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為秦王,在他29歲那年開始掃平山東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花了大約十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於39歲時統一華夏,結束春秋戰國。

"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為秦王,在他29歲那年開始掃平山東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花了大約十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於39歲時統一華夏,結束春秋戰國。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那些亡國之君呢,他們的命運又是如何?

1、韓國

韓國是六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公元前238年,最後一個國王,韓王安繼位。

他繼位的時候,韓國已經是危如累卵,靠割讓土地混日子保平安。

公元前231年,韓王安割讓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韓國降將內史騰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攻韓。

"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為秦王,在他29歲那年開始掃平山東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花了大約十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於39歲時統一華夏,結束春秋戰國。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那些亡國之君呢,他們的命運又是如何?

1、韓國

韓國是六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公元前238年,最後一個國王,韓王安繼位。

他繼位的時候,韓國已經是危如累卵,靠割讓土地混日子保平安。

公元前231年,韓王安割讓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韓國降將內史騰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攻韓。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韓王安出城投降,秦國以韓地建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韓王安軟禁於陳縣。

公元前226年,韓國貴族在新鄭發動叛亂,不久被鎮壓下去。為了根除後患,韓王安被下令處死。

秦王安死的地方,正是陳縣。

15年後,陳勝吳廣正是在攻克陳縣後,在此地建國“張楚政權”,掀起了推翻秦帝國的第一波浪潮。

天意如此?

2、趙國

趙王遷,趙悼襄王之子,戰國時期趙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

趙遷的母親趙悼倡後,原本是妓女,後來入宮得到寵幸,並生下兒子趙遷。後來,趙悼襄王廢掉長子趙嘉,將向來以品行不端聞名的趙遷立為太子。

事實證明,趙遷是個不折不扣的庸人。

趙王遷在位期間,趙國同樣風雨飄搖,接連在軍事上遭遇失敗:公元前234年,秦將樊於期攻佔趙國的平陽、武城兩城,趙軍被斬首十萬人,趙將扈輒戰死。

幸好這個時候,趙國還有名將李牧。公元前233年,李牧幾乎全殲進攻邯鄲的秦軍,秦將樊於期僥倖免死,但是不敢回秦,逃往燕國(後來人頭被荊軻當做籌碼,用於刺殺秦王)。

公元前232年,武安君李牧在番吾之戰再次擊潰秦軍。

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趙王遷居然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自毀長城:聽信寵臣郭開讒言,殺害李牧,罷免司馬尚,而讓趙蔥、顏聚代替他們。

沒過多久,即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並將其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深山中。

據說,趙王遷在深山中,曾經無比痛心地寫下一首著名的山水詩:

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後來,趙王遷默默無聞地消失在歷史當中。

不知道他會不會悔恨當初殺害李牧的舉動。

3、魏國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為數不多可以與秦國、楚國抗衡的強國,而著名的“三家分晉”則是戰國開始的標誌。

秦國掃平六國,最先滅的也正是瓜分晉國的三家。

魏國,由於地處四戰之地,開國之君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戰國初期,曾經是極為強盛的大國,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魏武卒和秦銳士成為戰國最厲害的軍隊。

在名將吳起的率領下,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公元前350年,這一年,魏國進攻秦國,包圍秦孝公於定陽,秦國被迫乞和。

不過,多年來的攻伐,也耗盡了魏國的國力,尤其是孫臏大勝龐涓的“馬陵之役”,一舉殲滅魏軍10餘萬人。

此後,實力受到嚴重削弱的魏國,頓時從頭號強國淪為二流強國。

隨著時間推移,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當公元227年,魏國最後一位國君魏王假繼位的時候,所能擁有的國土,僅僅剩下了國都大梁和周邊的幾個城池而已。

"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為秦王,在他29歲那年開始掃平山東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花了大約十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於39歲時統一華夏,結束春秋戰國。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那些亡國之君呢,他們的命運又是如何?

1、韓國

韓國是六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公元前238年,最後一個國王,韓王安繼位。

他繼位的時候,韓國已經是危如累卵,靠割讓土地混日子保平安。

公元前231年,韓王安割讓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韓國降將內史騰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攻韓。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韓王安出城投降,秦國以韓地建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韓王安軟禁於陳縣。

公元前226年,韓國貴族在新鄭發動叛亂,不久被鎮壓下去。為了根除後患,韓王安被下令處死。

秦王安死的地方,正是陳縣。

15年後,陳勝吳廣正是在攻克陳縣後,在此地建國“張楚政權”,掀起了推翻秦帝國的第一波浪潮。

天意如此?

2、趙國

趙王遷,趙悼襄王之子,戰國時期趙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

趙遷的母親趙悼倡後,原本是妓女,後來入宮得到寵幸,並生下兒子趙遷。後來,趙悼襄王廢掉長子趙嘉,將向來以品行不端聞名的趙遷立為太子。

事實證明,趙遷是個不折不扣的庸人。

趙王遷在位期間,趙國同樣風雨飄搖,接連在軍事上遭遇失敗:公元前234年,秦將樊於期攻佔趙國的平陽、武城兩城,趙軍被斬首十萬人,趙將扈輒戰死。

幸好這個時候,趙國還有名將李牧。公元前233年,李牧幾乎全殲進攻邯鄲的秦軍,秦將樊於期僥倖免死,但是不敢回秦,逃往燕國(後來人頭被荊軻當做籌碼,用於刺殺秦王)。

公元前232年,武安君李牧在番吾之戰再次擊潰秦軍。

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趙王遷居然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自毀長城:聽信寵臣郭開讒言,殺害李牧,罷免司馬尚,而讓趙蔥、顏聚代替他們。

沒過多久,即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並將其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深山中。

據說,趙王遷在深山中,曾經無比痛心地寫下一首著名的山水詩:

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後來,趙王遷默默無聞地消失在歷史當中。

不知道他會不會悔恨當初殺害李牧的舉動。

3、魏國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為數不多可以與秦國、楚國抗衡的強國,而著名的“三家分晉”則是戰國開始的標誌。

秦國掃平六國,最先滅的也正是瓜分晉國的三家。

魏國,由於地處四戰之地,開國之君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戰國初期,曾經是極為強盛的大國,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魏武卒和秦銳士成為戰國最厲害的軍隊。

在名將吳起的率領下,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公元前350年,這一年,魏國進攻秦國,包圍秦孝公於定陽,秦國被迫乞和。

不過,多年來的攻伐,也耗盡了魏國的國力,尤其是孫臏大勝龐涓的“馬陵之役”,一舉殲滅魏軍10餘萬人。

此後,實力受到嚴重削弱的魏國,頓時從頭號強國淪為二流強國。

隨著時間推移,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當公元227年,魏國最後一位國君魏王假繼位的時候,所能擁有的國土,僅僅剩下了國都大梁和周邊的幾個城池而已。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公元前225年,秦國進攻楚國的軍隊突然揮師北上,在主將王賁的帶領下進襲魏國,並迅速包圍了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軍依託城大牆高的城牆以及外圍的黃河堅決抵抗,秦軍圍攻無效後,於是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在水中泡了三個月後,大梁城牆終於坍塌。

魏王假出降,秦國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

至於魏王假的命運,《烈女傳》中,說他被秦將殺死,但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記載魏王假是否被殺害。

公元前207年,王賁的兒子王離,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生死不明。

4、楚國

楚國疆域遼闊,自春秋時期開始,就一直是可以與晉齊抗衡的強國。戰國時期,楚悼王任用魏國人吳起變法,國力越發強大。

當楚宣王、楚威王統治時期,國王勵精圖治,楚國雄踞大江南北。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楚懷王在位期間,聽信張儀謊話,與齊國絕交。結果落得孤立無援,公元前312年,秦軍大勝楚軍,斬首八萬。不久,又攻楚之漢中,取地六百里。

公元前299年,很傻很天真的楚懷王居然被被騙去秦國,最後客死咸陽。

楚懷王死後,國勢迅速衰弱,公元前278年,秦軍攻入楚都郢城,燒燬夷陵。

此後,在秦國的軍事壓力下,楚國一再遷都,先是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又在公元前241年,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以此逃避秦軍。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楚國被秦軍打的落荒而逃,但實力依舊不容小覷。所以秦軍統帥滅楚之戰是統一六國時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戰。

由於秦軍攻楚乏力,秦王被迫啟用老將王翦重新出山,後者率領60萬大軍,經歷三年苦戰,才於公元前223年一舉滅掉了楚國。

關於楚國最後一任國王負芻的結局,《史記》等史書都沒有明確記載,考慮楚國極為難纏,為免除後患,他被處死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不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個預言終於在17年後得到了證明。公元前206年,項羽坑殺俘獲的二十萬秦軍,隨後揮軍入函谷關,屠滅秦宮室,大火焚咸陽三月不熄。

"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為秦王,在他29歲那年開始掃平山東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花了大約十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於39歲時統一華夏,結束春秋戰國。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那些亡國之君呢,他們的命運又是如何?

1、韓國

韓國是六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公元前238年,最後一個國王,韓王安繼位。

他繼位的時候,韓國已經是危如累卵,靠割讓土地混日子保平安。

公元前231年,韓王安割讓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韓國降將內史騰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攻韓。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韓王安出城投降,秦國以韓地建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韓王安軟禁於陳縣。

公元前226年,韓國貴族在新鄭發動叛亂,不久被鎮壓下去。為了根除後患,韓王安被下令處死。

秦王安死的地方,正是陳縣。

15年後,陳勝吳廣正是在攻克陳縣後,在此地建國“張楚政權”,掀起了推翻秦帝國的第一波浪潮。

天意如此?

2、趙國

趙王遷,趙悼襄王之子,戰國時期趙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

趙遷的母親趙悼倡後,原本是妓女,後來入宮得到寵幸,並生下兒子趙遷。後來,趙悼襄王廢掉長子趙嘉,將向來以品行不端聞名的趙遷立為太子。

事實證明,趙遷是個不折不扣的庸人。

趙王遷在位期間,趙國同樣風雨飄搖,接連在軍事上遭遇失敗:公元前234年,秦將樊於期攻佔趙國的平陽、武城兩城,趙軍被斬首十萬人,趙將扈輒戰死。

幸好這個時候,趙國還有名將李牧。公元前233年,李牧幾乎全殲進攻邯鄲的秦軍,秦將樊於期僥倖免死,但是不敢回秦,逃往燕國(後來人頭被荊軻當做籌碼,用於刺殺秦王)。

公元前232年,武安君李牧在番吾之戰再次擊潰秦軍。

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趙王遷居然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自毀長城:聽信寵臣郭開讒言,殺害李牧,罷免司馬尚,而讓趙蔥、顏聚代替他們。

沒過多久,即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並將其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深山中。

據說,趙王遷在深山中,曾經無比痛心地寫下一首著名的山水詩:

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後來,趙王遷默默無聞地消失在歷史當中。

不知道他會不會悔恨當初殺害李牧的舉動。

3、魏國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為數不多可以與秦國、楚國抗衡的強國,而著名的“三家分晉”則是戰國開始的標誌。

秦國掃平六國,最先滅的也正是瓜分晉國的三家。

魏國,由於地處四戰之地,開國之君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戰國初期,曾經是極為強盛的大國,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魏武卒和秦銳士成為戰國最厲害的軍隊。

在名將吳起的率領下,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公元前350年,這一年,魏國進攻秦國,包圍秦孝公於定陽,秦國被迫乞和。

不過,多年來的攻伐,也耗盡了魏國的國力,尤其是孫臏大勝龐涓的“馬陵之役”,一舉殲滅魏軍10餘萬人。

此後,實力受到嚴重削弱的魏國,頓時從頭號強國淪為二流強國。

隨著時間推移,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當公元227年,魏國最後一位國君魏王假繼位的時候,所能擁有的國土,僅僅剩下了國都大梁和周邊的幾個城池而已。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公元前225年,秦國進攻楚國的軍隊突然揮師北上,在主將王賁的帶領下進襲魏國,並迅速包圍了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軍依託城大牆高的城牆以及外圍的黃河堅決抵抗,秦軍圍攻無效後,於是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在水中泡了三個月後,大梁城牆終於坍塌。

魏王假出降,秦國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

至於魏王假的命運,《烈女傳》中,說他被秦將殺死,但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記載魏王假是否被殺害。

公元前207年,王賁的兒子王離,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生死不明。

4、楚國

楚國疆域遼闊,自春秋時期開始,就一直是可以與晉齊抗衡的強國。戰國時期,楚悼王任用魏國人吳起變法,國力越發強大。

當楚宣王、楚威王統治時期,國王勵精圖治,楚國雄踞大江南北。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楚懷王在位期間,聽信張儀謊話,與齊國絕交。結果落得孤立無援,公元前312年,秦軍大勝楚軍,斬首八萬。不久,又攻楚之漢中,取地六百里。

公元前299年,很傻很天真的楚懷王居然被被騙去秦國,最後客死咸陽。

楚懷王死後,國勢迅速衰弱,公元前278年,秦軍攻入楚都郢城,燒燬夷陵。

此後,在秦國的軍事壓力下,楚國一再遷都,先是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又在公元前241年,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以此逃避秦軍。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楚國被秦軍打的落荒而逃,但實力依舊不容小覷。所以秦軍統帥滅楚之戰是統一六國時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戰。

由於秦軍攻楚乏力,秦王被迫啟用老將王翦重新出山,後者率領60萬大軍,經歷三年苦戰,才於公元前223年一舉滅掉了楚國。

關於楚國最後一任國王負芻的結局,《史記》等史書都沒有明確記載,考慮楚國極為難纏,為免除後患,他被處死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不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個預言終於在17年後得到了證明。公元前206年,項羽坑殺俘獲的二十萬秦軍,隨後揮軍入函谷關,屠滅秦宮室,大火焚咸陽三月不熄。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這個報復真是來的既快又狠。

5、燕國

燕國在戰國七雄中,距離秦國最遠,存在感也最弱。

在其八百多年的立國曆史中,只有兩件最閃耀的事情流傳千古。

其一,燕昭王時期,名將樂毅率領燕軍攻克齊國70多座城市,霸主齊國僅僅剩下一口氣,最後因為燕國排擠樂毅,才得以僥倖復活。

"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為秦王,在他29歲那年開始掃平山東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花了大約十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於39歲時統一華夏,結束春秋戰國。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那些亡國之君呢,他們的命運又是如何?

1、韓國

韓國是六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公元前238年,最後一個國王,韓王安繼位。

他繼位的時候,韓國已經是危如累卵,靠割讓土地混日子保平安。

公元前231年,韓王安割讓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韓國降將內史騰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攻韓。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韓王安出城投降,秦國以韓地建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韓王安軟禁於陳縣。

公元前226年,韓國貴族在新鄭發動叛亂,不久被鎮壓下去。為了根除後患,韓王安被下令處死。

秦王安死的地方,正是陳縣。

15年後,陳勝吳廣正是在攻克陳縣後,在此地建國“張楚政權”,掀起了推翻秦帝國的第一波浪潮。

天意如此?

2、趙國

趙王遷,趙悼襄王之子,戰國時期趙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

趙遷的母親趙悼倡後,原本是妓女,後來入宮得到寵幸,並生下兒子趙遷。後來,趙悼襄王廢掉長子趙嘉,將向來以品行不端聞名的趙遷立為太子。

事實證明,趙遷是個不折不扣的庸人。

趙王遷在位期間,趙國同樣風雨飄搖,接連在軍事上遭遇失敗:公元前234年,秦將樊於期攻佔趙國的平陽、武城兩城,趙軍被斬首十萬人,趙將扈輒戰死。

幸好這個時候,趙國還有名將李牧。公元前233年,李牧幾乎全殲進攻邯鄲的秦軍,秦將樊於期僥倖免死,但是不敢回秦,逃往燕國(後來人頭被荊軻當做籌碼,用於刺殺秦王)。

公元前232年,武安君李牧在番吾之戰再次擊潰秦軍。

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趙王遷居然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自毀長城:聽信寵臣郭開讒言,殺害李牧,罷免司馬尚,而讓趙蔥、顏聚代替他們。

沒過多久,即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並將其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深山中。

據說,趙王遷在深山中,曾經無比痛心地寫下一首著名的山水詩:

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後來,趙王遷默默無聞地消失在歷史當中。

不知道他會不會悔恨當初殺害李牧的舉動。

3、魏國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為數不多可以與秦國、楚國抗衡的強國,而著名的“三家分晉”則是戰國開始的標誌。

秦國掃平六國,最先滅的也正是瓜分晉國的三家。

魏國,由於地處四戰之地,開國之君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戰國初期,曾經是極為強盛的大國,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魏武卒和秦銳士成為戰國最厲害的軍隊。

在名將吳起的率領下,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公元前350年,這一年,魏國進攻秦國,包圍秦孝公於定陽,秦國被迫乞和。

不過,多年來的攻伐,也耗盡了魏國的國力,尤其是孫臏大勝龐涓的“馬陵之役”,一舉殲滅魏軍10餘萬人。

此後,實力受到嚴重削弱的魏國,頓時從頭號強國淪為二流強國。

隨著時間推移,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當公元227年,魏國最後一位國君魏王假繼位的時候,所能擁有的國土,僅僅剩下了國都大梁和周邊的幾個城池而已。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公元前225年,秦國進攻楚國的軍隊突然揮師北上,在主將王賁的帶領下進襲魏國,並迅速包圍了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軍依託城大牆高的城牆以及外圍的黃河堅決抵抗,秦軍圍攻無效後,於是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在水中泡了三個月後,大梁城牆終於坍塌。

魏王假出降,秦國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

至於魏王假的命運,《烈女傳》中,說他被秦將殺死,但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記載魏王假是否被殺害。

公元前207年,王賁的兒子王離,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生死不明。

4、楚國

楚國疆域遼闊,自春秋時期開始,就一直是可以與晉齊抗衡的強國。戰國時期,楚悼王任用魏國人吳起變法,國力越發強大。

當楚宣王、楚威王統治時期,國王勵精圖治,楚國雄踞大江南北。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楚懷王在位期間,聽信張儀謊話,與齊國絕交。結果落得孤立無援,公元前312年,秦軍大勝楚軍,斬首八萬。不久,又攻楚之漢中,取地六百里。

公元前299年,很傻很天真的楚懷王居然被被騙去秦國,最後客死咸陽。

楚懷王死後,國勢迅速衰弱,公元前278年,秦軍攻入楚都郢城,燒燬夷陵。

此後,在秦國的軍事壓力下,楚國一再遷都,先是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又在公元前241年,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以此逃避秦軍。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楚國被秦軍打的落荒而逃,但實力依舊不容小覷。所以秦軍統帥滅楚之戰是統一六國時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戰。

由於秦軍攻楚乏力,秦王被迫啟用老將王翦重新出山,後者率領60萬大軍,經歷三年苦戰,才於公元前223年一舉滅掉了楚國。

關於楚國最後一任國王負芻的結局,《史記》等史書都沒有明確記載,考慮楚國極為難纏,為免除後患,他被處死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不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個預言終於在17年後得到了證明。公元前206年,項羽坑殺俘獲的二十萬秦軍,隨後揮軍入函谷關,屠滅秦宮室,大火焚咸陽三月不熄。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這個報復真是來的既快又狠。

5、燕國

燕國在戰國七雄中,距離秦國最遠,存在感也最弱。

在其八百多年的立國曆史中,只有兩件最閃耀的事情流傳千古。

其一,燕昭王時期,名將樂毅率領燕軍攻克齊國70多座城市,霸主齊國僅僅剩下一口氣,最後因為燕國排擠樂毅,才得以僥倖復活。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其二,便是著名的荊軻刺秦王。

另一件就是在趙國被滅之後,秦國大軍壓境。燕太子丹派出刺客荊軻,試圖刺殺秦王嬴政,以斬首行動扭轉歷史車輪的方向。

最後,荊軻刺秦失敗。

大怒的秦王政於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軍伐燕,同年十月,燕國首都薊城被攻克,燕王亡命遼東,被迫殺死了太子丹以求和,不過,同樣未能阻止燕國的滅亡。

公元前222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滅魏國的那位)活捉燕王喜,燕國滅亡。

燕王喜在亡國後遭到流放,其最終的下落,不得而知。

6、齊國

齊國的歷史無比輝煌,但卻是六國當中滅國最為窩囊的一個。

秦國開始滅六國之初,採取遠交近攻的方針,通過一切手段爭取齊國中立,以此破壞六國合縱,削弱抗秦的力量。

"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為秦王,在他29歲那年開始掃平山東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花了大約十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於39歲時統一華夏,結束春秋戰國。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那些亡國之君呢,他們的命運又是如何?

1、韓國

韓國是六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公元前238年,最後一個國王,韓王安繼位。

他繼位的時候,韓國已經是危如累卵,靠割讓土地混日子保平安。

公元前231年,韓王安割讓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韓國降將內史騰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攻韓。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韓王安出城投降,秦國以韓地建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韓王安軟禁於陳縣。

公元前226年,韓國貴族在新鄭發動叛亂,不久被鎮壓下去。為了根除後患,韓王安被下令處死。

秦王安死的地方,正是陳縣。

15年後,陳勝吳廣正是在攻克陳縣後,在此地建國“張楚政權”,掀起了推翻秦帝國的第一波浪潮。

天意如此?

2、趙國

趙王遷,趙悼襄王之子,戰國時期趙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

趙遷的母親趙悼倡後,原本是妓女,後來入宮得到寵幸,並生下兒子趙遷。後來,趙悼襄王廢掉長子趙嘉,將向來以品行不端聞名的趙遷立為太子。

事實證明,趙遷是個不折不扣的庸人。

趙王遷在位期間,趙國同樣風雨飄搖,接連在軍事上遭遇失敗:公元前234年,秦將樊於期攻佔趙國的平陽、武城兩城,趙軍被斬首十萬人,趙將扈輒戰死。

幸好這個時候,趙國還有名將李牧。公元前233年,李牧幾乎全殲進攻邯鄲的秦軍,秦將樊於期僥倖免死,但是不敢回秦,逃往燕國(後來人頭被荊軻當做籌碼,用於刺殺秦王)。

公元前232年,武安君李牧在番吾之戰再次擊潰秦軍。

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趙王遷居然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自毀長城:聽信寵臣郭開讒言,殺害李牧,罷免司馬尚,而讓趙蔥、顏聚代替他們。

沒過多久,即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並將其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深山中。

據說,趙王遷在深山中,曾經無比痛心地寫下一首著名的山水詩:

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後來,趙王遷默默無聞地消失在歷史當中。

不知道他會不會悔恨當初殺害李牧的舉動。

3、魏國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為數不多可以與秦國、楚國抗衡的強國,而著名的“三家分晉”則是戰國開始的標誌。

秦國掃平六國,最先滅的也正是瓜分晉國的三家。

魏國,由於地處四戰之地,開國之君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戰國初期,曾經是極為強盛的大國,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魏武卒和秦銳士成為戰國最厲害的軍隊。

在名將吳起的率領下,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公元前350年,這一年,魏國進攻秦國,包圍秦孝公於定陽,秦國被迫乞和。

不過,多年來的攻伐,也耗盡了魏國的國力,尤其是孫臏大勝龐涓的“馬陵之役”,一舉殲滅魏軍10餘萬人。

此後,實力受到嚴重削弱的魏國,頓時從頭號強國淪為二流強國。

隨著時間推移,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當公元227年,魏國最後一位國君魏王假繼位的時候,所能擁有的國土,僅僅剩下了國都大梁和周邊的幾個城池而已。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公元前225年,秦國進攻楚國的軍隊突然揮師北上,在主將王賁的帶領下進襲魏國,並迅速包圍了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軍依託城大牆高的城牆以及外圍的黃河堅決抵抗,秦軍圍攻無效後,於是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在水中泡了三個月後,大梁城牆終於坍塌。

魏王假出降,秦國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

至於魏王假的命運,《烈女傳》中,說他被秦將殺死,但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記載魏王假是否被殺害。

公元前207年,王賁的兒子王離,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生死不明。

4、楚國

楚國疆域遼闊,自春秋時期開始,就一直是可以與晉齊抗衡的強國。戰國時期,楚悼王任用魏國人吳起變法,國力越發強大。

當楚宣王、楚威王統治時期,國王勵精圖治,楚國雄踞大江南北。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楚懷王在位期間,聽信張儀謊話,與齊國絕交。結果落得孤立無援,公元前312年,秦軍大勝楚軍,斬首八萬。不久,又攻楚之漢中,取地六百里。

公元前299年,很傻很天真的楚懷王居然被被騙去秦國,最後客死咸陽。

楚懷王死後,國勢迅速衰弱,公元前278年,秦軍攻入楚都郢城,燒燬夷陵。

此後,在秦國的軍事壓力下,楚國一再遷都,先是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又在公元前241年,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以此逃避秦軍。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楚國被秦軍打的落荒而逃,但實力依舊不容小覷。所以秦軍統帥滅楚之戰是統一六國時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戰。

由於秦軍攻楚乏力,秦王被迫啟用老將王翦重新出山,後者率領60萬大軍,經歷三年苦戰,才於公元前223年一舉滅掉了楚國。

關於楚國最後一任國王負芻的結局,《史記》等史書都沒有明確記載,考慮楚國極為難纏,為免除後患,他被處死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不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個預言終於在17年後得到了證明。公元前206年,項羽坑殺俘獲的二十萬秦軍,隨後揮軍入函谷關,屠滅秦宮室,大火焚咸陽三月不熄。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這個報復真是來的既快又狠。

5、燕國

燕國在戰國七雄中,距離秦國最遠,存在感也最弱。

在其八百多年的立國曆史中,只有兩件最閃耀的事情流傳千古。

其一,燕昭王時期,名將樂毅率領燕軍攻克齊國70多座城市,霸主齊國僅僅剩下一口氣,最後因為燕國排擠樂毅,才得以僥倖復活。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其二,便是著名的荊軻刺秦王。

另一件就是在趙國被滅之後,秦國大軍壓境。燕太子丹派出刺客荊軻,試圖刺殺秦王嬴政,以斬首行動扭轉歷史車輪的方向。

最後,荊軻刺秦失敗。

大怒的秦王政於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軍伐燕,同年十月,燕國首都薊城被攻克,燕王亡命遼東,被迫殺死了太子丹以求和,不過,同樣未能阻止燕國的滅亡。

公元前222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滅魏國的那位)活捉燕王喜,燕國滅亡。

燕王喜在亡國後遭到流放,其最終的下落,不得而知。

6、齊國

齊國的歷史無比輝煌,但卻是六國當中滅國最為窩囊的一個。

秦國開始滅六國之初,採取遠交近攻的方針,通過一切手段爭取齊國中立,以此破壞六國合縱,削弱抗秦的力量。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山東六國的末代國王們命運如何?

目光短淺的齊國為了眼前利益,不敢支援其他五國抗秦。

於是這個國力可以與秦國相抗衡的強國,在秦國發動統一戰爭後,統治齊國40年之久的齊王建,卻眼睜睜看著一個個國家被攻滅。

由於齊王建“事秦謹”,所以“王建立四十餘年不受兵”《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齊王昏庸,丞相後勝是奸臣,他為秦國重金收買,只幻想與秦聯盟,既不與各國合縱抗秦,也不在本國加強戰備。

袖手旁觀的齊國,最終迎來亡國的命運。

公元前221年,秦國終於騰出手來收拾齊國,隨便找了一個齊國拒絕秦使者的理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

措手不及的齊王建令齊軍主力40萬集結於西部,結果秦軍避開了齊軍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

齊國迅速土崩瓦解。

更為諷刺的是,齊王建亡國後遭到流放,被活活餓死在了流放地,實在是咎由自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