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參加“健達+”校園運動體驗季啟動儀式的小學生中間,前國門區楚良這位大朋友笑得特別開心。近來,經常可以在這類活動中見到他的身影。運動首先是快樂的,讓孩子們自發愛上足球,他說。曾經代表中國足球競技成績頂峰的那批球員中,如今不少把精力放到青少年人才的培養上。不過,區楚良還是特別的,他經歷了職業足球初期的榮耀與坎坷,又在一線教練崗位上耕耘多年,輔佐過中外多任國家隊主帥,現在的事業,他是想明白了很多之後做出的選擇。

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前國門區楚良:帶更多孩子去看看世界

圖說:在孩子們中間,區楚良笑得特別開心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宏遠降級當場落淚

1991年,區楚良入選國家隊,贏得了亞洲盃季軍和亞運會亞軍。之後的職業聯賽時代,他先後效力廣東宏遠、上海申花、雲南紅塔和重慶力帆俱樂部,曾多次當選賽季最佳守門員,是甲A時代第一批達到生涯高峰的球員。但球迷至今對他的一次流淚印象深刻。那是1997年甲A聯賽宏遠輸給前衛寰島後,擔任主力門將的區楚良當場落淚。

當時區楚良坐在車裡,得知宏遠提前兩輪降級後,他沒有忍住,他也不知道其他隊友有沒有哭,但自己就是沒控制住。實際上,在那個賽季前,就有球隊要挖走區楚良,後來在省裡相關領導的堅持下,宏遠把他留了下來。但球隊的下滑,南粵足球的下滑,區楚良早就感受到了。那個賽季主場對陣申花,宏遠獲得點球都沒人主動願意去罰,最後是區楚良跑過整個球場站上罰球點。“每支球隊都一樣,當時宏遠的情況一定是幾個方面出現了問題。”回顧職業生涯唯一一次當眾落淚,區楚良解釋,“確實會很遺憾,如果我們做得好一點,宏遠就不會降級。”

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前國門區楚良:帶更多孩子去看看世界

圖說:宏遠隊降級,區楚良曾當場落淚 資料圖

足協盃為申花撲點

離開宏遠,區楚良披上申花戰袍,圓了冠軍夢。滬上許多球迷至今為1998年足協盃決賽中他的神奇表現津津樂道——那場決賽次回合,區楚良撲掉遼寧天潤外援哈吉的點球,助申花在兩次折戟決賽後,力克擁有張玉寧、李金羽、曲聖卿等優秀射手的強敵,首度捧起足協盃冠軍。那也是區楚良職業聯賽贏得的首座獎盃。

回顧20多年前的那次撲點,區楚良笑稱已被當作經典案例了。當時若被遼寧天潤扳平比分,申花能否贏下決賽並無把握。區楚良因此透露,撲出點球絕不是碰運氣,“這是策略性遊戲。事先做了大量準備。”在時任主帥墨裡西的帶領下,申花教練組和區楚良一起,對遼寧隊的幾名射手做了詳細研究,包括對方摩洛哥外援哈吉的射門習慣。因此,面對來勢洶洶的哈吉時,門線上的區楚良其實胸有成竹,他倒向球門右側的撲救迅速又穩健,對手逆轉的希望就此被撲滅。

那一年,慶祝奪冠的申花隊員穿上足協盃特製的金色冠軍服,回顧這段金色的記憶,區楚良顯出大將風範,“這是集體完勝。”

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前國門區楚良:帶更多孩子去看看世界

圖說:區楚良為申花效力時 資料圖

世界盃收穫太寶貴

此後區楚良代表中國隊出征2002年世界盃,這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中國隊在世界盃決賽舞臺亮相。世界盃後,中國足球一路滑坡,很多人懷念那個黃金時代。如今2022年世界盃預選賽臨近,球迷時常提起那唯一的一次輝煌,也感嘆那次抽籤運氣真的太好,但圈外人也許並不真的理解,這次成功真正的原因。區楚良解釋,“那是因為許多正確的因素彙集到一起。”區楚良指的因素,包括足協、媒體和球迷等各方對足球的重視,也包含這支隊伍的每一名球員,“大家都為球隊挖掘出最大的潛力。”

站上世界盃舞臺,中國足球的收穫是不可替代的。區楚良形容,對很多球員來說世界盃是解開一個謎,“我們第一次近距離與世界強隊實打實地對抗,當對方使出全力時,你也能看清足球強國是什麼樣子,而現實又是多麼殘酷。”談及個人出征世界盃最大的收穫,區楚良用了井底之蛙來形容,“說句心裡話,當你跳出井底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

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前國門區楚良:帶更多孩子去看看世界

圖說:區楚良是當時國家隊的國門 資料圖

耕耘一線明白很多

早在2003年,區楚良就是國內第一位取得國際足聯教練培訓班資格證書的教練。此後,他在國字號球隊輔佐過克勞琛、杜伊、福拉多、殷鐵生、高洪波、卡馬喬等多位中外名帥,尤其是作為五朝元老,做過國足五任助教。在此期間,他還擔任過俱樂部總經理、省隊主教練。按理,憑這樣的資歷,區楚良應該以更鮮亮的身份站在一線教練的崗位上,他卻退到二線,埋頭青訓。

“做了十多年(一線教練),我發現自己對足球沒有做出多少改變,也無力去改變很多東西。”他解釋,足球項目週期性非常長、見效非常慢,十年才是剛剛起步,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堅守,持續地開展工作,自己更願意為青少年階段的足球多盡些力量,可能,由此帶來的改變會更多些,“有人會說:對中國足球的期望猴年馬月才能實現?其實一旦有足夠積澱的話,要趕上去並不是難事,因為對手也會犯錯。”

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前國門區楚良:帶更多孩子去看看世界

圖說:區楚良現在是河南建業俱樂部的副總 圖IC

一年多前,區楚良接受河南建業俱樂部的邀請出任副總經理。說是副總,操心的事更多,“頭銜很多,還有青訓總監,技術總監……”區楚良說笑,“要負責俱樂部一隊以外所有隊伍的管理、組織工作。”此外,他經常往外跑,“我們還與多所學校合作培養小球員,他們不是圈養在基地裡的。”

區楚良很看好這種模式。他解釋,12歲至20歲的孩子,不確定因素多,如果關在基地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圍著訓練轉,缺乏學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不利。

現在的工作,區楚良經常會面對小球員的家長,瞭解到他們的想法和顧慮,而與學校合作,讓孩子繼續文化課學習的同時接受足球訓練,即便將來通往職業道路上的競爭失敗,仍有機會去大學深造,另謀出路。

聊青訓話題的時候,區楚良輕鬆又自信。看起來,雖然辛苦,他卻樂在其中。經常看中了一個苗子,把俱樂部的青訓方式與家長做溝通後,區楚良得到的是滿意的結果,“你說家長還有顧慮麼?”

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前國門區楚良:帶更多孩子去看看世界

圖說:區楚良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兒子退出建業梯隊

區楚良自己也經歷一名踢球孩子家長的心路。兒子區偉韜不久前決定離開河南建業的預備隊,回到華南理工大學繼續學業。

子承父業,是一個令人激動的話題。當不到19歲的區偉韜披上建業球衣時,關於區家足球后繼有人的說法,熱烈地圍繞著這對父子。“他踢中衛,也可以踢邊衛。”從職業角度判斷,區楚良也認為兒子有機會在建業預備隊佔據一席之地,“他需要在足球專業技能上得到提升。”為此,剛進大學的區偉韜選擇休學,來到河南建業的中牟足球基地報到,之後在青超聯賽出場,引來不少關注的目光。

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前國門區楚良:帶更多孩子去看看世界

圖說:區楚良和球迷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一年多的磨鍊,職業足球的競爭和學校的業餘足球完全不同,比常人要付出很多,區偉韜最終決定重返校園。“可能心理上他沒有完全準備好。也許,他承受了與我有關的壓力,人家會說這是誰誰誰的兒子。”說起兒子退出建業預備隊,區楚良並沒有多少遺憾。在這位望子成龍又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國腳父親眼裡,嘗試過,努力過,就是無悔的人生,“不過畢竟孩子大了,應該有自己的選擇,要尊重他的決定。”

至於足球,區楚良說,兒子仍參加大學校隊,平時也和自己交流很多足球上的事。足球,仍是父子倆的最愛。(新民晚報記者 金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