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縣,打造“三晉養牛第一縣”升級版

記者 郭貴虎 趙 磐 張潤平

“安格斯牛主攻中高端市場,肉質好,都是雪花肉啊!而且產肉率高,單價貴,主要銷往北京、山東的西餐廳。”談到養牛業能否高質量發展,話語不多的山西萬牧有限公司園區負責人孟海軍突然話稠了起來:“僅2018年,我們就出欄了2490頭安格斯牛,目前存欄2300頭。”

山西祁縣,打造“三晉養牛第一縣”升級版

此時是5月底,距離萬牧落戶祁縣,整整過去了9年。這家我省最大的安格斯牛養殖基地,由祁縣的農業龍頭企業山西千朝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9億元建成。2013年當年就從澳大利亞引進純種安格斯母牛2000頭, 6年間已繁育5000餘頭,帶動祁縣初步形成了安格斯和西雜牛互補的中高端肉牛繁育育肥基地。

發揮優勢,改良品種,把傳統的養牛產業做強做美,是祁縣著力打造“三晉養牛第一縣” 升級版的舉措之一。

最新統計顯示,祁縣2018年肉牛出欄達到11.8萬頭,肉牛年出欄量位居全省第一;奶牛存欄2.3萬頭,奶牛存欄量位居全市第一。擁有千頭以上牛場8個,百頭以上牛場118個,全縣養牛業產值突破15億元,拉動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

窺一斑而知全豹。人們不禁要問:祁縣這麼“牛”氣的祕訣究竟是什麼?作為“三晉養牛第一縣”,創新的“活力之源”是怎樣保持的?答案裡三個關鍵詞必不可少:綠色、集群、產業鏈。

綠色發展彰顯魅力

“被選中承擔‘糧改飼’試點工作項目後,社員們發展規模健康養殖的積極性可大啦!”祁縣鑫犇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蘇芝勇告訴我們。

2007年,蘇芝勇等5個養牛大戶成立了鑫犇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們決定用秸稈養牛。

“選擇這條不尋常的道路,真的對嗎?”蘇芝勇自豪地說,“去年底,合作社肉牛存欄2200頭,出欄3500多頭,銷售收入4000萬元,純利潤500多萬元。我們不僅把合作社做大了,而且還成了國家農業農村部秸稈養畜項目的示範單位。”

目前,合作社帶動50戶合作社社員秸稈養牛,年利用秸稈600萬公斤,帶動全縣科學養牛利用玉米秸稈1.8億公斤。

“綠色發展,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大使命,也是祁縣生態建設的必然要求。”作為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祁縣畜牧局中心主任郭俊傑的話深有感觸。

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祁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生態名城。進入新時代,他們將晉商故里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完美契合,持續進行經濟綠色轉型、生態環境改善、綠色科技支撐、生態制度創新,著力打造會呼吸、有底蘊、風光美的生態文化名城。

在此基礎上,他們把養牛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優先扶持,高點定位,強力推進,從品種改良到飼養管理技術更新,從秸稈開發利用到生態綠色循環,從規模發展到“兩標建設”,祁縣“打造現代綠色養牛大縣”的攻堅軌跡清晰明瞭。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祁縣率先在全省開始研究農作物秸稈青貯、微貯養牛技術。1997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秸稈養牛示範縣後,全縣範圍內大面積推廣園區化養牛和農作物秸稈綜合開發利用,一大批青貯窖相繼建成,EM生物製劑加工秸稈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為構建種養平衡、農牧互動的畜牧產業發展體系,祁縣科學劃定禁養區,嚴格執行養殖汙染防治制度,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汙無害化”原則,對糞汙處理、有機肥、沼氣工程等進行扶持,推行“畜—沼—菜”“畜—沼—果” 等循環經濟模式。

截至目前,全縣農作物秸稈養畜利用率達到70%以上,全縣畜禽糞汙無害化處理率、資源化利用率和達標排放率均達到90%以上,綠色、生態、高效養殖模式逐漸成型。

集聚發展激發動力

“溫度一超過25℃,奶牛的受胎率、產奶量就會下降。所以,牛舍要安裝風扇,還得采取噴淋、霧化等降溫措施。”

祁縣九牛牧業有限公司園區負責人柴方強是內蒙古海拉爾人,在伊利公司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2016年,他到九牛工作後,主要負責牧場管理。

把他這樣的專業人才吸引過來的,是祁縣牛業集聚發展的強大氣場。山西九牛、山西萬牧、泓潤牧業、泓祁牧業、山西大北農……好的企業串珠成鏈,支撐起祁縣養牛產業強大的內生動力。

祁縣養牛歷史悠久,飼草料資源豐富。進入新世紀後,他們一方面致力推動傳統產業自身的改造提升,一方面注重在產業規劃和佈局中摒棄粗放、局部、短期性的思維方式,努力在特色化、集群化和龍頭企業培育上下功夫。

合理佈局,推進產業標準化。2013年,祁縣制訂了《祁縣牛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先後引進了萬牧、九牛等一批標準高、規模大的標杆示範企業,打造了泓潤、春輝、鑫犇等一批本土中小精品企業。萬牧公司、泓潤牧業等畜牧企業在引進澳大利亞安格斯肉牛、荷蘭荷斯坦奶牛等新品種的同時,積極投資建設現代化養殖場,促進祁縣養殖業與國際接軌。兩家公司先後入選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場,帶動全縣標準化養殖比例達到70%。

多元投入機制,解決了“錢從哪裡來”的問題。祁縣積極創新投入機制,通過項目投資、規模養殖貸款、政策扶持等多渠道,加大對養牛業的投入。自2012年以來,縣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重點扶持養牛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已累計扶持養殖園區60個,補助能繁母牛5600餘頭。整合各類涉農資金6000餘萬元,帶動非農行業投資畜牧養殖,拉動社會投資近4億元。

引進改良品種,構築養牛產業“新高地”。近年來,祁縣依託萬牧公司發展中高端肉牛產業,依託九牛公司發展奶牛產業,引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荷斯坦母牛5000餘頭。目前,全縣肉牛奶牛良種率均達到96%以上。在此基礎上,2016年,祁縣與荷蘭奶業技術中心合作,成立了國內第二個荷蘭奶業技術中心;與南志標院士團隊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還與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開展養牛技術研究推廣,形成“技術引領—人才支撐—繁育升級”良種繁育體系,實現了全縣良種繁育技術和推廣網絡全覆蓋。

打造全產業鏈生態

“2018年,伊利的產值達到13.8億元,實打實成為經開區產值規模最大的企業。”隨著祁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經濟發展與投融資部副部長段培軍的介紹,我們看到了祁縣引進龍頭,延長鏈條,做優養牛產業的生動實踐。

晉中伊利項目經理王世鵬告訴我們:“目前每小時有9000包產品灌裝下線,今年滅菌乳生產線和發酵乳技改項目完成後,每天的產量將由700噸增加到1000噸,年產21萬噸增加到31萬噸。”

2014年,晉中伊利液態奶項目落地祁縣,有效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化進程,拉動了飼草料種植、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和伊利的合作,倒逼祁縣養牛業品質迅速提高。“養牛+原奶”“養牛+旅遊”“養牛+加工”“養牛+屠宰”,祁縣“牛”的文章越做越精彩。

2018年,祁縣泓祁奶牛主題樂園上榜全國休閒觀光牧場。作為山西省內首家以畜牧養殖、乳品生產為基礎,集體驗、休閒、觀光為一體的、一流的高科技主題樂園,來這裡參觀的研學親子團隊絡繹不絕。

樂園導遊裴晨告訴我們,成立7年來,泓祁牧業已成為集奶牛養殖、乳製品加工銷售、農業休閒觀光於一體,多元化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旅遊+畜牧養殖”的載體,泓祁牧業有機、綠色的品牌形象在客戶群,特別是小朋友客戶群中深入人心。

打通上下游,做全產業鏈,儘可能把更多的附加值留下來,祁縣步履鏗鏘:

引進正大、大北農等知名飼料企業,年產能達到100萬噸以上,位居全省第一。與此同時,祁縣“糧改飼”進程不斷加快,截至目前,全縣種植青貯玉米5萬畝,收儲青貯玉米達到20萬噸,農作物秸稈養畜利用率達到70%,進一步促進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養殖種植的良性循環,養牛業環境質量全面改善,自然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祁縣九牛私家牧場牛奶打進太原、萬牧正在規劃建設屠宰加工場,肉食加工、牛奶飲品、皮毛應用,祁縣引領更多的企業圍繞著“牛”做延伸文章,逐步打造出50億元牛產業鏈,農民們正闊步走向幸福富裕的康莊大道。

“下一步,我們將面向創新主體新需求,以創新的思維和手段,推進養牛大縣向‘養牛強縣’蝶變。”郭俊傑說。

蹲點手記

採訪中,山西萬牧有限公司的孟海軍告訴我們,安格斯牛很受市場熱捧,活牛價格每公斤會比市價高2塊多錢。

記者馬上問,那麼,你們能進行屠宰業務嗎?孟海軍說,我們正在加緊規劃。

活牛與生鮮肉相比,利潤明顯薄了很多。有市場,但缺乏加工能力和合作夥伴,成為制約祁縣在新時代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

作為“三晉養牛第一縣”,祁縣在傳統養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讓傳統產業品質化、高效化、集群化卻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近幾年,祁縣對標市場需求,積極進行改革開放和產業結構調整,不僅帶來生產力的提升、生產關係的轉變,更有思維方式的革新,產業發展的融合。

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位於祁縣經濟開發區的晉中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技改項目正在提速建設。項目完成後,公司產能將有大幅增加。

作為山西省規模最大的乳製品生產企業,晉中伊利對祁縣的貢獻,是豐富了“三晉養牛第一縣”的產業內涵,為區域經濟匯聚起新的動能,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引進一個企業,引領多元發展,這是祁縣進入新時代後,養牛業轉型攻堅的成功路徑。從安全、科技,再到產業,名校名企平臺串珠成鏈,人才、資本、技術等各類要素融合裂變,聚合起加速創新的強大推動力。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我們相信,在示範引領帶動下,祁縣牛業未來的想象空間還很大。

編輯韓生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