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比原鏈馬千里:區塊鏈存證的落地框架是怎樣的?

在萬向區塊鏈蜂巢學院第七期“區塊鏈存證,如何落地?”的分享活動上,巴比特副總裁、比原鏈運營總監馬千里給大家帶來了題為《從存證開始談區塊鏈落地的框架》的主題演講。


【乾貨分享】比原鏈馬千里:區塊鏈存證的落地框架是怎樣的?

巴比特副總裁、比原鏈運營總監馬千里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討論的題目是《從存證開始談區塊鏈落地的框架》,存證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今天主要談的是存證落地的框架,為什麼結合區塊鏈以及結合區塊鏈的途徑方法。

先給大家分享一些應用案例。上週我們跟某沿海省份的省會部署了一套區塊鏈系統,技術上是拿比原鏈公鏈進行本地化改造後,部署到政府內部系統,政府可以以此為基礎做很多事情。目前初步的場景是“可信信息的存證”,分散的數據經由政府大數據管理部門收集和相關部委認證之後,存儲在區塊鏈系統中,所有參與方都可以進一步調用區塊鏈上的存證內容。另外,圖片上可以看到,我們還有“政務智能合約”功能,可以實現一些多籤、延時之類的操作。


【乾貨分享】比原鏈馬千里:區塊鏈存證的落地框架是怎樣的?


另外一個小案例是區塊鏈合同,這個是我們BAAS一個小應用,別人發過來一個合同,你看簽名沒有問題,條款沒有問題,你就可以點擊簽名,就像手寫簽名,在手機上和電腦上都可以用,然後你再把這個東西移到你剛才需要簽名的位置,提交簽署,然後有驗證碼,就完成了。

我們面臨的問題必須要和實際貼切,區塊鏈本身是安全的,才能得到互聯網法院的認證,我們加了存證是給眾多的客戶一個安慰劑的作用,主要還是依靠於區塊鏈本身的安全性去做這樣一個事情。

第二部分跟大家分享的是三觀和框架,三觀是三觀認識,框架就是兩類應用。

三觀

三觀有三個問題,就是我們對區塊鏈的三個看法,也可以說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一個問題就是區塊鏈是一個新技術嗎?第二個問題是區塊鏈要顛覆什麼?革命什麼?第三個問題,區塊鏈中TOKEN(通證、代幣、權益)意味著什麼?

第一個問題區塊鏈是一個新的技術嗎?工信部2012年對區塊鏈的定義,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工信部的定義非常聰明,一個是底層技術,我們去看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發明的並且比較成熟的,也可以說區塊鏈沒有太新的技術。工信部的定義是“創新應用模式”,如果區塊鏈算技術,絕不算是新技術,更多像是老技術創新的組合,有點像積木式創新。工信部說是一個“創新模式”,只有從模式的角度才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說區塊鏈是生產關係的變革,如果是一個技術,更多是生產力的變革,為什麼是生產關係呢?因為它改變了一種模式,更多的是模式創新,這是我們對區塊鏈的第一個問題,不僅是技術,更多是模式

第二個問題,區塊鏈是要顛覆什麼?革命什麼?在我眼裡區塊鏈更像一隻黑天鵝,在17、18世紀英國人率先到澳大利亞發現天鵝有黑的之前,大家認為天鵝都是白的,忽然有一天他們發現有黑天鵝,我們不能說黑天鵝把白天鵝顛覆掉了,黑天鵝活得好好的,白天鵝也活得好好的,我用這個來給大家做一個隱喻,就是區塊鏈所代表的分佈式應用和傳統的中心化應用的關係,並不一定要把傳統的中心化應用都打掉,我們所有的一些機構,比如說銀行、交易所,支付寶都是很方便的高效、快速、安全的解決我們的現實問題,存在就有價值和合理性,但是區塊鏈有另外一種方式解決了問題,完全不一樣。比如說比特幣,我們支付的時候,是取消了所有的中間結算系統的,是點對點的到你的手裡,我們到銀行需要很多複雜的手段,但是兩者都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兩個都有存在價值,共生共存。區塊鏈從2008到現在不過十年,真正被人接受還是近兩年的時間,它是一個有著發展潛力的黑天鵝,理論上這種解決問題當中,也有可能會出現新的BAT,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值得你去研究,至少去研究的東西,如果投身在區塊鏈,還是很有前景的事情。

第三個問題就是區塊鏈中TOKEN(通證、代幣、權益)意味著什麼?“TOKEN是用的,不是炒”的,通證一定要有用的價值,比較知名的一些通證我們知道他是做什麼用的,比如我們知道比特幣是價值載體也是傳輸價值時候消耗的手續費和挖礦的礦工激勵,比如以太坊可以購買gas從而充當執行智能合約的手續費,這些都是被區塊鏈從業者所認同的用處,目前有許多通證宣稱自己要做很多事情,但是它的區塊鏈模式中並不支撐他所做的事情,這些我稱之為沒有實際場景的通證,或者說是沒用的通證,沒有用的,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掉。同時,我剛剛這句話其實也有更深的意思,“TOKEN是用的,不是炒的”,但就像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一樣,通證客觀上成為一種炒作品,通證具備了金融的屬性。因此我們要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方面是通證的有用價值,這個是根本,另一方面要理解這是一個具備金融炒作屬性的產品,兩方面理解才不至於一葉障目。這是我對三觀的理解, 區塊鏈更多的要抽離出來,從模式角度去理解它另外區塊鏈是一隻黑天鵝,它不一定要把過去都顛覆掉,但是它確實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第三,通證是用的,不是來炒的,雖然客觀上被大家炒起來了。

框架

迴歸到應用框架,我認為有兩類應用,第一類是生產力應用,用了後速度更快、更便捷了是生產力的應用,帶來了變化的結果。第二類是生產性應用,區塊鏈改變了人和人之間,人和物之間,物和物之間的關係,這種稱之為生產關係的應用。整體而言區塊鏈處在早期的階段,所以應用也是早期的階段,但是已經有非常多雛形式的應用。生產力的應用主要是大的B端比較多,可以看到工農中建,他們都在用區塊鏈改造現有的業務系統的某一個環節,比如說供應鏈金融,或者跨區業務結算、單證業務。

生產關係應用可能就是人和人,人和物,人和組織之間的關係。大家想一下,“物聯網+自動駕駛+區塊鏈”等於什麼?等於汽車將自己擁有自己。大家可以想象一輛汽車在路上行駛,因為有自動駕駛,所以可以自動跑,它可以感應到周圍的人,周圍的人過來之後,就可能要求這個人用比特幣支付,支付以後,汽車就繼續跑,物聯網可以感受到周邊的加油站,沒有油了可以自動加油,因為它有區塊鏈,可以比特幣支付。輪子壞了換一個輪子,攢到一定錢之後,它可能給自己換一個方向盤,換一個發動機,可能有一天它就自己擁有它自己。區塊鏈賦予了機器身份,現實當中我們所有的身份都是基於人的,我買一個火車票實名制登記一下,所有的身份都是基於人的,但是區塊鏈是基於物的,是物與物的身份體系。

生產關係應用最明顯的就是比特幣和以太坊,首先比特幣從表面上是把銀行、央行種種體系全都幹掉了,他就是點對點電子現金,從中國到美國都沒有任何限制。以太坊的應用跟大家稍微展開一下,假如說我有一筆財富,繼承給我的孫子,孫子成年假設是70年之後,我如果要把我的財產繼承給孫子要把資產進行一個審計,要成立信託,把資產繼承下去。但是70年是非常長的時間,我們怎麼保證70年之後會出現什麼狀況?有可能法律就已經不適應了,財產就出現狀況,更現實一點,我委託的律師有可能已經死掉了,而且這個事情成本也是非常高。在以太坊裡,我可以把資產寫入智能合約,規定某年某月某日有一個人持有某一把私鑰解開這個事情,或者某兩個人在某些條件內可以把資產解鎖,智能合約把所有的中間機構代替掉了,以太坊宣稱要做一個可編程的社會就是可以更好的去用另外一個途徑實現目的。

當然生產關係應用還有更底層的點,就是比特幣為代表的體系,一個公司有董事長、總經理、業務部門才能維持組織的生存,但是比特幣體系當中也是一個組織,沒有董事長,沒有總經理,沒有財務總監也經營的很好,我們每個人在規則協議當中,按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去做就好了。比特幣挖礦絕對不是為了維護全網的安全性,就是為了賺比特幣,轉賬支付比特幣也不是為了讓這個節點增長,就是為了轉賬而已。但是所有人的行為最終卻使得這個系統更加龐大,設計了人性的機制,未來社會當中很多機制不僅僅是公司,可能是一個DAO式組織,當然做的比較好的比如說Steemit。

以上就是我對框架的理解,有兩類應用,一個是生產力的應用,一個是生產關係的應用。生產力的應用使效率得到提高,生產關係的應用就是改變了人和人,人和組織之間的關係,我認為這是更加長遠的應用,目前生產力的應用是我們都能看得到的,大的機構,大的B端也能看得到的,但是未來更多的應用是生產關係的應用。

最後介紹一下巴比特,巴比特2011年就成立了,兩個創始人,一個是長鋏,一個是吳忌寒。長鋏還有一個身份是科幻作家,連續三年中國科幻界星雲獎最高獲得者。吳忌寒創建巴比特,並把比特幣白皮書翻譯成中文,他是把比特幣翻譯成比特幣,把區塊鏈翻譯成區塊鏈的人。目前我們不僅僅是媒體,包括投資、孵化園、礦池、培訓,已經是一個小的平臺型公司。技術方面我們運營了比較領先的供應鏈,還在做一個區塊鏈的BAAS平臺,我最開始提到了兩個,一個是對於政府的私有化鏈的部署,一個是對區塊鏈合同,就是商業化的小應用,都是BAAS平臺衍生出來的服務。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