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pixabay.com

撰文 | 邸利會

責編 | 陳曉雪

誰將在AI競賽中勝出:中國、歐盟還是美國?

8月份,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 “數據創新中心” 發佈了一份超過100頁的報告,分析了AI在中國、美國和歐盟發展的現狀,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報告認為,在這波AI競賽中,落後的一方將蒙受經濟、國家安全、影響力方面的損失。報告也強調,除了競爭,AI的很多成果,比如公開發表的論文,涉及到公共健康、環境和教育的,原則上可以普惠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們,而就AI本身的發展應用,國家間的合作也必不可少。

報告選取了人才、研究、開發、應用、數據、硬件等六個方面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總體上符合一般業內的認知——

儘管中國取得了快速的進步,但美國依然在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歐盟則進一步落後;未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排名可能會有變化。不過,如果考慮到人均,美國的優勢進一步擴大,中國則掉到了第三。

具體來說,美國的優勢表現在:AI初創企業最多,得到的投資也最多;在芯片方面全面領先,優勢明顯;AI方面的論文數量比歐盟和中國少,但平均質量要高。此外,美國依然吸引了全球大量的AI人才,且精英更多。

比較而言,中國優勢的表現在數據和商業化應用方面,高質量的人才和研究方面依然欠缺,初創企業得到的資金有所減少,在芯片領域儘管有所追趕,但差距依然明顯。而歐盟,儘管其論文最多,人才也不少,但在商業落地和資金方面卻很不相稱。

我們從報告中截取一些重要、有意思的點分享給您,詳細內容請參考報告全文。

中國AI人才依然缺乏


報告用了AI研究者數量、頂尖AI研究者數量,AI頂級會議的參會者數量等指標來評估人才領域的競爭。

AI研究者的統計依據的是過往十年發表的AI方面的論文和專利,而所謂頂尖AI研究者選取的是H指數排名前10%的研究者。

"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pixabay.com

撰文 | 邸利會

責編 | 陳曉雪

誰將在AI競賽中勝出:中國、歐盟還是美國?

8月份,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 “數據創新中心” 發佈了一份超過100頁的報告,分析了AI在中國、美國和歐盟發展的現狀,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報告認為,在這波AI競賽中,落後的一方將蒙受經濟、國家安全、影響力方面的損失。報告也強調,除了競爭,AI的很多成果,比如公開發表的論文,涉及到公共健康、環境和教育的,原則上可以普惠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們,而就AI本身的發展應用,國家間的合作也必不可少。

報告選取了人才、研究、開發、應用、數據、硬件等六個方面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總體上符合一般業內的認知——

儘管中國取得了快速的進步,但美國依然在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歐盟則進一步落後;未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排名可能會有變化。不過,如果考慮到人均,美國的優勢進一步擴大,中國則掉到了第三。

具體來說,美國的優勢表現在:AI初創企業最多,得到的投資也最多;在芯片方面全面領先,優勢明顯;AI方面的論文數量比歐盟和中國少,但平均質量要高。此外,美國依然吸引了全球大量的AI人才,且精英更多。

比較而言,中國優勢的表現在數據和商業化應用方面,高質量的人才和研究方面依然欠缺,初創企業得到的資金有所減少,在芯片領域儘管有所追趕,但差距依然明顯。而歐盟,儘管其論文最多,人才也不少,但在商業落地和資金方面卻很不相稱。

我們從報告中截取一些重要、有意思的點分享給您,詳細內容請參考報告全文。

中國AI人才依然缺乏


報告用了AI研究者數量、頂尖AI研究者數量,AI頂級會議的參會者數量等指標來評估人才領域的競爭。

AI研究者的統計依據的是過往十年發表的AI方面的論文和專利,而所謂頂尖AI研究者選取的是H指數排名前10%的研究者。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AI人才各項指標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絕對數量。(報告截圖)

從這張圖看,中國在AI人才方面全面落後於美國和歐盟,不管是在絕對數量還是質量上。

報告也引用了另外一些指標,佐證了這一結論。比如,2018年7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全球擁有頂尖AI人才最多的前20所大學,中國只有清華,排在第15名。

"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pixabay.com

撰文 | 邸利會

責編 | 陳曉雪

誰將在AI競賽中勝出:中國、歐盟還是美國?

8月份,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 “數據創新中心” 發佈了一份超過100頁的報告,分析了AI在中國、美國和歐盟發展的現狀,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報告認為,在這波AI競賽中,落後的一方將蒙受經濟、國家安全、影響力方面的損失。報告也強調,除了競爭,AI的很多成果,比如公開發表的論文,涉及到公共健康、環境和教育的,原則上可以普惠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們,而就AI本身的發展應用,國家間的合作也必不可少。

報告選取了人才、研究、開發、應用、數據、硬件等六個方面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總體上符合一般業內的認知——

儘管中國取得了快速的進步,但美國依然在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歐盟則進一步落後;未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排名可能會有變化。不過,如果考慮到人均,美國的優勢進一步擴大,中國則掉到了第三。

具體來說,美國的優勢表現在:AI初創企業最多,得到的投資也最多;在芯片方面全面領先,優勢明顯;AI方面的論文數量比歐盟和中國少,但平均質量要高。此外,美國依然吸引了全球大量的AI人才,且精英更多。

比較而言,中國優勢的表現在數據和商業化應用方面,高質量的人才和研究方面依然欠缺,初創企業得到的資金有所減少,在芯片領域儘管有所追趕,但差距依然明顯。而歐盟,儘管其論文最多,人才也不少,但在商業落地和資金方面卻很不相稱。

我們從報告中截取一些重要、有意思的點分享給您,詳細內容請參考報告全文。

中國AI人才依然缺乏


報告用了AI研究者數量、頂尖AI研究者數量,AI頂級會議的參會者數量等指標來評估人才領域的競爭。

AI研究者的統計依據的是過往十年發表的AI方面的論文和專利,而所謂頂尖AI研究者選取的是H指數排名前10%的研究者。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AI人才各項指標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絕對數量。(報告截圖)

從這張圖看,中國在AI人才方面全面落後於美國和歐盟,不管是在絕對數量還是質量上。

報告也引用了另外一些指標,佐證了這一結論。比如,2018年7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全球擁有頂尖AI人才最多的前20所大學,中國只有清華,排在第15名。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全球擁有頂尖AI人才最多的前20所大學,清華排在第15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截圖)

清華的這份報告還指出,AI研究者排名前20的公司,唯一入選的中國公司是華為,排第10名,有73名;在頂尖AI研究者排名前20公司中,唯一入選的中國公司華為排第20名,擁有7位頂尖AI學者,而美國公司有232位,歐盟公司有85位。

"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pixabay.com

撰文 | 邸利會

責編 | 陳曉雪

誰將在AI競賽中勝出:中國、歐盟還是美國?

8月份,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 “數據創新中心” 發佈了一份超過100頁的報告,分析了AI在中國、美國和歐盟發展的現狀,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報告認為,在這波AI競賽中,落後的一方將蒙受經濟、國家安全、影響力方面的損失。報告也強調,除了競爭,AI的很多成果,比如公開發表的論文,涉及到公共健康、環境和教育的,原則上可以普惠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們,而就AI本身的發展應用,國家間的合作也必不可少。

報告選取了人才、研究、開發、應用、數據、硬件等六個方面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總體上符合一般業內的認知——

儘管中國取得了快速的進步,但美國依然在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歐盟則進一步落後;未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排名可能會有變化。不過,如果考慮到人均,美國的優勢進一步擴大,中國則掉到了第三。

具體來說,美國的優勢表現在:AI初創企業最多,得到的投資也最多;在芯片方面全面領先,優勢明顯;AI方面的論文數量比歐盟和中國少,但平均質量要高。此外,美國依然吸引了全球大量的AI人才,且精英更多。

比較而言,中國優勢的表現在數據和商業化應用方面,高質量的人才和研究方面依然欠缺,初創企業得到的資金有所減少,在芯片領域儘管有所追趕,但差距依然明顯。而歐盟,儘管其論文最多,人才也不少,但在商業落地和資金方面卻很不相稱。

我們從報告中截取一些重要、有意思的點分享給您,詳細內容請參考報告全文。

中國AI人才依然缺乏


報告用了AI研究者數量、頂尖AI研究者數量,AI頂級會議的參會者數量等指標來評估人才領域的競爭。

AI研究者的統計依據的是過往十年發表的AI方面的論文和專利,而所謂頂尖AI研究者選取的是H指數排名前10%的研究者。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AI人才各項指標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絕對數量。(報告截圖)

從這張圖看,中國在AI人才方面全面落後於美國和歐盟,不管是在絕對數量還是質量上。

報告也引用了另外一些指標,佐證了這一結論。比如,2018年7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全球擁有頂尖AI人才最多的前20所大學,中國只有清華,排在第15名。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全球擁有頂尖AI人才最多的前20所大學,清華排在第15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截圖)

清華的這份報告還指出,AI研究者排名前20的公司,唯一入選的中國公司是華為,排第10名,有73名;在頂尖AI研究者排名前20公司中,唯一入選的中國公司華為排第20名,擁有7位頂尖AI學者,而美國公司有232位,歐盟公司有85位。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pixabay.com

撰文 | 邸利會

責編 | 陳曉雪

誰將在AI競賽中勝出:中國、歐盟還是美國?

8月份,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 “數據創新中心” 發佈了一份超過100頁的報告,分析了AI在中國、美國和歐盟發展的現狀,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報告認為,在這波AI競賽中,落後的一方將蒙受經濟、國家安全、影響力方面的損失。報告也強調,除了競爭,AI的很多成果,比如公開發表的論文,涉及到公共健康、環境和教育的,原則上可以普惠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們,而就AI本身的發展應用,國家間的合作也必不可少。

報告選取了人才、研究、開發、應用、數據、硬件等六個方面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總體上符合一般業內的認知——

儘管中國取得了快速的進步,但美國依然在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歐盟則進一步落後;未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排名可能會有變化。不過,如果考慮到人均,美國的優勢進一步擴大,中國則掉到了第三。

具體來說,美國的優勢表現在:AI初創企業最多,得到的投資也最多;在芯片方面全面領先,優勢明顯;AI方面的論文數量比歐盟和中國少,但平均質量要高。此外,美國依然吸引了全球大量的AI人才,且精英更多。

比較而言,中國優勢的表現在數據和商業化應用方面,高質量的人才和研究方面依然欠缺,初創企業得到的資金有所減少,在芯片領域儘管有所追趕,但差距依然明顯。而歐盟,儘管其論文最多,人才也不少,但在商業落地和資金方面卻很不相稱。

我們從報告中截取一些重要、有意思的點分享給您,詳細內容請參考報告全文。

中國AI人才依然缺乏


報告用了AI研究者數量、頂尖AI研究者數量,AI頂級會議的參會者數量等指標來評估人才領域的競爭。

AI研究者的統計依據的是過往十年發表的AI方面的論文和專利,而所謂頂尖AI研究者選取的是H指數排名前10%的研究者。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AI人才各項指標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絕對數量。(報告截圖)

從這張圖看,中國在AI人才方面全面落後於美國和歐盟,不管是在絕對數量還是質量上。

報告也引用了另外一些指標,佐證了這一結論。比如,2018年7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全球擁有頂尖AI人才最多的前20所大學,中國只有清華,排在第15名。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全球擁有頂尖AI人才最多的前20所大學,清華排在第15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截圖)

清華的這份報告還指出,AI研究者排名前20的公司,唯一入選的中國公司是華為,排第10名,有73名;在頂尖AI研究者排名前20公司中,唯一入選的中國公司華為排第20名,擁有7位頂尖AI學者,而美國公司有232位,歐盟公司有85位。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最新報告:中美歐,誰會在AI競賽中勝出?


AI研究者前20名的公司,唯一入選的中國公司是華為,排第10名,有73名;擁有最多頂尖AI研究者的前20名公司中,美國公司有232名,歐盟公司有85名,中國只有7名,且都屬於華為公司,排名是第20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截圖)

報告認為,中國缺乏頂尖AI人才可能是由於中國最近才對AI感興趣,中國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AI研究者的經驗超過10年,而美國有一半。

該報告還引用了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觀點:缺乏頂尖AI人才不會對中國在AI領先世界方面造成障礙,理由是,儘管中國不見得有多少優中選優的佼佼者,但有大量高技能的AI研究者和實踐者,不會影響AI的商業化落地。

有意思的是,報告還引入了 Educating top AI Researchers 這一新穎的指標,2018年在21個AI頂級學術會議發論文的研究者,他們的博士學位有44%是在美國取得,21%在歐盟,在中國的只有11%。

這說明,美國依然是AI人才培養的最重要的基地。此外,在美國獲得數學和計算機博士學位的人裡,79%計劃留在美國;從1998年到2017年,1283名外國的AI研究者遷移到了美國,同期的歐盟則是834名,而中國只吸引了58名AI研究者。

中國AI研究質量有待提高


為了衡量研究的質量,報告採用了 FWCI 這一指標。該指標全稱是 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指的是總的引用量和該學科期望的平均總引用量的一個比值。

該報告發現,2016年,美國的 FWCI 是1.83,歐盟是1.20,中國是0.94,也就是說,美國研究者被引用的次數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83%,中國作者的被引數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從2013至2017年,出版最多AI論文前5所機構的 FWCI 值——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微軟、IBM和斯坦福大學)達到了4.0,比歐盟的1.9以及中國的1.4要高很多。

當然,中國這些年的進步非常明顯。

中國的 FWCI 值從2009年的0.59上升至2016年的0.94。最近,The Allen Institute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2)還發現,引用最高的前10%的論文中,美國的份額由1982年的47%下降到了2018年的29%,與此同時中國則由幾乎零引用上升到了26.5%。該報告的發現與別的AI研究報告,如斯坦福的《2018人工智能指數報告》的結論大體相符,2016年,中國的AI作者被引用率比2000年高出44%。

AI 商業化,歐盟落後


要想讓AI發揮其潛力,造福社會,AI就必須從學界走向工業界,進行技術的應用開發和商業化落地。

從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來看,2017至2018年,美國以約169億美元領先,中國是135億美元,歐盟才只有28億美元。2018年的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70%是種子和天使輪,針對的都是新的小型公司;而到通常至少千萬級的C輪融資,中國和美國的佔比分別為6%和5%,而歐盟只有1%,金額也偏少。

AI領域的收購反映了市場的活躍度,一些大公司也通過收購加強其市場地位。從2000年1月至2019年的5月,美國完成了526筆收購,歐盟139筆,中國更少,為9筆。收購前十名均為美國的公司,其中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收購了19家公司,蘋果收購了16家公司,微軟收購了10家公司,亞馬遜和臉書也都收購了7家公司。

AI初創公司是整個生態鏈中的生力軍,據諮詢公司 Roland Berger 和柏林的投資公司 Asgard 統計,2017年美國共有1393家AI初創公司,歐盟有726家,中國有383家。2019年得到至少百萬美元的AI公司數量,美國有1727家,歐盟有762家,中國有224家。2018年,美國初創公司得到107億美元,比2017年的62億美元有所增長;而中國的初創公司則從2017年的81億美元縮減到了54億美元。

在AI專利方面,作者指出,各個國家很難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只有4%同時在其他轄區申請,而在美國專利和商標辦公室(Trademark Office, USPTO)申請的32%的AI專利同時也在其他轄區申請。不過,從《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專利,也就是通常說的國際專利看,三個地區差別不大,美國為1863件,歐盟和中國相當,均為1000出頭。

對AI的態度影響其應用


按照普華永道的預測,到2030年,AI的應用會創造13萬億美元的 GDP。

政府部門和企業等應用AI的程度在報告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較維度。

該報告參考了之前的調研,如波士頓諮詢(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在2018年調查了來自奧地利、中國、德國、法國、日本、瑞士和美國的超過2700名經理,得出的結論是,中國32%的公司應用了AI,美國是22%,歐盟大概18%。這表明,中國公司在AI應用方面要更為普遍。

不過,有意思的是,不像美國或者歐盟,中國各個商業部門應用AI的分佈比較統一,美國不同部門之間會有32%的差異,但中國應用AI高的部門和低應用AI的部門只有6%的差別。

報告也對中國為什麼會較為廣泛地應用AI進行了分析,認為與中國各級政府的支持有關,比如加大投資,創造用戶場景演示AI的好處,鼓勵私營企業應用AI等。

中國能廣泛應用AI還可能與中國人對AI的態度有關。波士頓諮詢2018年的調研表明,76%的中國人認為AI對整個經濟是有影響的,相比之下,美法德英西只有一半人這樣認為。報告還引用李開復的觀點,認為中國技術實用主義的文化更願意去應用AI,儘管有人認為存在與AI相關的倫理問題,但如果能給社會帶來好處的話,問題不大。

波士頓諮詢2018年的調研表明,超過一半的中國人認為,未來10年他們的工作將因AI消失;而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則不超過三成。中國人也多認為,AI會加重階層間、不同教育程度群體間的不平等。不過,另一方面,九成的中國人認為AI會創造新的工作,而美國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這麼認為,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更低,大概只有四成。

歐盟對AI的態度最為負面,英德法西有超過一半的調查對象認為,AI會給工作帶來負面影響;美國的比例是約一半,中國是24%。另外,也有調查表明,40%的歐洲的企業管理者認為AI是新的、未充分證明的,而在北美和亞太區,這一比例要低,不到三成。

中國在數據方面佔據優勢

這一波以深度學習為主的AI的發展,離不開數據,尤其是高質量的標註的數據。報告承認,沒有直接的指標來衡量AI方面的數據量和價值,所以用了一些間接的指標,比如固定寬帶訂閱數、手機支付的數量、物聯網數據、生產力數據(productivity data,比如大數據分析)、電子健康記錄,高精度地圖數據(mappping data)、遺傳數據等,同時也分析了監管方面的影響。

總的來說,中國在數據方面是領先的。比如2018年,中國大約45%的人使用手機支付,美國是20%,英國是13%,德國是8%。中國的物聯網數據量也遙遙領先。

電子病歷方面,2012年中國醫院使用電子記錄的比例增長到超過90%。2017年,96%的美國醫院使用認證的電子健康記錄系統,不過2015年的數據顯示,只有30%的美國醫院可以和其它第三方機構分享這些數據。一些定性的研究顯示,歐盟和中國在健康數據分享方面甚至更低,中國病人經常帶著病歷到不同的醫院看病,而歐盟在不同國家數據出境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

基因數據方面,2017年有1500萬美國消費者購買了基因檢測的盒子,中國只有30萬。此外,美國的公司,如Gene, Veritas Genetics,和 Full Genomes Corporation 對整個的人類基因組進行測試,不像其它公司只分析1%的基因組。這說明,美國可能更容易獲取基因數據。歐盟國家,如德國和法國,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是禁止的,而這兩個國家的人口占到了歐盟人口的三成。

在高精度地圖開發使用方面,美國較為領先。中國的法律規定,從事地圖服務必須有相關的許可證,截止2018年1月,有14家企業獲得了導航電子地圖的資質。

在數據的監管方面,歐盟去年已經出臺了迄今為止最為嚴格的數據保護規定GDPR,在數據的收集和使用方面有了諸多的限制。美國有些州的限制也很嚴格,比如加州有超過25項的隱私和數據安全的法律,包括最近通過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2020年1月生效的時候將對收集和使用數據造成很大的限制。中國近年來也在立法加緊用戶的數據隱私保護。有一些報道認為,目前中國公司相比美國和歐盟,在使用用戶數據,保護隱私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該報告也因此認為,中國未來在數據方面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另外,中國獲取數據的類型要廣泛的多。美國的服務很多是分散的,由不同的公司和APP提供,但中國有超級APP,可以打車、訂飯、訂賓館、繳費等等,數據是相互打通的。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很多業務線上和線下也是打通的。

但與一些國際公司相比,中國公司的不足在於主要還是擁有中國用戶的數據;中國在促進不同平臺之間分享數據的標準方面也需要提升。

硬件與芯片,道阻且長


某種程度上,圖形處理器、AI芯片這樣用來加速AI計算的硬件決定了企業在AI領域的競爭力。2018年,美國禁止企業向中興提供零部件,使得中興瞬間處於倒閉邊緣。最近,美國還把華為及其子公司加入禁運名單。雖然中國加大了在這一領域的投入,但並非短時期可以趕上美國。

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前15名的公司中,美國有6家,歐盟有2家,而中國只有1家。2017年,芯片研究和開發支出前10位的公司中,美國公司有5家,歐盟0家,中國0家,而5家美國公司的研發費用達到了240億美元。

依據多個來源的統計顯示,從事AI芯片開發的公司中,美國有55家,中國有26家,歐盟有12家。在過去兩年,幾家中國的AI芯片初創公司收到了至少1億美元的資金,而百度、騰訊、阿里巴巴、華為也在開發AI芯片。不過,中國畢竟是芯片這一領域的新手,在人才、技術積累和市場佔有方面均存在差距。而歐盟在這一領域也比較落後。

在超級計算機方面,2019年6月,中國有219臺,美國有116臺,歐盟有92臺。美國在超算領域的實力依然十分強勁,目前最快的兩臺超級計算機 Summit 和Sierra 屬於美國能源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前500名超級計算機使用的芯片,96%來自英特爾公司;133個超級計算機用到的加速器和協處理器,98%來自英偉達和英特爾。

中國AI,需要努力之處還很多


縱觀整個報告,毫無疑問,美國在AI方面依然強勁,但中國正逐漸追趕上來,歐盟卻進一步落後,尤其是在研究成果轉化成商業應用方面。歐盟缺少像中美這樣的大型公司,其過於嚴苛的數據監管對於行業發展來說可能並非好事。

報告提出,中國雖然有較豐富的人力資源,但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困境,應該加大力度培植留住本土人才。

此外,報告建議,應該鼓勵中國公司在海外人才集聚的國家發展研究機構,很多中國公司,比如華為、百度已經在這麼做,好處是就地吸引人才而不必一定在中國居住。

在人才培養方面,報告建議應該鼓勵學生修類似雙學位的項目,同時修AI和其它科目,增強學生的創造力。中國教育部已經批准了35所大學開設AI本科專業,應該儘快批准更多的學校。但對於這方面的建議,目前中國學界存在一定的爭議,筆者曾瞭解到,部分學者持謹慎態度,認為盲目的擴張不一定會帶來相應的收益。

針對中國論文、專利數量都有所增長但質量存在差距的現狀,報告建議中國應該改變激勵機制,重視質量。

在研究開發方面,報告建議中國應建立更多的AI研究中心和實驗室;應該特別鼓勵大學和工業界的AI合作研究,提高資助,在評價大學表現時強調與工業界的合作研發程度。另外,報告認為中國應該鼓勵與國外機構合作開展研究和開發。

數據方面,報告建議進一步開放公共數據,數據格式方面進一步統一,以利於機構間的分享。另外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建議減少相應的限制,這樣有利於國際間的互惠合作。在芯片研發面臨人才短缺方面,報告建議中國教育部應該和大學合作開發AI工程課程和學位,聚焦AI芯片的設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