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2019年5月26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2019國際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論壇在南京成功舉辦(以下簡稱“南京大會”)。此次論壇是繼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以下簡稱“北京大會”)之後又一次有關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會議。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如此密集的召開重量級的人工智能教育會議,究竟傳達出一種什麼信息呢?本文根據兩次大會的重點內容,對人工智能教育的近期發展的一些趨勢做出以下解讀。

北京大會主要圍繞“讓人工智能與教育相互賦能,讓兩者共同賦能未來”的意義以及構建以人為本、人機協同、統籌發展、合乎倫理的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體系展開討論。北京大會在最終形成的《北京共識》中提出,各國要制定相應政策,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系統性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設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促進全民享有公平、有質量、適合每個人的終身學習機會。

南京大會的主題是“AI·未來”。會議聚集了教育部和國家自然基金委相關業務部門的領導、國內外人工智能專家、教育專家、名校校長、眾多的一線教師和人工智能教育科技企業,內容主要圍繞中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展開。

從會議主題和參會嘉賓來看,北京大會範圍更廣闊,針對全球各國;內涵更深入,不僅包括中小學基礎教育,還包括大學、職業和社會教育;著眼點更高,指導政策制定、推動體系融合、構建教育體系;認識更全面,強調人工智能與教育的互動關係。

相比之下,南京大會範圍更聚焦,主要圍繞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領域展開;目標更實際,著眼於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實踐;內容更細緻,強調任務、組織和行動的具體困難和方法。南京大會成立了CAAI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工委會是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發起的,“指導並服務中小學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智能化相關工作”的組織。

從會議內容來看,南京大會是北京大會指導思想在中小學領域內的具體深化和落實,是對《北京共識》的深入探討和實踐研究。根據南京大會嘉賓的發言和討論,我們可以看出,從實踐角度來看,人工智能中小學教育存在嚴重的資源不均衡性。這種不均衡既體現在地區之間,也體現在名校和普通學校之間。那麼如何打破這種不均衡性就是人工智能教育實踐面臨的關鍵問題。與會嘉賓圍繞這個問題提出了三個層次的建議:“平臺、智能和生態”。

首先,我們需要構建一個優質人工智能課程的共享平臺。

南京大會上,教育部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處長張珊珊認為,人工智能教育需要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育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而且,不僅政府部門這樣認為,教育一線的老師,如華南師大附中黃秉剛老師也提到,對於廣大不具備人工智能教育資源的中小學校來說,當務之急是系統化的教學資源方面的支持和一個廣泛的交流平臺。關於這點,CAAI中小學工委會首屆祕書長袁中果老師不僅認同,而且已經付諸實踐。CAAI工委會已經率先將人大附中的部分優質課程共享出來(網站平臺見本文末的二維碼)。袁中果認為,建立這樣一個共享交流平臺,正是CAAI中小學工委會的職責所在。

其次,“教育人工智能化”是解決“人工智能教育”的最佳方法。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常務副院長肖俊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人工智能”兩個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的概念。“人工智能教育”是把人工智能作為教育內容的教育教學工作;“教育人工智能”是把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改進教育教學的技術支撐和核心方法。從這個觀點來看,平臺的建立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人工智能教育”平臺本身也需要注入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成長成為一個“教育人工智能平臺”。藍艦信息劉春娥董事長也提出,“教育人工智能”一定能做到未來智慧課堂。所謂未來智慧課堂就是千人千面,個性化自適應的。大會嘉賓提出的這些觀點,與北京大會提出的“讓人工智能與教育相互賦能,讓兩者共同賦能未來”理念不謀而合。

其三,我們需要形成一個學生、教師、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圈。

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副校長楊連明提出“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圈”的概念。他認為,“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圈”由學生、教師、學校、社會四位一體構成。這點其實是教育界和產業界的共識。北京未來基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工委會副主任委員任思國也提出,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能夠推動教育的變革,最終達到未來的教育。澳門勞工子弟學校董淑珍老師提出,只有建立了“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圈”,人工智能教育才能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各個學校才能因地制宜,在專家的指導下,更“接地氣”,完成更適合自己的課程。CAAI中小學工委會首屆主任,北京市第十二中教育集團李有毅校長也認為,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將會更加有效整合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的資源,更加廣泛地凝結了全球合作伙伴,更加有力地爭取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實現聯動協同、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從參會嘉賓發表的演講和討論的內容來看,南京大會緊緊圍繞中小學人工智能實踐中的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展開。最終,大家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建立一個教育工作者共建、共享的智能平臺並據此發展起一個全國範圍內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的生態。總體來說,中國的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就是“平臺、智能、生態”。

下面我們摘錄了部分嘉賓有關“平臺、智能和生態”的部分精彩內容。

CAAI中小學工委會主任李有毅:共建 共享 共創

今天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小學工作委員會成立,我想應該是更加有效整合了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的資源,更加廣泛地凝結了全球合作伙伴,更加有力地爭取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實現聯動協同、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我們想今後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的領導下,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會共建好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共享優質的資源,共創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學開展的一些經驗。而且能夠共同地引薦社會人才和力量,共同地織下學校之間合作的網絡,讓我們中小學人工智能的教育越辦越好。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教育部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處長張珊珊:融合發展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加快推進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育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因此,我們要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發展。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人大附中聯合總校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楊連明: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圈

人大附中構建了一套人工智能+X中學人工智能課程體系,打造了人工智能的大課堂,開設相關課程超過20門。2018年成立了全國基礎教育階段首個人工智能實驗班,並與澳門培正中學、清華大學等單位聯合倡導在每年10月開展世界人工智能活動,初步構建了學生、教師、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圈。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工委會祕書長、人大附中袁中果:向全國徵集優秀教學案例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給全國的中小學教師

接下來的五年裡,我會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的領導下,在李有毅主任和各位副主任的直接指導下,團結各位委員和會員,共同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和教育智能化發展。目前,工委會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網站,已經共享了一些優質課程和優秀教學案例,後面我們會面向全國徵集優秀教學案例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給全國的中小學教師。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常務副院長肖俊:“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人工智能”是兩個不同又相互緊密關聯的概念。人工智能中小學教育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可以從人工智能+開始,以提升信息素養為基礎。中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以感受和體驗為主,這個相對來說更重要一點。你要說編程,他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學是很快的,並不是一定要在中小學這個階段,但是他可以感受和體驗。人工智能是一個感受+體驗更好的方式,可以讓更多的學生結合自己不同的興趣點,因材施教。在這方面,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多一些科普開放日等活動,來做一些輔助。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澳門勞工子弟學校董淑珍:接地氣

我覺得課程要多元化,有的時候它有一個大綱,但是做大綱的很多是專家,專家就是學者,有的時候他們要求的理論比較高,能夠再接地氣一點,比如說現在人工智能,我們看到很多書都是理論性的很多,老師如果按書去教學生很難接受。應該有一個方向,讓學校能夠自主做一些課程會更好。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藍艦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春娥:人工智能帶來個性化教育

我在想我們K12一定能做到未來智慧課堂的,所謂未來智慧課堂就是千人千面,個性化自適應的。因為孩子沒有必要天天在一個大教室裡,但是老師是必不可少的,老師一定是植入學習方法,教思想觀念、世界觀和做人,這些非常重要。機器是教孩子幹嗎?就是教他知識點、結構,精準做作業,沒有必要大家都做一樣的作業了。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華南師大附中心與通用技術教研組組長黃秉剛:資源支持和交流平臺

我想這個要求也是代表很多中小學老師的心聲,就是希望能夠給我們中小學老師更系統化的教學資源方面的支持,而且這個支持不僅僅說我有資源,還得讓這些老師有一個比較好的交流平臺。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北京未來基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任思國:社會共同推動

第一個是定位問題;第二個是師資問題,人才問題;第三個是課程問題。當然這裡面我覺得第一是跟我們目前所有從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包含我們產業的提出了要求。第二個,對中小學工作委員會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第三個,作為產業,作為外圍的力量,像教育部提的一樣,已經開始扭轉這樣的方向,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能夠推動我們內部的變動或者叫變化,最終達到未來的教育。我們今天組成了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下面的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一線的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的老師們提供一個平臺,同時幫助我們產業領域的這麼多有情懷的企業家、企業提供一個平臺。像前兩天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會達成的一個共識一樣,面向未來人工智能教育是不可逆轉的。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深度解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關鍵:平臺、智能、生態



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北京共識》提出,各國要制定相應政策,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系統性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設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促進全民享有公平、有質量、適合每個人的終身學習機會。CAAI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分享交流平臺是為落實《北京共識》要求,面向全國人工智能、信息技術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所創立的優質人工智能教學資源和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交流的開放平臺。

歡迎廣大教育工作者加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