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

文 |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大中文系畢業,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

"

文 |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大中文系畢業,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工作中某個項目進展很不順利,情況很不樂觀,公司上下都已經放棄了,此時項目負責任人仍在努力爭取資源、協調各種事宜,希望能有轉機。

同事甲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心想:“人生就像這即將失敗的項目,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同事乙心想:真傻,為什麼不在一出問題的時候,就找到關鍵人及時解決問題呢?我以後可不能像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經驗。

同事丙被項目經理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的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並且願意重新面對他最害怕的挑戰。

為什麼三個人在面對同一事情時,看法不一致,心理反應不一致,最後的行動也不一致呢?因為他們的心智模式不同。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長相,不是出身和教育背景,而是心智模式。

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心智模式的存在,最大的表現就是“自以為是”,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反應。

"

文 |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大中文系畢業,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工作中某個項目進展很不順利,情況很不樂觀,公司上下都已經放棄了,此時項目負責任人仍在努力爭取資源、協調各種事宜,希望能有轉機。

同事甲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心想:“人生就像這即將失敗的項目,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同事乙心想:真傻,為什麼不在一出問題的時候,就找到關鍵人及時解決問題呢?我以後可不能像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經驗。

同事丙被項目經理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的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並且願意重新面對他最害怕的挑戰。

為什麼三個人在面對同一事情時,看法不一致,心理反應不一致,最後的行動也不一致呢?因為他們的心智模式不同。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長相,不是出身和教育背景,而是心智模式。

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心智模式的存在,最大的表現就是“自以為是”,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反應。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何謂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究竟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3 年首次提出的,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等人所採用。

《第5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將其定義為:心智模式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個情況、一個活動或一個概念的看法和視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它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我們的行為方式。

《心智力》一書也指出,心智模式就是對待事情的態度的慣性模式,存在於一個人的潛意識中,對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

陳春花老師說:“心智模式,就是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前,你內心的判斷。”

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內心對這件事的定義、做它的方法、最終要達成的目標、可以協作的對象,所有這些東西的判斷都不一樣。這才是人和人之間最微妙的差別。

關於心智模式的說法眾說紛紜,難以準確定義。總結起來,用通俗的話說,也就是人們由於過去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專業背景、知識素養等方面影響,在長期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某種特定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它決定著人們如何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人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反映。

"

文 |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大中文系畢業,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工作中某個項目進展很不順利,情況很不樂觀,公司上下都已經放棄了,此時項目負責任人仍在努力爭取資源、協調各種事宜,希望能有轉機。

同事甲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心想:“人生就像這即將失敗的項目,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同事乙心想:真傻,為什麼不在一出問題的時候,就找到關鍵人及時解決問題呢?我以後可不能像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經驗。

同事丙被項目經理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的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並且願意重新面對他最害怕的挑戰。

為什麼三個人在面對同一事情時,看法不一致,心理反應不一致,最後的行動也不一致呢?因為他們的心智模式不同。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長相,不是出身和教育背景,而是心智模式。

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心智模式的存在,最大的表現就是“自以為是”,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反應。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何謂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究竟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3 年首次提出的,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等人所採用。

《第5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將其定義為:心智模式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個情況、一個活動或一個概念的看法和視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它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我們的行為方式。

《心智力》一書也指出,心智模式就是對待事情的態度的慣性模式,存在於一個人的潛意識中,對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

陳春花老師說:“心智模式,就是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前,你內心的判斷。”

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內心對這件事的定義、做它的方法、最終要達成的目標、可以協作的對象,所有這些東西的判斷都不一樣。這才是人和人之間最微妙的差別。

關於心智模式的說法眾說紛紜,難以準確定義。總結起來,用通俗的話說,也就是人們由於過去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專業背景、知識素養等方面影響,在長期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某種特定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它決定著人們如何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人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反映。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行為模式冰山理論

人的心智潛能猶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一個人的行為背後,最底層的是心智模式,也是信念或信仰、價值觀。信念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的主觀判斷,是我們認為維持世界運行下去的法則,是主觀的法則。

管理學家彼得·聖吉說: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心智模式的控制,我們都是經過自己的方式、主觀的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

心智模式存在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人的思想所依據的“標準”。心智模式不升級,思想觀念就沒法升級,行為也無法升級改變。很多人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往往就是因為受到舊有心智模式。

"

文 |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大中文系畢業,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工作中某個項目進展很不順利,情況很不樂觀,公司上下都已經放棄了,此時項目負責任人仍在努力爭取資源、協調各種事宜,希望能有轉機。

同事甲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心想:“人生就像這即將失敗的項目,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同事乙心想:真傻,為什麼不在一出問題的時候,就找到關鍵人及時解決問題呢?我以後可不能像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經驗。

同事丙被項目經理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的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並且願意重新面對他最害怕的挑戰。

為什麼三個人在面對同一事情時,看法不一致,心理反應不一致,最後的行動也不一致呢?因為他們的心智模式不同。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長相,不是出身和教育背景,而是心智模式。

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心智模式的存在,最大的表現就是“自以為是”,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反應。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何謂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究竟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3 年首次提出的,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等人所採用。

《第5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將其定義為:心智模式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個情況、一個活動或一個概念的看法和視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它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我們的行為方式。

《心智力》一書也指出,心智模式就是對待事情的態度的慣性模式,存在於一個人的潛意識中,對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

陳春花老師說:“心智模式,就是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前,你內心的判斷。”

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內心對這件事的定義、做它的方法、最終要達成的目標、可以協作的對象,所有這些東西的判斷都不一樣。這才是人和人之間最微妙的差別。

關於心智模式的說法眾說紛紜,難以準確定義。總結起來,用通俗的話說,也就是人們由於過去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專業背景、知識素養等方面影響,在長期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某種特定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它決定著人們如何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人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反映。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行為模式冰山理論

人的心智潛能猶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一個人的行為背後,最底層的是心智模式,也是信念或信仰、價值觀。信念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的主觀判斷,是我們認為維持世界運行下去的法則,是主觀的法則。

管理學家彼得·聖吉說: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心智模式的控制,我們都是經過自己的方式、主觀的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

心智模式存在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人的思想所依據的“標準”。心智模式不升級,思想觀念就沒法升級,行為也無法升級改變。很多人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往往就是因為受到舊有心智模式。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心智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心智模式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與情緒模式,即在面對人、事、物時,如何思考、行動,並達成何種效果。

心智模式操控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而思維模式操控一個人的言行模式。人的思維模式是有意識的,可察覺的,有“想”和“思考”的過程。而心智模式不易被覺察,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

思維模式指的是一個人看待人、事、物的角度、維度與方式,它決定著個體的言行。

舉個例子。面對老闆突然加派的任務,員工甲習慣消極的思維模式,認為公司不人性化,加派任務增加自己工作負擔,將其解讀為“壓力”,於是消極應對工作。而員工乙習慣正向積極的思維方式,認為這是公司對其工作能力的肯定與認可,將臨時加派的任務看成“挑戰”與“機會“,因此反而很有幹勁。

"

文 |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大中文系畢業,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工作中某個項目進展很不順利,情況很不樂觀,公司上下都已經放棄了,此時項目負責任人仍在努力爭取資源、協調各種事宜,希望能有轉機。

同事甲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心想:“人生就像這即將失敗的項目,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同事乙心想:真傻,為什麼不在一出問題的時候,就找到關鍵人及時解決問題呢?我以後可不能像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經驗。

同事丙被項目經理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的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並且願意重新面對他最害怕的挑戰。

為什麼三個人在面對同一事情時,看法不一致,心理反應不一致,最後的行動也不一致呢?因為他們的心智模式不同。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長相,不是出身和教育背景,而是心智模式。

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心智模式的存在,最大的表現就是“自以為是”,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反應。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何謂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究竟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3 年首次提出的,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等人所採用。

《第5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將其定義為:心智模式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個情況、一個活動或一個概念的看法和視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它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我們的行為方式。

《心智力》一書也指出,心智模式就是對待事情的態度的慣性模式,存在於一個人的潛意識中,對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

陳春花老師說:“心智模式,就是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前,你內心的判斷。”

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內心對這件事的定義、做它的方法、最終要達成的目標、可以協作的對象,所有這些東西的判斷都不一樣。這才是人和人之間最微妙的差別。

關於心智模式的說法眾說紛紜,難以準確定義。總結起來,用通俗的話說,也就是人們由於過去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專業背景、知識素養等方面影響,在長期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某種特定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它決定著人們如何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人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反映。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行為模式冰山理論

人的心智潛能猶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一個人的行為背後,最底層的是心智模式,也是信念或信仰、價值觀。信念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的主觀判斷,是我們認為維持世界運行下去的法則,是主觀的法則。

管理學家彼得·聖吉說: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心智模式的控制,我們都是經過自己的方式、主觀的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

心智模式存在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人的思想所依據的“標準”。心智模式不升級,思想觀念就沒法升級,行為也無法升級改變。很多人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往往就是因為受到舊有心智模式。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心智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心智模式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與情緒模式,即在面對人、事、物時,如何思考、行動,並達成何種效果。

心智模式操控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而思維模式操控一個人的言行模式。人的思維模式是有意識的,可察覺的,有“想”和“思考”的過程。而心智模式不易被覺察,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

思維模式指的是一個人看待人、事、物的角度、維度與方式,它決定著個體的言行。

舉個例子。面對老闆突然加派的任務,員工甲習慣消極的思維模式,認為公司不人性化,加派任務增加自己工作負擔,將其解讀為“壓力”,於是消極應對工作。而員工乙習慣正向積極的思維方式,認為這是公司對其工作能力的肯定與認可,將臨時加派的任務看成“挑戰”與“機會“,因此反而很有幹勁。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可見,心智模式直接影響一個人對人事物的認知,這就如同一個”濾鏡“,決定一個人能“看到”什麼,是壓力,還是挑戰。具有不同思維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時,所得出的結論和所產生的行為,往往都截然不同。

心智模式還操控一個人的情緒模式,情緒模式影響人的聲調和身體語言,並對事情的效果起決定作用。

也許你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人從你身邊經過,匆忙間撞了你一下,而他卻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跟你說了聲“對不起”敷衍了事,這時你心理自然是不舒服的。當他意識到你的不滿時,卻拋了一句“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想怎樣”,試問此時你的感受是不是會更加糟糕?

事實上,彼時對方說“對不起”這個言行並無效果,決定效果的不是“對不起”這說三個字與說“對不起”這個行為,而是對方說它時表現出的聲調和身體語言。假如對方能用緩和、真誠的語調或稍微屈腰的姿勢說出“對不起”,你勢必會欣然接受他的道歉。

可見,生活中很多事情真正操控效果的是一個人的情緒模式。

"

文 |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大中文系畢業,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工作中某個項目進展很不順利,情況很不樂觀,公司上下都已經放棄了,此時項目負責任人仍在努力爭取資源、協調各種事宜,希望能有轉機。

同事甲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心想:“人生就像這即將失敗的項目,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同事乙心想:真傻,為什麼不在一出問題的時候,就找到關鍵人及時解決問題呢?我以後可不能像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經驗。

同事丙被項目經理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的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並且願意重新面對他最害怕的挑戰。

為什麼三個人在面對同一事情時,看法不一致,心理反應不一致,最後的行動也不一致呢?因為他們的心智模式不同。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長相,不是出身和教育背景,而是心智模式。

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心智模式的存在,最大的表現就是“自以為是”,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反應。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何謂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究竟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3 年首次提出的,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等人所採用。

《第5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將其定義為:心智模式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個情況、一個活動或一個概念的看法和視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它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我們的行為方式。

《心智力》一書也指出,心智模式就是對待事情的態度的慣性模式,存在於一個人的潛意識中,對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

陳春花老師說:“心智模式,就是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前,你內心的判斷。”

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內心對這件事的定義、做它的方法、最終要達成的目標、可以協作的對象,所有這些東西的判斷都不一樣。這才是人和人之間最微妙的差別。

關於心智模式的說法眾說紛紜,難以準確定義。總結起來,用通俗的話說,也就是人們由於過去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專業背景、知識素養等方面影響,在長期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某種特定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它決定著人們如何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人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反映。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行為模式冰山理論

人的心智潛能猶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一個人的行為背後,最底層的是心智模式,也是信念或信仰、價值觀。信念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的主觀判斷,是我們認為維持世界運行下去的法則,是主觀的法則。

管理學家彼得·聖吉說: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心智模式的控制,我們都是經過自己的方式、主觀的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

心智模式存在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人的思想所依據的“標準”。心智模式不升級,思想觀念就沒法升級,行為也無法升級改變。很多人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往往就是因為受到舊有心智模式。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心智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心智模式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與情緒模式,即在面對人、事、物時,如何思考、行動,並達成何種效果。

心智模式操控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而思維模式操控一個人的言行模式。人的思維模式是有意識的,可察覺的,有“想”和“思考”的過程。而心智模式不易被覺察,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

思維模式指的是一個人看待人、事、物的角度、維度與方式,它決定著個體的言行。

舉個例子。面對老闆突然加派的任務,員工甲習慣消極的思維模式,認為公司不人性化,加派任務增加自己工作負擔,將其解讀為“壓力”,於是消極應對工作。而員工乙習慣正向積極的思維方式,認為這是公司對其工作能力的肯定與認可,將臨時加派的任務看成“挑戰”與“機會“,因此反而很有幹勁。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可見,心智模式直接影響一個人對人事物的認知,這就如同一個”濾鏡“,決定一個人能“看到”什麼,是壓力,還是挑戰。具有不同思維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時,所得出的結論和所產生的行為,往往都截然不同。

心智模式還操控一個人的情緒模式,情緒模式影響人的聲調和身體語言,並對事情的效果起決定作用。

也許你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人從你身邊經過,匆忙間撞了你一下,而他卻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跟你說了聲“對不起”敷衍了事,這時你心理自然是不舒服的。當他意識到你的不滿時,卻拋了一句“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想怎樣”,試問此時你的感受是不是會更加糟糕?

事實上,彼時對方說“對不起”這個言行並無效果,決定效果的不是“對不起”這說三個字與說“對不起”這個行為,而是對方說它時表現出的聲調和身體語言。假如對方能用緩和、真誠的語調或稍微屈腰的姿勢說出“對不起”,你勢必會欣然接受他的道歉。

可見,生活中很多事情真正操控效果的是一個人的情緒模式。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來自《心智力:商業奇蹟的底層思維》

《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一生》的作者認為:在低等、固定、僵硬的心智模式裡,人會變得無力、悲慘、比完整的人遜色。而在一個更高層次、廣闊、豐饒的認知世界裡,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會越變越強大,而是是真正有根基的強大,不是自負。

心智模式能改變嗎?如何改變?

心智模式的形成,是先由信息刺激,然後經由個人運用或觀察得到進一步的信息回饋,若自己主觀認為那是好的回饋,就會保留下來成為心智模式,不好的回饋就會放棄。

由此可見,心智模式是可以強化或者修正的,儘管很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心智模式,每時每刻都受心智模式的影響。

有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人的差別會很大。在未察覺狀態,就好比一個電腦被不斷實用,從未查殺病毒也未升級軟件,意識陷入僵化,系統面臨崩潰而不自知。典型的表現就是對不符合自己“口味”的信息卻視而不見或排斥,從而本能地強化了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

而覺察狀態,就好比你主動清理硬盤、升級應用軟件,發現和修正一些心智模式,重啟自己的人生。

人人都應該從“自以為是”的為覺察狀態,向“也許我並不知道"的覺察狀態轉化。升級自己的心智模式,活出更高版本的自己。心智模式就好比一個人的系統,系統不升級,人也沒法升級。

"

文 |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大中文系畢業,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工作中某個項目進展很不順利,情況很不樂觀,公司上下都已經放棄了,此時項目負責任人仍在努力爭取資源、協調各種事宜,希望能有轉機。

同事甲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心想:“人生就像這即將失敗的項目,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同事乙心想:真傻,為什麼不在一出問題的時候,就找到關鍵人及時解決問題呢?我以後可不能像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經驗。

同事丙被項目經理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的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並且願意重新面對他最害怕的挑戰。

為什麼三個人在面對同一事情時,看法不一致,心理反應不一致,最後的行動也不一致呢?因為他們的心智模式不同。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長相,不是出身和教育背景,而是心智模式。

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心智模式的存在,最大的表現就是“自以為是”,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反應。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何謂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究竟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3 年首次提出的,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等人所採用。

《第5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將其定義為:心智模式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個情況、一個活動或一個概念的看法和視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它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我們的行為方式。

《心智力》一書也指出,心智模式就是對待事情的態度的慣性模式,存在於一個人的潛意識中,對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

陳春花老師說:“心智模式,就是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前,你內心的判斷。”

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內心對這件事的定義、做它的方法、最終要達成的目標、可以協作的對象,所有這些東西的判斷都不一樣。這才是人和人之間最微妙的差別。

關於心智模式的說法眾說紛紜,難以準確定義。總結起來,用通俗的話說,也就是人們由於過去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專業背景、知識素養等方面影響,在長期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某種特定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它決定著人們如何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人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反映。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行為模式冰山理論

人的心智潛能猶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一個人的行為背後,最底層的是心智模式,也是信念或信仰、價值觀。信念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的主觀判斷,是我們認為維持世界運行下去的法則,是主觀的法則。

管理學家彼得·聖吉說: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心智模式的控制,我們都是經過自己的方式、主觀的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

心智模式存在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人的思想所依據的“標準”。心智模式不升級,思想觀念就沒法升級,行為也無法升級改變。很多人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往往就是因為受到舊有心智模式。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心智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心智模式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與情緒模式,即在面對人、事、物時,如何思考、行動,並達成何種效果。

心智模式操控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而思維模式操控一個人的言行模式。人的思維模式是有意識的,可察覺的,有“想”和“思考”的過程。而心智模式不易被覺察,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

思維模式指的是一個人看待人、事、物的角度、維度與方式,它決定著個體的言行。

舉個例子。面對老闆突然加派的任務,員工甲習慣消極的思維模式,認為公司不人性化,加派任務增加自己工作負擔,將其解讀為“壓力”,於是消極應對工作。而員工乙習慣正向積極的思維方式,認為這是公司對其工作能力的肯定與認可,將臨時加派的任務看成“挑戰”與“機會“,因此反而很有幹勁。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可見,心智模式直接影響一個人對人事物的認知,這就如同一個”濾鏡“,決定一個人能“看到”什麼,是壓力,還是挑戰。具有不同思維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時,所得出的結論和所產生的行為,往往都截然不同。

心智模式還操控一個人的情緒模式,情緒模式影響人的聲調和身體語言,並對事情的效果起決定作用。

也許你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人從你身邊經過,匆忙間撞了你一下,而他卻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跟你說了聲“對不起”敷衍了事,這時你心理自然是不舒服的。當他意識到你的不滿時,卻拋了一句“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想怎樣”,試問此時你的感受是不是會更加糟糕?

事實上,彼時對方說“對不起”這個言行並無效果,決定效果的不是“對不起”這說三個字與說“對不起”這個行為,而是對方說它時表現出的聲調和身體語言。假如對方能用緩和、真誠的語調或稍微屈腰的姿勢說出“對不起”,你勢必會欣然接受他的道歉。

可見,生活中很多事情真正操控效果的是一個人的情緒模式。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來自《心智力:商業奇蹟的底層思維》

《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一生》的作者認為:在低等、固定、僵硬的心智模式裡,人會變得無力、悲慘、比完整的人遜色。而在一個更高層次、廣闊、豐饒的認知世界裡,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會越變越強大,而是是真正有根基的強大,不是自負。

心智模式能改變嗎?如何改變?

心智模式的形成,是先由信息刺激,然後經由個人運用或觀察得到進一步的信息回饋,若自己主觀認為那是好的回饋,就會保留下來成為心智模式,不好的回饋就會放棄。

由此可見,心智模式是可以強化或者修正的,儘管很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心智模式,每時每刻都受心智模式的影響。

有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人的差別會很大。在未察覺狀態,就好比一個電腦被不斷實用,從未查殺病毒也未升級軟件,意識陷入僵化,系統面臨崩潰而不自知。典型的表現就是對不符合自己“口味”的信息卻視而不見或排斥,從而本能地強化了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

而覺察狀態,就好比你主動清理硬盤、升級應用軟件,發現和修正一些心智模式,重啟自己的人生。

人人都應該從“自以為是”的為覺察狀態,向“也許我並不知道"的覺察狀態轉化。升級自己的心智模式,活出更高版本的自己。心智模式就好比一個人的系統,系統不升級,人也沒法升級。

你之所以不夠優秀,過不上理想的生活,很可能受了心智模式的限制

想要改善心智模式,就意味著刷新舊有的心智模式,建立新的心智模式。這個過程很難甚至很痛苦,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或習慣會下意識地左右你,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反覆修煉。

前面我們講過,心智模式控制著你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是有意識的,可察覺的,因為有“想”和“思考”的過程。而心智模式卻不易被覺察。反過來,想要改變心智模式,就要從思維模式入手,因為思維的方式是可以通過引導、培訓、練習來培養的。這樣反過來促進心智模式的改變。

在面對各種問題時,當你下意識地做出判斷或評價時,學會進行正確的假設:“我現在這樣的認知和心理反應是對的嗎?”“我可以怎麼改變一下,才能夠讓事情更好地解決?”“如果換個角度來看,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

改變心智模式,一方面是自我意識的引導,通過觀察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覺察和糾正心智模式。同時,通過改變觀念和思維方式,促進心智模式的改變。另一方面還需要思維的訓練,學習系統思考的方法,更客觀科學的思維方法,看到事物背後的本質,打破自身信念的限制。

改變信念雖然比改變一時的行為舉止要更困難,但卻是提升格局、升級自我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你必須鍥而不捨,持之以恆。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發:與其費力改變自己或他人行為,不如從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開始。

不良的心智模式,是一堵牆,把你禁錮在牢籠裡。而好的心智模式就像一扇窗,能讓你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你願意走出去,看一看、闖一闖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