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髹飾錄》,

是現存唯一的古代漆工專著,

堪稱漆器祕籍。

可它一度在中國失傳數百年,

直到1926年才從日本輾轉求得復抄本。

書中的一句:

犀皮,文有片雲,圓花,鬆鱗諸斑。

更是挽救了一門近乎失傳的手藝:

犀皮漆器。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甘而可,

就是挽救這門手藝的匠人之一。

他的三件作品,

曾被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選為展出作品。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犀皮漆器,

有著斑斕迷離、變幻莫測的紋路,

卻未用一筆勾勒,

不曾動一刀雕刻。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有人是這麼形容它的:

彷彿山藏在雲裡,

彷彿霞鑲在水上,

彷彿雨水趟過的徽州老屋的粉牆,

有一種空靈玄幻之美。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甘而可除了對外在花紋要求高,

對作品的尺寸誤差要求更是苛刻到極致。

他做的菊瓣盒有48個花瓣,

無論怎麼轉動蓋子,

都可以完美扣下去。

要知道,這是靠純手工打磨出來的,

不是工廠機器的流水線作品。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他做的茶葉罐,

蓋子和瓶身更是完美契合。

鬆開手,蓋子會緩緩落下扣住,

不會有一絲阻礙,

也不會猛然墜落。

這同樣是純手工打磨出來的。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甘而可在筆記中寫到:

若用手開合,

則能體會到由於空氣抗力,

而產生的美妙手感。

對匠人來說,

這種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細節,

也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而他最讓人稱奇的作品,

玳瑁斑天目漆小盞,

被稱為犀皮漆器中,

不可能存在的作品。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它太像燒製的瓷器了,

甚至有窯變的效果。

看看它的底端紋理,

你能相信這是漆器仿製出來的,

釉麵肥厚效果嗎?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生漆加到一定厚度會出現皺皮現象,

很難保持紋理清晰,

這是漆器裡的鐵律。

所以做出這種效果幾乎不可能,

但是甘而可偏偏做到了。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和其他漆器一樣,

犀皮漆器離不開大漆,

只不過要額外加入老舊磚瓦碾成的粉末。

混合在一起調成灰,

再刷在石膏模上。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接著進行裱布,

把夏布的兩面都塗上生漆,

裱褙在胎體上,平整壓實。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然後繼續往胎體上刷漆、批灰、裱布,

重複著積累、陰乾的過程。

最後挖去石膏模,

小碗胎骨基本成形。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甘而可對胎骨的要求,

仍然遵循古訓。

民國《歙志》記載:

器無鉅細,

至能載人其上而不摧裂。

他就是按這個標準做胎骨。

胎骨不合格,

後面工藝全都白費。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脫模後的胎骨進行反覆批灰打磨,

少則十幾遍,多則上百遍,

才能進入髹凃的工序,

刷上黑色的拋光漆。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緊接著是犀皮漆器最重要,

也是最獨特的一步:打埝,

即做出高於物品本身的凸起。

犀皮漆器的美感正是來源於這裡。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打埝的方法曾經一度失傳,

《髹飾錄》中也沒有詳細記載。

最後是文物專家王世襄先生,

多方考察、訪問、拜師,

才找到一位老匠人,

還懂得一部分打埝的方法。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這些年來,

甘而可也嘗試過多種方法。

除去老師傅傳下來的推埝之外,

他嘗試過用奇形怪狀的竹片,

或把貝殼碾碎做埝,

但始終缺少一種天然感。

如今他總結出最好的方法,

就是用絲瓜絡蘸漆起埝。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打埝用的漆比較稠,

目的是讓埝立得住。

調漆靠的是經驗,

埝的高低疏密決定著形成何種紋理,

也決定之後要刷多少次漆。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打好埝之後,

在乾透的器物上刷不同顏色的漆,

傳統做法是刷黃、紅、黑三種色漆。

每一遍都是通體上漆,

陰乾後才能刷下一道。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凹凸不平的碗壁經過多遍上漆,

凸起處會被磨平,

漆層的斷面自然也會露出來。

所以犀皮漆器不描不刻,

也能有這種有玄幻的紋理。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為了表現出更美的效果,

甘而可增加了一個新的步驟:

貼金。

不過要先刷一層透明的金膠漆,

在將幹未乾時再貼金。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何為將幹未乾?

其實憑藉的是匠人經驗。

如果一定要形容,

借用甘而可的話來說,

就是用手指肚輕輕觸摸碗壁,

金膠漆被粘起來,

到一定程度,又彈回碗壁,

發出微弱的聲音。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待時機適宜,

將金箔貼覆蓋在碗壁上,

再刷一層透明漆保護便可。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根據需要,

將色漆按次序刷上,

層層堆疊,層層陰乾。

之後就能進入打磨階段。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犀皮漆器的打磨堪稱最複雜的。

因為它的紋理能否顯現,

全靠手上的力道。

打磨深了,失去紋理;

打磨不足,紋理不佳。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雖然聽上去刷了很多層漆,

但加起來也不過一張紙的厚度。

每層漆又分為上中下三層,

有時為了除去氣泡或暗籽,

就需要將一層漆的上面兩層磨掉,

又不能傷到第三層。

簡單來講,

對於刷了三層漆的犀皮漆器,

匠人的打磨,

就是在紙張厚度的1/9上操作

也正因為如此,

這些人才堪稱匠人。

靠一本從日本尋回的中國祕籍,他復甦了這門失傳的手藝

桌上工具羅列,漆痕仍存,

千般挑剔只求一完美,

匠人魅力盡在其中。

學古人,習今技,

百年傳承由此可見。

一個工匠要經多少磨練,

才能換回一句:無愧於匠人匠心。

(版權聲明:“職場”所推送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8510882609)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