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二、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

秦始皇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開疆拓土,統一六國,首創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統一法律、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為鞏固國防,築長城,修馳道……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為了帝國的發展和繁榮。車同軌,字同文,語同音,這不就是世界大同嗎?再說修築長城,這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只是他看到了當時長城對於鞏固國防所起的巨大作用,並加以推動這項工程而已。修馳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巡遊方便,更是為了民間交流和戰時軍事用途考慮。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平時方便百姓生活,戰時可以迅速成為集結和運送武裝力量的生命線,其軍事國防價值可見一斑。秦始皇能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長遠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那麼,秦始皇被後人詬病的“罪狀”是什麼呢?又是什麼人在詆譭他呢?

第一,焚書坑儒。這是詆譭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在幾千年儒家文化被奉為正統思想的歷史長河中,給他戴上一頂破壞文化的帽子,就能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秦始皇真的就是那樣一個破壞文化,屠殺知識分子的劊子手嗎?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二、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

秦始皇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開疆拓土,統一六國,首創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統一法律、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為鞏固國防,築長城,修馳道……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為了帝國的發展和繁榮。車同軌,字同文,語同音,這不就是世界大同嗎?再說修築長城,這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只是他看到了當時長城對於鞏固國防所起的巨大作用,並加以推動這項工程而已。修馳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巡遊方便,更是為了民間交流和戰時軍事用途考慮。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平時方便百姓生活,戰時可以迅速成為集結和運送武裝力量的生命線,其軍事國防價值可見一斑。秦始皇能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長遠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那麼,秦始皇被後人詬病的“罪狀”是什麼呢?又是什麼人在詆譭他呢?

第一,焚書坑儒。這是詆譭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在幾千年儒家文化被奉為正統思想的歷史長河中,給他戴上一頂破壞文化的帽子,就能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秦始皇真的就是那樣一個破壞文化,屠殺知識分子的劊子手嗎?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不盡然。

秦始皇只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有一點兒“飄”——就是說膨脹了,在耳邊喧囂著一片歌功頌德的叫好聲、點贊聲、鼓掌聲中,真的有點兒迷失了自我,於是就想著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始皇帝,就應該“既壽永昌”——想想也應該能夠理解,別說是兩千多年以前的始皇帝了,今天的人們哪個不想長生不老?而就有那麼一些方士抓住了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的軟肋,就像今天鼓吹和販賣保健品能延年益壽的專家和銷售代表抓住了老年人想長壽的人性一樣,大力宣傳和推銷自己的丹藥,可這玩意的功效真的很一般,秦始皇更不是傻子,索性就下令殺了一批江湖騙子和方士,捎帶著把一些和當時主流思想不相一致的非法“出版物”銷燬了一批,這就給儒生們留下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口實,大家一起來口誅筆伐。

試想一下,要是真像歷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中華文化是不是從大秦開始就斷了?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二、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

秦始皇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開疆拓土,統一六國,首創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統一法律、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為鞏固國防,築長城,修馳道……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為了帝國的發展和繁榮。車同軌,字同文,語同音,這不就是世界大同嗎?再說修築長城,這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只是他看到了當時長城對於鞏固國防所起的巨大作用,並加以推動這項工程而已。修馳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巡遊方便,更是為了民間交流和戰時軍事用途考慮。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平時方便百姓生活,戰時可以迅速成為集結和運送武裝力量的生命線,其軍事國防價值可見一斑。秦始皇能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長遠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那麼,秦始皇被後人詬病的“罪狀”是什麼呢?又是什麼人在詆譭他呢?

第一,焚書坑儒。這是詆譭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在幾千年儒家文化被奉為正統思想的歷史長河中,給他戴上一頂破壞文化的帽子,就能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秦始皇真的就是那樣一個破壞文化,屠殺知識分子的劊子手嗎?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不盡然。

秦始皇只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有一點兒“飄”——就是說膨脹了,在耳邊喧囂著一片歌功頌德的叫好聲、點贊聲、鼓掌聲中,真的有點兒迷失了自我,於是就想著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始皇帝,就應該“既壽永昌”——想想也應該能夠理解,別說是兩千多年以前的始皇帝了,今天的人們哪個不想長生不老?而就有那麼一些方士抓住了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的軟肋,就像今天鼓吹和販賣保健品能延年益壽的專家和銷售代表抓住了老年人想長壽的人性一樣,大力宣傳和推銷自己的丹藥,可這玩意的功效真的很一般,秦始皇更不是傻子,索性就下令殺了一批江湖騙子和方士,捎帶著把一些和當時主流思想不相一致的非法“出版物”銷燬了一批,這就給儒生們留下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口實,大家一起來口誅筆伐。

試想一下,要是真像歷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中華文化是不是從大秦開始就斷了?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二,大興土木,修阿房宮驪山陵墓,修馳道,築長城。其實這裡面只有修阿房宮這件事有點兒“著急”了,修馳道、築長城兩件事是為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建設,就算是動用大量民力財力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且,由於軍功爵制的施行,當時有龐大的國防力量,這些士兵就是靠著打仗立功來實現自己加官進爵人生夢想的,秦已統一六國,大的戰爭幾乎沒有了,這些士兵沒有仗打了,閒下來必定是一個隱患,讓它們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士兵沒仗打惹是生非的問題,二來也解決了重大工程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至於修阿房宮勞民傷財,試想一下,哪朝哪代的皇帝不為自己修樓堂館所和宮殿?只是秦始皇在天下初定就興修阿房宮確實有點兒“著急”了。相傳,項羽火燒阿房宮,火勢三月不滅,估計也是文人們誇張的說法。而且,至今也沒有什麼歷史遺存可以佐證阿房宮的存在,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工程都說不清呢,搞不好就是一個“欲加之罪”吧,一個是需要批評和否定的秦始皇,放火的人又是和漢高祖爭過天下的項羽,讓項羽火燒阿房宮,死無對證,很妙!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二、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

秦始皇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開疆拓土,統一六國,首創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統一法律、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為鞏固國防,築長城,修馳道……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為了帝國的發展和繁榮。車同軌,字同文,語同音,這不就是世界大同嗎?再說修築長城,這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只是他看到了當時長城對於鞏固國防所起的巨大作用,並加以推動這項工程而已。修馳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巡遊方便,更是為了民間交流和戰時軍事用途考慮。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平時方便百姓生活,戰時可以迅速成為集結和運送武裝力量的生命線,其軍事國防價值可見一斑。秦始皇能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長遠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那麼,秦始皇被後人詬病的“罪狀”是什麼呢?又是什麼人在詆譭他呢?

第一,焚書坑儒。這是詆譭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在幾千年儒家文化被奉為正統思想的歷史長河中,給他戴上一頂破壞文化的帽子,就能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秦始皇真的就是那樣一個破壞文化,屠殺知識分子的劊子手嗎?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不盡然。

秦始皇只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有一點兒“飄”——就是說膨脹了,在耳邊喧囂著一片歌功頌德的叫好聲、點贊聲、鼓掌聲中,真的有點兒迷失了自我,於是就想著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始皇帝,就應該“既壽永昌”——想想也應該能夠理解,別說是兩千多年以前的始皇帝了,今天的人們哪個不想長生不老?而就有那麼一些方士抓住了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的軟肋,就像今天鼓吹和販賣保健品能延年益壽的專家和銷售代表抓住了老年人想長壽的人性一樣,大力宣傳和推銷自己的丹藥,可這玩意的功效真的很一般,秦始皇更不是傻子,索性就下令殺了一批江湖騙子和方士,捎帶著把一些和當時主流思想不相一致的非法“出版物”銷燬了一批,這就給儒生們留下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口實,大家一起來口誅筆伐。

試想一下,要是真像歷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中華文化是不是從大秦開始就斷了?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二,大興土木,修阿房宮驪山陵墓,修馳道,築長城。其實這裡面只有修阿房宮這件事有點兒“著急”了,修馳道、築長城兩件事是為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建設,就算是動用大量民力財力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且,由於軍功爵制的施行,當時有龐大的國防力量,這些士兵就是靠著打仗立功來實現自己加官進爵人生夢想的,秦已統一六國,大的戰爭幾乎沒有了,這些士兵沒有仗打了,閒下來必定是一個隱患,讓它們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士兵沒仗打惹是生非的問題,二來也解決了重大工程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至於修阿房宮勞民傷財,試想一下,哪朝哪代的皇帝不為自己修樓堂館所和宮殿?只是秦始皇在天下初定就興修阿房宮確實有點兒“著急”了。相傳,項羽火燒阿房宮,火勢三月不滅,估計也是文人們誇張的說法。而且,至今也沒有什麼歷史遺存可以佐證阿房宮的存在,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工程都說不清呢,搞不好就是一個“欲加之罪”吧,一個是需要批評和否定的秦始皇,放火的人又是和漢高祖爭過天下的項羽,讓項羽火燒阿房宮,死無對證,很妙!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三,暴虐凶殘,濫施酷刑,橫徵暴斂。主要說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因為陳勝一夥兒由於天下雨不能如期在指定時間趕到指定地點,擔心去了之後會被殺,於是爆發了大澤鄉起義……

試想一下,秦國推崇的是法家思想,至少也懂得“罪罰相當”的原則吧?就因為遲到就殺人?

從史料可以窺見當時的大秦法度,遲到僅僅是“鞭笞”和罰款,根本不會殺頭!為什麼會有遲到就殺頭這樣言之鑿鑿的記述呢?陳勝吳廣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只要他們是正義的,那麼,劉邦作為一個流氓混混下層小吏的起義就是革命的,畢竟,《史記》是西漢時期修的正史。

文人,或者說是儒生們為什麼這樣痛恨秦始皇呢?

這要分當時的文人儒生和後世的文人儒生。

當時的文人儒生“恨”,是因為秦始皇斷了自己封侯拜相的黃粱美夢。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他沒有統一六國,自己在其他小國裡面混得好了還能混出個政府首腦(相國)呢,但統一之後再怎麼努力也就只能混得個省部級或者廳局級官員,搞不好只能撈個縣處級的七品芝麻官。大凡分裂時期的利益既得者們,最不願看到國家統一。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二、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

秦始皇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開疆拓土,統一六國,首創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統一法律、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為鞏固國防,築長城,修馳道……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為了帝國的發展和繁榮。車同軌,字同文,語同音,這不就是世界大同嗎?再說修築長城,這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只是他看到了當時長城對於鞏固國防所起的巨大作用,並加以推動這項工程而已。修馳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巡遊方便,更是為了民間交流和戰時軍事用途考慮。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平時方便百姓生活,戰時可以迅速成為集結和運送武裝力量的生命線,其軍事國防價值可見一斑。秦始皇能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長遠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那麼,秦始皇被後人詬病的“罪狀”是什麼呢?又是什麼人在詆譭他呢?

第一,焚書坑儒。這是詆譭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在幾千年儒家文化被奉為正統思想的歷史長河中,給他戴上一頂破壞文化的帽子,就能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秦始皇真的就是那樣一個破壞文化,屠殺知識分子的劊子手嗎?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不盡然。

秦始皇只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有一點兒“飄”——就是說膨脹了,在耳邊喧囂著一片歌功頌德的叫好聲、點贊聲、鼓掌聲中,真的有點兒迷失了自我,於是就想著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始皇帝,就應該“既壽永昌”——想想也應該能夠理解,別說是兩千多年以前的始皇帝了,今天的人們哪個不想長生不老?而就有那麼一些方士抓住了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的軟肋,就像今天鼓吹和販賣保健品能延年益壽的專家和銷售代表抓住了老年人想長壽的人性一樣,大力宣傳和推銷自己的丹藥,可這玩意的功效真的很一般,秦始皇更不是傻子,索性就下令殺了一批江湖騙子和方士,捎帶著把一些和當時主流思想不相一致的非法“出版物”銷燬了一批,這就給儒生們留下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口實,大家一起來口誅筆伐。

試想一下,要是真像歷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中華文化是不是從大秦開始就斷了?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二,大興土木,修阿房宮驪山陵墓,修馳道,築長城。其實這裡面只有修阿房宮這件事有點兒“著急”了,修馳道、築長城兩件事是為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建設,就算是動用大量民力財力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且,由於軍功爵制的施行,當時有龐大的國防力量,這些士兵就是靠著打仗立功來實現自己加官進爵人生夢想的,秦已統一六國,大的戰爭幾乎沒有了,這些士兵沒有仗打了,閒下來必定是一個隱患,讓它們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士兵沒仗打惹是生非的問題,二來也解決了重大工程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至於修阿房宮勞民傷財,試想一下,哪朝哪代的皇帝不為自己修樓堂館所和宮殿?只是秦始皇在天下初定就興修阿房宮確實有點兒“著急”了。相傳,項羽火燒阿房宮,火勢三月不滅,估計也是文人們誇張的說法。而且,至今也沒有什麼歷史遺存可以佐證阿房宮的存在,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工程都說不清呢,搞不好就是一個“欲加之罪”吧,一個是需要批評和否定的秦始皇,放火的人又是和漢高祖爭過天下的項羽,讓項羽火燒阿房宮,死無對證,很妙!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三,暴虐凶殘,濫施酷刑,橫徵暴斂。主要說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因為陳勝一夥兒由於天下雨不能如期在指定時間趕到指定地點,擔心去了之後會被殺,於是爆發了大澤鄉起義……

試想一下,秦國推崇的是法家思想,至少也懂得“罪罰相當”的原則吧?就因為遲到就殺人?

從史料可以窺見當時的大秦法度,遲到僅僅是“鞭笞”和罰款,根本不會殺頭!為什麼會有遲到就殺頭這樣言之鑿鑿的記述呢?陳勝吳廣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只要他們是正義的,那麼,劉邦作為一個流氓混混下層小吏的起義就是革命的,畢竟,《史記》是西漢時期修的正史。

文人,或者說是儒生們為什麼這樣痛恨秦始皇呢?

這要分當時的文人儒生和後世的文人儒生。

當時的文人儒生“恨”,是因為秦始皇斷了自己封侯拜相的黃粱美夢。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他沒有統一六國,自己在其他小國裡面混得好了還能混出個政府首腦(相國)呢,但統一之後再怎麼努力也就只能混得個省部級或者廳局級官員,搞不好只能撈個縣處級的七品芝麻官。大凡分裂時期的利益既得者們,最不願看到國家統一。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學而優則仕”是儒家顛撲不破的信條,秦始皇的統一搞得自己當不了大官了,不恨你才怪。武夫和白丁罵人只能爆粗口,充其量罵你個烏龜王八蛋,文人儒生的強項是不僅要溫文爾雅滿嘴仁義道德地罵你是徹頭徹尾的烏龜王八蛋,還要用大量的事實來證明你就是個烏龜王八蛋。

後世的文人儒生為什麼也願意詆譭秦始皇呢?既然儒家正統和朝廷正史中都說秦始皇是“不施仁政的暴君”了,那你就是暴君,罵你、詆譭你更顯得自己推崇仁政思想,更與當朝“明君”高度一致。另外,這些罵秦始皇的文人儒生是從內心深處瞧不起當朝皇帝的種種作為的,但懦弱的他們又沒有膽量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正好秦始皇是儒家和朝廷認為的暴君形象,就藉著詆譭秦始皇來表達自己對當朝皇帝的不滿,很過癮,很解氣,又沒有多少副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二、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

秦始皇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開疆拓土,統一六國,首創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統一法律、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為鞏固國防,築長城,修馳道……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為了帝國的發展和繁榮。車同軌,字同文,語同音,這不就是世界大同嗎?再說修築長城,這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只是他看到了當時長城對於鞏固國防所起的巨大作用,並加以推動這項工程而已。修馳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巡遊方便,更是為了民間交流和戰時軍事用途考慮。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平時方便百姓生活,戰時可以迅速成為集結和運送武裝力量的生命線,其軍事國防價值可見一斑。秦始皇能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長遠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那麼,秦始皇被後人詬病的“罪狀”是什麼呢?又是什麼人在詆譭他呢?

第一,焚書坑儒。這是詆譭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在幾千年儒家文化被奉為正統思想的歷史長河中,給他戴上一頂破壞文化的帽子,就能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秦始皇真的就是那樣一個破壞文化,屠殺知識分子的劊子手嗎?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不盡然。

秦始皇只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有一點兒“飄”——就是說膨脹了,在耳邊喧囂著一片歌功頌德的叫好聲、點贊聲、鼓掌聲中,真的有點兒迷失了自我,於是就想著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始皇帝,就應該“既壽永昌”——想想也應該能夠理解,別說是兩千多年以前的始皇帝了,今天的人們哪個不想長生不老?而就有那麼一些方士抓住了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的軟肋,就像今天鼓吹和販賣保健品能延年益壽的專家和銷售代表抓住了老年人想長壽的人性一樣,大力宣傳和推銷自己的丹藥,可這玩意的功效真的很一般,秦始皇更不是傻子,索性就下令殺了一批江湖騙子和方士,捎帶著把一些和當時主流思想不相一致的非法“出版物”銷燬了一批,這就給儒生們留下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口實,大家一起來口誅筆伐。

試想一下,要是真像歷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中華文化是不是從大秦開始就斷了?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二,大興土木,修阿房宮驪山陵墓,修馳道,築長城。其實這裡面只有修阿房宮這件事有點兒“著急”了,修馳道、築長城兩件事是為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建設,就算是動用大量民力財力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且,由於軍功爵制的施行,當時有龐大的國防力量,這些士兵就是靠著打仗立功來實現自己加官進爵人生夢想的,秦已統一六國,大的戰爭幾乎沒有了,這些士兵沒有仗打了,閒下來必定是一個隱患,讓它們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士兵沒仗打惹是生非的問題,二來也解決了重大工程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至於修阿房宮勞民傷財,試想一下,哪朝哪代的皇帝不為自己修樓堂館所和宮殿?只是秦始皇在天下初定就興修阿房宮確實有點兒“著急”了。相傳,項羽火燒阿房宮,火勢三月不滅,估計也是文人們誇張的說法。而且,至今也沒有什麼歷史遺存可以佐證阿房宮的存在,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工程都說不清呢,搞不好就是一個“欲加之罪”吧,一個是需要批評和否定的秦始皇,放火的人又是和漢高祖爭過天下的項羽,讓項羽火燒阿房宮,死無對證,很妙!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三,暴虐凶殘,濫施酷刑,橫徵暴斂。主要說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因為陳勝一夥兒由於天下雨不能如期在指定時間趕到指定地點,擔心去了之後會被殺,於是爆發了大澤鄉起義……

試想一下,秦國推崇的是法家思想,至少也懂得“罪罰相當”的原則吧?就因為遲到就殺人?

從史料可以窺見當時的大秦法度,遲到僅僅是“鞭笞”和罰款,根本不會殺頭!為什麼會有遲到就殺頭這樣言之鑿鑿的記述呢?陳勝吳廣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只要他們是正義的,那麼,劉邦作為一個流氓混混下層小吏的起義就是革命的,畢竟,《史記》是西漢時期修的正史。

文人,或者說是儒生們為什麼這樣痛恨秦始皇呢?

這要分當時的文人儒生和後世的文人儒生。

當時的文人儒生“恨”,是因為秦始皇斷了自己封侯拜相的黃粱美夢。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他沒有統一六國,自己在其他小國裡面混得好了還能混出個政府首腦(相國)呢,但統一之後再怎麼努力也就只能混得個省部級或者廳局級官員,搞不好只能撈個縣處級的七品芝麻官。大凡分裂時期的利益既得者們,最不願看到國家統一。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學而優則仕”是儒家顛撲不破的信條,秦始皇的統一搞得自己當不了大官了,不恨你才怪。武夫和白丁罵人只能爆粗口,充其量罵你個烏龜王八蛋,文人儒生的強項是不僅要溫文爾雅滿嘴仁義道德地罵你是徹頭徹尾的烏龜王八蛋,還要用大量的事實來證明你就是個烏龜王八蛋。

後世的文人儒生為什麼也願意詆譭秦始皇呢?既然儒家正統和朝廷正史中都說秦始皇是“不施仁政的暴君”了,那你就是暴君,罵你、詆譭你更顯得自己推崇仁政思想,更與當朝“明君”高度一致。另外,這些罵秦始皇的文人儒生是從內心深處瞧不起當朝皇帝的種種作為的,但懦弱的他們又沒有膽量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正好秦始皇是儒家和朝廷認為的暴君形象,就藉著詆譭秦始皇來表達自己對當朝皇帝的不滿,很過癮,很解氣,又沒有多少副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三、是誰讓勵精圖治雄才偉略的秦始皇開始“膨脹”的

任何一個人在取得巨大成就和自己的理想得以實現後都會感覺人生達到了巔峰,都會膨脹,秦始皇是一個正常人,思想膨脹是可以理解的,那麼,是什麼讓他感覺好嗨哦,自己的人生達到了巔峰呢?

是身邊的文人儒生們。

秦始皇和眾臣“議帝號”、“巡行刻石”兩件史實中不難看出,在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後,耳邊聽到的聲音都是歌功頌德的馬屁聲,當時,這些文官們極盡華麗辭藻來歌頌和形容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用極盡獻媚的語言來歌頌秦始皇,使得秦始皇開始有點兒“飄”,有點兒膨脹。

為什麼秦始皇身邊就沒有一個像李世民時期的魏徵一樣的諍臣呢?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二、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

秦始皇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開疆拓土,統一六國,首創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統一法律、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為鞏固國防,築長城,修馳道……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為了帝國的發展和繁榮。車同軌,字同文,語同音,這不就是世界大同嗎?再說修築長城,這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只是他看到了當時長城對於鞏固國防所起的巨大作用,並加以推動這項工程而已。修馳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巡遊方便,更是為了民間交流和戰時軍事用途考慮。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平時方便百姓生活,戰時可以迅速成為集結和運送武裝力量的生命線,其軍事國防價值可見一斑。秦始皇能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長遠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那麼,秦始皇被後人詬病的“罪狀”是什麼呢?又是什麼人在詆譭他呢?

第一,焚書坑儒。這是詆譭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在幾千年儒家文化被奉為正統思想的歷史長河中,給他戴上一頂破壞文化的帽子,就能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秦始皇真的就是那樣一個破壞文化,屠殺知識分子的劊子手嗎?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不盡然。

秦始皇只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有一點兒“飄”——就是說膨脹了,在耳邊喧囂著一片歌功頌德的叫好聲、點贊聲、鼓掌聲中,真的有點兒迷失了自我,於是就想著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始皇帝,就應該“既壽永昌”——想想也應該能夠理解,別說是兩千多年以前的始皇帝了,今天的人們哪個不想長生不老?而就有那麼一些方士抓住了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的軟肋,就像今天鼓吹和販賣保健品能延年益壽的專家和銷售代表抓住了老年人想長壽的人性一樣,大力宣傳和推銷自己的丹藥,可這玩意的功效真的很一般,秦始皇更不是傻子,索性就下令殺了一批江湖騙子和方士,捎帶著把一些和當時主流思想不相一致的非法“出版物”銷燬了一批,這就給儒生們留下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口實,大家一起來口誅筆伐。

試想一下,要是真像歷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中華文化是不是從大秦開始就斷了?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二,大興土木,修阿房宮驪山陵墓,修馳道,築長城。其實這裡面只有修阿房宮這件事有點兒“著急”了,修馳道、築長城兩件事是為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建設,就算是動用大量民力財力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且,由於軍功爵制的施行,當時有龐大的國防力量,這些士兵就是靠著打仗立功來實現自己加官進爵人生夢想的,秦已統一六國,大的戰爭幾乎沒有了,這些士兵沒有仗打了,閒下來必定是一個隱患,讓它們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士兵沒仗打惹是生非的問題,二來也解決了重大工程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至於修阿房宮勞民傷財,試想一下,哪朝哪代的皇帝不為自己修樓堂館所和宮殿?只是秦始皇在天下初定就興修阿房宮確實有點兒“著急”了。相傳,項羽火燒阿房宮,火勢三月不滅,估計也是文人們誇張的說法。而且,至今也沒有什麼歷史遺存可以佐證阿房宮的存在,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工程都說不清呢,搞不好就是一個“欲加之罪”吧,一個是需要批評和否定的秦始皇,放火的人又是和漢高祖爭過天下的項羽,讓項羽火燒阿房宮,死無對證,很妙!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三,暴虐凶殘,濫施酷刑,橫徵暴斂。主要說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因為陳勝一夥兒由於天下雨不能如期在指定時間趕到指定地點,擔心去了之後會被殺,於是爆發了大澤鄉起義……

試想一下,秦國推崇的是法家思想,至少也懂得“罪罰相當”的原則吧?就因為遲到就殺人?

從史料可以窺見當時的大秦法度,遲到僅僅是“鞭笞”和罰款,根本不會殺頭!為什麼會有遲到就殺頭這樣言之鑿鑿的記述呢?陳勝吳廣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只要他們是正義的,那麼,劉邦作為一個流氓混混下層小吏的起義就是革命的,畢竟,《史記》是西漢時期修的正史。

文人,或者說是儒生們為什麼這樣痛恨秦始皇呢?

這要分當時的文人儒生和後世的文人儒生。

當時的文人儒生“恨”,是因為秦始皇斷了自己封侯拜相的黃粱美夢。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他沒有統一六國,自己在其他小國裡面混得好了還能混出個政府首腦(相國)呢,但統一之後再怎麼努力也就只能混得個省部級或者廳局級官員,搞不好只能撈個縣處級的七品芝麻官。大凡分裂時期的利益既得者們,最不願看到國家統一。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學而優則仕”是儒家顛撲不破的信條,秦始皇的統一搞得自己當不了大官了,不恨你才怪。武夫和白丁罵人只能爆粗口,充其量罵你個烏龜王八蛋,文人儒生的強項是不僅要溫文爾雅滿嘴仁義道德地罵你是徹頭徹尾的烏龜王八蛋,還要用大量的事實來證明你就是個烏龜王八蛋。

後世的文人儒生為什麼也願意詆譭秦始皇呢?既然儒家正統和朝廷正史中都說秦始皇是“不施仁政的暴君”了,那你就是暴君,罵你、詆譭你更顯得自己推崇仁政思想,更與當朝“明君”高度一致。另外,這些罵秦始皇的文人儒生是從內心深處瞧不起當朝皇帝的種種作為的,但懦弱的他們又沒有膽量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正好秦始皇是儒家和朝廷認為的暴君形象,就藉著詆譭秦始皇來表達自己對當朝皇帝的不滿,很過癮,很解氣,又沒有多少副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三、是誰讓勵精圖治雄才偉略的秦始皇開始“膨脹”的

任何一個人在取得巨大成就和自己的理想得以實現後都會感覺人生達到了巔峰,都會膨脹,秦始皇是一個正常人,思想膨脹是可以理解的,那麼,是什麼讓他感覺好嗨哦,自己的人生達到了巔峰呢?

是身邊的文人儒生們。

秦始皇和眾臣“議帝號”、“巡行刻石”兩件史實中不難看出,在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後,耳邊聽到的聲音都是歌功頌德的馬屁聲,當時,這些文官們極盡華麗辭藻來歌頌和形容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用極盡獻媚的語言來歌頌秦始皇,使得秦始皇開始有點兒“飄”,有點兒膨脹。

為什麼秦始皇身邊就沒有一個像李世民時期的魏徵一樣的諍臣呢?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李斯)

估計是這幫臣子有所顧慮,這應該就是秦始皇的性格缺點吧,唯我獨尊,我行我素,被自己的豐功偉績衝昏了頭腦,早就不想創業之處的禮賢下士。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果秦始皇在當時能始終保持著一顆清醒的頭腦,能像創業之時一樣保持禮賢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風,能把咸陽宮關於學古與師今的那場大辯論作為找尋治國真理的解放思想的大討論,進而凝聚共識勵精圖治,相信也不會在倏忽之間,這個空前強大的封建王朝就被農民起義的洶湧波濤沖毀了。

俱往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譽也罷,毀也罷,歷史的塵封抹不去功過是非,至少,秦始皇讓大一統的思想深入到後世的心底。

"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

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秦始皇出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可謂是功莫大焉,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後世千秋萬代的深遠影響,理應彪炳史冊。

然而,西漢賈誼的一篇《過秦論》成為了太史公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參考依據,並大加推崇,還稱讚說:“善哉乎賈生之推言之也!”所謂“過秦”,就是批評秦的過失。《過秦論》氣勢磅礴,很有感染力,它把秦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給後人留下了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的印象。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一篇後朝臣子勸諫皇帝的文章最先給秦始皇打上了“暴君”的標籤

《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作者賈誼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旨在勸諫漢文帝採納他所主張的改革方略,進而推行新政。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賈誼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所以說,賈誼看到的只是眼前西漢王朝的種種社會矛盾和弊政,但作為臣子是不可能明著指出皇帝的施政錯誤的,這就像兒子不可能當面指責自己的老子哪些事做錯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假借前朝的興衰得失來諷喻和勸諫,因此,他的政治動機就決定了不可能公正地評價秦始皇,好多論斷是處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對於秦始皇的過錯有誇大的嫌疑。

但由於太史公採納了賈誼的觀點,還把《過秦論》附到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和《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由於《史記》《漢書》《新書》和《文選》四部書流傳甚廣,堪稱“官家正史”,後世都普遍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施仁政的暴君。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二、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

秦始皇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開疆拓土,統一六國,首創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統一法律、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為鞏固國防,築長城,修馳道……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為了帝國的發展和繁榮。車同軌,字同文,語同音,這不就是世界大同嗎?再說修築長城,這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只是他看到了當時長城對於鞏固國防所起的巨大作用,並加以推動這項工程而已。修馳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巡遊方便,更是為了民間交流和戰時軍事用途考慮。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平時方便百姓生活,戰時可以迅速成為集結和運送武裝力量的生命線,其軍事國防價值可見一斑。秦始皇能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長遠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那麼,秦始皇被後人詬病的“罪狀”是什麼呢?又是什麼人在詆譭他呢?

第一,焚書坑儒。這是詆譭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在幾千年儒家文化被奉為正統思想的歷史長河中,給他戴上一頂破壞文化的帽子,就能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秦始皇真的就是那樣一個破壞文化,屠殺知識分子的劊子手嗎?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不盡然。

秦始皇只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有一點兒“飄”——就是說膨脹了,在耳邊喧囂著一片歌功頌德的叫好聲、點贊聲、鼓掌聲中,真的有點兒迷失了自我,於是就想著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始皇帝,就應該“既壽永昌”——想想也應該能夠理解,別說是兩千多年以前的始皇帝了,今天的人們哪個不想長生不老?而就有那麼一些方士抓住了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的軟肋,就像今天鼓吹和販賣保健品能延年益壽的專家和銷售代表抓住了老年人想長壽的人性一樣,大力宣傳和推銷自己的丹藥,可這玩意的功效真的很一般,秦始皇更不是傻子,索性就下令殺了一批江湖騙子和方士,捎帶著把一些和當時主流思想不相一致的非法“出版物”銷燬了一批,這就給儒生們留下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口實,大家一起來口誅筆伐。

試想一下,要是真像歷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中華文化是不是從大秦開始就斷了?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二,大興土木,修阿房宮驪山陵墓,修馳道,築長城。其實這裡面只有修阿房宮這件事有點兒“著急”了,修馳道、築長城兩件事是為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建設,就算是動用大量民力財力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且,由於軍功爵制的施行,當時有龐大的國防力量,這些士兵就是靠著打仗立功來實現自己加官進爵人生夢想的,秦已統一六國,大的戰爭幾乎沒有了,這些士兵沒有仗打了,閒下來必定是一個隱患,讓它們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士兵沒仗打惹是生非的問題,二來也解決了重大工程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至於修阿房宮勞民傷財,試想一下,哪朝哪代的皇帝不為自己修樓堂館所和宮殿?只是秦始皇在天下初定就興修阿房宮確實有點兒“著急”了。相傳,項羽火燒阿房宮,火勢三月不滅,估計也是文人們誇張的說法。而且,至今也沒有什麼歷史遺存可以佐證阿房宮的存在,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工程都說不清呢,搞不好就是一個“欲加之罪”吧,一個是需要批評和否定的秦始皇,放火的人又是和漢高祖爭過天下的項羽,讓項羽火燒阿房宮,死無對證,很妙!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第三,暴虐凶殘,濫施酷刑,橫徵暴斂。主要說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因為陳勝一夥兒由於天下雨不能如期在指定時間趕到指定地點,擔心去了之後會被殺,於是爆發了大澤鄉起義……

試想一下,秦國推崇的是法家思想,至少也懂得“罪罰相當”的原則吧?就因為遲到就殺人?

從史料可以窺見當時的大秦法度,遲到僅僅是“鞭笞”和罰款,根本不會殺頭!為什麼會有遲到就殺頭這樣言之鑿鑿的記述呢?陳勝吳廣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只要他們是正義的,那麼,劉邦作為一個流氓混混下層小吏的起義就是革命的,畢竟,《史記》是西漢時期修的正史。

文人,或者說是儒生們為什麼這樣痛恨秦始皇呢?

這要分當時的文人儒生和後世的文人儒生。

當時的文人儒生“恨”,是因為秦始皇斷了自己封侯拜相的黃粱美夢。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他沒有統一六國,自己在其他小國裡面混得好了還能混出個政府首腦(相國)呢,但統一之後再怎麼努力也就只能混得個省部級或者廳局級官員,搞不好只能撈個縣處級的七品芝麻官。大凡分裂時期的利益既得者們,最不願看到國家統一。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學而優則仕”是儒家顛撲不破的信條,秦始皇的統一搞得自己當不了大官了,不恨你才怪。武夫和白丁罵人只能爆粗口,充其量罵你個烏龜王八蛋,文人儒生的強項是不僅要溫文爾雅滿嘴仁義道德地罵你是徹頭徹尾的烏龜王八蛋,還要用大量的事實來證明你就是個烏龜王八蛋。

後世的文人儒生為什麼也願意詆譭秦始皇呢?既然儒家正統和朝廷正史中都說秦始皇是“不施仁政的暴君”了,那你就是暴君,罵你、詆譭你更顯得自己推崇仁政思想,更與當朝“明君”高度一致。另外,這些罵秦始皇的文人儒生是從內心深處瞧不起當朝皇帝的種種作為的,但懦弱的他們又沒有膽量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正好秦始皇是儒家和朝廷認為的暴君形象,就藉著詆譭秦始皇來表達自己對當朝皇帝的不滿,很過癮,很解氣,又沒有多少副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三、是誰讓勵精圖治雄才偉略的秦始皇開始“膨脹”的

任何一個人在取得巨大成就和自己的理想得以實現後都會感覺人生達到了巔峰,都會膨脹,秦始皇是一個正常人,思想膨脹是可以理解的,那麼,是什麼讓他感覺好嗨哦,自己的人生達到了巔峰呢?

是身邊的文人儒生們。

秦始皇和眾臣“議帝號”、“巡行刻石”兩件史實中不難看出,在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後,耳邊聽到的聲音都是歌功頌德的馬屁聲,當時,這些文官們極盡華麗辭藻來歌頌和形容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用極盡獻媚的語言來歌頌秦始皇,使得秦始皇開始有點兒“飄”,有點兒膨脹。

為什麼秦始皇身邊就沒有一個像李世民時期的魏徵一樣的諍臣呢?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李斯)

估計是這幫臣子有所顧慮,這應該就是秦始皇的性格缺點吧,唯我獨尊,我行我素,被自己的豐功偉績衝昏了頭腦,早就不想創業之處的禮賢下士。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果秦始皇在當時能始終保持著一顆清醒的頭腦,能像創業之時一樣保持禮賢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風,能把咸陽宮關於學古與師今的那場大辯論作為找尋治國真理的解放思想的大討論,進而凝聚共識勵精圖治,相信也不會在倏忽之間,這個空前強大的封建王朝就被農民起義的洶湧波濤沖毀了。

俱往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譽也罷,毀也罷,歷史的塵封抹不去功過是非,至少,秦始皇讓大一統的思想深入到後世的心底。

詆譭秦始皇的都是些什麼人?

【作者簡介】韓世泰,一個在改革開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夥兒,從教十六年,熱愛教育,嚮往著詩和遠方,愛好文學,現在蘭州新區執教。

歷史文化類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小說散文類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大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