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古代皇帝處於權利與財富金字塔的頂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煊赫無比的皇權,也引來了很多人的覬覦。歷朝歷代,都曾發生過圍繞皇權的你死我活的激烈爭鬥,清朝自然也不例外。清朝定鼎中原後,曾經發生過兩次有名的皇權之爭,有一支“特種部隊”在其中發揮了扭轉乾坤的作用,兩次改變了歷史走向。

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明朝時期,由錦衣衛擔任皇帝的日常宿衛工作。清朝建立後,廢除了錦衣衛,轉而設立了侍衛處,統轄大內侍衛900餘人,負責皇帝的日常和出巡時的貼身保衛工作,以及紫禁城的日常巡邏和值守。在武俠小說中,清朝大內侍衛們個個都是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的功夫高手,個個都能以一敵百,事實真相卻並非如此。

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清朝大內侍衛的選拔標準,最重要的一條是可靠,而不是武藝。因為他們每天都有很多機會接近皇帝,如果圖謀不軌,禍生肘腋很難防範。為了保證可靠性,侍衛人選都是來自上三旗的王公貴族之家的子弟,江湖好漢、民間高手之流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大內侍衛們日常工作中也有練習武藝的內容,但都是常規的騎術、箭術、舉石鎖等訓練科目,和清朝軍隊差不多。因此大內侍衛中很少有什麼真正的高手。

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不過,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卻個個都是名副其實的技擊高手,他們的實戰水平,不僅甩大內侍衛幾條街,就連正兒八經的武林高手也很難打贏他們。這支特種部隊就是清朝著名的“善撲處”,此後又改稱“善撲營”。善撲營隸屬於護衛京師的八旗京營,但他們的職責範圍、編制、日常訓練科目與普通的八旗兵迥然不同。

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善撲營的編制人數極少,定額為300人。善撲營人員的選拔標準大內侍衛不同,家庭出身不太重要,只要是旗人即可,最關鍵的必須是“才武出眾之子弟”和“能力之士”,有過人的體力和一定的武功基礎,才有希望入選。入選之後,就在專業教頭的指導傳授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苦練“布庫”,所謂“布庫”者,是清朝入關之前就有的一項傳統搏擊技藝,實際與“摔跤”大同小異。說白了,善撲營等於和今天的國家摔跤隊差相彷彿。

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善撲營清朝初年設立後,儘管朝廷人事機構歷經變動,它卻兩百多年從未被裁撤,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善撲營的勇士們代代傳承,兩百年如一日苦練“布庫”,積累起無數寶貴的經驗和技能,武技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堪稱絕技。很多善撲營的士兵祖輩幾代相傳,被稱為“撲戶”,“布庫”功夫近乎爐火純青,罕逢敵手。比之傳統武術主練套路,他們則幾乎完全是以對抗性極強的對練為主,做到了名副其實的立足實戰,故而實戰效能極高。

清朝皇帝設立善撲營,一是為了倡導尚武之風,傳承“布庫”這一“國技”,二是也讓他們承擔一部分侍衛職能,皇帝接見外國使臣、外出行圍射獵,善撲營必須到場扈從。另外國家舉行武舉考試,善撲營的人也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參與考務服務。

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在清朝重大歷史事件中,善撲營也曾兩次發揮重大作用,改變清朝歷史走向。第一次是在康熙初年,權臣鰲拜專權亂政,妄圖趁主少母弱之機圖謀不軌篡位自立,滿朝文武噤若寒蟬,大清朝面臨江山易主之危局。康熙臨危不亂,召集一批精通“布庫”的善撲處高手在宮中力擒鰲拜,使得大清朝轉危為安,康熙對他們表現極為滿意,從此把善撲處升級為善撲營,併成為定製。

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第二次是在咸豐皇帝死後,慈禧與肅順等輔政大臣爭奪皇權,雙方勢同水火一觸即發。肅順本人兼任領侍衛內大臣,掌控大內侍衛和京營兵權,慈禧一方並不佔優勢,很可能就此被排擠出清朝統治核心。關鍵時刻,慈禧把掌管善撲營事務的醇親王奕譞爭取過來,醇親王出動善撲營才得以捕獲肅順,取得了“辛酉之變”的最後勝利,使得清朝皇權徹底落入慈禧之手,大清由此進入了持續半個多世紀的慈禧時代。善撲營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但不怎麼光彩的角色。

清朝有一支特種部隊,苦練一種絕技200多年,2次改變清朝歷史走向

清朝覆滅後,善撲營也就此解散,很多身懷絕技的“撲戶”在天橋開設跤館,使得這一絕技得以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參考資料:《清會典》《清代國家摔跤組織善撲營考略》《善撲功史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