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人生第一份工作 跳槽那些事兒 電腦 職場大俠知陽 2019-09-10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反而不見得人人都平等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角度和心態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之前聽說過一個企業,制定了一條規則。內容是:員工上班需要自帶電腦,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電腦,那麼要交一個月100元的租金。

這條規定,其實就是被職場人稱之為“奇葩規定”的規則之一。

一個企業是由多種層級來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高層、中層和基層。

我們來看上面這條案例的規則。

你說這條規則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層和基層的員工都會覺得這根本就不公平。

但你說不公平吧,企業高層又會覺得這很合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則之下,而有人覺得其實不公平呢?

那就是因為站的角度和心態不一樣。

任何規則的存在,一定會在某個角度具有合理性。

制定這條規則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層管理來決定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條規則能夠幫他們節省公司的成本。

也就是說,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滿足某個角度的合理。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反而不見得人人都平等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角度和心態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之前聽說過一個企業,制定了一條規則。內容是:員工上班需要自帶電腦,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電腦,那麼要交一個月100元的租金。

這條規定,其實就是被職場人稱之為“奇葩規定”的規則之一。

一個企業是由多種層級來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高層、中層和基層。

我們來看上面這條案例的規則。

你說這條規則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層和基層的員工都會覺得這根本就不公平。

但你說不公平吧,企業高層又會覺得這很合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則之下,而有人覺得其實不公平呢?

那就是因為站的角度和心態不一樣。

任何規則的存在,一定會在某個角度具有合理性。

制定這條規則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層管理來決定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條規則能夠幫他們節省公司的成本。

也就是說,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滿足某個角度的合理。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能力和資源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在打牌的時候,都會約定好規則。表面看,無論採用什麼選舉規則或者打牌規則,對參加者都是公平的;但實際上這裡面隱含一個前提,那就是參加者的水平相當,而且與規則的要求也能匹配,這樣才是公平的,否則規則本身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平等。

在職場上,一定會有相對優秀的人,也一定會有相對能力更差的員工。

雖然能力和資源不一樣,但是他們面對的規則是一樣的。

這就好比上學的時候參加考試一樣的道理。

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希望考題更有難度一點,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則是希望考題能夠簡單一些,這樣才不至於考得很差。

但老師在出題的時候,不可能區別對待,於是本著“人人平等”的原來,來不平等對待不同能力的學生。

職場上,我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市場環境下制定的同樣的規則,但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員工,明顯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和收穫。

這就是職場上“優勝劣汰”的原始生存法則。

所以,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為了鼓勵優秀。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反而不見得人人都平等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角度和心態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之前聽說過一個企業,制定了一條規則。內容是:員工上班需要自帶電腦,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電腦,那麼要交一個月100元的租金。

這條規定,其實就是被職場人稱之為“奇葩規定”的規則之一。

一個企業是由多種層級來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高層、中層和基層。

我們來看上面這條案例的規則。

你說這條規則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層和基層的員工都會覺得這根本就不公平。

但你說不公平吧,企業高層又會覺得這很合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則之下,而有人覺得其實不公平呢?

那就是因為站的角度和心態不一樣。

任何規則的存在,一定會在某個角度具有合理性。

制定這條規則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層管理來決定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條規則能夠幫他們節省公司的成本。

也就是說,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滿足某個角度的合理。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能力和資源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在打牌的時候,都會約定好規則。表面看,無論採用什麼選舉規則或者打牌規則,對參加者都是公平的;但實際上這裡面隱含一個前提,那就是參加者的水平相當,而且與規則的要求也能匹配,這樣才是公平的,否則規則本身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平等。

在職場上,一定會有相對優秀的人,也一定會有相對能力更差的員工。

雖然能力和資源不一樣,但是他們面對的規則是一樣的。

這就好比上學的時候參加考試一樣的道理。

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希望考題更有難度一點,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則是希望考題能夠簡單一些,這樣才不至於考得很差。

但老師在出題的時候,不可能區別對待,於是本著“人人平等”的原來,來不平等對待不同能力的學生。

職場上,我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市場環境下制定的同樣的規則,但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員工,明顯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和收穫。

這就是職場上“優勝劣汰”的原始生存法則。

所以,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為了鼓勵優秀。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理解和方向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公司為了鼓勵大家能夠積極參與到客戶開發拓展的工作中來,於是實行了“全民招商”的制度。招商獎勵規則都一樣,只要是公司的員工,都可以參與到招商工作中來。

而那些非營銷部的員工,把這項規定理解為“不是我們部門的事”。市場部的員工,則是弱化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跑去招商,想要拿招商獎金。

結果可想而知,非營銷部的同事對於這種規則毫不動心。而市場部的員工,本職工作沒做好,招商工作也沒做出多大的成績。

按理來說,這項規定應該就是典型的“人人平等”的規則了吧。但結果卻並非讓人滿意。

那些不動心的非營銷部同事,領導感覺他們沒有動力。

市場部的同事,公司最後判定他們沒有幹好本職工作。

而招商部的同事,反而覺得公司這樣幹是在明著讓其他人來搶飯碗。

一個看似平等的規則,最終導致瞭如此不平等的結局。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規則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所以事件發展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由此可見,有些看似平等的規則,其實並非能達到平等的結果。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反而不見得人人都平等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角度和心態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之前聽說過一個企業,制定了一條規則。內容是:員工上班需要自帶電腦,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電腦,那麼要交一個月100元的租金。

這條規定,其實就是被職場人稱之為“奇葩規定”的規則之一。

一個企業是由多種層級來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高層、中層和基層。

我們來看上面這條案例的規則。

你說這條規則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層和基層的員工都會覺得這根本就不公平。

但你說不公平吧,企業高層又會覺得這很合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則之下,而有人覺得其實不公平呢?

那就是因為站的角度和心態不一樣。

任何規則的存在,一定會在某個角度具有合理性。

制定這條規則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層管理來決定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條規則能夠幫他們節省公司的成本。

也就是說,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滿足某個角度的合理。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能力和資源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在打牌的時候,都會約定好規則。表面看,無論採用什麼選舉規則或者打牌規則,對參加者都是公平的;但實際上這裡面隱含一個前提,那就是參加者的水平相當,而且與規則的要求也能匹配,這樣才是公平的,否則規則本身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平等。

在職場上,一定會有相對優秀的人,也一定會有相對能力更差的員工。

雖然能力和資源不一樣,但是他們面對的規則是一樣的。

這就好比上學的時候參加考試一樣的道理。

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希望考題更有難度一點,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則是希望考題能夠簡單一些,這樣才不至於考得很差。

但老師在出題的時候,不可能區別對待,於是本著“人人平等”的原來,來不平等對待不同能力的學生。

職場上,我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市場環境下制定的同樣的規則,但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員工,明顯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和收穫。

這就是職場上“優勝劣汰”的原始生存法則。

所以,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為了鼓勵優秀。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理解和方向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公司為了鼓勵大家能夠積極參與到客戶開發拓展的工作中來,於是實行了“全民招商”的制度。招商獎勵規則都一樣,只要是公司的員工,都可以參與到招商工作中來。

而那些非營銷部的員工,把這項規定理解為“不是我們部門的事”。市場部的員工,則是弱化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跑去招商,想要拿招商獎金。

結果可想而知,非營銷部的同事對於這種規則毫不動心。而市場部的員工,本職工作沒做好,招商工作也沒做出多大的成績。

按理來說,這項規定應該就是典型的“人人平等”的規則了吧。但結果卻並非讓人滿意。

那些不動心的非營銷部同事,領導感覺他們沒有動力。

市場部的同事,公司最後判定他們沒有幹好本職工作。

而招商部的同事,反而覺得公司這樣幹是在明著讓其他人來搶飯碗。

一個看似平等的規則,最終導致瞭如此不平等的結局。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規則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所以事件發展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由此可見,有些看似平等的規則,其實並非能達到平等的結果。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

我們可以看到:

因為角度不同,所以心態不同,規則不平等。

因為能力不同,所以效果不同,規則也不平等。

因為理解不同,所以方向不同,規則更不會平等。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職場上,有很多規則,其實並不是人人平等的。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反而不見得人人都平等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角度和心態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之前聽說過一個企業,制定了一條規則。內容是:員工上班需要自帶電腦,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電腦,那麼要交一個月100元的租金。

這條規定,其實就是被職場人稱之為“奇葩規定”的規則之一。

一個企業是由多種層級來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高層、中層和基層。

我們來看上面這條案例的規則。

你說這條規則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層和基層的員工都會覺得這根本就不公平。

但你說不公平吧,企業高層又會覺得這很合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則之下,而有人覺得其實不公平呢?

那就是因為站的角度和心態不一樣。

任何規則的存在,一定會在某個角度具有合理性。

制定這條規則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層管理來決定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條規則能夠幫他們節省公司的成本。

也就是說,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滿足某個角度的合理。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能力和資源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在打牌的時候,都會約定好規則。表面看,無論採用什麼選舉規則或者打牌規則,對參加者都是公平的;但實際上這裡面隱含一個前提,那就是參加者的水平相當,而且與規則的要求也能匹配,這樣才是公平的,否則規則本身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平等。

在職場上,一定會有相對優秀的人,也一定會有相對能力更差的員工。

雖然能力和資源不一樣,但是他們面對的規則是一樣的。

這就好比上學的時候參加考試一樣的道理。

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希望考題更有難度一點,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則是希望考題能夠簡單一些,這樣才不至於考得很差。

但老師在出題的時候,不可能區別對待,於是本著“人人平等”的原來,來不平等對待不同能力的學生。

職場上,我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市場環境下制定的同樣的規則,但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員工,明顯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和收穫。

這就是職場上“優勝劣汰”的原始生存法則。

所以,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為了鼓勵優秀。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理解和方向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公司為了鼓勵大家能夠積極參與到客戶開發拓展的工作中來,於是實行了“全民招商”的制度。招商獎勵規則都一樣,只要是公司的員工,都可以參與到招商工作中來。

而那些非營銷部的員工,把這項規定理解為“不是我們部門的事”。市場部的員工,則是弱化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跑去招商,想要拿招商獎金。

結果可想而知,非營銷部的同事對於這種規則毫不動心。而市場部的員工,本職工作沒做好,招商工作也沒做出多大的成績。

按理來說,這項規定應該就是典型的“人人平等”的規則了吧。但結果卻並非讓人滿意。

那些不動心的非營銷部同事,領導感覺他們沒有動力。

市場部的同事,公司最後判定他們沒有幹好本職工作。

而招商部的同事,反而覺得公司這樣幹是在明著讓其他人來搶飯碗。

一個看似平等的規則,最終導致瞭如此不平等的結局。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規則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所以事件發展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由此可見,有些看似平等的規則,其實並非能達到平等的結果。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

我們可以看到:

因為角度不同,所以心態不同,規則不平等。

因為能力不同,所以效果不同,規則也不平等。

因為理解不同,所以方向不同,規則更不會平等。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職場上,有很多規則,其實並不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試想一下,要是真的制定出為了“人人平等”而存在的規則,會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一:付出不同,規則不同

例如:有些公司規定,高層管理不需要打考勤卡。

這項規定,在員工看來其實是不公平的。大家都是上班,為什麼高層管理就不用打考勤卡呢?這個規定不公平。

然而,其實高管有時候晚上會加班到很晚。陪客戶、開戰略會議等。

事實上,很多高管是不計加班工資的。

那麼為了公平,是不是所有員工每天都跟高管一起來加班,而不算加班工資呢?

況且,就算給加班工資,員工也不見得願意做出跟高管一樣的付出。關鍵問題還是,就算你付出了也不見得有任何價值,那這種付出只能徒增成本。

所以,職場上不同的付出價值,就會有不同的規則制定。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反而不見得人人都平等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角度和心態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之前聽說過一個企業,制定了一條規則。內容是:員工上班需要自帶電腦,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電腦,那麼要交一個月100元的租金。

這條規定,其實就是被職場人稱之為“奇葩規定”的規則之一。

一個企業是由多種層級來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高層、中層和基層。

我們來看上面這條案例的規則。

你說這條規則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層和基層的員工都會覺得這根本就不公平。

但你說不公平吧,企業高層又會覺得這很合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則之下,而有人覺得其實不公平呢?

那就是因為站的角度和心態不一樣。

任何規則的存在,一定會在某個角度具有合理性。

制定這條規則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層管理來決定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條規則能夠幫他們節省公司的成本。

也就是說,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滿足某個角度的合理。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能力和資源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在打牌的時候,都會約定好規則。表面看,無論採用什麼選舉規則或者打牌規則,對參加者都是公平的;但實際上這裡面隱含一個前提,那就是參加者的水平相當,而且與規則的要求也能匹配,這樣才是公平的,否則規則本身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平等。

在職場上,一定會有相對優秀的人,也一定會有相對能力更差的員工。

雖然能力和資源不一樣,但是他們面對的規則是一樣的。

這就好比上學的時候參加考試一樣的道理。

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希望考題更有難度一點,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則是希望考題能夠簡單一些,這樣才不至於考得很差。

但老師在出題的時候,不可能區別對待,於是本著“人人平等”的原來,來不平等對待不同能力的學生。

職場上,我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市場環境下制定的同樣的規則,但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員工,明顯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和收穫。

這就是職場上“優勝劣汰”的原始生存法則。

所以,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為了鼓勵優秀。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理解和方向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公司為了鼓勵大家能夠積極參與到客戶開發拓展的工作中來,於是實行了“全民招商”的制度。招商獎勵規則都一樣,只要是公司的員工,都可以參與到招商工作中來。

而那些非營銷部的員工,把這項規定理解為“不是我們部門的事”。市場部的員工,則是弱化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跑去招商,想要拿招商獎金。

結果可想而知,非營銷部的同事對於這種規則毫不動心。而市場部的員工,本職工作沒做好,招商工作也沒做出多大的成績。

按理來說,這項規定應該就是典型的“人人平等”的規則了吧。但結果卻並非讓人滿意。

那些不動心的非營銷部同事,領導感覺他們沒有動力。

市場部的同事,公司最後判定他們沒有幹好本職工作。

而招商部的同事,反而覺得公司這樣幹是在明著讓其他人來搶飯碗。

一個看似平等的規則,最終導致瞭如此不平等的結局。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規則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所以事件發展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由此可見,有些看似平等的規則,其實並非能達到平等的結果。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

我們可以看到:

因為角度不同,所以心態不同,規則不平等。

因為能力不同,所以效果不同,規則也不平等。

因為理解不同,所以方向不同,規則更不會平等。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職場上,有很多規則,其實並不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試想一下,要是真的制定出為了“人人平等”而存在的規則,會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一:付出不同,規則不同

例如:有些公司規定,高層管理不需要打考勤卡。

這項規定,在員工看來其實是不公平的。大家都是上班,為什麼高層管理就不用打考勤卡呢?這個規定不公平。

然而,其實高管有時候晚上會加班到很晚。陪客戶、開戰略會議等。

事實上,很多高管是不計加班工資的。

那麼為了公平,是不是所有員工每天都跟高管一起來加班,而不算加班工資呢?

況且,就算給加班工資,員工也不見得願意做出跟高管一樣的付出。關鍵問題還是,就算你付出了也不見得有任何價值,那這種付出只能徒增成本。

所以,職場上不同的付出價值,就會有不同的規則制定。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問題二:貢獻不同,規則不同

再比如:很多公司都有類似這樣的規定,高管出差可以坐飛機,而一般員工只能做高鐵普通座位或者火車汽車出行。

這項規定是不是看起來也很不公平?

想要跟高管一樣的待遇?可以,請拿出你的本事來爭取。

你創造的貢獻值,和高管創造的貢獻值是完全不同的。

價值不同,憑什麼來追求待遇相等呢?

所以,其實很多表面看似不平等的規則,都是根據實際依據而制定的。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制定了所有人都平等規則,那麼一定會因為先天條件的不同而最終出現不良結果。

職場上,更尊崇的是“優勝劣汰”,而並非人人平等。

想要得到平等的規則,前提一定是在同等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反而不見得人人都平等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角度和心態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之前聽說過一個企業,制定了一條規則。內容是:員工上班需要自帶電腦,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電腦,那麼要交一個月100元的租金。

這條規定,其實就是被職場人稱之為“奇葩規定”的規則之一。

一個企業是由多種層級來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高層、中層和基層。

我們來看上面這條案例的規則。

你說這條規則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層和基層的員工都會覺得這根本就不公平。

但你說不公平吧,企業高層又會覺得這很合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則之下,而有人覺得其實不公平呢?

那就是因為站的角度和心態不一樣。

任何規則的存在,一定會在某個角度具有合理性。

制定這條規則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層管理來決定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條規則能夠幫他們節省公司的成本。

也就是說,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滿足某個角度的合理。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能力和資源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在打牌的時候,都會約定好規則。表面看,無論採用什麼選舉規則或者打牌規則,對參加者都是公平的;但實際上這裡面隱含一個前提,那就是參加者的水平相當,而且與規則的要求也能匹配,這樣才是公平的,否則規則本身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平等。

在職場上,一定會有相對優秀的人,也一定會有相對能力更差的員工。

雖然能力和資源不一樣,但是他們面對的規則是一樣的。

這就好比上學的時候參加考試一樣的道理。

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希望考題更有難度一點,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則是希望考題能夠簡單一些,這樣才不至於考得很差。

但老師在出題的時候,不可能區別對待,於是本著“人人平等”的原來,來不平等對待不同能力的學生。

職場上,我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市場環境下制定的同樣的規則,但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員工,明顯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和收穫。

這就是職場上“優勝劣汰”的原始生存法則。

所以,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為了鼓勵優秀。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理解和方向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公司為了鼓勵大家能夠積極參與到客戶開發拓展的工作中來,於是實行了“全民招商”的制度。招商獎勵規則都一樣,只要是公司的員工,都可以參與到招商工作中來。

而那些非營銷部的員工,把這項規定理解為“不是我們部門的事”。市場部的員工,則是弱化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跑去招商,想要拿招商獎金。

結果可想而知,非營銷部的同事對於這種規則毫不動心。而市場部的員工,本職工作沒做好,招商工作也沒做出多大的成績。

按理來說,這項規定應該就是典型的“人人平等”的規則了吧。但結果卻並非讓人滿意。

那些不動心的非營銷部同事,領導感覺他們沒有動力。

市場部的同事,公司最後判定他們沒有幹好本職工作。

而招商部的同事,反而覺得公司這樣幹是在明著讓其他人來搶飯碗。

一個看似平等的規則,最終導致瞭如此不平等的結局。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規則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所以事件發展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由此可見,有些看似平等的規則,其實並非能達到平等的結果。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

我們可以看到:

因為角度不同,所以心態不同,規則不平等。

因為能力不同,所以效果不同,規則也不平等。

因為理解不同,所以方向不同,規則更不會平等。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職場上,有很多規則,其實並不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試想一下,要是真的制定出為了“人人平等”而存在的規則,會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一:付出不同,規則不同

例如:有些公司規定,高層管理不需要打考勤卡。

這項規定,在員工看來其實是不公平的。大家都是上班,為什麼高層管理就不用打考勤卡呢?這個規定不公平。

然而,其實高管有時候晚上會加班到很晚。陪客戶、開戰略會議等。

事實上,很多高管是不計加班工資的。

那麼為了公平,是不是所有員工每天都跟高管一起來加班,而不算加班工資呢?

況且,就算給加班工資,員工也不見得願意做出跟高管一樣的付出。關鍵問題還是,就算你付出了也不見得有任何價值,那這種付出只能徒增成本。

所以,職場上不同的付出價值,就會有不同的規則制定。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問題二:貢獻不同,規則不同

再比如:很多公司都有類似這樣的規定,高管出差可以坐飛機,而一般員工只能做高鐵普通座位或者火車汽車出行。

這項規定是不是看起來也很不公平?

想要跟高管一樣的待遇?可以,請拿出你的本事來爭取。

你創造的貢獻值,和高管創造的貢獻值是完全不同的。

價值不同,憑什麼來追求待遇相等呢?

所以,其實很多表面看似不平等的規則,都是根據實際依據而制定的。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制定了所有人都平等規則,那麼一定會因為先天條件的不同而最終出現不良結果。

職場上,更尊崇的是“優勝劣汰”,而並非人人平等。

想要得到平等的規則,前提一定是在同等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總結:

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但在職場上,我們還需要清楚,不是所有的規則,都是為了平等而制定的。

職場中,因為角度不同、能力不同、理解不同等各方面的因素,規則並不可能會做到真正的“平等”。

有些規則,是為了滿足某方面的合理性而存在的。

有些規則,是為了鼓勵優秀員工,淘汰弱者而設定的。

有些規則,是根據創造的貢獻價值不同而單獨制定的。

作為職場人,我們更需要看重的是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能力、如何才能合理利用資源、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更優秀人才的規則,而不是衝著“平等”去糾結。

想要得到平等的規則,需要建立在同等條件下才能實現。

而職場是一個由很多人層級、很多人組成的,只要有人就會有區別,只要有區別,就不可能完全平等。

所以說:職場上,很多規則面前,並非真的“人人平等”。

"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1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職場規則。有些規則,是公司內部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行業公認的。

之所以要出現規則,是因為人人都在呼籲“平等”。

大家認為,只要有了規則,我們就可以“人人平等”。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這麼一種理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當我們從學校的規則中跳出來,步入職場時,我們就知道,職場也有規則。

規則是什麼?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在真正的規則定義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共同制定並通過

而實際上,職場上大多數規定只抓到了定義裡最後的一部分:一起遵守

甚至很多企業還把規則的制定,定義為:你們來遵守。

於是,我們發現,其實在職場裡,我們所有面對的看似平等的規則,實際上不見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反而不見得人人都平等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角度和心態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之前聽說過一個企業,制定了一條規則。內容是:員工上班需要自帶電腦,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電腦,那麼要交一個月100元的租金。

這條規定,其實就是被職場人稱之為“奇葩規定”的規則之一。

一個企業是由多種層級來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高層、中層和基層。

我們來看上面這條案例的規則。

你說這條規則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層和基層的員工都會覺得這根本就不公平。

但你說不公平吧,企業高層又會覺得這很合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則之下,而有人覺得其實不公平呢?

那就是因為站的角度和心態不一樣。

任何規則的存在,一定會在某個角度具有合理性。

制定這條規則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層管理來決定的,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條規則能夠幫他們節省公司的成本。

也就是說,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滿足某個角度的合理。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2、能力和資源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在打牌的時候,都會約定好規則。表面看,無論採用什麼選舉規則或者打牌規則,對參加者都是公平的;但實際上這裡面隱含一個前提,那就是參加者的水平相當,而且與規則的要求也能匹配,這樣才是公平的,否則規則本身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平等。

在職場上,一定會有相對優秀的人,也一定會有相對能力更差的員工。

雖然能力和資源不一樣,但是他們面對的規則是一樣的。

這就好比上學的時候參加考試一樣的道理。

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希望考題更有難度一點,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則是希望考題能夠簡單一些,這樣才不至於考得很差。

但老師在出題的時候,不可能區別對待,於是本著“人人平等”的原來,來不平等對待不同能力的學生。

職場上,我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市場環境下制定的同樣的規則,但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員工,明顯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和收穫。

這就是職場上“優勝劣汰”的原始生存法則。

所以,有些規則的制定,不是為了平等,而是為了鼓勵優秀。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理解和方向不一樣,所以不平等

舉例:我們公司為了鼓勵大家能夠積極參與到客戶開發拓展的工作中來,於是實行了“全民招商”的制度。招商獎勵規則都一樣,只要是公司的員工,都可以參與到招商工作中來。

而那些非營銷部的員工,把這項規定理解為“不是我們部門的事”。市場部的員工,則是弱化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跑去招商,想要拿招商獎金。

結果可想而知,非營銷部的同事對於這種規則毫不動心。而市場部的員工,本職工作沒做好,招商工作也沒做出多大的成績。

按理來說,這項規定應該就是典型的“人人平等”的規則了吧。但結果卻並非讓人滿意。

那些不動心的非營銷部同事,領導感覺他們沒有動力。

市場部的同事,公司最後判定他們沒有幹好本職工作。

而招商部的同事,反而覺得公司這樣幹是在明著讓其他人來搶飯碗。

一個看似平等的規則,最終導致瞭如此不平等的結局。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規則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所以事件發展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由此可見,有些看似平等的規則,其實並非能達到平等的結果。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3

我們可以看到:

因為角度不同,所以心態不同,規則不平等。

因為能力不同,所以效果不同,規則也不平等。

因為理解不同,所以方向不同,規則更不會平等。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職場上,有很多規則,其實並不是人人平等的。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試想一下,要是真的制定出為了“人人平等”而存在的規則,會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一:付出不同,規則不同

例如:有些公司規定,高層管理不需要打考勤卡。

這項規定,在員工看來其實是不公平的。大家都是上班,為什麼高層管理就不用打考勤卡呢?這個規定不公平。

然而,其實高管有時候晚上會加班到很晚。陪客戶、開戰略會議等。

事實上,很多高管是不計加班工資的。

那麼為了公平,是不是所有員工每天都跟高管一起來加班,而不算加班工資呢?

況且,就算給加班工資,員工也不見得願意做出跟高管一樣的付出。關鍵問題還是,就算你付出了也不見得有任何價值,那這種付出只能徒增成本。

所以,職場上不同的付出價值,就會有不同的規則制定。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問題二:貢獻不同,規則不同

再比如:很多公司都有類似這樣的規定,高管出差可以坐飛機,而一般員工只能做高鐵普通座位或者火車汽車出行。

這項規定是不是看起來也很不公平?

想要跟高管一樣的待遇?可以,請拿出你的本事來爭取。

你創造的貢獻值,和高管創造的貢獻值是完全不同的。

價值不同,憑什麼來追求待遇相等呢?

所以,其實很多表面看似不平等的規則,都是根據實際依據而制定的。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制定了所有人都平等規則,那麼一定會因為先天條件的不同而最終出現不良結果。

職場上,更尊崇的是“優勝劣汰”,而並非人人平等。

想要得到平等的規則,前提一定是在同等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總結:

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但在職場上,我們還需要清楚,不是所有的規則,都是為了平等而制定的。

職場中,因為角度不同、能力不同、理解不同等各方面的因素,規則並不可能會做到真正的“平等”。

有些規則,是為了滿足某方面的合理性而存在的。

有些規則,是為了鼓勵優秀員工,淘汰弱者而設定的。

有些規則,是根據創造的貢獻價值不同而單獨制定的。

作為職場人,我們更需要看重的是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能力、如何才能合理利用資源、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更優秀人才的規則,而不是衝著“平等”去糾結。

想要得到平等的規則,需要建立在同等條件下才能實現。

而職場是一個由很多人層級、很多人組成的,只要有人就會有區別,只要有區別,就不可能完全平等。

所以說:職場上,很多規則面前,並非真的“人人平等”。

為什麼在規則面前,不見得“人人平等”?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如果你對職場上有不平等規則的討論,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