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憑什麼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日本憑什麼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最近,有網友提出,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面積不大,人口也很少,但是經濟的總量很龐大,排在世界第三位,人均的GDP則更高,那麼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實際上,日本國土面積並不算小,有37.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7億,放眼全球,日本算是中等偏上國家。日本主要的問題是,資源嚴重匱乏,除了擁有極少量的煤炭和天然氣之外,其他的資源全都依賴於進口。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2017年的GDP總量達到4.8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能做到這一點也確實不容易。

從歷史上看,日本經濟在七八十年代就開始飛速增長,到了1994年日本的經濟總量超過500萬億日元,然而到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545.7萬億日元,二十多年間增長不足10%,因此,日本社會有“失去二十年”一說。直到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日本在此之前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了數十年。儘管日本經濟原地踏步二十多年,但是德國、法國的GDP規模迄今為止還是沒能超越日本。

日本憑什麼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很多人會問,日本這個國土面積不算很大,人口密集較大,各種資源都匱乏的國家,憑什麼能長期穩坐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寶座,無人超越,日本究竟有啥祕決呢?第一,日本經濟能夠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主要與美國的扶持有關。二戰後,如果沒有美國的提攜,日本經濟發展不起來。當然,日本也為美國付出了不少,向美國支付保護費,還有允許美軍駐日,在外交上更是俯首貼耳作為代價。

第二,日本極為重視發展教育。1957年,日本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但是日本政府仍然痛下決心,全面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而此時全世界能這麼做的也沒有幾個國家。到了80年代,第一批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另一個與日本類似的國家是以色列,以色列的教育經費投入甚至能夠佔GDP的9%,而發展中國家能夠達到4%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第三,日本學習和借鑑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先進工藝、科技和管理經驗,並且對外國技術、工藝進行消化吸收。有數據顯示,日本從1950-1975年共引進了25000多項技術,並用不到30年時間、花了僅60億美元左右,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00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同時,日本實行終身僱傭制,基本免除員工的後顧之憂,再加上科技領先,所以日本現在僅次於德國和美國的隱形冠軍企業,它在高端製造方面擁有極強的競爭力。

日本憑什麼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第四,日本社會崇尚的明星是科學家,而不是政府官員、明星。當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國回後,當地民眾自發夾道歡迎,這是其他人都無法得到的禮遇。日本在21世紀初定下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如今已經得到18個,2019年的諾獎還沒有頒發。

目前,日本人均GDP達到3.8萬美元,是亞洲最大的發達國家,能讓日本維持交高的人均GDP主要還是靠科技。日本重視教育,科技水平高,通過廉價的資源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來賺取世界的錢。俄羅斯面積雖大,資源也很豐富,但它的經濟總量只有1.5萬億美元,僅位世界12名,還不如第11名的韓國。孔子評價秦穆公稱霸的原因,其中一句是: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行中正。放在日本身上也同樣適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