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舒適安逸,想要逃避”:逃離舒適區,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我的一個朋友說,他越來越不適應現今的職場發展節奏與生存方式,想要逃避。

我問他為什麼突然會有這種想法? 他說他目前所接觸的工作單位領導各方面要求都屬於快節奏,下達的工作任務其實也就是在搶時間,從來不會顧及員工是否能夠完成,要是完不成還得接受處罰。不僅如此,公司每個月還會根據所謂的“績效考核”淘汰掉一部分員工,並美其名曰“優勝劣汰”,簡直讓人受不了。

聽完朋友的傾訴之後,我能理解他的不適應與難處。畢竟多年之前他所在的用人單位,無論是從待遇方面還是工作的飽和度方面來講都相對論令人滿意,在那家用人單位上班的員工可能很少有人會體會到何為工作壓力!最後,這家用人單位沒能幹過市場,被淘汰掉了。朋友過慣了安於現狀的日子,後來找了很多份工作,據他自己所說都是無法適應規則而被迫離職。

事實證明,現今的職場早已經不再是多年之前的職場,多年之前由於各行各業相對封閉,行業同質化現象較少,並沒有多少競爭壓力,因此用人單位對於員工的要求相對較低純屬正常。但現今的職場則恰恰相反,各行各業同質化較為嚴重,競爭異常激烈,作為用人單位來講,如果不能使自己跑在行業內的前沿,最終一定會被市場所淘汰掉。那麼問題來了,歸根結底行業的競爭實則也是人才競爭,為了更好的辨識人才、篩選人才,用人單位也是絞盡腦汁制定出一套又一條諸如“末位淘汰制”、“績效考核制”之類的辨識方法,以此來達到去弊從優的目的

“習慣了舒適安逸,想要逃避”:逃離舒適區,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澳大利亞商學院的管理學博士傑明.沃克曾無比感慨地說:一個團隊最懶的成員實際上就可以決定一個項目最終的成功與失敗。

毫無疑問,他的觀點實則就像所謂的壞蘋果定律與木桶理論,最壞的蘋果可能會決定好蘋果的命運,最短的木板最終會決定木桶的容積量。

縱觀現今的職場生存法則,很多用人單位為了杜絕壞蘋果定律與木桶理論所帶來的影響,通常都會採用很多有效的管理措施來實現團隊綜合水平的最大化。事實上依靠末尾淘汰制度,績效考核制度來篩選人才的方法確實可行,不僅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還能達到團隊利益最大化。

在這些制度出現的同時,也就相當於對很多想要在工作中混日子的人出了一道奧數題,混日子的心態一旦養成,也就是會使人心生懶惰心理。混日子的心態並不是一天就能夠養成,而是在歷經多個思想的掙扎之後才成為了習慣,想要改變這種習慣過程就如同破繭那般痛苦,一旦蛻變如同化繭成蝶。

以前我所在的用人單位有大量的“懶鬼存在”,一是用人單位的制度不健全導致吃大鍋飯的現象發生,這些“懶鬼”的存在確確實實影響了整個團隊的運作,最終為了給好的便於管理與提升業績,領導做出的舉動就是逐一換人。

“習慣了舒適安逸,想要逃避”:逃離舒適區,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因此,為了杜絕這類似現象的發生,作為一名職場人士有必要採取一些防範措施:

一、擺正自身心態,你現在混日子,小心將來日子混你

編劇蘭曉龍在《士兵突擊》中寫道:你現在混日子,小心將來日子混了你。

前陣子參加了一場同學聚會,來的人都是之前在學生時期關係非常要好的朋友。在飯桌上,同學唐山說:“大家有沒有好的工作,可以給我介紹一個,我已經失業在家半年了。”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讓人著實有些意外,多年之前我們畢業之後踏出校園之時,屬唐山的起點最高,當我們還在為就業苦惱的時候,他的爸媽拖關係讓他進入了一家待遇很不錯的單位工作,早九晚五、雙休。

有朋友很詫異的問道:“唐山,你不是在一家待遇非常好的單位工作麼,怎麼就失業了?”

唐山嘆了嘆氣,說道:“一想到這事,我就後悔莫及當初年少無知不懂事,成天只知道如何瀟灑自在,對於工作更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最終一事無成。用人單位找我談了很多次,希望我能有所進步,迫於無奈,我最終沒能正視這個問題被請退了。”

當我們問道唐山有什麼本事與技能之時,他很無奈的搖搖頭,說道:“後悔白混了幾年,最終一事無成,什麼也不懂。”

唐山混日子的心態不僅讓自己白白浪費幾年的大好時光,還失去了很好的發展機會,讓自己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地位。此時的他什麼都不懂,在擇業這方面上就顯得尤為被動與迷茫。後來我聽另一個同學說,他其實有好的工作渠道,但介意唐山一無所知的緣故,也就打消了想要介紹他過去工作的念頭。有時候,當別人想拉你一把的時候,你得主動伸出手給別人一個拉你的理由。

在職場上待了多年,發現那些過得風生水起與升職加薪最快的人都有這麼一個特點:異常勤奮、對待工作認真負責。

當你步入職場的那一刻開始,一定要學會擺正自身的心態,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上班並不是為了混日子,也並不是為了別人而工作,而是為了彰顯個人的價值與實現個人目標。

“習慣了舒適安逸,想要逃避”:逃離舒適區,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二、制定目標任務,併為此努力奮鬥

某位管理學大師曾針對不同的高層管理、中層管理、普通員工做過這樣一項關於個人目標制定與任務完成度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高層管理針對不同的時間段都會給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目標,並且會將這些目標寫在備忘錄或者日曆本上,方便自己時刻提醒自己。對於目標的完成進度,通常都會很滿意,也會想法設法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

中層管理大部分會給自己制定一些列的目標,不過這些目標實現的時間大多以半年、整年作為一個單位。制定的這些目標,只有極少數會因為其它原因而耽擱,不能如期完成,當然也有臨時改變目標與提前完成目標的情況發生;

普通員工二十人當中可能只有一人會懂得給自己制定目標,他們大多都是按照上級領導的旨意做事。在完成上級交代的某項工作之時,大多隻知道一味的去做而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也有的將工作堆積到最後,完全屬於“搶工型”。

通過以上調查,可以發現職場高層管理、中層管理、普通員工他們之間之所以會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有一項根本原因不能忽視:高層管理都懂得如何制定目標並對目標進行細分,並時刻提醒提及,自我督察自身目標的完成進度;而中層管理在對於目標制定與自我監督的認知層面相對較弱;普通員工可以說完全沒有對於目標的認知層面。

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基層管理人員,一定要學會在工作中制定目標任務,沒有目標也就沒有奮鬥方向、相對迷茫。目標就如同黑暗中的燈塔,起到了指引航向的作用。光懂得制定目標遠遠不夠,還應該為了完成目標而努力奮鬥,而非是空口白話

“習慣了舒適安逸,想要逃避”:逃離舒適區,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三、敢於逃離舒適區的人,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舒適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也可稱之為“心理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內的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很舒服, 很穩定,自己很容易掌握,人只要一走出這個區域可能就會感覺到極為的不適,甚至出現厭倦與排斥的現象。這就如同一個人在職場中某個工作崗位裡面待得太久,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方式與環境,並且覺得這種日子過起來很舒服。當某一天危機來臨或者領導宣佈讓你勝任其它工作崗位之時,你心理會很不情願,因為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氛圍與規律,害怕無法勝任其它工作,缺乏勇氣,從而很有可能選擇逃避。

舒適區就如同溫室裡被培養的花一樣,一旦被放在其它環境,很有可能會因為環境的不適而阻礙自身的綻放。

如何走出舒適區?

①學會嘗試新鮮的事物,主動突破心理防線

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只想要安於現狀其實是缺乏勇氣的一種表現。

因為很多人一旦習慣某種舒適的環境之後,便害怕離開當前的環境之後無法超越目前的自己,甚至過得不如當前的自己。這時候一定要試著說服自己,在工作中沒有所謂的真正的安全感,也沒有所謂的穩定,即便有也是建立在自身的成長之上的。成長最快的方式便是嘗試新鮮的事物,只有懂得越多,底氣也會越足。

②正確的看待成敗

不敢走出舒適區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害怕失敗,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勝任一個崗位實則很不容易,會經歷很多的辛酸,中途的各種經歷只有自己能夠體會得到。

於是,讓其踏入一個新的領域或者新的工作環境與工作崗位,心有餘悸也純屬正常。這對於很多人來說無異於從頭再來,還怕失敗在所難免。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正視一個工作崗位背後的潛在風險,時代在進步,如果自身不學會去改變,不懂得如何打造自己,最終可能等待你的不僅僅是失敗,而是失業。

③時刻懷有危機意識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很多朋友都聽過,因為太過於依賴於自身所處的環境,從而忽視了環境背後所存在的安全隱患。

職場中沒有永遠的穩定,多年前的諾基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知名度可謂是風靡一時,可如今又有多少人還記得起它?在它宣佈倒閉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一個手機時代的霸主宣告結束、被替代被更新。

知名品牌尚且如此,更何況弱小的個人了,沒用任何一份工作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安全感,只有你自身的個人能力越強才能不那麼容易被淘汰掉,危機無處不在,很有可能今天你還是集團的老總,明天就淪為了普通的平民。即便你很輝煌,也要時刻想這麼一個問題:

某一天,失去光環的自己還剩下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