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萬維鏈呂旭軍

區塊鏈技術歷經10年發展,誕生了無數條公鏈,同時迎來了新的挑戰,比如單條鏈的性能難以承載高頻交易,適用於各個場景的公鏈之間難以進行有效的價值傳遞,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始研究側鏈、跨鏈等技術。11月10日,萬維鏈創始人呂旭軍做客巴比特直播間,以《跨鏈點燃冬季,技術驅動變革》為主題展開討論。在訪談過程中,呂旭軍做了很多形象的比喻,他說,交易所實現的價值流轉相當於兩個部落間交易蘋果和梨,而跨鏈則是在兩個部落之間修路建橋,為豐富的貿易流通建設基礎設施。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回顧下直播中的精彩觀點。

巴比特:可能屏幕前的朋友對您相對熟知的身份是網錄科技的創始人,這是一家專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公司,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您覺得需要再孵化出萬維鏈這個項目?初心是什麼?

呂旭軍:說起孵化萬維鏈的契機的話,其實我早就有這個想法,只是一個合適的時機讓我能把它實踐,對於我們這些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人來說,總是會思考怎麼去把這項技術發展的更好,找到更緊密的應用,也會思考當前技術的弱點和短板。大家都知道當前的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流通與共享,是信息互聯網,而區塊鏈的出現正在幫助互聯網從信息流通轉向價值流通。但是和互聯網不同的是,目前區塊鏈的出現形式更多是“鏈”而非“網”。不同的區塊鏈之間存在著信息與價值交互的壁壘,並且這個壁壘直接影響到區塊鏈的應用價值。萬維鏈的初心就是要打破鏈與鏈之間的傳輸壁壘,實現萬鏈互聯,打造基於區塊鏈的價值互聯網。

巴比特:我想先問問呂總,“萬維鏈”這個項目名字的由來,因為它讓我很自然的想到了“萬維網”,我們知道互聯網的萌芽是美蘇冷戰時期軍方為了方便調度指揮組建的“阿帕網”,後來“阿帕網”所使用的TCP/IP協議在眾多網絡通信協議中勝出,然後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放棄了申請專利,將自己的創造無償貢獻給了人類,才有了今天互聯網的繁盛。所以當我看到您的這個項目名字“萬維鏈”的時候,我有預感呂總也想要搞點事,能否談談“萬維鏈”這個名字的含義,及其背後的想法?

呂旭軍:這個事情說來很湊巧,2015年我在國內巡迴演講,宣傳拓展我們的業務,期間受邀到一個博物館,我非常驚喜的看見了自己的頭像和項目陳列其中,當時我就有一種改變歷史的感覺,而有趣的是,這個博物館還送給了我一個禮物,恰恰就是“阿帕網”的原型。萬維網把無數個局域網連通在一起,實現了互聯網上的信息共享和流通;而萬維鏈也有著類似的理想和抱負,那就是我們希望利用萬維鏈架設起價值和信息的流通運轉橋樑,實現鏈與鏈之間的通信,將所有區塊鏈連通在一起,打造區塊鏈價值互聯網。另一方面,網錄科技是WangLu Tech,另一個寫法是Wan Glu Tech,也就是萬維鏈像膠水(glue)一樣,將不同的區塊鏈緊密的粘在一起。總之,我們希望藉助萬維鏈Wanchain能夠激勵和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整個區塊鏈行業的蓬勃發展。

巴比特:互聯網傳遞信息,區塊鏈傳遞價值。但是當下的現狀是,各個鏈承載了價值,卻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價值互聯,您覺得從大的方向來看,這件事情將分為幾個階段進行?

呂旭軍:我認為應該可以分三個階段吧。

第一個階段是價值的重新定義。在區塊鏈出現之前,價值更多的是以實物的形式存在,比如房子、車子等。鏈下信息存在偽造和篡改的風險。區塊鏈出現後,由於它去中心化、防篡改、不可偽造的特性,為價值的存在提供了一個更加完美的環境,即鏈上。因此在價值傳輸前,要從鏈下將它映射到鏈上。上鍊後的價值則是被公正過的,無法篡改的,受保護的。這一階段需要的是精確與合理,這是一個泛化的過程;

第二個階段是價值的流通。第一階段重新定義的價值並不是使用同一條鏈定義,而是存在於許多鏈上,具有了不同的形態。這些鏈具有不同的特性,使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之間不存在任何交互,因此形成價值孤島。這些區塊鏈之間信息和價值的隔離讓整個區塊鏈行業形成了皸裂的格局,而不能流通的價值它的意義就大打折扣,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一條鏈或者一個解決方案去打破壁壘建立橋樑,形成真正意義上價值互聯。

第三個階段則是跨鏈的標準化。在這個階段勢必會出現一個相對完善的跨鏈解決方案,然後以它為基礎,整合優勢、形成標準。在這個標準下,建立以單個區塊鏈為站點的區塊鏈價值網絡系統,促進價值流通性,打造未來價值互聯網。

巴比特:對於不懂技術的人來講,跨鏈給他的直觀感受是一個鏈的資產可以在另一條鏈上被使用了,這和交易所實現的各個token流轉的本質不同在哪裡?尤其是最近BitGo、Kyber Network和Republic Protocol社區共同推出的一項錨定穩定幣的WBTC計劃,也可以實現資產的流轉,這種解決方案可行嗎?

呂旭軍:要說跨鏈與交易所實現的token流轉有哪些不同,我簡單說三點。

一是在含義上,跨鏈含義的外延很廣,這裡跨鏈想要轉移和傳遞的不僅僅是資產,還包括信息,甚至是操作,而資產也不僅僅是各種token,可能是你通過區塊鏈數字化的各種形式的價值物品,房子、車子甚至是手機,如果有一條具有公信力的區塊鏈來定義和映射這些資產,那麼他們也是轉移和傳遞的一部分,而交易所實現的token流轉僅僅是各幣種之間的一種買賣交換,是一種貨幣兌換的行為,並沒有實現一條鏈上的資產或信息轉移到另一條鏈上的過程,只是實現一條鏈上的token由一個用戶的手裡轉移到另一個用戶的手上,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二是在形式上,利用區塊鏈實現跨鏈是希望秉持區塊鏈去中心化思想的,希望跨鏈由整個區塊鏈系統來完成和保證,而當前大部分的交易所是中心化的,所完成的token流轉並不是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由獨立第三方進行維護和運行的,其安全性依賴第三方的可信性,這本身就是違背區塊鏈去中心化思想的;

三是在格局上,跨鏈是希望打破區塊鏈之間的價值壁壘,實現鏈與鏈之間的通信,實現價值的流通和互操作性,這是一個對區塊鏈行業革命性的工作,直接關乎區塊鏈未來在人類生活上扮演的角色。而交易所是為了提供一個token買賣交易的平臺,為廣大用戶提供一個持有、兌換token的服務,支持的往往是資產運作的過程,還停留在以物換物的階段,可以說是現階段區塊鏈價值孤島背景下的一個暫時的產物,隨著技術的進步,必將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再說說WBTC計劃,其實這是幾個項目聯合體實現的一個在以太坊上的他幣種映射,這個過程本身就需要依賴於幾個項目的權威和公信力,簡單舉例,對於WBTC上鑄幣者的資格審核,需要由管理者界定,這個過程本身就帶有一定的中心化色彩,並非對WBTC的詬病和否定,其實WBTC是實現了一種資產轉移的途徑,但這種方式的通用性、合理性和安全性還值得思考。

巴比特:跨鏈技術本身並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在2012年,Ripple就提出了公證人機制。其他主流的技術還包括側鏈/中繼、哈希鎖定、分佈式私鑰控制,它們分別是什麼原理?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呂旭軍:這個問題就比較專業了,我用相對通俗易懂的方式來介紹一下。

首先說說公證人機制,這種方式就是將跨鏈工作由一個或幾個人來承擔和完成,例如通過公證人在兩條鏈間都持有的資產完成跨鏈申請者的資產兌換和轉移,或者由公證人提供兩條鏈之間信息交互的證據和驗證,以保證雙側交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效率高、實現簡單,而缺點就是整個跨鏈機制實現依賴於尋找安全可信的公證人。

再說說側鏈,我先說兩個概念,如果我們想把資產由A鏈轉移到B鏈,那麼我們把A鏈叫原鏈側,而B鏈叫跨鏈側,那麼要想實現這一資產轉移過程,原鏈側急需要添加一個SPV驗證的腳本,用於驗證跨鏈側的數據信息,同樣,想要實現雙向的資產流轉過程,就需要雙側都添加驗證腳本,有點在於實現簡單輕量,缺點就在於雙向的資產流轉就要求跨鏈側機制的完善修改,而對應每種不同鏈都要有不同的腳本添加,通用性較差,跨鏈成本高。

中繼是指將一條鏈的數據信息採集封裝在另一條鏈上,以提供數據的可驗證性,例如著名的polkadot項目,他們就是要把跨鏈的信息封裝,例如跨以太坊的話,就把以太坊的區塊數據封裝加入自己的鏈上,以提供以太坊上交易的可驗證性,但是這個數據封裝加入的過程是由一些鏈上用戶完成的,優點就是可以把驗證信息完整的保存在自己的鏈上,方便取證,而缺點就是數據量將持續增長,相當於要在自己的鏈上維護一條跨鏈的信息,數據量隨著跨鏈數目的增加和時間的增長而不斷上升,可擴展性差,同時怎麼確定用戶採集來的跨鏈數據的合法性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哈希鎖定的話其實並不是一個完整的跨鏈技術解決方案,它只是跨鏈方案裡的一部分,它利用了哈希函數的單向性,也就是說難以通過哈希值求解出源數據的性質,類似於一個開關,用以保證整個跨鏈交易過程的完整性和原子性,就是說要麼用戶的資產成功轉移要麼還在原鏈,而不會出現原鏈資產丟失、跨鏈資產沒到的情況,這一技術也是萬維鏈跨鏈機制的組成部分之一。

分佈式密鑰控制的話是一種賬戶管理方式,眾所周知在跨鏈中往往涉及到賬戶鎖定的功能,而這個賬戶鎖定是為了保證資產總額的一致性,對於鎖定賬戶的控制就可以採用分佈式密鑰控制的方式,這種方式賬戶的管理者為一個集體,這個集體的成員利用多方計算的技術分佈式的計算生成賬戶地址,而在這個生成過程中每個成員都可以得到一個密鑰碎片,而通過這個密鑰碎片,超過一定量的成員可以協同計算完成賬戶的交易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賬戶的原始私鑰存在,但是從來沒有出現過,因此是安全可靠的。相較於與之類似的多重簽名,其優點在於通用性高、數據佔有量小、容錯能力強。目前萬維鏈使用了分佈式密鑰控制,在跨鏈上實現鎖定賬戶的管理,這也是萬維鏈希望不改變原鏈機制而實現萬鏈互聯的一個重要方式。

巴比特:在有如此之多的跨鏈解決方案的背景下,我們就很想知道,萬維鏈的跨鏈解決方案,具體實現過程是怎樣的?對比前幾種方案,有什麼特點?

呂旭軍:萬維鏈希望實現一個通用的、安全的、高效的跨鏈解決方案,追求的是以技術為核心的發展路線,在萬維鏈的解決方案中沒有華麗的概念定義,都是從最直接最樸素的角度出發思考跨鏈的可行方案,直面跨鏈核心難點。我以跨以太坊為例來簡單說說跨鏈的過程方法。

在萬維鏈上有一個承擔跨鏈工作的群組叫做Storemangroup,這個群組會通過多方密鑰協商的方式建立一個以太坊上的賬戶lockedaccount,同時在萬維鏈上有一個對應以太坊的代幣合約WETH,這是一個標準的ERC20合約,其中的代幣與ETH一一對應。如果用戶想要把自己的ETH跨到萬維鏈上來,那麼他需要先在以太坊上發起一筆交易,把ETH轉到Storemangroup的鎖定賬戶上來,同時攜帶一個祕密數據s,這個祕密數據是某個源數據X的哈希值,然後Storemangroup監測到這筆跨鏈申請後在萬維鏈上WETH合約中為用戶生成等量數額的WETH token,並附帶祕密數據s,只有用戶在萬維鏈上發起交易向合約提供源數據X才能獲得token的控制權,同時Storemangroup在用戶的交易中獲取源數據以在以太坊上獲得用戶轉來ETH的控制權,顯然這是一個由哈希鎖定控制的完整閉環。而反向的過程類似,用戶自己將WETH token鎖定,Storemangroup在以太坊上為用戶轉回ETH,並通過用戶設置的祕密數據保證兩側同時成功,成功後用戶的WETH token被銷燬。

萬維鏈的跨鏈機制有如下特點:一是基於ECDSA多方計算實現的鎖定賬戶機制適用於幾乎所有的已有區塊鏈,不要求原鏈有任何機制的添加和修改,完全契合各種異構區塊鏈的賬戶模式,。即萬維鏈理論上可以完成對任何鏈的直接連通;二是賬戶生成、更新,簽名的生成等均使用安全多方計算完成,實現了去中心化賬戶管理,整個跨鏈過程的安全性只基於51%誠實假設,不依賴於其他成員的可信性;三是鎖定賬戶的管理通過門限密鑰簽名實現了門限化,即使Storemangroup中成員出現密鑰碎片丟失或者不在線的情況,在一定錯誤區間內,跨鏈交易仍然能夠正常完成;四是跨鏈交易原子性,我們採用哈希鎖定機制保證了跨鏈交易的原子性,防止用戶跨鏈操作過程中的資產丟失,提升了跨鏈安全性。

巴比特:我們知道每條公鏈上都有各自的token發行機制,這種通過跨鏈實現資產交互的方式是否會對一條鏈上的價值產生波動性影響?

呂旭軍:不會的,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跨鏈並不是重新創造token,而是將token從某一條鏈映射到另一條鏈,是不會改變token的發行量的。

二是萬維鏈的設計和實現上,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方案的通用性與適配性。在萬維鏈跨鏈過程中,不需要原鏈做出任何適配,因此對原鏈任何機制產生影響,包括token發行機制。

三是對一條鏈上的價值產生波動的話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指向性的問題,實現了跨鏈促進了鏈上價值的流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本身就促進了鏈上價值的提高,這是一個進步的過程,不僅僅是對其他鏈,對萬維鏈本身也是如此,就像跨鏈會推動整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一樣,必然會伴隨著價值的增長。

巴比特:當一種已註冊資產由原有鏈轉移到萬維鏈上時,萬維鏈節點會為用戶在已有合約中發放相應等值代幣,這種錨定是如何設計的?

呂旭軍:原有鏈上的資產在萬維鏈上對應著一個單獨的資產合約,就以以太坊來說,在萬維鏈上有WETH合約與之對應,用戶持有的ETH跨鏈後也會映射到這個合約中的代幣,而這個ERC20的標準合約裡支持token交易,也就保證了原有鏈資產在萬維鏈上的流通性,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通過合約方式實現萬維鏈上各合約間資產的流通交易,也就使得不同的原有鏈資產在萬維鏈上可以流通運轉。

如果把各個鏈上的token看成是各國法幣的話,萬維鏈的token可以看作是美元,但我們並不要求任何兌換都要由萬維鏈token來中轉,萬維鏈的token只是作為用戶去承載各類應用的一種可信資產,一種權益的象徵,我們的目的是鼓勵和承載各類資產的流通。

巴比特:在跨鏈的實現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技術難點?

呂旭軍:在資產轉移過程中主要技術難點有三個。

一是原鏈數據的可信取證。如何由一個鏈去驗證另一條鏈上的信息的合法性是跨鏈交易的基礎。由於不同鏈之間的通信隔離,交易驗證等工作難以跨鏈進行,也就難以確認交易的合法性。目前萬維鏈上通過Storeman運行原鏈節點以驗證數據,我們首創了“簽名即共識”的思想,即只要最後形成一個合法的鎖定賬戶簽名,那麼原鏈上交易的合法性一定是被Storemangroup所達成共識的。這一思想的正確性是由多方計算和門限密鑰簽名等密碼學原理所保障的。

二是資產的鎖定,為保證資產守恆,進行跨鏈的資產需要在原鏈上進行鎖定。很多現有的跨鏈機制都是通過中心化的方式進行資產的鎖定,這樣整個跨鏈的安全可信勢必依賴於中心節點。萬維鏈採取了去中心化的賬戶管理方式,萬維鏈的Storemangroup群組實現的門限多方簽名方法是通用性最好的,同時安全性和容忍度較高,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點。

三是交易的原子性,這個目前來講通用的方法就是哈希鎖定,萬維鏈也是採用哈希鎖定和時間窗口結合來完成這個功能,這對跨鏈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巴比特:各個公鏈接入萬維鏈的動機是什麼?對他們來講有什麼成本?有什麼收益?

呂旭軍: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其實對於各個公鏈來講,他們並不需要主動的接入萬維鏈,也就不涉及動機,更不需要任何成本,如果說動機的話,應該是萬維鏈想要連接各個公鏈的動機,這個在前面已經提到,萬維鏈的初衷旨在打造區塊鏈的價值互聯網,我們想要為各條鏈提供一個交互和通信的方式和途徑,打破目前價值孤島的窘境,真正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實現萬鏈互聯價值互聯。而這個過程中,各公鏈的收益是明顯的,價值的內部流通必然限制各條鏈的長遠發展,實現不同鏈之間的價值流通就必然會促進價值提升,擴展價值覆蓋,不僅僅是對某一條鏈,這個過程對整個區塊鏈產業都將有巨大的推動和促進。

巴比特:我們注意到,今年8月,萬維鏈加入了企業以太坊聯盟(EEA),9月,又加入了Hyperledger,未來是否有意圖打破公有鏈和聯盟鏈之間的隔閡?如果這一界限被打破了,對行業來講意味著什麼?

呂旭軍:是的,既然要打造區塊鏈價值互聯網,那麼就一定要打破公有鏈和聯盟鏈之間的隔閡,不因為鏈的特性而影響到價值的傳輸, 這也是萬維鏈需要完成的工作。一旦這一界限被打破,就意味著聯盟鏈上的價值可以流入公有鏈,而公有鏈的價值也將輻射到聯盟鏈,這是一個虛擬連接現實的過程,我們知道目前來講聯盟鏈基本上是各企業或企業聯合體使用的價值鏈,往往存在著實體依託和價值承載,而公有鏈是無主體的價值鏈,往往代表著虛擬價值,一旦兩者之間可流通可兌換,這就是虛擬與現實之間的互動,就像夢想照進現實,公有鏈將不再是無根浮萍,空中樓閣,而變成切切實實的價值代表,這即是對公有鏈的助推,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會加速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大浪淘沙留下真金,同時也會拓展實體產業的價值流通,使區塊鏈真正實現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讓他成為當前互聯網一樣的生活基礎設施。

巴比特:萬維鏈本週發佈3.0版本,相較於原先的版本有什麼關鍵進展?

呂旭軍:萬維鏈3.0實現了比特幣的跨鏈功能,打通了萬維鏈與比特幣之間的價值橋樑,相較於2.0的跨ETH和2.1的跨ERC20,這是有一個突破,因為比特幣本身作為數字貨幣鼻祖其並沒有智能合約功能,這就限制了某些機制的實現,而萬維鏈本身的通用性打破了這一限制,將比特幣和萬維鏈進行了完美鏈接,促進了比特幣的流通性。對於用戶來講,萬維鏈3.0的上線為他們提供了一條比特幣轉移流通的途徑,他們可以將自身持有的BTC轉移到萬維鏈上來以參與更多的應用或交易,而不僅僅侷限於在交易所的買賣,為他們提供了更大的比特幣應用空間。

巴比特:最後給我們透露下萬維鏈未來的規劃吧。

呂旭軍:未來發展主要有四個方向。

一是在跨鏈領域繼續深入研究,通過自身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連接到更多的鏈,讓更多的價值流通起來,同時積極推動跨鏈標準的形成,為未來打造區塊鏈價值互聯網提供底層支撐;

二是在共識機制領域深入研究,提出並實現高效安全的共識方法,推動未來區塊鏈共識發展,也為萬維鏈量身打造一套完善合理、社區認可、高效安全、實用好用的底層共識機制,以推動萬維鏈的產業發展;

三是在隱私保護領域深入研究,從效率和安全兩方面升級當前隱私保護方案,去繁從簡,為用戶提供簡潔高效的使用方法,以促進萬維鏈應用的擴展落地; 四是在區塊鏈經濟模型上進行深入研究,探究區塊鏈鏈上治理模式,提出一套由經濟學理論支撐的經濟激勵方案。

四是在生態建設領域深入發展,鼓勵和幫助各類區塊鏈應用在萬維鏈上落地生根,在形成各資產承載平臺的基礎上,為各類實際應用提供平臺和便利,促進萬維鏈產業生態形成和發展,打造多資產多應用綜合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