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就不公平,所以別說你能懂我,ok?

人云不亦云 人云不亦云 2017-10-10

世界本就不公平,所以別說你能懂我,ok?

1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一位在大學報到當天挑著蛇皮袋進入985校區的年輕人,大學因為”摳門兒“被嘲笑了四年。

他泡麵只買袋裝從不吃桶裝的,從不加火腿腸,而且放著宿舍樓下的小賣店不買,非要花40分鐘橫穿校園,去買校門口的商店購買,因為那裡每袋售價便宜一毛錢。

班級組織燒烤野餐,同學們各種大魚大肉以及打著“有機”標籤的高檔水果,他卻只在下午去菜市場買了一袋紅薯,買紅薯是因為這東西確實也能算燒烤,下午去,是因為尾市上的菜最便宜。

他偶然得到了遭受全院男生嫉妒的與院花同組作業的機會,卻在作業結束之後找院花要了五毛錢復印費。

他買了兩份滿20減15的黃燜雞米飯請宿舍唯一對他好的同學吃飯,然後向同學講述自己的故事。

父親為了償還債務,到工地做工,被龍門架拍到了土裡。拿到賠償款發現父親的命沒有債務值錢。

他在大學各種兼職,賺的錢都寄回家幫母親償還餘債。可是由於自己來自農村,普通話都說不標準,兼職也很難找到待遇不錯的,只能做些價廉活累的工作,於家庭而言,杯水車薪。

故事的結尾,這位同學太想賺錢,又太沒有經驗,進了傳銷,最後暴屍枯井。

他的死不是因為貪得無厭,而是因為走投無路。

他的朋友圈,裡面只有一句話:

對每個人來說,地心引力是不一樣的。

2

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刷爆網絡:《上海退休教授發6000字長文批幼升小"牛蛙戰爭"》

上海有個不成文的說法:小孩考上上海四大民辦小學,是牛蛙,若沒考上,是青蛙。

文章講述了這個“女兒公職、女婿海歸、爺爺退休教授”的家庭為了讓小孫子進入民辦小學當牛蛙,從小孩3歲開始就各種規劃、培訓,最終卻因為用力過猛讓孩子患了抽動症(全名叫“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疾病,雖不嚴重,卻很難治癒。)而被小學婉拒。

最後,老教授用悲傷的口吻講述全家最終選擇了給小孩移民求學的艱難決定。

這篇文章贏得了很多人的追捧。

雖然我也開始在為孩子的入學和成長考慮,也理解老教授一家的良苦用心,可是,我真的體會不到給孩子移民求學時的那種“無奈”。

3

2013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個小學生。身患發病率百萬分之幾的“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北上廣各種求醫問藥,最終確診是此罕見病,基本無法治癒,四肢肌肉逐漸萎縮。

當時已經只能爬行,最終,只能癱瘓。

為了求學,父親外出打工,多年未回家,母親在小鎮學校旁租了一間地下室,全職照顧孩子生活上學。

我當時在單位微信上寫了他的故事,為他募捐了幾萬塊錢。

在募捐的過程中就有好多人提醒我,別太上心,說他母親除了送他上學送飯,就沒想著去打份零工。

可是在真的深入瞭解他們的生活,我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可能的。

由於孩子自己無法穿衣洗漱,孩子母親每天五點要起來做準備。揹著孩子上學去後,又要回家為孩子準備午飯,接著又是接孩子放學、晚飯、功課。有空餘的時間還要四處打聽孩子的治療,尋找幫助。

感同身受,是一個美好的詞語,但是真的很難做到。

4

暢銷書女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寫了一本書《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員》,進入美國底層,體驗在時薪6~8美元下,辛勤工作是否能生活下去。

她的答案是:不能。除非你跟別人合租房子,或者打兩份工。

她在三個城市當過餐廳服務員、旅館服務員、清潔女工、看護護理及沃爾瑪的售貨員,她努力工作,也努力嘗試收支平衡,為此她曾勇猛打兩份工,一週工作七天,每週還能在打工的看護之家免費吃兩三餐,這些都幫助了她。但到旅遊旺季,房租將上漲三倍,身為女傭的她,只能再次破產。

作者有窮人沒有的優勢:在前面的幾十年,她有高於一般水平的醫療照顧、良好飲食、她常年練舉重,身體“是不尋常的結實”。

並且,就這個實驗來說,她作弊了,她給自己租車,用信用卡付費;每到一個城市,她備有一千多美元的起頭基金;她開了外掛,卻仍然沒有打贏。

5

用《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篇語結束這篇文章吧: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 ”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 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