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中國歷史的三個老外:一位引出大清盛世,一位引大清走向滅亡

北京阜城門外的一個小墓園裡,四周被透花磚牆環繞著,南牆正中有兩扇灰色鐵花櫺門,墓園中植幾株青翠的柏樹。這裡埋的是誰呢?就是改寫中國歷史的三個老外:利瑪竇、南懷湯若望和南懷仁。利瑪竇墓在中,南懷仁墓在其東,湯若望墓在其西。三個老外埋在中國,可見他們對中國的影響之深。

改寫中國歷史的三個老外:一位引出大清盛世,一位引大清走向滅亡

利瑪竇(1552—1610),號西泰,又號清泰、西江。意大利傳教士、學者。1601年1月24日,利瑪竇來到中國,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改寫中國歷史的三個老外:一位引出大清盛世,一位引大清走向滅亡

湯若望(1592—1666),德國人,神聖羅馬帝國傳教士、學者。在中國生活47年,歷經明、清兩個朝代,康熙朝封為“光祿大夫”,官至一品,他以淵博的知識,出眾的才能,奠定了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繼承了利氏通過科學傳教策略,在明清朝廷曆法修訂以及火炮製造等方面多有貢獻。清順治帝立嗣時,他建議立得過天花的皇子為帝,使不該成為皇帝的康熙登上皇帝寶座,引出康熙盛世,從而改寫了中國歷史。

改寫中國歷史的三個老外:一位引出大清盛世,一位引大清走向滅亡

南懷仁(1623—1688),字敦伯,又字勳卿,比利時人,1658年來華,是清初最有影響的傳教士之一,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學啟蒙老師,精通天文曆法、擅長鑄炮,是當時國家天文臺最高負責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南懷仁因嫉妒當時的火器專家戴梓,在康熙面前誣其“私通東洋”,康熙不問青紅皁白,將戴梓放逐盛京,晚年時老放其返鄉,結果在回鄉途中凍餓而死。在被放逐之前,戴梓發明了當時世界領先的火器“二十八發連珠火銃”,戴梓被放逐,導致清朝火器停止發展,種下大清滅亡禍根,引大清走向滅亡。南懷仁的誣陷之舉,改寫了中國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