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2:

1981年,20多歲加德納·加德納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並且還要照顧妻子和年幼兒子。每個月賺的錢交不起房租和罰款。有一天在舊金山的停車場,他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對車主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回答我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的?” 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加德納決定轉行,但妻子並不支持他。妻子忍受不了貧窮,認為他不務正業,離開了他。妻子走後,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交不起罰款,被迫入獄。第二天出獄後,去託兒所接回孩子,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廁所,任何地方都成了棲身之地。好在,加德納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贏得了股票證券老總的青睞,並且成功獲得證券公司的聘請。加德納在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後,也有一些猶豫。證券公司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且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試用期結束,還要通過一次考核。在他們20個實習生中,誰能夠給公司拉到最多的錢,誰就能通過,其他人則全部都要被辭掉。但加德納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實習,因為他知道在他自己的賽道里,無論怎麼拼命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富人。加德納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加德納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傳。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賽道」+「膽量,賽道就是他從醫療器械行業切換到股票經紀人行業,膽量是他必須要承擔實習失敗的風險,過上更加貧窮的生活。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2:

1981年,20多歲加德納·加德納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並且還要照顧妻子和年幼兒子。每個月賺的錢交不起房租和罰款。有一天在舊金山的停車場,他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對車主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回答我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的?” 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加德納決定轉行,但妻子並不支持他。妻子忍受不了貧窮,認為他不務正業,離開了他。妻子走後,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交不起罰款,被迫入獄。第二天出獄後,去託兒所接回孩子,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廁所,任何地方都成了棲身之地。好在,加德納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贏得了股票證券老總的青睞,並且成功獲得證券公司的聘請。加德納在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後,也有一些猶豫。證券公司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且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試用期結束,還要通過一次考核。在他們20個實習生中,誰能夠給公司拉到最多的錢,誰就能通過,其他人則全部都要被辭掉。但加德納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實習,因為他知道在他自己的賽道里,無論怎麼拼命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富人。加德納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加德納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傳。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賽道」+「膽量,賽道就是他從醫療器械行業切換到股票經紀人行業,膽量是他必須要承擔實習失敗的風險,過上更加貧窮的生活。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3:

我和阿潘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同一家公司,做著同樣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中午一起吃飯,回來之後立馬來一局CS。下午繼續工作,晚上一起加班,就這樣幹了3年。我發現這樣幹下去,工資沒什麼增長,而且我們乾的是外包,技術能力也沒什麼增長。我就想換個工作,我和阿潘聊了聊,我們打算一起找工作。我寫了兩份簡歷,一箇中文,一個英文。差不多從開始投簡歷到跳槽,面試被拒了30多次,歷時4個月,終於換到了一家做互聯網的小公司。公司給的待遇一般,但是機會不錯,當時剛好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阿潘面了幾次受挫,後來就乾脆不面了,一直在那個公司幹了10年,上海這十年物價飛漲,前年他就回老家了。而我之後又換了幾次,最後成為一個部門的總監,算是定居在上海了。不能說現在變富了,起碼有穩定的住所。

我把這個小成功定義為目標」+「渴望。目標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按照計劃不斷驅動自己執行,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渴望是不甘於現狀,想要過富裕生活的決心和願望,是最底層的原動力。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2:

1981年,20多歲加德納·加德納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並且還要照顧妻子和年幼兒子。每個月賺的錢交不起房租和罰款。有一天在舊金山的停車場,他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對車主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回答我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的?” 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加德納決定轉行,但妻子並不支持他。妻子忍受不了貧窮,認為他不務正業,離開了他。妻子走後,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交不起罰款,被迫入獄。第二天出獄後,去託兒所接回孩子,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廁所,任何地方都成了棲身之地。好在,加德納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贏得了股票證券老總的青睞,並且成功獲得證券公司的聘請。加德納在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後,也有一些猶豫。證券公司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且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試用期結束,還要通過一次考核。在他們20個實習生中,誰能夠給公司拉到最多的錢,誰就能通過,其他人則全部都要被辭掉。但加德納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實習,因為他知道在他自己的賽道里,無論怎麼拼命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富人。加德納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加德納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傳。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賽道」+「膽量,賽道就是他從醫療器械行業切換到股票經紀人行業,膽量是他必須要承擔實習失敗的風險,過上更加貧窮的生活。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3:

我和阿潘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同一家公司,做著同樣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中午一起吃飯,回來之後立馬來一局CS。下午繼續工作,晚上一起加班,就這樣幹了3年。我發現這樣幹下去,工資沒什麼增長,而且我們乾的是外包,技術能力也沒什麼增長。我就想換個工作,我和阿潘聊了聊,我們打算一起找工作。我寫了兩份簡歷,一箇中文,一個英文。差不多從開始投簡歷到跳槽,面試被拒了30多次,歷時4個月,終於換到了一家做互聯網的小公司。公司給的待遇一般,但是機會不錯,當時剛好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阿潘面了幾次受挫,後來就乾脆不面了,一直在那個公司幹了10年,上海這十年物價飛漲,前年他就回老家了。而我之後又換了幾次,最後成為一個部門的總監,算是定居在上海了。不能說現在變富了,起碼有穩定的住所。

我把這個小成功定義為目標」+「渴望。目標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按照計劃不斷驅動自己執行,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渴望是不甘於現狀,想要過富裕生活的決心和願望,是最底層的原動力。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3個案例,每個成功的因素都不太相同,我這裡總結一個模型——“有錢花槓桿”。就是窮人從槓桿一端,通過“有錢花模型”撬動財富。

槓桿上邊可以放上去的元素為:渴望 + 資源 + 賽道 + 膽量 + 目標

我來詳細解釋一下每一個元素髮揮的作用:

渴望:

擺脫貧窮的渴望,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原始的動力。這種動力是逃離舒適區,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它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動力。你可能會質疑我,“哪個窮人不想變富有?”。說實話,經過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和身邊一些真實的案例來看。還真不是,或者更準確的說,還真不是一直想變富有。這個一直是很難堅持的,可能某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賺錢,然後開始計劃、思考、行動,但是受到挫折就堅持不下去,三分鐘熱血一過,又回到原始的貧窮狀態。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如果還能夠過得下去,何必使勁折騰自己。寧願受貧窮的苦,也不願意受思考的累。關於精神力量有多強大, 這裡舉個例子。二戰時期,《活出生命意義》的主人公弗蘭克爾被抓進納粹集中營,每天都在與死神檫肩而過。你看看守者的一個眼神不對,他都可能會殺死你。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他本來也想一死了之。後來,他通過完成這本書的手稿,給自己定下活下去的意義,最後活了下來。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如果他不渴望活下去,他可能比誰死的都早。擺脫貧窮,不像中彩票有瞬間暴富的可能,需要你不斷積累和努力,這個過程非常的漫長,可能會漫長到連生命都無法等待的那一天。但假如有一口氣在,你就初心不改,極度渴望成功,變富的概率一定會大大增加。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2:

1981年,20多歲加德納·加德納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並且還要照顧妻子和年幼兒子。每個月賺的錢交不起房租和罰款。有一天在舊金山的停車場,他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對車主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回答我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的?” 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加德納決定轉行,但妻子並不支持他。妻子忍受不了貧窮,認為他不務正業,離開了他。妻子走後,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交不起罰款,被迫入獄。第二天出獄後,去託兒所接回孩子,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廁所,任何地方都成了棲身之地。好在,加德納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贏得了股票證券老總的青睞,並且成功獲得證券公司的聘請。加德納在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後,也有一些猶豫。證券公司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且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試用期結束,還要通過一次考核。在他們20個實習生中,誰能夠給公司拉到最多的錢,誰就能通過,其他人則全部都要被辭掉。但加德納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實習,因為他知道在他自己的賽道里,無論怎麼拼命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富人。加德納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加德納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傳。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賽道」+「膽量,賽道就是他從醫療器械行業切換到股票經紀人行業,膽量是他必須要承擔實習失敗的風險,過上更加貧窮的生活。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3:

我和阿潘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同一家公司,做著同樣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中午一起吃飯,回來之後立馬來一局CS。下午繼續工作,晚上一起加班,就這樣幹了3年。我發現這樣幹下去,工資沒什麼增長,而且我們乾的是外包,技術能力也沒什麼增長。我就想換個工作,我和阿潘聊了聊,我們打算一起找工作。我寫了兩份簡歷,一箇中文,一個英文。差不多從開始投簡歷到跳槽,面試被拒了30多次,歷時4個月,終於換到了一家做互聯網的小公司。公司給的待遇一般,但是機會不錯,當時剛好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阿潘面了幾次受挫,後來就乾脆不面了,一直在那個公司幹了10年,上海這十年物價飛漲,前年他就回老家了。而我之後又換了幾次,最後成為一個部門的總監,算是定居在上海了。不能說現在變富了,起碼有穩定的住所。

我把這個小成功定義為目標」+「渴望。目標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按照計劃不斷驅動自己執行,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渴望是不甘於現狀,想要過富裕生活的決心和願望,是最底層的原動力。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3個案例,每個成功的因素都不太相同,我這裡總結一個模型——“有錢花槓桿”。就是窮人從槓桿一端,通過“有錢花模型”撬動財富。

槓桿上邊可以放上去的元素為:渴望 + 資源 + 賽道 + 膽量 + 目標

我來詳細解釋一下每一個元素髮揮的作用:

渴望:

擺脫貧窮的渴望,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原始的動力。這種動力是逃離舒適區,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它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動力。你可能會質疑我,“哪個窮人不想變富有?”。說實話,經過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和身邊一些真實的案例來看。還真不是,或者更準確的說,還真不是一直想變富有。這個一直是很難堅持的,可能某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賺錢,然後開始計劃、思考、行動,但是受到挫折就堅持不下去,三分鐘熱血一過,又回到原始的貧窮狀態。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如果還能夠過得下去,何必使勁折騰自己。寧願受貧窮的苦,也不願意受思考的累。關於精神力量有多強大, 這裡舉個例子。二戰時期,《活出生命意義》的主人公弗蘭克爾被抓進納粹集中營,每天都在與死神檫肩而過。你看看守者的一個眼神不對,他都可能會殺死你。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他本來也想一死了之。後來,他通過完成這本書的手稿,給自己定下活下去的意義,最後活了下來。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如果他不渴望活下去,他可能比誰死的都早。擺脫貧窮,不像中彩票有瞬間暴富的可能,需要你不斷積累和努力,這個過程非常的漫長,可能會漫長到連生命都無法等待的那一天。但假如有一口氣在,你就初心不改,極度渴望成功,變富的概率一定會大大增加。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資源:

資源包括土地、人脈、財產等一切生產資料。窮人一直窮,缺少資源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我爸和我三叔,我三叔他大表哥,給他弄一塊地,就順水推舟的幹起了煤礦。我爸如果想幹煤礦,也還得先搞一塊地。在老家,不認識人,沒錢沒權,幾乎毫無可能。這就是我三叔有了先發優勢。在來說說王撕蔥這個極端案例,因為有老爹這個資源,比起普通人來說,能做的事情比較多,成功的概率就會大的多。按照經濟學概念來說,他們擁有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者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等等。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賽道:

賽道就是行業,不同行業賽道的長度不一樣,不同時期的賽道長度也不一樣。舉個例子,近十年的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阿里巴巴、京東、小米上市,造就了很多千萬富翁。這些富翁不是老闆,只是打工的。如果在傳統行業,打工賺千萬,也需要用個幾輩子。《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裡主人公,也是通過切換賽道成為股票經紀人,才賺得百萬。小米CEO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雖然有一些誇張,也可能飛起來之後風停了,摔個半死。但跟隨大趨勢,確實更容易變富成功。趨勢是勢能,決定你能飛多高。

膽量:

膽子大小怎麼衡量,其實就是抗風險能力,也是失敗之後承擔打擊的能力。風險和收益總是對等的。拿投資來說,最穩健的就是放在銀行,每年有定期的利率,但是都很少。投資股票市場,也許很快本金就能翻番,但也可能血本無歸。窮人的抗風險能力都很弱,本身資源少,資金少,可能投資都是拿出自己活命的本金,或者用牙縫裡擠出來的資金,一旦失敗,就會陷入更貧窮的境地,就更難以翻身,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是這個道理,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因為人都是自利的,如果有免費的餡餅,這種好事的話,早就被搶光了。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2:

1981年,20多歲加德納·加德納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並且還要照顧妻子和年幼兒子。每個月賺的錢交不起房租和罰款。有一天在舊金山的停車場,他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對車主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回答我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的?” 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加德納決定轉行,但妻子並不支持他。妻子忍受不了貧窮,認為他不務正業,離開了他。妻子走後,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交不起罰款,被迫入獄。第二天出獄後,去託兒所接回孩子,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廁所,任何地方都成了棲身之地。好在,加德納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贏得了股票證券老總的青睞,並且成功獲得證券公司的聘請。加德納在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後,也有一些猶豫。證券公司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且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試用期結束,還要通過一次考核。在他們20個實習生中,誰能夠給公司拉到最多的錢,誰就能通過,其他人則全部都要被辭掉。但加德納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實習,因為他知道在他自己的賽道里,無論怎麼拼命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富人。加德納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加德納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傳。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賽道」+「膽量,賽道就是他從醫療器械行業切換到股票經紀人行業,膽量是他必須要承擔實習失敗的風險,過上更加貧窮的生活。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3:

我和阿潘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同一家公司,做著同樣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中午一起吃飯,回來之後立馬來一局CS。下午繼續工作,晚上一起加班,就這樣幹了3年。我發現這樣幹下去,工資沒什麼增長,而且我們乾的是外包,技術能力也沒什麼增長。我就想換個工作,我和阿潘聊了聊,我們打算一起找工作。我寫了兩份簡歷,一箇中文,一個英文。差不多從開始投簡歷到跳槽,面試被拒了30多次,歷時4個月,終於換到了一家做互聯網的小公司。公司給的待遇一般,但是機會不錯,當時剛好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阿潘面了幾次受挫,後來就乾脆不面了,一直在那個公司幹了10年,上海這十年物價飛漲,前年他就回老家了。而我之後又換了幾次,最後成為一個部門的總監,算是定居在上海了。不能說現在變富了,起碼有穩定的住所。

我把這個小成功定義為目標」+「渴望。目標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按照計劃不斷驅動自己執行,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渴望是不甘於現狀,想要過富裕生活的決心和願望,是最底層的原動力。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3個案例,每個成功的因素都不太相同,我這裡總結一個模型——“有錢花槓桿”。就是窮人從槓桿一端,通過“有錢花模型”撬動財富。

槓桿上邊可以放上去的元素為:渴望 + 資源 + 賽道 + 膽量 + 目標

我來詳細解釋一下每一個元素髮揮的作用:

渴望:

擺脫貧窮的渴望,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原始的動力。這種動力是逃離舒適區,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它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動力。你可能會質疑我,“哪個窮人不想變富有?”。說實話,經過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和身邊一些真實的案例來看。還真不是,或者更準確的說,還真不是一直想變富有。這個一直是很難堅持的,可能某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賺錢,然後開始計劃、思考、行動,但是受到挫折就堅持不下去,三分鐘熱血一過,又回到原始的貧窮狀態。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如果還能夠過得下去,何必使勁折騰自己。寧願受貧窮的苦,也不願意受思考的累。關於精神力量有多強大, 這裡舉個例子。二戰時期,《活出生命意義》的主人公弗蘭克爾被抓進納粹集中營,每天都在與死神檫肩而過。你看看守者的一個眼神不對,他都可能會殺死你。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他本來也想一死了之。後來,他通過完成這本書的手稿,給自己定下活下去的意義,最後活了下來。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如果他不渴望活下去,他可能比誰死的都早。擺脫貧窮,不像中彩票有瞬間暴富的可能,需要你不斷積累和努力,這個過程非常的漫長,可能會漫長到連生命都無法等待的那一天。但假如有一口氣在,你就初心不改,極度渴望成功,變富的概率一定會大大增加。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資源:

資源包括土地、人脈、財產等一切生產資料。窮人一直窮,缺少資源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我爸和我三叔,我三叔他大表哥,給他弄一塊地,就順水推舟的幹起了煤礦。我爸如果想幹煤礦,也還得先搞一塊地。在老家,不認識人,沒錢沒權,幾乎毫無可能。這就是我三叔有了先發優勢。在來說說王撕蔥這個極端案例,因為有老爹這個資源,比起普通人來說,能做的事情比較多,成功的概率就會大的多。按照經濟學概念來說,他們擁有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者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等等。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賽道:

賽道就是行業,不同行業賽道的長度不一樣,不同時期的賽道長度也不一樣。舉個例子,近十年的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阿里巴巴、京東、小米上市,造就了很多千萬富翁。這些富翁不是老闆,只是打工的。如果在傳統行業,打工賺千萬,也需要用個幾輩子。《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裡主人公,也是通過切換賽道成為股票經紀人,才賺得百萬。小米CEO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雖然有一些誇張,也可能飛起來之後風停了,摔個半死。但跟隨大趨勢,確實更容易變富成功。趨勢是勢能,決定你能飛多高。

膽量:

膽子大小怎麼衡量,其實就是抗風險能力,也是失敗之後承擔打擊的能力。風險和收益總是對等的。拿投資來說,最穩健的就是放在銀行,每年有定期的利率,但是都很少。投資股票市場,也許很快本金就能翻番,但也可能血本無歸。窮人的抗風險能力都很弱,本身資源少,資金少,可能投資都是拿出自己活命的本金,或者用牙縫裡擠出來的資金,一旦失敗,就會陷入更貧窮的境地,就更難以翻身,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是這個道理,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因為人都是自利的,如果有免費的餡餅,這種好事的話,早就被搶光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目標: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無法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窮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擺脫貧窮不是目標,這個目標太大,沒辦法轉化為行動。富人有明確的計劃,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怎樣通過資源和努力達成結果。以結果為導向,反推目標,一步一步按照計劃執行。目標不想強調的太多,已經有很多書本介紹了。

以上這5點,我沒有提到努力,因為努力就是執行力,這是變富有最最不用去說的一個必備因素。

往往窮人並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怎麼努力都破不了困局。

窮人思維,不是某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很多因素互相影響,導致的結果。

如果真有“窮人思維”這種東西,那最可能的就是“稀缺心態”造成的。在《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這本書裡,作者分析因為稀缺會造成短視,使我們專注於眼前最重要的事上。比如,窮人要吃飯,首先就要去賺快錢,解決吃飯的問題。只關注眼前就會產生“管窺之見”,只關注短期利益,這也是符合窮人的理性選擇。如果不集中所有資源,就沒辦法渡過眼前危機,過不了眼前的坎。如果只關注眼前的事,又沒有辦法投資長遠的事,更有價值的事,如此往復循環,窮變得更窮。

要想擺脫“稀缺心態”,首先要有餘閒,就是有多出來的時間或資源,去投資長遠一點事。投資的這件事,賽道還要足夠寬,哪怕一開始賽道很窄,也可以逐步切換賽道。最後,制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執行到底。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2:

1981年,20多歲加德納·加德納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並且還要照顧妻子和年幼兒子。每個月賺的錢交不起房租和罰款。有一天在舊金山的停車場,他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對車主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回答我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的?” 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加德納決定轉行,但妻子並不支持他。妻子忍受不了貧窮,認為他不務正業,離開了他。妻子走後,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交不起罰款,被迫入獄。第二天出獄後,去託兒所接回孩子,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廁所,任何地方都成了棲身之地。好在,加德納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贏得了股票證券老總的青睞,並且成功獲得證券公司的聘請。加德納在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後,也有一些猶豫。證券公司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且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試用期結束,還要通過一次考核。在他們20個實習生中,誰能夠給公司拉到最多的錢,誰就能通過,其他人則全部都要被辭掉。但加德納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實習,因為他知道在他自己的賽道里,無論怎麼拼命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富人。加德納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加德納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傳。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賽道」+「膽量,賽道就是他從醫療器械行業切換到股票經紀人行業,膽量是他必須要承擔實習失敗的風險,過上更加貧窮的生活。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3:

我和阿潘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同一家公司,做著同樣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中午一起吃飯,回來之後立馬來一局CS。下午繼續工作,晚上一起加班,就這樣幹了3年。我發現這樣幹下去,工資沒什麼增長,而且我們乾的是外包,技術能力也沒什麼增長。我就想換個工作,我和阿潘聊了聊,我們打算一起找工作。我寫了兩份簡歷,一箇中文,一個英文。差不多從開始投簡歷到跳槽,面試被拒了30多次,歷時4個月,終於換到了一家做互聯網的小公司。公司給的待遇一般,但是機會不錯,當時剛好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阿潘面了幾次受挫,後來就乾脆不面了,一直在那個公司幹了10年,上海這十年物價飛漲,前年他就回老家了。而我之後又換了幾次,最後成為一個部門的總監,算是定居在上海了。不能說現在變富了,起碼有穩定的住所。

我把這個小成功定義為目標」+「渴望。目標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按照計劃不斷驅動自己執行,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渴望是不甘於現狀,想要過富裕生活的決心和願望,是最底層的原動力。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3個案例,每個成功的因素都不太相同,我這裡總結一個模型——“有錢花槓桿”。就是窮人從槓桿一端,通過“有錢花模型”撬動財富。

槓桿上邊可以放上去的元素為:渴望 + 資源 + 賽道 + 膽量 + 目標

我來詳細解釋一下每一個元素髮揮的作用:

渴望:

擺脫貧窮的渴望,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原始的動力。這種動力是逃離舒適區,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它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動力。你可能會質疑我,“哪個窮人不想變富有?”。說實話,經過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和身邊一些真實的案例來看。還真不是,或者更準確的說,還真不是一直想變富有。這個一直是很難堅持的,可能某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賺錢,然後開始計劃、思考、行動,但是受到挫折就堅持不下去,三分鐘熱血一過,又回到原始的貧窮狀態。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如果還能夠過得下去,何必使勁折騰自己。寧願受貧窮的苦,也不願意受思考的累。關於精神力量有多強大, 這裡舉個例子。二戰時期,《活出生命意義》的主人公弗蘭克爾被抓進納粹集中營,每天都在與死神檫肩而過。你看看守者的一個眼神不對,他都可能會殺死你。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他本來也想一死了之。後來,他通過完成這本書的手稿,給自己定下活下去的意義,最後活了下來。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如果他不渴望活下去,他可能比誰死的都早。擺脫貧窮,不像中彩票有瞬間暴富的可能,需要你不斷積累和努力,這個過程非常的漫長,可能會漫長到連生命都無法等待的那一天。但假如有一口氣在,你就初心不改,極度渴望成功,變富的概率一定會大大增加。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資源:

資源包括土地、人脈、財產等一切生產資料。窮人一直窮,缺少資源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我爸和我三叔,我三叔他大表哥,給他弄一塊地,就順水推舟的幹起了煤礦。我爸如果想幹煤礦,也還得先搞一塊地。在老家,不認識人,沒錢沒權,幾乎毫無可能。這就是我三叔有了先發優勢。在來說說王撕蔥這個極端案例,因為有老爹這個資源,比起普通人來說,能做的事情比較多,成功的概率就會大的多。按照經濟學概念來說,他們擁有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者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等等。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賽道:

賽道就是行業,不同行業賽道的長度不一樣,不同時期的賽道長度也不一樣。舉個例子,近十年的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阿里巴巴、京東、小米上市,造就了很多千萬富翁。這些富翁不是老闆,只是打工的。如果在傳統行業,打工賺千萬,也需要用個幾輩子。《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裡主人公,也是通過切換賽道成為股票經紀人,才賺得百萬。小米CEO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雖然有一些誇張,也可能飛起來之後風停了,摔個半死。但跟隨大趨勢,確實更容易變富成功。趨勢是勢能,決定你能飛多高。

膽量:

膽子大小怎麼衡量,其實就是抗風險能力,也是失敗之後承擔打擊的能力。風險和收益總是對等的。拿投資來說,最穩健的就是放在銀行,每年有定期的利率,但是都很少。投資股票市場,也許很快本金就能翻番,但也可能血本無歸。窮人的抗風險能力都很弱,本身資源少,資金少,可能投資都是拿出自己活命的本金,或者用牙縫裡擠出來的資金,一旦失敗,就會陷入更貧窮的境地,就更難以翻身,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是這個道理,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因為人都是自利的,如果有免費的餡餅,這種好事的話,早就被搶光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目標: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無法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窮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擺脫貧窮不是目標,這個目標太大,沒辦法轉化為行動。富人有明確的計劃,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怎樣通過資源和努力達成結果。以結果為導向,反推目標,一步一步按照計劃執行。目標不想強調的太多,已經有很多書本介紹了。

以上這5點,我沒有提到努力,因為努力就是執行力,這是變富有最最不用去說的一個必備因素。

往往窮人並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怎麼努力都破不了困局。

窮人思維,不是某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很多因素互相影響,導致的結果。

如果真有“窮人思維”這種東西,那最可能的就是“稀缺心態”造成的。在《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這本書裡,作者分析因為稀缺會造成短視,使我們專注於眼前最重要的事上。比如,窮人要吃飯,首先就要去賺快錢,解決吃飯的問題。只關注眼前就會產生“管窺之見”,只關注短期利益,這也是符合窮人的理性選擇。如果不集中所有資源,就沒辦法渡過眼前危機,過不了眼前的坎。如果只關注眼前的事,又沒有辦法投資長遠的事,更有價值的事,如此往復循環,窮變得更窮。

要想擺脫“稀缺心態”,首先要有餘閒,就是有多出來的時間或資源,去投資長遠一點事。投資的這件事,賽道還要足夠寬,哪怕一開始賽道很窄,也可以逐步切換賽道。最後,制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執行到底。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裡有3點具體簡潔的建議:

1、增加知識,提高眼前的生產力。

為什麼要提高生產力?簡單來說就是創造更多空閒時間。讓你有時間做其它更重要的事。比如,你和老王,一起去金拱門打鐘點工,刷盤子。每人每天100個盤子,你每分鐘刷1個盤子,老王每分鐘刷2個盤子。這樣刷盤子這件事上,老王就比你多出來50分鐘。他可以用這50分鐘繼續多賺錢,或者用來學習知識。老王刷盤子快這件事,就是因為他有技巧和方法,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的知識比你多。增加知識就是擴大做事的可能性。比如,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瓦特搞的蒸汽機,使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改變現狀,先學技術性知識,提高生產力。再學習一些商業知識、經濟學知識。比如商業模式、經濟學常識瞭解行業和市場。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2:

1981年,20多歲加德納·加德納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並且還要照顧妻子和年幼兒子。每個月賺的錢交不起房租和罰款。有一天在舊金山的停車場,他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對車主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回答我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的?” 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加德納決定轉行,但妻子並不支持他。妻子忍受不了貧窮,認為他不務正業,離開了他。妻子走後,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交不起罰款,被迫入獄。第二天出獄後,去託兒所接回孩子,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廁所,任何地方都成了棲身之地。好在,加德納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贏得了股票證券老總的青睞,並且成功獲得證券公司的聘請。加德納在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後,也有一些猶豫。證券公司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且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試用期結束,還要通過一次考核。在他們20個實習生中,誰能夠給公司拉到最多的錢,誰就能通過,其他人則全部都要被辭掉。但加德納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實習,因為他知道在他自己的賽道里,無論怎麼拼命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富人。加德納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加德納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傳。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賽道」+「膽量,賽道就是他從醫療器械行業切換到股票經紀人行業,膽量是他必須要承擔實習失敗的風險,過上更加貧窮的生活。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3:

我和阿潘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同一家公司,做著同樣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中午一起吃飯,回來之後立馬來一局CS。下午繼續工作,晚上一起加班,就這樣幹了3年。我發現這樣幹下去,工資沒什麼增長,而且我們乾的是外包,技術能力也沒什麼增長。我就想換個工作,我和阿潘聊了聊,我們打算一起找工作。我寫了兩份簡歷,一箇中文,一個英文。差不多從開始投簡歷到跳槽,面試被拒了30多次,歷時4個月,終於換到了一家做互聯網的小公司。公司給的待遇一般,但是機會不錯,當時剛好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阿潘面了幾次受挫,後來就乾脆不面了,一直在那個公司幹了10年,上海這十年物價飛漲,前年他就回老家了。而我之後又換了幾次,最後成為一個部門的總監,算是定居在上海了。不能說現在變富了,起碼有穩定的住所。

我把這個小成功定義為目標」+「渴望。目標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按照計劃不斷驅動自己執行,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渴望是不甘於現狀,想要過富裕生活的決心和願望,是最底層的原動力。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3個案例,每個成功的因素都不太相同,我這裡總結一個模型——“有錢花槓桿”。就是窮人從槓桿一端,通過“有錢花模型”撬動財富。

槓桿上邊可以放上去的元素為:渴望 + 資源 + 賽道 + 膽量 + 目標

我來詳細解釋一下每一個元素髮揮的作用:

渴望:

擺脫貧窮的渴望,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原始的動力。這種動力是逃離舒適區,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它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動力。你可能會質疑我,“哪個窮人不想變富有?”。說實話,經過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和身邊一些真實的案例來看。還真不是,或者更準確的說,還真不是一直想變富有。這個一直是很難堅持的,可能某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賺錢,然後開始計劃、思考、行動,但是受到挫折就堅持不下去,三分鐘熱血一過,又回到原始的貧窮狀態。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如果還能夠過得下去,何必使勁折騰自己。寧願受貧窮的苦,也不願意受思考的累。關於精神力量有多強大, 這裡舉個例子。二戰時期,《活出生命意義》的主人公弗蘭克爾被抓進納粹集中營,每天都在與死神檫肩而過。你看看守者的一個眼神不對,他都可能會殺死你。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他本來也想一死了之。後來,他通過完成這本書的手稿,給自己定下活下去的意義,最後活了下來。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如果他不渴望活下去,他可能比誰死的都早。擺脫貧窮,不像中彩票有瞬間暴富的可能,需要你不斷積累和努力,這個過程非常的漫長,可能會漫長到連生命都無法等待的那一天。但假如有一口氣在,你就初心不改,極度渴望成功,變富的概率一定會大大增加。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資源:

資源包括土地、人脈、財產等一切生產資料。窮人一直窮,缺少資源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我爸和我三叔,我三叔他大表哥,給他弄一塊地,就順水推舟的幹起了煤礦。我爸如果想幹煤礦,也還得先搞一塊地。在老家,不認識人,沒錢沒權,幾乎毫無可能。這就是我三叔有了先發優勢。在來說說王撕蔥這個極端案例,因為有老爹這個資源,比起普通人來說,能做的事情比較多,成功的概率就會大的多。按照經濟學概念來說,他們擁有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者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等等。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賽道:

賽道就是行業,不同行業賽道的長度不一樣,不同時期的賽道長度也不一樣。舉個例子,近十年的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阿里巴巴、京東、小米上市,造就了很多千萬富翁。這些富翁不是老闆,只是打工的。如果在傳統行業,打工賺千萬,也需要用個幾輩子。《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裡主人公,也是通過切換賽道成為股票經紀人,才賺得百萬。小米CEO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雖然有一些誇張,也可能飛起來之後風停了,摔個半死。但跟隨大趨勢,確實更容易變富成功。趨勢是勢能,決定你能飛多高。

膽量:

膽子大小怎麼衡量,其實就是抗風險能力,也是失敗之後承擔打擊的能力。風險和收益總是對等的。拿投資來說,最穩健的就是放在銀行,每年有定期的利率,但是都很少。投資股票市場,也許很快本金就能翻番,但也可能血本無歸。窮人的抗風險能力都很弱,本身資源少,資金少,可能投資都是拿出自己活命的本金,或者用牙縫裡擠出來的資金,一旦失敗,就會陷入更貧窮的境地,就更難以翻身,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是這個道理,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因為人都是自利的,如果有免費的餡餅,這種好事的話,早就被搶光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目標: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無法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窮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擺脫貧窮不是目標,這個目標太大,沒辦法轉化為行動。富人有明確的計劃,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怎樣通過資源和努力達成結果。以結果為導向,反推目標,一步一步按照計劃執行。目標不想強調的太多,已經有很多書本介紹了。

以上這5點,我沒有提到努力,因為努力就是執行力,這是變富有最最不用去說的一個必備因素。

往往窮人並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怎麼努力都破不了困局。

窮人思維,不是某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很多因素互相影響,導致的結果。

如果真有“窮人思維”這種東西,那最可能的就是“稀缺心態”造成的。在《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這本書裡,作者分析因為稀缺會造成短視,使我們專注於眼前最重要的事上。比如,窮人要吃飯,首先就要去賺快錢,解決吃飯的問題。只關注眼前就會產生“管窺之見”,只關注短期利益,這也是符合窮人的理性選擇。如果不集中所有資源,就沒辦法渡過眼前危機,過不了眼前的坎。如果只關注眼前的事,又沒有辦法投資長遠的事,更有價值的事,如此往復循環,窮變得更窮。

要想擺脫“稀缺心態”,首先要有餘閒,就是有多出來的時間或資源,去投資長遠一點事。投資的這件事,賽道還要足夠寬,哪怕一開始賽道很窄,也可以逐步切換賽道。最後,制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執行到底。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裡有3點具體簡潔的建議:

1、增加知識,提高眼前的生產力。

為什麼要提高生產力?簡單來說就是創造更多空閒時間。讓你有時間做其它更重要的事。比如,你和老王,一起去金拱門打鐘點工,刷盤子。每人每天100個盤子,你每分鐘刷1個盤子,老王每分鐘刷2個盤子。這樣刷盤子這件事上,老王就比你多出來50分鐘。他可以用這50分鐘繼續多賺錢,或者用來學習知識。老王刷盤子快這件事,就是因為他有技巧和方法,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的知識比你多。增加知識就是擴大做事的可能性。比如,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瓦特搞的蒸汽機,使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改變現狀,先學技術性知識,提高生產力。再學習一些商業知識、經濟學知識。比如商業模式、經濟學常識瞭解行業和市場。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2、逼迫自己先後退,積累“餘閒”再向前。

後退是為了積蓄力量,就像百米賽跑前的下蹲,向後使勁,發令槍一響,在衝出去一樣。窮人的資源往往太少,積累“餘閒”的每一個過程,都要讓自己處於更窘迫的狀態。比如,在《小島經濟學》書裡介紹的,3個漁民A、B、C,他們每個人每天只能捕一條魚,如果捕不到就得餓肚子。A決定做一個漁網,但可能會失敗,做漁網的時間,就沒辦法捕魚,也要捱餓一天。這意味著他可能會捱餓兩天,第三天沒有力氣捕魚,直接餓死。雖然A最後做出了漁網,捕了更多的魚,但開始他必須逼自己後退,進入絕境,創造多餘時間這個“餘閒”來製造漁網。馬太效應也說明了這點,“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3、利用優勢和資源,加槓桿生產價值。

打工不如當老闆,當老闆不如搞金融。個人的生產力有限,一個人的知識量就那麼多,時間也有限。所以,就必須能夠藉助資源,產生複利。比如,開工廠,僱傭更多工人打工,自己賺取利潤,而不是那有數的工資。在一個就是,利用金融槓桿,搞投資賺錢,讓錢來生錢。最後,這一點其實風險很大,創業成功率極低,投資也有很多從身家千萬到破產。

"

先來看3個真實的案例。這3個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的。

案例1:

八十年代,北方一個小山村。我奶奶家太窮,家裡7個娃,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米飯。我爸和我三叔,他們倆一起去煤礦上班,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從礦井到家走路來回需要4個小時。差不多一天有20個小時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幹活。我爸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肯拼命,過了五年,去了鄉里一個企業公司,是一個專門管理煤礦的公司。工作清閒,但是工資很少,每天開始過著安逸的生活。家裡雖然不窮了,但也談不上富,就是工薪一族。再說回我三叔,他也在礦井榦了五年,後來我三叔媳婦的哥認識礦務局的局長。通過關係,拿下一塊煤礦用地,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就開始自己幹煤礦。不過,那時候他沒有資本,給工人發不起工資。經常深更半夜到我家,讓我爸幫著“抬錢”,就是借高利貸。後來我三叔礦井榦的很好,挖出來很多煤,他就從村子裡公認的窮鬼,變成了富豪。九幾年那會,在一個十八線的小山村,擁有百萬資產,是可以稱為從窮人變成富人的典範了。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資源」+「膽量,資源就是他媳婦那邊的親戚能給他拿到地,膽量是他本身沒有錢敢去借高利貸。我老爸後來在企業公司,也有一些資源,但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後來,企業公司倒閉,我老爸給我三叔打工去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2:

1981年,20多歲加德納·加德納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並且還要照顧妻子和年幼兒子。每個月賺的錢交不起房租和罰款。有一天在舊金山的停車場,他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對車主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回答我兩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的?” 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加德納決定轉行,但妻子並不支持他。妻子忍受不了貧窮,認為他不務正業,離開了他。妻子走後,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交不起罰款,被迫入獄。第二天出獄後,去託兒所接回孩子,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廁所,任何地方都成了棲身之地。好在,加德納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贏得了股票證券老總的青睞,並且成功獲得證券公司的聘請。加德納在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後,也有一些猶豫。證券公司有6個月的實習期,而且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試用期結束,還要通過一次考核。在他們20個實習生中,誰能夠給公司拉到最多的錢,誰就能通過,其他人則全部都要被辭掉。但加德納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實習,因為他知道在他自己的賽道里,無論怎麼拼命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富人。加德納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加德納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傳。

我把他的成功定義為賽道」+「膽量,賽道就是他從醫療器械行業切換到股票經紀人行業,膽量是他必須要承擔實習失敗的風險,過上更加貧窮的生活。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案例3:

我和阿潘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同一家公司,做著同樣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中午一起吃飯,回來之後立馬來一局CS。下午繼續工作,晚上一起加班,就這樣幹了3年。我發現這樣幹下去,工資沒什麼增長,而且我們乾的是外包,技術能力也沒什麼增長。我就想換個工作,我和阿潘聊了聊,我們打算一起找工作。我寫了兩份簡歷,一箇中文,一個英文。差不多從開始投簡歷到跳槽,面試被拒了30多次,歷時4個月,終於換到了一家做互聯網的小公司。公司給的待遇一般,但是機會不錯,當時剛好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阿潘面了幾次受挫,後來就乾脆不面了,一直在那個公司幹了10年,上海這十年物價飛漲,前年他就回老家了。而我之後又換了幾次,最後成為一個部門的總監,算是定居在上海了。不能說現在變富了,起碼有穩定的住所。

我把這個小成功定義為目標」+「渴望。目標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按照計劃不斷驅動自己執行,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渴望是不甘於現狀,想要過富裕生活的決心和願望,是最底層的原動力。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3個案例,每個成功的因素都不太相同,我這裡總結一個模型——“有錢花槓桿”。就是窮人從槓桿一端,通過“有錢花模型”撬動財富。

槓桿上邊可以放上去的元素為:渴望 + 資源 + 賽道 + 膽量 + 目標

我來詳細解釋一下每一個元素髮揮的作用:

渴望:

擺脫貧窮的渴望,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原始的動力。這種動力是逃離舒適區,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它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動力。你可能會質疑我,“哪個窮人不想變富有?”。說實話,經過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和身邊一些真實的案例來看。還真不是,或者更準確的說,還真不是一直想變富有。這個一直是很難堅持的,可能某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賺錢,然後開始計劃、思考、行動,但是受到挫折就堅持不下去,三分鐘熱血一過,又回到原始的貧窮狀態。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如果還能夠過得下去,何必使勁折騰自己。寧願受貧窮的苦,也不願意受思考的累。關於精神力量有多強大, 這裡舉個例子。二戰時期,《活出生命意義》的主人公弗蘭克爾被抓進納粹集中營,每天都在與死神檫肩而過。你看看守者的一個眼神不對,他都可能會殺死你。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他本來也想一死了之。後來,他通過完成這本書的手稿,給自己定下活下去的意義,最後活了下來。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如果他不渴望活下去,他可能比誰死的都早。擺脫貧窮,不像中彩票有瞬間暴富的可能,需要你不斷積累和努力,這個過程非常的漫長,可能會漫長到連生命都無法等待的那一天。但假如有一口氣在,你就初心不改,極度渴望成功,變富的概率一定會大大增加。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資源:

資源包括土地、人脈、財產等一切生產資料。窮人一直窮,缺少資源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我爸和我三叔,我三叔他大表哥,給他弄一塊地,就順水推舟的幹起了煤礦。我爸如果想幹煤礦,也還得先搞一塊地。在老家,不認識人,沒錢沒權,幾乎毫無可能。這就是我三叔有了先發優勢。在來說說王撕蔥這個極端案例,因為有老爹這個資源,比起普通人來說,能做的事情比較多,成功的概率就會大的多。按照經濟學概念來說,他們擁有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者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等等。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賽道:

賽道就是行業,不同行業賽道的長度不一樣,不同時期的賽道長度也不一樣。舉個例子,近十年的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阿里巴巴、京東、小米上市,造就了很多千萬富翁。這些富翁不是老闆,只是打工的。如果在傳統行業,打工賺千萬,也需要用個幾輩子。《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裡主人公,也是通過切換賽道成為股票經紀人,才賺得百萬。小米CEO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雖然有一些誇張,也可能飛起來之後風停了,摔個半死。但跟隨大趨勢,確實更容易變富成功。趨勢是勢能,決定你能飛多高。

膽量:

膽子大小怎麼衡量,其實就是抗風險能力,也是失敗之後承擔打擊的能力。風險和收益總是對等的。拿投資來說,最穩健的就是放在銀行,每年有定期的利率,但是都很少。投資股票市場,也許很快本金就能翻番,但也可能血本無歸。窮人的抗風險能力都很弱,本身資源少,資金少,可能投資都是拿出自己活命的本金,或者用牙縫裡擠出來的資金,一旦失敗,就會陷入更貧窮的境地,就更難以翻身,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是這個道理,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因為人都是自利的,如果有免費的餡餅,這種好事的話,早就被搶光了。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目標: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無法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窮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擺脫貧窮不是目標,這個目標太大,沒辦法轉化為行動。富人有明確的計劃,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怎樣通過資源和努力達成結果。以結果為導向,反推目標,一步一步按照計劃執行。目標不想強調的太多,已經有很多書本介紹了。

以上這5點,我沒有提到努力,因為努力就是執行力,這是變富有最最不用去說的一個必備因素。

往往窮人並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怎麼努力都破不了困局。

窮人思維,不是某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很多因素互相影響,導致的結果。

如果真有“窮人思維”這種東西,那最可能的就是“稀缺心態”造成的。在《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這本書裡,作者分析因為稀缺會造成短視,使我們專注於眼前最重要的事上。比如,窮人要吃飯,首先就要去賺快錢,解決吃飯的問題。只關注眼前就會產生“管窺之見”,只關注短期利益,這也是符合窮人的理性選擇。如果不集中所有資源,就沒辦法渡過眼前危機,過不了眼前的坎。如果只關注眼前的事,又沒有辦法投資長遠的事,更有價值的事,如此往復循環,窮變得更窮。

要想擺脫“稀缺心態”,首先要有餘閒,就是有多出來的時間或資源,去投資長遠一點事。投資的這件事,賽道還要足夠寬,哪怕一開始賽道很窄,也可以逐步切換賽道。最後,制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執行到底。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這裡有3點具體簡潔的建議:

1、增加知識,提高眼前的生產力。

為什麼要提高生產力?簡單來說就是創造更多空閒時間。讓你有時間做其它更重要的事。比如,你和老王,一起去金拱門打鐘點工,刷盤子。每人每天100個盤子,你每分鐘刷1個盤子,老王每分鐘刷2個盤子。這樣刷盤子這件事上,老王就比你多出來50分鐘。他可以用這50分鐘繼續多賺錢,或者用來學習知識。老王刷盤子快這件事,就是因為他有技巧和方法,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的知識比你多。增加知識就是擴大做事的可能性。比如,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瓦特搞的蒸汽機,使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改變現狀,先學技術性知識,提高生產力。再學習一些商業知識、經濟學知識。比如商業模式、經濟學常識瞭解行業和市場。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2、逼迫自己先後退,積累“餘閒”再向前。

後退是為了積蓄力量,就像百米賽跑前的下蹲,向後使勁,發令槍一響,在衝出去一樣。窮人的資源往往太少,積累“餘閒”的每一個過程,都要讓自己處於更窘迫的狀態。比如,在《小島經濟學》書裡介紹的,3個漁民A、B、C,他們每個人每天只能捕一條魚,如果捕不到就得餓肚子。A決定做一個漁網,但可能會失敗,做漁網的時間,就沒辦法捕魚,也要捱餓一天。這意味著他可能會捱餓兩天,第三天沒有力氣捕魚,直接餓死。雖然A最後做出了漁網,捕了更多的魚,但開始他必須逼自己後退,進入絕境,創造多餘時間這個“餘閒”來製造漁網。馬太效應也說明了這點,“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3、利用優勢和資源,加槓桿生產價值。

打工不如當老闆,當老闆不如搞金融。個人的生產力有限,一個人的知識量就那麼多,時間也有限。所以,就必須能夠藉助資源,產生複利。比如,開工廠,僱傭更多工人打工,自己賺取利潤,而不是那有數的工資。在一個就是,利用金融槓桿,搞投資賺錢,讓錢來生錢。最後,這一點其實風險很大,創業成功率極低,投資也有很多從身家千萬到破產。

如何從貧窮變成富有?

其實,對於窮人到富人可能需要幾輩子的努力。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打破了一級一級的躍遷,藉助科技的力量,很多人溫飽到暴富用了很少的時間。

最後,我想說一點從窮人思維到富人思維,其實不是線性思維的改變,而是各項綜合能力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去學習知識,建立知識體系,對抗風險,才有可能躍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