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

從古至今,都有中國人到海外謀生的。在現在來說可能大家都覺得出國很平常,但是在古代,卻是老百姓不得已的選擇,今天說的乾隆時期就有一箇中國人,他冒險跑到海外,不僅混的不錯,竟然還建立了一個國家,竟然還是共和國。這個人就是中國廣東省梅縣石扇堡人羅芳伯。

"

從古至今,都有中國人到海外謀生的。在現在來說可能大家都覺得出國很平常,但是在古代,卻是老百姓不得已的選擇,今天說的乾隆時期就有一箇中國人,他冒險跑到海外,不僅混的不錯,竟然還建立了一個國家,竟然還是共和國。這個人就是中國廣東省梅縣石扇堡人羅芳伯。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下海淘金

羅芳伯生於1738年,家裡有三個兄弟,作為老大,他性格豪爽,喜歡結交朋友。從小就愛習武讀書,無不精通。一般名人小時候都有這樣那樣的異常,他也不一般,有書記載說他“嘗於讀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而且他的為人處世也是十分遭人喜歡。和一個普通的國人一樣,十年寒窗想要科舉做官,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他在考中秀才後,卻屢次難以中舉。當時正值當地掀起出洋開金山的熱潮,羅芳伯聽說南洋有大量的金山可供開採,他一方面對科舉心灰意冷,腦子一熱,便隨親朋好友一起乘船到南洋淘金去了。

建立共和國

起初,羅芳伯在南洋以教書為生,因為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雖然很勤奮,但都非常貧窮,生活十分困苦。他看了十分不忍,於是他與朋友一起創辦採金公司,僱傭的工人多數用的都是當地貧苦的華人。為了團結不受欺負,他還組織了不少“同鄉會”之類的組織,逐漸的他在華人圈中地位越來越高,連當地土著居民也對他表示了一定的尊敬。

當時的南洋各島上治安非常差,也沒有政府去管理,導致當地土匪橫行,海盜猖獗,土著居民和華人都沒有辦法。他帶領“同鄉會”成員,然後又聯合婆羅洲的蘇丹,竟將附近數百里的匪盜全部掃蕩乾淨。而在戰鬥過程中,羅芳伯的能力更得到了眾人的肯定。

此時的羅芳伯在大家心中已經成為領袖,一呼百應,如日中天,他率領的部隊有三萬多人。當地蘇丹也表示要臣服他,讓他做國王,但羅芳伯都拒絕了。最終經多次勸說,他才答應接受政權,但堅決不做國王。

為什麼不做國王呢?大概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的腦海裡都有一種忠君思想,那就是他們自己有皇帝,就是中國的國王,他們自己做國王,實在也就是個草頭王,沒什麼光榮的吧。

1777年,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稱大唐總長,並出任國家領導人。他將漢服定為國家節日禮服,而官員則需穿著長袍馬褂或西服,士兵則必須穿著清朝綠營兵服飾。

"

從古至今,都有中國人到海外謀生的。在現在來說可能大家都覺得出國很平常,但是在古代,卻是老百姓不得已的選擇,今天說的乾隆時期就有一箇中國人,他冒險跑到海外,不僅混的不錯,竟然還建立了一個國家,竟然還是共和國。這個人就是中國廣東省梅縣石扇堡人羅芳伯。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下海淘金

羅芳伯生於1738年,家裡有三個兄弟,作為老大,他性格豪爽,喜歡結交朋友。從小就愛習武讀書,無不精通。一般名人小時候都有這樣那樣的異常,他也不一般,有書記載說他“嘗於讀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而且他的為人處世也是十分遭人喜歡。和一個普通的國人一樣,十年寒窗想要科舉做官,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他在考中秀才後,卻屢次難以中舉。當時正值當地掀起出洋開金山的熱潮,羅芳伯聽說南洋有大量的金山可供開採,他一方面對科舉心灰意冷,腦子一熱,便隨親朋好友一起乘船到南洋淘金去了。

建立共和國

起初,羅芳伯在南洋以教書為生,因為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雖然很勤奮,但都非常貧窮,生活十分困苦。他看了十分不忍,於是他與朋友一起創辦採金公司,僱傭的工人多數用的都是當地貧苦的華人。為了團結不受欺負,他還組織了不少“同鄉會”之類的組織,逐漸的他在華人圈中地位越來越高,連當地土著居民也對他表示了一定的尊敬。

當時的南洋各島上治安非常差,也沒有政府去管理,導致當地土匪橫行,海盜猖獗,土著居民和華人都沒有辦法。他帶領“同鄉會”成員,然後又聯合婆羅洲的蘇丹,竟將附近數百里的匪盜全部掃蕩乾淨。而在戰鬥過程中,羅芳伯的能力更得到了眾人的肯定。

此時的羅芳伯在大家心中已經成為領袖,一呼百應,如日中天,他率領的部隊有三萬多人。當地蘇丹也表示要臣服他,讓他做國王,但羅芳伯都拒絕了。最終經多次勸說,他才答應接受政權,但堅決不做國王。

為什麼不做國王呢?大概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的腦海裡都有一種忠君思想,那就是他們自己有皇帝,就是中國的國王,他們自己做國王,實在也就是個草頭王,沒什麼光榮的吧。

1777年,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稱大唐總長,並出任國家領導人。他將漢服定為國家節日禮服,而官員則需穿著長袍馬褂或西服,士兵則必須穿著清朝綠營兵服飾。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歸順清朝遭拒

雖然已經建立了國家,但他畢竟是清朝的人。所以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回國,希望把蘭芳共和國併入大清版圖,如果不行還有第二個方案,那做個藩屬國也可以。但這兩個方案都被當時的乾隆皇帝給拒絕了。傳說中英明睿智的十全老人乾隆竟說他們是“天朝棄民”,並稱他們為海盜,更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想想在全世界海洋化的當時,各個強國都在拼命的佔據海洋,而乾隆竟然做出如此舉動,清朝統治者的愚昧可見一斑。

就算如此,羅芳伯還是沒有放棄歸順大清的念頭,他囑咐國民,以後無論誰當家,一定要尊奉大清朝為主。

其實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地處加裡曼丹島,對清政府來說非常重要的,這裡不僅盛產黃金,並且地理位置優越,能成為對外貿易的交通樞紐,對經濟發展非常有利。而其位置大到可以控制南洋的周邊,軍事戰略意義及極強。

"

從古至今,都有中國人到海外謀生的。在現在來說可能大家都覺得出國很平常,但是在古代,卻是老百姓不得已的選擇,今天說的乾隆時期就有一箇中國人,他冒險跑到海外,不僅混的不錯,竟然還建立了一個國家,竟然還是共和國。這個人就是中國廣東省梅縣石扇堡人羅芳伯。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下海淘金

羅芳伯生於1738年,家裡有三個兄弟,作為老大,他性格豪爽,喜歡結交朋友。從小就愛習武讀書,無不精通。一般名人小時候都有這樣那樣的異常,他也不一般,有書記載說他“嘗於讀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而且他的為人處世也是十分遭人喜歡。和一個普通的國人一樣,十年寒窗想要科舉做官,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他在考中秀才後,卻屢次難以中舉。當時正值當地掀起出洋開金山的熱潮,羅芳伯聽說南洋有大量的金山可供開採,他一方面對科舉心灰意冷,腦子一熱,便隨親朋好友一起乘船到南洋淘金去了。

建立共和國

起初,羅芳伯在南洋以教書為生,因為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雖然很勤奮,但都非常貧窮,生活十分困苦。他看了十分不忍,於是他與朋友一起創辦採金公司,僱傭的工人多數用的都是當地貧苦的華人。為了團結不受欺負,他還組織了不少“同鄉會”之類的組織,逐漸的他在華人圈中地位越來越高,連當地土著居民也對他表示了一定的尊敬。

當時的南洋各島上治安非常差,也沒有政府去管理,導致當地土匪橫行,海盜猖獗,土著居民和華人都沒有辦法。他帶領“同鄉會”成員,然後又聯合婆羅洲的蘇丹,竟將附近數百里的匪盜全部掃蕩乾淨。而在戰鬥過程中,羅芳伯的能力更得到了眾人的肯定。

此時的羅芳伯在大家心中已經成為領袖,一呼百應,如日中天,他率領的部隊有三萬多人。當地蘇丹也表示要臣服他,讓他做國王,但羅芳伯都拒絕了。最終經多次勸說,他才答應接受政權,但堅決不做國王。

為什麼不做國王呢?大概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的腦海裡都有一種忠君思想,那就是他們自己有皇帝,就是中國的國王,他們自己做國王,實在也就是個草頭王,沒什麼光榮的吧。

1777年,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稱大唐總長,並出任國家領導人。他將漢服定為國家節日禮服,而官員則需穿著長袍馬褂或西服,士兵則必須穿著清朝綠營兵服飾。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歸順清朝遭拒

雖然已經建立了國家,但他畢竟是清朝的人。所以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回國,希望把蘭芳共和國併入大清版圖,如果不行還有第二個方案,那做個藩屬國也可以。但這兩個方案都被當時的乾隆皇帝給拒絕了。傳說中英明睿智的十全老人乾隆竟說他們是“天朝棄民”,並稱他們為海盜,更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想想在全世界海洋化的當時,各個強國都在拼命的佔據海洋,而乾隆竟然做出如此舉動,清朝統治者的愚昧可見一斑。

就算如此,羅芳伯還是沒有放棄歸順大清的念頭,他囑咐國民,以後無論誰當家,一定要尊奉大清朝為主。

其實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地處加裡曼丹島,對清政府來說非常重要的,這裡不僅盛產黃金,並且地理位置優越,能成為對外貿易的交通樞紐,對經濟發展非常有利。而其位置大到可以控制南洋的周邊,軍事戰略意義及極強。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然而乾隆為什麼會拒絕這樣一個領土的歸附呢?因為當時的清朝以“天朝上國”自居,認為幅員遼闊,國富民安,以至於後來流行“康乾盛世”的說法。其實情況卻完全相反。

清朝從康熙年間就開始封鎖海岸線,讓中國從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減少對外貿易,只用廣州十三行,以進行壟斷,並把封建專制推到頂峰。據一些史籍記載,乾隆年間,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一般的老百姓辛苦工作一年只不過能賺三十兩銀子左右,但是需要花銷的銀子卻需要接近四十兩,所以很多百姓幾乎沒有什麼餘糧和多餘的錢財,吃飯都要看天氣,如果趕上哪年自然災害較多,鬧了大的饑荒,就只能吃點野菜來充飢了,實在活不下去了,甚至連孩子都要賣掉,換點活命的口糧,畢竟在自己手裡沒有糧食孩子也活不長。

"

從古至今,都有中國人到海外謀生的。在現在來說可能大家都覺得出國很平常,但是在古代,卻是老百姓不得已的選擇,今天說的乾隆時期就有一箇中國人,他冒險跑到海外,不僅混的不錯,竟然還建立了一個國家,竟然還是共和國。這個人就是中國廣東省梅縣石扇堡人羅芳伯。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下海淘金

羅芳伯生於1738年,家裡有三個兄弟,作為老大,他性格豪爽,喜歡結交朋友。從小就愛習武讀書,無不精通。一般名人小時候都有這樣那樣的異常,他也不一般,有書記載說他“嘗於讀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而且他的為人處世也是十分遭人喜歡。和一個普通的國人一樣,十年寒窗想要科舉做官,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他在考中秀才後,卻屢次難以中舉。當時正值當地掀起出洋開金山的熱潮,羅芳伯聽說南洋有大量的金山可供開採,他一方面對科舉心灰意冷,腦子一熱,便隨親朋好友一起乘船到南洋淘金去了。

建立共和國

起初,羅芳伯在南洋以教書為生,因為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雖然很勤奮,但都非常貧窮,生活十分困苦。他看了十分不忍,於是他與朋友一起創辦採金公司,僱傭的工人多數用的都是當地貧苦的華人。為了團結不受欺負,他還組織了不少“同鄉會”之類的組織,逐漸的他在華人圈中地位越來越高,連當地土著居民也對他表示了一定的尊敬。

當時的南洋各島上治安非常差,也沒有政府去管理,導致當地土匪橫行,海盜猖獗,土著居民和華人都沒有辦法。他帶領“同鄉會”成員,然後又聯合婆羅洲的蘇丹,竟將附近數百里的匪盜全部掃蕩乾淨。而在戰鬥過程中,羅芳伯的能力更得到了眾人的肯定。

此時的羅芳伯在大家心中已經成為領袖,一呼百應,如日中天,他率領的部隊有三萬多人。當地蘇丹也表示要臣服他,讓他做國王,但羅芳伯都拒絕了。最終經多次勸說,他才答應接受政權,但堅決不做國王。

為什麼不做國王呢?大概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的腦海裡都有一種忠君思想,那就是他們自己有皇帝,就是中國的國王,他們自己做國王,實在也就是個草頭王,沒什麼光榮的吧。

1777年,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稱大唐總長,並出任國家領導人。他將漢服定為國家節日禮服,而官員則需穿著長袍馬褂或西服,士兵則必須穿著清朝綠營兵服飾。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歸順清朝遭拒

雖然已經建立了國家,但他畢竟是清朝的人。所以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回國,希望把蘭芳共和國併入大清版圖,如果不行還有第二個方案,那做個藩屬國也可以。但這兩個方案都被當時的乾隆皇帝給拒絕了。傳說中英明睿智的十全老人乾隆竟說他們是“天朝棄民”,並稱他們為海盜,更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想想在全世界海洋化的當時,各個強國都在拼命的佔據海洋,而乾隆竟然做出如此舉動,清朝統治者的愚昧可見一斑。

就算如此,羅芳伯還是沒有放棄歸順大清的念頭,他囑咐國民,以後無論誰當家,一定要尊奉大清朝為主。

其實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地處加裡曼丹島,對清政府來說非常重要的,這裡不僅盛產黃金,並且地理位置優越,能成為對外貿易的交通樞紐,對經濟發展非常有利。而其位置大到可以控制南洋的周邊,軍事戰略意義及極強。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然而乾隆為什麼會拒絕這樣一個領土的歸附呢?因為當時的清朝以“天朝上國”自居,認為幅員遼闊,國富民安,以至於後來流行“康乾盛世”的說法。其實情況卻完全相反。

清朝從康熙年間就開始封鎖海岸線,讓中國從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減少對外貿易,只用廣州十三行,以進行壟斷,並把封建專制推到頂峰。據一些史籍記載,乾隆年間,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一般的老百姓辛苦工作一年只不過能賺三十兩銀子左右,但是需要花銷的銀子卻需要接近四十兩,所以很多百姓幾乎沒有什麼餘糧和多餘的錢財,吃飯都要看天氣,如果趕上哪年自然災害較多,鬧了大的饑荒,就只能吃點野菜來充飢了,實在活不下去了,甚至連孩子都要賣掉,換點活命的口糧,畢竟在自己手裡沒有糧食孩子也活不長。

秀才鄉試不中,一怒之下跑到海外成立國家,歸順清朝卻被乾隆拒絕

就在整個世界開始被近代文明洗禮的時候,清朝在乾隆的統治下,將城牆修建的越來越高,越來越嚴實。在這個越來越封閉的國家裡,老百姓看到的天,就是皇帝。老百姓能做的事,就是順從統治者的意志。西方文明想要傳進清朝,簡直是難上加難,而能理解海洋時代,那無異議是痴人說夢。

在如此苦難的情況下,老百姓紛紛下海淘金,遠離家鄉去異國他鄉淘金,這最少說明老百姓並不是都愚昧無知的,而是被統治者打壓所致。統治者們不僅不給他們庇護,反而把他們當作棄民,沒有一點的國家民族意識,實在是讓人嘆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統治者誤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國家。而所謂強大的大清朝,也一步步的走向了深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