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p,多一個D就很吊'

"

你們有沒有聽過DApp這個東東?看起來似乎和App有那麼幾毛錢的關係。沒錯,DApp是指去中心化的App。算起來應該是App它的嫡系子孫吧。

DApp哪裡來?

DApp的出生得從比特幣說起:當初,中本聰為比特幣設計的區塊鏈,不是圖靈完備的。僅有256條指令去支持比特幣的交易,而沒有規劃去支持更多的數字資產。後來,V神在比特幣的基礎上,改進開發了“以太坊”。以太坊改進了比特幣、支持圖靈完備,因此成為一個可編程區塊鏈。也就是相當於,以太坊搭建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可信計算系統,應用的開發者們,可以在系統上開發分佈式App了。

去中心化的App

估計不少人看了以後跟我一樣一臉懵逼。去中心化App又是個啥?APP 怎麼能去中心化呢?好了,說人話,DApp基於區塊鏈技術,與交易數據直接相關,同時實現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儲存。可以基於區塊鏈實現,如以太坊(Ethereum);也可以直接基於 P2P 網絡實現,如 ZeroNet。

"

你們有沒有聽過DApp這個東東?看起來似乎和App有那麼幾毛錢的關係。沒錯,DApp是指去中心化的App。算起來應該是App它的嫡系子孫吧。

DApp哪裡來?

DApp的出生得從比特幣說起:當初,中本聰為比特幣設計的區塊鏈,不是圖靈完備的。僅有256條指令去支持比特幣的交易,而沒有規劃去支持更多的數字資產。後來,V神在比特幣的基礎上,改進開發了“以太坊”。以太坊改進了比特幣、支持圖靈完備,因此成為一個可編程區塊鏈。也就是相當於,以太坊搭建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可信計算系統,應用的開發者們,可以在系統上開發分佈式App了。

去中心化的App

估計不少人看了以後跟我一樣一臉懵逼。去中心化App又是個啥?APP 怎麼能去中心化呢?好了,說人話,DApp基於區塊鏈技術,與交易數據直接相關,同時實現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儲存。可以基於區塊鏈實現,如以太坊(Ethereum);也可以直接基於 P2P 網絡實現,如 ZeroNet。

DApp,多一個D就很吊

DApp與智能合約

合約是什麼估計也不用我在這裡廢話了。智能合約用人話講就是把紙質合約網絡化,變成一段代碼,在合約履行前就公之於眾,並且不可篡改。如果在履行合約時有人違反或者做出任何變更,合約就會自動觸發。我覺得吧,說是智能合約,聽起來似乎傻瓜操作啊。所以人工智能為什麼叫人工智障呢?這樣的傻瓜操作能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現實生活?寶寶表示很懷疑。比如合約雙方本來約定6點成交,一方6點20才到,但是當事人自願表示沒關係,這樣也算。這種情況下智能合約如何生效呢?靈活性明顯不足。

DApp說白了就是智能合約+App的一種模式。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上,智能合約與區塊鏈實現交互,App與用戶實現交互。所以這麼一講是不是清楚了很多?

DApp劣勢分析

反正現在站在風口上,不管什麼項目一旦和區塊鏈扯上關係,逼格瞬間提升好幾個檔次。畢竟多一個D就很了不起了!DApp說得很不錯,甚至有半仙兒直接斷言未來2-3年的時間DApp就會取代App。但DApp的劣勢也很明顯——技術前景不明朗。

1.產品設計思路分叉;目前互聯網產品設計思路是高速迭代,這個方式在純DApp應用中應該會出現較大問題。簡單來說,現有的APP都基於自有服務器,重大問題迭代強行刷新版本即可。但DApp基於分佈式的區塊鏈網絡,一旦提交上線出現核心bug很難迭代。來舉個例子:The DAO的核心漏洞如果是中心化處理,只需要下線更改Bug即可,但是以太坊卻只能以硬分叉解決。這就是DApp與現有App設計思想的不同。

2.公鏈處理效率低;目前成功落地的底層鏈都存在效率低、資源佔用不合理問題。所以,目前公鏈並不適合商業化應用開發,如果借用其中幾個技術倒是沒有問題,比如積分交易、版權分享等。

"

你們有沒有聽過DApp這個東東?看起來似乎和App有那麼幾毛錢的關係。沒錯,DApp是指去中心化的App。算起來應該是App它的嫡系子孫吧。

DApp哪裡來?

DApp的出生得從比特幣說起:當初,中本聰為比特幣設計的區塊鏈,不是圖靈完備的。僅有256條指令去支持比特幣的交易,而沒有規劃去支持更多的數字資產。後來,V神在比特幣的基礎上,改進開發了“以太坊”。以太坊改進了比特幣、支持圖靈完備,因此成為一個可編程區塊鏈。也就是相當於,以太坊搭建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可信計算系統,應用的開發者們,可以在系統上開發分佈式App了。

去中心化的App

估計不少人看了以後跟我一樣一臉懵逼。去中心化App又是個啥?APP 怎麼能去中心化呢?好了,說人話,DApp基於區塊鏈技術,與交易數據直接相關,同時實現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儲存。可以基於區塊鏈實現,如以太坊(Ethereum);也可以直接基於 P2P 網絡實現,如 ZeroNet。

DApp,多一個D就很吊

DApp與智能合約

合約是什麼估計也不用我在這裡廢話了。智能合約用人話講就是把紙質合約網絡化,變成一段代碼,在合約履行前就公之於眾,並且不可篡改。如果在履行合約時有人違反或者做出任何變更,合約就會自動觸發。我覺得吧,說是智能合約,聽起來似乎傻瓜操作啊。所以人工智能為什麼叫人工智障呢?這樣的傻瓜操作能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現實生活?寶寶表示很懷疑。比如合約雙方本來約定6點成交,一方6點20才到,但是當事人自願表示沒關係,這樣也算。這種情況下智能合約如何生效呢?靈活性明顯不足。

DApp說白了就是智能合約+App的一種模式。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上,智能合約與區塊鏈實現交互,App與用戶實現交互。所以這麼一講是不是清楚了很多?

DApp劣勢分析

反正現在站在風口上,不管什麼項目一旦和區塊鏈扯上關係,逼格瞬間提升好幾個檔次。畢竟多一個D就很了不起了!DApp說得很不錯,甚至有半仙兒直接斷言未來2-3年的時間DApp就會取代App。但DApp的劣勢也很明顯——技術前景不明朗。

1.產品設計思路分叉;目前互聯網產品設計思路是高速迭代,這個方式在純DApp應用中應該會出現較大問題。簡單來說,現有的APP都基於自有服務器,重大問題迭代強行刷新版本即可。但DApp基於分佈式的區塊鏈網絡,一旦提交上線出現核心bug很難迭代。來舉個例子:The DAO的核心漏洞如果是中心化處理,只需要下線更改Bug即可,但是以太坊卻只能以硬分叉解決。這就是DApp與現有App設計思想的不同。

2.公鏈處理效率低;目前成功落地的底層鏈都存在效率低、資源佔用不合理問題。所以,目前公鏈並不適合商業化應用開發,如果借用其中幾個技術倒是沒有問題,比如積分交易、版權分享等。

DApp,多一個D就很吊

3.研發風險大;現在尚未出現普適性質的公鏈,就好像智能機時代的iOS、Android。所以要開發某條公鏈就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承擔該公鏈被淘汰後血本無歸的風險,這讓我想起了當年的塞班開發者。跨鏈技術能不能解決還是未知數呢。

有人問DApp和App在用戶體驗上到底有什麼區別,DApp對於用戶來說,不需要通過第三方的支付系統(支付寶,微信支付)進行交易,可以直接用加密貨幣結算!筆者還有一些對於DApp金融產品的設計構想,留在下回講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