因此制裁伊朗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區乃至全球性的影響。為了孤立伊朗,美國採取了種種手段,包括臭名昭著的“長臂管轄”。而美國組建聯合艦隊在伊朗家門口轉悠,就是把英國、韓國、埃及等小夥伴拉進來一起封鎖伊朗的石油出口,這樣參與行動的國家自然而然就站在了伊朗的對立面,美國成功地使相關國家站在了自己這一邊。

藉機使中東地區局勢緊張。

大量進口中東原油的中國和印度等國也將受其影響,美國藉此成功地向這些國家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美國依然是海洋上的霸主,有能力對特定國家的海上能源通道進行威脅。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霍爾木茲海峽地形圖圖片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EIA)

2

日本的算盤

眾所周知,日本在防務和外交等領域就是美國麾下的“小弟”,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被人稱為是美海軍第七艦隊的反潛支隊,那麼這次日本為何拒絕美國組建聯合艦隊的建議呢?日本究竟在打什麼小算盤?這得從日本和伊朗的關係說起。

外界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是一個與伊朗關係不一般的國家。

怎麼不一般?

好得不一般。

1973年的石油危機中,日本被列入石油禁運名單。這一事件使日本深刻的體會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石油是日本國家發展的命脈,沒有石油,日本經濟就會停擺。偏偏日本又是一個典型的貧油國家——這也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動機之一。為應對危機,一方面,日本向海灣阿拉伯國家尋求和解,緊急公關;另一方面,日本亦在找尋第二個能夠穩定供給石油的國家,不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於是,日本將目光投向了伊朗。這是因為:

其一,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不直接涉及以色列問題,與伊朗進行石油交易可以避免介入阿以衝突;

其二,巴列維時期的伊朗與日本一樣,是美國的盟友,同為盟友,便於溝通;

其三,伊朗早就與日本的石油企業有合作往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68年,日本三井財團派出一個調查團前往伊朗考察,為此後雙方的大規模合作埋下伏筆。1971年10月,三井財團與伊朗國家石油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的合作協議,並於1973年正式成立了伊朗日本石化公司。這是日本在同一時期最大的海外項目。

經歷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日本對伊朗的投資明顯加快。1973至1975年間,至少有15家日本企業進入伊朗市場。到1976年,日本成為伊朗的第三大貿易出口國,僅次於美國與英國,雙方迅速進入蜜月期。

儘管其間因為伊朗人質危機導致美日圍繞日本和伊朗的關係發生矛盾,但是蘇聯送上了神助攻——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深刻改變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伊朗革命不再僅是一個地區問題,更成為了美蘇全球戰略中的一部分。蘇聯此舉迫使美國重新思考其中東戰略,從遏制伊朗革命轉變為遏制蘇聯勢力的擴張。

而日本與伊朗的合作項目也因此被日本搗鼓成了維繫美伊關係的重要紐帶。日本成功地讓美國相信,作為西方世界的一員,其與伊朗的合作項目可以使後者不至於因為孤立而倒向蘇聯一邊,如果伊朗這麼做,那麼美國在中東的佈局基本崩潰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使伊拉克等國也脫離美國掌控。

而在其後爆發的兩伊戰爭讓日本對伊朗的外交方面更加活躍。1983年7月,日本外務大臣安倍晉太郎——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父親——訪問伊朗。兩國關係達到高峰。冷戰後日本和伊朗的關係一直不錯,可以說兩國建交90年來,關係一直很不錯,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成為西方七國中第一個訪問伊朗的國家領導人。

因此,日本此次拒絕美國的邀請參加聯合艦隊就可以看出其算盤了——日本煞費苦心經營與伊朗的關係,可不想因為參加聯合艦隊導致其多年經營的心血一朝化為烏有,何況參加這個聯合巡邏對日本有害無益——良好的雙邊關係使伊朗對日本實施原油禁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如果日本加入聯合艦隊,這事兒就不好說了。

此外,日本還有一個重要意圖。作為一個典型的中等強國,日本對於大國地位的追求可謂孜孜不倦。然而在這個資源日益向真正意義大國集中的時代,日本在這條路上的努力顯得有些低效和無望——繼2010年GDP被中國超越之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訊等決定下一次產業革命的關鍵領域,日本也沒有優勢。如果能在特定的國際關係領域發揮獨特作用也許對日本的追求有幫助。

安倍晉三訪問伊朗之前曾說過一句話:“國際社會對中東不斷升級的局勢感到關注,為了這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日本決定盡其所能扮演好角色。”對地區和平與穩定負責的角色是什麼?大國。如果因為加入聯合艦隊與伊朗關係交惡,那麼這個角色就沒得當了。

3

中國的考量

當前美國對於伊朗:

一是打不起——

國內基建設施都沒錢,打伊拉克和阿富汗花了數萬億美元還沒搞定,這坑還不知道啥時候能填上。

二打不得——

伊朗是個縱深深遠且擁有完善軍工體系和遠程打擊能力的國家,真要打起來,極有可能打成持久戰,美國絕對耗不起。

三是打不了——

眼看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一旦開戰,特朗普真打算只幹一任?因此,美國對於伊朗有其無可奈何之處。

前不久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以及在核問題上的行動,讓美國不得不做出反應,組建聯合艦隊就是這種反應。

然而,這種反應終究會對中東局勢產生不利影響,並且對於大量進口中東原油的中國的能源安全構成威脅。

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2億噸,同比增長10.5%,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原油進口依賴度由2000年的25%上升到2017年底69%,據預測中國2040年原油依賴度將達到80%。自去年12月以來,伊朗與中國原油交易正在擴大,根據路透社近日援引行業消息人士透露及路孚特Eikon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買家進口伊朗石油數量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已經加倍,中國一家石油巨頭將每月裝運至少200萬桶伊朗石油。最新海關數據顯示,1月自伊朗進口原油為160萬噸,2月則達到196萬噸,環比增加22%,日均進口為46萬桶。

有鑑於此,中國很有必要在擴大石油戰略儲備、能源進口多元化、維護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力促中東局勢和平穩定等方面做出努力。

從目前伊朗局勢的發展看,美國在極限施壓窮盡手段不能迫使伊朗低頭後,考慮進行雙方會談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利益攸關方,中國需要對此做好準備。當然,這不是壞事——談總比罵好,而罵則比打好。

不過,中東地區中短期內仍會發生擦槍走火類的軍事摩擦,安全局勢仍然堪憂。

美伊其實是在“演戲”?

現在的德黑蘭街頭,如果說歌舞昇平、燈紅酒綠,那一定是假的。

但說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一幅太平光景,這絕對是真的。

7月30日,特朗普在其個人推特賬戶上稱,“記住!雖然伊朗人一場戰爭都沒贏過,但他們一場談判都沒輸過。”

對此,伊朗外長扎裡夫同日發推回應特朗普稱,“數千年來,伊朗戰勝了每一個外國侵略者”。

雙方真的要大打出手?

庫叔在伊朗覺得吧,可能性不大。

文 |馬驍瞭望智庫駐德黑蘭研究員

編輯 |蒲海燕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你來我往,摩擦事件輪番上演

近兩個月來,伊朗與美國及其盟國之間,輪番上演摩擦衝突。

7月19日晚,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宣佈,抓扣了一條英國油輪,因為該船隻涉嫌違反國際法。20日,伊朗方面公開了被扣英國油輪多項違規操作,包括在霍爾木茲海峽“逆行”,關閉全球定位系統等。

但是,伊朗方面至今未公開說,此事是對月初伊朗油輪在直布羅陀海峽遭英方抓扣的報復。

6月20日,伊斯蘭革命衛隊宣佈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擊落一架美軍“全球鷹”無人機。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曾下令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但在最後一刻叫停了。

算是“擊機復擊機”吧。

7月18日,特朗普在公開場合高調宣佈,美軍兩棲攻擊艦在霍爾木茲海峽“摧毀”一架伊朗無人機。

伊朗方面對此矢口否認,堅稱沒有損失任何無人飛行器。

更早之前,還是在“全球石油閥門”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發生多起油輪遭襲事件,但是襲擊非常詭異,既未發生爆炸,也沒有人員傷亡,船體只是破了幾個洞,輕微受損。

這一樁樁,一件件,世界人民看著心驚肉跳。畢竟,如果美伊之間真的開戰,可能將是海灣戰爭後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所產生的影響可能將持續整個21世紀。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4月30日,伊朗士兵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圖片來源:新華網

2

其實,美伊“紅線”意識崩得很緊

如果把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聯繫起來,不難發現,伊朗與美國摩擦但不交火,對峙而不衝突,極力避免人員傷亡,避免進一步升級。

這說明,雙方“紅線”意識崩得很緊,其實也蠻不容易的。

比如,扣押英國油輪後,伊朗主動公佈了油輪在被抓扣時附近有英艦護航,對英國極盡羞辱之能事。

擁有“特殊關係”的美英兩國,除了號稱要搞聯合護航外,並未表現出密切的互動,美國也未有任何實質性動作對力挺英國。

至於美國宣稱的擊落伊朗無人機的事件,明顯意在報復伊朗擊落“全球鷹”無人機,看上去更像小孩子打架,你打一拳我打一拳,然後就扯平了。

當然,即便伊朗無人機真的如特朗普所言被美軍擊落,其價值也完全無法和單機售價數千萬美元的“全球鷹”相提並論。

畢竟,從天貓上採購一架高檔的“大疆”,成色應該都會比伊朗無人機高一截。但事件本身已足以讓特朗普向國內交代,證明美國並不“軟弱”,依然對伊朗維持“高壓姿態”。

其實,若真有伊朗無人機被擊落,說不定也是伊朗主動送上去給美國軍艦當的靶機。這樣特朗普可就坡下驢,戰爭風險反而更低了。

遙想1991年海灣戰爭,開打之前,僅美軍就集結了6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現稱為打擊群),超過50萬兵力。

而與當年薩達姆麾下的伊拉克軍隊比,現在的伊朗只強不弱。但目前美軍在中東僅常駐數萬部隊,一兩個航母打擊群,這完全不是要開乾的架勢。

增兵是美軍可能對伊朗採取軍事手段,引發局勢升級最明顯的信號。

可截至目前,美軍並沒有任何大規模增兵的跡象。不僅如此,美方自5月宣佈中止給予任何國家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的豁免後,也並未進一步出臺對伊朗有殺傷力的經濟制裁措施,即便伊朗宣佈已經突破了濃縮鈾丰度3.67%的限制這一伊核協議中的核心條款後,也未有任何實質性的制裁措施跟進。

因此,當前的美伊關係,可謂“9分文攻,1分武嚇”,“演戲”成分更多一點。

3

維持現狀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當下,在德黑蘭“打的”,那些開著夏利(真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產夏利)滿街跑的伊朗師傅最近特別喜歡跟乘客聊美伊關係和中東形勢,尤其是和外國乘客。

他們會很嚴肅地問“你覺得會不會(伊朗和美國)打起來?”當乘客發表完自己看法後,他們會很輕鬆地說出自己的答案:不會。

雖然就連出租車師傅都知道,開戰對美伊是百害而無一利,但眼下雙方仍需要維持緊張關係,因為這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好結果。

伊朗方面堅持,伊核協議不能重新談判,彈道導彈問題不能談判,美國必須解除制裁,回到伊核協議框架下,才能與美方展開談判。

而退出現有的伊核協議,要求就伊核協議重新談判,是特朗普當局自2016年總統選舉時就提出的對伊政策起點。堅持對伊朗強硬,是美國共和黨陣營的基本立場,通過極限施壓,以壓促變,是特朗普就職後確立的對伊基本路線。

雖然特朗普本人已多次表示,無意在伊朗實現政權更迭,希望與伊朗“無條件”展開對話,國務卿蓬佩奧也在不同場合向伊朗喊話,甚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充當了一回“信使”,當面向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傳遞特朗普“口信”。

但對伊朗而言,反美是伊朗伊斯蘭革命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伊斯蘭革命政權的合法性來源之一,因此伊朗對美妥協讓步的空間非常有限,在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對伊朗施加嚴厲制裁情況下,同意“無條件”與美國展開對話,等於是向美國認輸,這難以向國內交代。

4

未來可能仍是“鬥而不破”

自2018年年中以來,美國逐步重啟制裁後,嚴厲的制裁措施的確重創了伊朗經濟。伊朗物價飛漲、失業嚴重,僅庫叔在德黑蘭駐地附近方圓2公里範圍內,保守估計已有4家商戶倒閉關門,門市至今閒置待租。

然而,伊朗國內在這段時間卻格外穩定,實現了“大團結”。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文: 楊震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自從美國宣佈再次啟動對伊朗的制裁之後,中東地區就一直不消停。

最近,這個地緣政治熱點地區又一次成功地在各大媒體露了臉——

近日,美國以保護民用船隻安全為由,稱要聯合多國組建一支聯軍,在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展開巡邏,英國和埃及已決定加入。美國向韓國、日本也提出了“請求書”,要求韓日派兵組建聯合艦隊。7月16日,日方迴應表示“現階段自衛隊沒有考慮要參加”。

那麼,美國為何要在此時組建聯合艦隊巡邏霍爾木茲海峽?日本又為何要缺席這場非戰爭軍事行動呢?

原因,也許跟目前看似劍拔弩張的美伊對抗有很大關係。

美伊間如今維持著一種“鬥而不破”的微妙關係,那些令世界意想不到的美伊摩擦,實則“戲份十足”。這,讓與美國和伊朗分別有著深刻淵源的日本,也不得不提防被“套路”……

1

美國的意圖

在分析美國的意圖之前,先看看聞名天下的霍爾木茲海峽。

眾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而中東是石油的重要產地,霍爾木茲海峽則是中東國家將原油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主動脈”——作為當今全球最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爾木茲海峽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年有大量的石油從這裡運出,因此又被譽為西方的“海上生命線”、“世界油閥”、“石油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長約150千米,寬56-125千米,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極易被封鎖的——狹長的地形為沿岸設伏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而相對較小的寬度對於射程越來越遠的反艦導彈和魚雷來說顯得遊刃有餘。

此外,霍爾木茲海峽的地形對伊朗也很有利,該海峽北岸基本上都被伊朗佔據,而整個霍爾木茲海峽最窄的地方不過是39公里,且最窄處全部位於伊朗的那一側。因此每次伊朗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都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制手段,這次面對美國的制裁也不例外。

美國之所以這次組建聯合艦隊在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進行巡邏,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

為“爛尾工程”善後。

在國際上,美國的張牙舞爪越來越不起效果。7月12日,土耳其不顧美國之前的一系列警告,依然接收S-400防空導彈系統之後,美國又忍了。特朗普發聲也不提按照《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土耳其進行制裁了,反而說停止向土耳其出售F-35,會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失去很多工作崗位。這是繼對伊朗之後,特朗普再度認慫,老臉又丟了一次。朝鮮問題、對華貿易戰等都在特朗普手裡變成了僵持局面。特朗普的套路慢慢被人摸清,總這樣下去不是法子,其它事情好說,對總統大選造成不利影響可是大事,為了彌補國際形象方面的損失,特朗普決定通過組建聯合艦隊對霍爾木茲海峽進行巡邏。

對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的迴應。

在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之後,美國放棄了動武選項。無論特朗普如何將之美化成為避免“150條生命消失”,都掩蓋不了美國的色厲內荏。在伊朗接連突破伊核協議的核限制之後,美國再次選擇退縮。實際上,特朗普已經因此備受指責——MSNBC主持人喬·斯卡伯勒將矛頭直接指向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現在外界都知道,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沒有一種明確的方式,而是以一種特殊混亂的方式進行。特朗普行為的規律,就是威脅、欺凌、侮辱,然後遭到反擊就灰溜溜撤退。如果我們的對手現在都明白他沒膽子堅持下去,會發生什麼?”然而,這種退縮終究對其在國內的政治鬥爭,特別是總統大選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挽回顏面,總得對伊朗做點什麼。

在伊朗問題上逼迫相關國家選邊。

由於伊朗是一個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因此制裁伊朗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區乃至全球性的影響。為了孤立伊朗,美國採取了種種手段,包括臭名昭著的“長臂管轄”。而美國組建聯合艦隊在伊朗家門口轉悠,就是把英國、韓國、埃及等小夥伴拉進來一起封鎖伊朗的石油出口,這樣參與行動的國家自然而然就站在了伊朗的對立面,美國成功地使相關國家站在了自己這一邊。

藉機使中東地區局勢緊張。

大量進口中東原油的中國和印度等國也將受其影響,美國藉此成功地向這些國家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美國依然是海洋上的霸主,有能力對特定國家的海上能源通道進行威脅。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霍爾木茲海峽地形圖圖片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EIA)

2

日本的算盤

眾所周知,日本在防務和外交等領域就是美國麾下的“小弟”,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被人稱為是美海軍第七艦隊的反潛支隊,那麼這次日本為何拒絕美國組建聯合艦隊的建議呢?日本究竟在打什麼小算盤?這得從日本和伊朗的關係說起。

外界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是一個與伊朗關係不一般的國家。

怎麼不一般?

好得不一般。

1973年的石油危機中,日本被列入石油禁運名單。這一事件使日本深刻的體會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石油是日本國家發展的命脈,沒有石油,日本經濟就會停擺。偏偏日本又是一個典型的貧油國家——這也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動機之一。為應對危機,一方面,日本向海灣阿拉伯國家尋求和解,緊急公關;另一方面,日本亦在找尋第二個能夠穩定供給石油的國家,不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於是,日本將目光投向了伊朗。這是因為:

其一,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不直接涉及以色列問題,與伊朗進行石油交易可以避免介入阿以衝突;

其二,巴列維時期的伊朗與日本一樣,是美國的盟友,同為盟友,便於溝通;

其三,伊朗早就與日本的石油企業有合作往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68年,日本三井財團派出一個調查團前往伊朗考察,為此後雙方的大規模合作埋下伏筆。1971年10月,三井財團與伊朗國家石油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的合作協議,並於1973年正式成立了伊朗日本石化公司。這是日本在同一時期最大的海外項目。

經歷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日本對伊朗的投資明顯加快。1973至1975年間,至少有15家日本企業進入伊朗市場。到1976年,日本成為伊朗的第三大貿易出口國,僅次於美國與英國,雙方迅速進入蜜月期。

儘管其間因為伊朗人質危機導致美日圍繞日本和伊朗的關係發生矛盾,但是蘇聯送上了神助攻——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深刻改變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伊朗革命不再僅是一個地區問題,更成為了美蘇全球戰略中的一部分。蘇聯此舉迫使美國重新思考其中東戰略,從遏制伊朗革命轉變為遏制蘇聯勢力的擴張。

而日本與伊朗的合作項目也因此被日本搗鼓成了維繫美伊關係的重要紐帶。日本成功地讓美國相信,作為西方世界的一員,其與伊朗的合作項目可以使後者不至於因為孤立而倒向蘇聯一邊,如果伊朗這麼做,那麼美國在中東的佈局基本崩潰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使伊拉克等國也脫離美國掌控。

而在其後爆發的兩伊戰爭讓日本對伊朗的外交方面更加活躍。1983年7月,日本外務大臣安倍晉太郎——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父親——訪問伊朗。兩國關係達到高峰。冷戰後日本和伊朗的關係一直不錯,可以說兩國建交90年來,關係一直很不錯,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成為西方七國中第一個訪問伊朗的國家領導人。

因此,日本此次拒絕美國的邀請參加聯合艦隊就可以看出其算盤了——日本煞費苦心經營與伊朗的關係,可不想因為參加聯合艦隊導致其多年經營的心血一朝化為烏有,何況參加這個聯合巡邏對日本有害無益——良好的雙邊關係使伊朗對日本實施原油禁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如果日本加入聯合艦隊,這事兒就不好說了。

此外,日本還有一個重要意圖。作為一個典型的中等強國,日本對於大國地位的追求可謂孜孜不倦。然而在這個資源日益向真正意義大國集中的時代,日本在這條路上的努力顯得有些低效和無望——繼2010年GDP被中國超越之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訊等決定下一次產業革命的關鍵領域,日本也沒有優勢。如果能在特定的國際關係領域發揮獨特作用也許對日本的追求有幫助。

安倍晉三訪問伊朗之前曾說過一句話:“國際社會對中東不斷升級的局勢感到關注,為了這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日本決定盡其所能扮演好角色。”對地區和平與穩定負責的角色是什麼?大國。如果因為加入聯合艦隊與伊朗關係交惡,那麼這個角色就沒得當了。

3

中國的考量

當前美國對於伊朗:

一是打不起——

國內基建設施都沒錢,打伊拉克和阿富汗花了數萬億美元還沒搞定,這坑還不知道啥時候能填上。

二打不得——

伊朗是個縱深深遠且擁有完善軍工體系和遠程打擊能力的國家,真要打起來,極有可能打成持久戰,美國絕對耗不起。

三是打不了——

眼看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一旦開戰,特朗普真打算只幹一任?因此,美國對於伊朗有其無可奈何之處。

前不久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以及在核問題上的行動,讓美國不得不做出反應,組建聯合艦隊就是這種反應。

然而,這種反應終究會對中東局勢產生不利影響,並且對於大量進口中東原油的中國的能源安全構成威脅。

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2億噸,同比增長10.5%,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原油進口依賴度由2000年的25%上升到2017年底69%,據預測中國2040年原油依賴度將達到80%。自去年12月以來,伊朗與中國原油交易正在擴大,根據路透社近日援引行業消息人士透露及路孚特Eikon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買家進口伊朗石油數量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已經加倍,中國一家石油巨頭將每月裝運至少200萬桶伊朗石油。最新海關數據顯示,1月自伊朗進口原油為160萬噸,2月則達到196萬噸,環比增加22%,日均進口為46萬桶。

有鑑於此,中國很有必要在擴大石油戰略儲備、能源進口多元化、維護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力促中東局勢和平穩定等方面做出努力。

從目前伊朗局勢的發展看,美國在極限施壓窮盡手段不能迫使伊朗低頭後,考慮進行雙方會談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利益攸關方,中國需要對此做好準備。當然,這不是壞事——談總比罵好,而罵則比打好。

不過,中東地區中短期內仍會發生擦槍走火類的軍事摩擦,安全局勢仍然堪憂。

美伊其實是在“演戲”?

現在的德黑蘭街頭,如果說歌舞昇平、燈紅酒綠,那一定是假的。

但說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一幅太平光景,這絕對是真的。

7月30日,特朗普在其個人推特賬戶上稱,“記住!雖然伊朗人一場戰爭都沒贏過,但他們一場談判都沒輸過。”

對此,伊朗外長扎裡夫同日發推回應特朗普稱,“數千年來,伊朗戰勝了每一個外國侵略者”。

雙方真的要大打出手?

庫叔在伊朗覺得吧,可能性不大。

文 |馬驍瞭望智庫駐德黑蘭研究員

編輯 |蒲海燕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你來我往,摩擦事件輪番上演

近兩個月來,伊朗與美國及其盟國之間,輪番上演摩擦衝突。

7月19日晚,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宣佈,抓扣了一條英國油輪,因為該船隻涉嫌違反國際法。20日,伊朗方面公開了被扣英國油輪多項違規操作,包括在霍爾木茲海峽“逆行”,關閉全球定位系統等。

但是,伊朗方面至今未公開說,此事是對月初伊朗油輪在直布羅陀海峽遭英方抓扣的報復。

6月20日,伊斯蘭革命衛隊宣佈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擊落一架美軍“全球鷹”無人機。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曾下令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但在最後一刻叫停了。

算是“擊機復擊機”吧。

7月18日,特朗普在公開場合高調宣佈,美軍兩棲攻擊艦在霍爾木茲海峽“摧毀”一架伊朗無人機。

伊朗方面對此矢口否認,堅稱沒有損失任何無人飛行器。

更早之前,還是在“全球石油閥門”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發生多起油輪遭襲事件,但是襲擊非常詭異,既未發生爆炸,也沒有人員傷亡,船體只是破了幾個洞,輕微受損。

這一樁樁,一件件,世界人民看著心驚肉跳。畢竟,如果美伊之間真的開戰,可能將是海灣戰爭後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所產生的影響可能將持續整個21世紀。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4月30日,伊朗士兵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圖片來源:新華網

2

其實,美伊“紅線”意識崩得很緊

如果把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聯繫起來,不難發現,伊朗與美國摩擦但不交火,對峙而不衝突,極力避免人員傷亡,避免進一步升級。

這說明,雙方“紅線”意識崩得很緊,其實也蠻不容易的。

比如,扣押英國油輪後,伊朗主動公佈了油輪在被抓扣時附近有英艦護航,對英國極盡羞辱之能事。

擁有“特殊關係”的美英兩國,除了號稱要搞聯合護航外,並未表現出密切的互動,美國也未有任何實質性動作對力挺英國。

至於美國宣稱的擊落伊朗無人機的事件,明顯意在報復伊朗擊落“全球鷹”無人機,看上去更像小孩子打架,你打一拳我打一拳,然後就扯平了。

當然,即便伊朗無人機真的如特朗普所言被美軍擊落,其價值也完全無法和單機售價數千萬美元的“全球鷹”相提並論。

畢竟,從天貓上採購一架高檔的“大疆”,成色應該都會比伊朗無人機高一截。但事件本身已足以讓特朗普向國內交代,證明美國並不“軟弱”,依然對伊朗維持“高壓姿態”。

其實,若真有伊朗無人機被擊落,說不定也是伊朗主動送上去給美國軍艦當的靶機。這樣特朗普可就坡下驢,戰爭風險反而更低了。

遙想1991年海灣戰爭,開打之前,僅美軍就集結了6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現稱為打擊群),超過50萬兵力。

而與當年薩達姆麾下的伊拉克軍隊比,現在的伊朗只強不弱。但目前美軍在中東僅常駐數萬部隊,一兩個航母打擊群,這完全不是要開乾的架勢。

增兵是美軍可能對伊朗採取軍事手段,引發局勢升級最明顯的信號。

可截至目前,美軍並沒有任何大規模增兵的跡象。不僅如此,美方自5月宣佈中止給予任何國家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的豁免後,也並未進一步出臺對伊朗有殺傷力的經濟制裁措施,即便伊朗宣佈已經突破了濃縮鈾丰度3.67%的限制這一伊核協議中的核心條款後,也未有任何實質性的制裁措施跟進。

因此,當前的美伊關係,可謂“9分文攻,1分武嚇”,“演戲”成分更多一點。

3

維持現狀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當下,在德黑蘭“打的”,那些開著夏利(真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產夏利)滿街跑的伊朗師傅最近特別喜歡跟乘客聊美伊關係和中東形勢,尤其是和外國乘客。

他們會很嚴肅地問“你覺得會不會(伊朗和美國)打起來?”當乘客發表完自己看法後,他們會很輕鬆地說出自己的答案:不會。

雖然就連出租車師傅都知道,開戰對美伊是百害而無一利,但眼下雙方仍需要維持緊張關係,因為這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好結果。

伊朗方面堅持,伊核協議不能重新談判,彈道導彈問題不能談判,美國必須解除制裁,回到伊核協議框架下,才能與美方展開談判。

而退出現有的伊核協議,要求就伊核協議重新談判,是特朗普當局自2016年總統選舉時就提出的對伊政策起點。堅持對伊朗強硬,是美國共和黨陣營的基本立場,通過極限施壓,以壓促變,是特朗普就職後確立的對伊基本路線。

雖然特朗普本人已多次表示,無意在伊朗實現政權更迭,希望與伊朗“無條件”展開對話,國務卿蓬佩奧也在不同場合向伊朗喊話,甚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充當了一回“信使”,當面向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傳遞特朗普“口信”。

但對伊朗而言,反美是伊朗伊斯蘭革命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伊斯蘭革命政權的合法性來源之一,因此伊朗對美妥協讓步的空間非常有限,在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對伊朗施加嚴厲制裁情況下,同意“無條件”與美國展開對話,等於是向美國認輸,這難以向國內交代。

4

未來可能仍是“鬥而不破”

自2018年年中以來,美國逐步重啟制裁後,嚴厲的制裁措施的確重創了伊朗經濟。伊朗物價飛漲、失業嚴重,僅庫叔在德黑蘭駐地附近方圓2公里範圍內,保守估計已有4家商戶倒閉關門,門市至今閒置待租。

然而,伊朗國內在這段時間卻格外穩定,實現了“大團結”。

這麼大的事,日本竟拒絕了美國!看穿美伊在演戲?

圖片來源:新華網

伊朗現政權以外部壓力為抓手,對民眾進行宣傳教化,將內部問題和矛盾向外轉移。同時,關於伊朗高層不同政治派系之間的爭鬥的媒體報道也明顯減弱,按照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確立的“抗危經濟”路線,動員一切既有資源,來應對美國的制裁。

截至目前,伊朗里亞爾比去年同期貶值超過70%,較2018年初貶值200%,必要生活物資價格水平普遍翻倍,但伊朗國內自去年8月以來沒有出現明顯的社會動盪和反政府活動。

2018年7月份前後,曾在部分城市爆發過抗議政府經濟政策的群體性事件,但很快消弭,沒有發生2017年末、2018年初那樣全國性的反政府遊行示威活動。

美國方面,隨著特朗普進入選舉週期,保持對伊朗壓力也有利於選情。當下的特朗普,需要足夠進行競選宣傳的政績,需要能夠進行選舉動員的熱點議題。伊朗問題,現階段雖無法達成令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滿意的解決方案,但退出伊核協議、極限施壓,已足以製造話題進行拉票。

另外,伊朗勢力範圍遍及也門、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集團及以色列,均不能接受美伊關係緩和談判,這些國家在美國國內的院外集團也是特朗普在選舉中需要竭力團結的對象。

未來一段時間,美伊之間仍很可能繼續上演一些外界意想不到的、戲份十足摩擦事件,但基本上仍是“鬥而不破”的套路,大可不必過度緊張,兩邊看似癲狂,其實都不是“傻子”。

但危險始終是存在的。因為伊朗是否發展核武器,始終是美國處理涉伊問題的“紅線”。

未來,伊朗鈾濃縮活動若恢復到20%丰度水平,這將涉及到武器級核技術。

那麼,引發局勢質變的最不確定因素就真的來了。。。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