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清華人的使命感

——在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航天航空學院教授 李路明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清華人的使命感

——在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航天航空學院教授 李路明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親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這裡發言,首先,對研究生新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27年前,我和你們一樣,成為清華的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成長為一名研究生導師。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年年伴隨著迎來送往的希望,歲歲感受著春華秋實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在和同學們的朝夕相處中,我和周圍的老師一樣,不斷體驗和踐行清華人的擔當和使命。

也許大家會記得,前年央視綜合頻道“出彩中國人”節目播出了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演唱的《我愛你中國》,感動了億萬國人。合唱團成員平均年齡72.3歲,他們中有我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有畢生從事國防軍工的將軍和工程師,許多校友“乾的是驚天動地的事,做的是隱姓埋名的人”。而今雖進入古稀之年,依然激情滿懷,初心依舊,感人至深。

這件事促使我再三自問,什麼是“清華人”?“清華人”,不僅是清華校友的總稱,本質上,是清華文化內涵的濃縮,更是清華歷代優秀校友的群體象徵。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奮起抗爭,救亡圖存,崛起復興的各個時期,數以萬計的清華校友獻身於革命和建設的各條戰線,從中湧現出一大批治學育人,創業興業,治國理政的棟樑之才,清華校友群體的家國情懷,忠誠,擔當,智慧,實幹和奉獻,凝聚成為清華享譽海內外的光榮名片。同學們,拿到清華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不僅意味你取得了清華研究生的入學資格,更意味著接受新的考問的開始。無論是研究生階段的學業,還是未來的職業生涯,考題繁複多變,但只有一個主題不變,那就是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的清華人。作為你們的導師,我們也責無旁貸和你們共同經歷和應對這樣的考問,更希望你們這一代能夠獲得歷史和社會的更高評價!

藉此機會,我想結合自己在清華的研究生學習經歷以及後續20多年的教學科研實踐,對清華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談點個人體會,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追求“有用之用”,更要善待“無用之用”。兩千多年前,莊子曾經批評“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在知識總量爆炸式增長的當今世界,過度的功利追求加重了通識和專業教育,知識學習和思維訓練之間的關係失衡,成為大學教育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斷引發反思的話題之一。從去年開始,我所在的航天航空學院開設了科學哲學和科學人文講座,希望以此加強教學計劃之外的讀書和研討風氣。眾所周知,“中西文化,薈萃一堂”,“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在清華校歌中體現出的教育思想,促成了清華文理兼修,古今熔鑄,中西貫通的學術氛圍和人才培養的成功實踐。在世界格局大變動的當今,懂點歷史,才能“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希望同學們從文史哲的融會貫通中,領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不同境界,汲取指導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文化精髓。實踐將會繼續證明,被一般認為追求的“有用”之學,很可能只管用一陣子,而被貶低的“無用”之學,將會管用一輩子。

第二點,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研究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我建議大家走出實驗室,多出去看看。清華有國內高校最好的藝術博物館、音樂廳,建議大家去看看畫展、看看演出,體會科學與藝術的辯證統一。建議大家利用社會實踐和假期,體察國情社情,來自發達地區的同學們儘可能多到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參加社會實踐,以開拓視野和“學思行”的統一,養成不尚空談接地氣的品格。

清華給研究生創造了非常好的國際交流環境,相信大家有機會走出國門,參加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體驗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鑑,以全球視野,堅定文化自信,在多變的世界格局中增強定力。

第三點,傳承和發揚清華人特有的崇尚體育精神。無體育、不清華。希望同學們學習和體驗馬約翰先生對體育文化遷移價值的詮釋,始終把鍛鍊強健的體魄作為完成學業和事業有成的前提,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觀追求卓越。

同學們,你們有幸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再過1個多月,我們將迎來建國70週年,再過兩年,你們將在清華園慶祝清華110週年華誕,你們將成為清華新百年曆史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創造者。

同學們,在清華讀研是一種生活方式。清華園是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更是你們放飛人生夢想的新啟航地,一代代清華人從這裡出發,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譜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希望你們珍惜在清華的求學機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時代的新長征中,以你們的濃墨重彩譜寫清華人的新篇章!

謝謝!

人物名片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清華人的使命感

——在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航天航空學院教授 李路明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親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這裡發言,首先,對研究生新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27年前,我和你們一樣,成為清華的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成長為一名研究生導師。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年年伴隨著迎來送往的希望,歲歲感受著春華秋實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在和同學們的朝夕相處中,我和周圍的老師一樣,不斷體驗和踐行清華人的擔當和使命。

也許大家會記得,前年央視綜合頻道“出彩中國人”節目播出了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演唱的《我愛你中國》,感動了億萬國人。合唱團成員平均年齡72.3歲,他們中有我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有畢生從事國防軍工的將軍和工程師,許多校友“乾的是驚天動地的事,做的是隱姓埋名的人”。而今雖進入古稀之年,依然激情滿懷,初心依舊,感人至深。

這件事促使我再三自問,什麼是“清華人”?“清華人”,不僅是清華校友的總稱,本質上,是清華文化內涵的濃縮,更是清華歷代優秀校友的群體象徵。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奮起抗爭,救亡圖存,崛起復興的各個時期,數以萬計的清華校友獻身於革命和建設的各條戰線,從中湧現出一大批治學育人,創業興業,治國理政的棟樑之才,清華校友群體的家國情懷,忠誠,擔當,智慧,實幹和奉獻,凝聚成為清華享譽海內外的光榮名片。同學們,拿到清華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不僅意味你取得了清華研究生的入學資格,更意味著接受新的考問的開始。無論是研究生階段的學業,還是未來的職業生涯,考題繁複多變,但只有一個主題不變,那就是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的清華人。作為你們的導師,我們也責無旁貸和你們共同經歷和應對這樣的考問,更希望你們這一代能夠獲得歷史和社會的更高評價!

藉此機會,我想結合自己在清華的研究生學習經歷以及後續20多年的教學科研實踐,對清華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談點個人體會,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追求“有用之用”,更要善待“無用之用”。兩千多年前,莊子曾經批評“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在知識總量爆炸式增長的當今世界,過度的功利追求加重了通識和專業教育,知識學習和思維訓練之間的關係失衡,成為大學教育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斷引發反思的話題之一。從去年開始,我所在的航天航空學院開設了科學哲學和科學人文講座,希望以此加強教學計劃之外的讀書和研討風氣。眾所周知,“中西文化,薈萃一堂”,“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在清華校歌中體現出的教育思想,促成了清華文理兼修,古今熔鑄,中西貫通的學術氛圍和人才培養的成功實踐。在世界格局大變動的當今,懂點歷史,才能“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希望同學們從文史哲的融會貫通中,領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不同境界,汲取指導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文化精髓。實踐將會繼續證明,被一般認為追求的“有用”之學,很可能只管用一陣子,而被貶低的“無用”之學,將會管用一輩子。

第二點,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研究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我建議大家走出實驗室,多出去看看。清華有國內高校最好的藝術博物館、音樂廳,建議大家去看看畫展、看看演出,體會科學與藝術的辯證統一。建議大家利用社會實踐和假期,體察國情社情,來自發達地區的同學們儘可能多到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參加社會實踐,以開拓視野和“學思行”的統一,養成不尚空談接地氣的品格。

清華給研究生創造了非常好的國際交流環境,相信大家有機會走出國門,參加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體驗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鑑,以全球視野,堅定文化自信,在多變的世界格局中增強定力。

第三點,傳承和發揚清華人特有的崇尚體育精神。無體育、不清華。希望同學們學習和體驗馬約翰先生對體育文化遷移價值的詮釋,始終把鍛鍊強健的體魄作為完成學業和事業有成的前提,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觀追求卓越。

同學們,你們有幸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再過1個多月,我們將迎來建國70週年,再過兩年,你們將在清華園慶祝清華110週年華誕,你們將成為清華新百年曆史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創造者。

同學們,在清華讀研是一種生活方式。清華園是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更是你們放飛人生夢想的新啟航地,一代代清華人從這裡出發,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譜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希望你們珍惜在清華的求學機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時代的新長征中,以你們的濃墨重彩譜寫清華人的新篇章!

謝謝!

人物名片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李路明,1986年考入我校機械工程系,1996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他為航天員研發的質量測量儀等設備,被用於裝備“天宮一號”以及後續的系列飛船;他自主研發的治療帕金森病的“腦起搏器”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清華人的使命感

——在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航天航空學院教授 李路明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親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這裡發言,首先,對研究生新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27年前,我和你們一樣,成為清華的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成長為一名研究生導師。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年年伴隨著迎來送往的希望,歲歲感受著春華秋實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在和同學們的朝夕相處中,我和周圍的老師一樣,不斷體驗和踐行清華人的擔當和使命。

也許大家會記得,前年央視綜合頻道“出彩中國人”節目播出了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演唱的《我愛你中國》,感動了億萬國人。合唱團成員平均年齡72.3歲,他們中有我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有畢生從事國防軍工的將軍和工程師,許多校友“乾的是驚天動地的事,做的是隱姓埋名的人”。而今雖進入古稀之年,依然激情滿懷,初心依舊,感人至深。

這件事促使我再三自問,什麼是“清華人”?“清華人”,不僅是清華校友的總稱,本質上,是清華文化內涵的濃縮,更是清華歷代優秀校友的群體象徵。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奮起抗爭,救亡圖存,崛起復興的各個時期,數以萬計的清華校友獻身於革命和建設的各條戰線,從中湧現出一大批治學育人,創業興業,治國理政的棟樑之才,清華校友群體的家國情懷,忠誠,擔當,智慧,實幹和奉獻,凝聚成為清華享譽海內外的光榮名片。同學們,拿到清華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不僅意味你取得了清華研究生的入學資格,更意味著接受新的考問的開始。無論是研究生階段的學業,還是未來的職業生涯,考題繁複多變,但只有一個主題不變,那就是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的清華人。作為你們的導師,我們也責無旁貸和你們共同經歷和應對這樣的考問,更希望你們這一代能夠獲得歷史和社會的更高評價!

藉此機會,我想結合自己在清華的研究生學習經歷以及後續20多年的教學科研實踐,對清華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談點個人體會,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追求“有用之用”,更要善待“無用之用”。兩千多年前,莊子曾經批評“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在知識總量爆炸式增長的當今世界,過度的功利追求加重了通識和專業教育,知識學習和思維訓練之間的關係失衡,成為大學教育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斷引發反思的話題之一。從去年開始,我所在的航天航空學院開設了科學哲學和科學人文講座,希望以此加強教學計劃之外的讀書和研討風氣。眾所周知,“中西文化,薈萃一堂”,“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在清華校歌中體現出的教育思想,促成了清華文理兼修,古今熔鑄,中西貫通的學術氛圍和人才培養的成功實踐。在世界格局大變動的當今,懂點歷史,才能“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希望同學們從文史哲的融會貫通中,領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不同境界,汲取指導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文化精髓。實踐將會繼續證明,被一般認為追求的“有用”之學,很可能只管用一陣子,而被貶低的“無用”之學,將會管用一輩子。

第二點,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研究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我建議大家走出實驗室,多出去看看。清華有國內高校最好的藝術博物館、音樂廳,建議大家去看看畫展、看看演出,體會科學與藝術的辯證統一。建議大家利用社會實踐和假期,體察國情社情,來自發達地區的同學們儘可能多到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參加社會實踐,以開拓視野和“學思行”的統一,養成不尚空談接地氣的品格。

清華給研究生創造了非常好的國際交流環境,相信大家有機會走出國門,參加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體驗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鑑,以全球視野,堅定文化自信,在多變的世界格局中增強定力。

第三點,傳承和發揚清華人特有的崇尚體育精神。無體育、不清華。希望同學們學習和體驗馬約翰先生對體育文化遷移價值的詮釋,始終把鍛鍊強健的體魄作為完成學業和事業有成的前提,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觀追求卓越。

同學們,你們有幸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再過1個多月,我們將迎來建國70週年,再過兩年,你們將在清華園慶祝清華110週年華誕,你們將成為清華新百年曆史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創造者。

同學們,在清華讀研是一種生活方式。清華園是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更是你們放飛人生夢想的新啟航地,一代代清華人從這裡出發,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譜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希望你們珍惜在清華的求學機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時代的新長征中,以你們的濃墨重彩譜寫清華人的新篇章!

謝謝!

人物名片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李路明,1986年考入我校機械工程系,1996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他為航天員研發的質量測量儀等設備,被用於裝備“天宮一號”以及後續的系列飛船;他自主研發的治療帕金森病的“腦起搏器”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圖 | 石加東

編輯 | 李婧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清華人的使命感

——在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航天航空學院教授 李路明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親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這裡發言,首先,對研究生新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27年前,我和你們一樣,成為清華的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成長為一名研究生導師。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年年伴隨著迎來送往的希望,歲歲感受著春華秋實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在和同學們的朝夕相處中,我和周圍的老師一樣,不斷體驗和踐行清華人的擔當和使命。

也許大家會記得,前年央視綜合頻道“出彩中國人”節目播出了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演唱的《我愛你中國》,感動了億萬國人。合唱團成員平均年齡72.3歲,他們中有我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有畢生從事國防軍工的將軍和工程師,許多校友“乾的是驚天動地的事,做的是隱姓埋名的人”。而今雖進入古稀之年,依然激情滿懷,初心依舊,感人至深。

這件事促使我再三自問,什麼是“清華人”?“清華人”,不僅是清華校友的總稱,本質上,是清華文化內涵的濃縮,更是清華歷代優秀校友的群體象徵。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奮起抗爭,救亡圖存,崛起復興的各個時期,數以萬計的清華校友獻身於革命和建設的各條戰線,從中湧現出一大批治學育人,創業興業,治國理政的棟樑之才,清華校友群體的家國情懷,忠誠,擔當,智慧,實幹和奉獻,凝聚成為清華享譽海內外的光榮名片。同學們,拿到清華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不僅意味你取得了清華研究生的入學資格,更意味著接受新的考問的開始。無論是研究生階段的學業,還是未來的職業生涯,考題繁複多變,但只有一個主題不變,那就是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的清華人。作為你們的導師,我們也責無旁貸和你們共同經歷和應對這樣的考問,更希望你們這一代能夠獲得歷史和社會的更高評價!

藉此機會,我想結合自己在清華的研究生學習經歷以及後續20多年的教學科研實踐,對清華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談點個人體會,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追求“有用之用”,更要善待“無用之用”。兩千多年前,莊子曾經批評“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在知識總量爆炸式增長的當今世界,過度的功利追求加重了通識和專業教育,知識學習和思維訓練之間的關係失衡,成為大學教育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斷引發反思的話題之一。從去年開始,我所在的航天航空學院開設了科學哲學和科學人文講座,希望以此加強教學計劃之外的讀書和研討風氣。眾所周知,“中西文化,薈萃一堂”,“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在清華校歌中體現出的教育思想,促成了清華文理兼修,古今熔鑄,中西貫通的學術氛圍和人才培養的成功實踐。在世界格局大變動的當今,懂點歷史,才能“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希望同學們從文史哲的融會貫通中,領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不同境界,汲取指導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文化精髓。實踐將會繼續證明,被一般認為追求的“有用”之學,很可能只管用一陣子,而被貶低的“無用”之學,將會管用一輩子。

第二點,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研究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我建議大家走出實驗室,多出去看看。清華有國內高校最好的藝術博物館、音樂廳,建議大家去看看畫展、看看演出,體會科學與藝術的辯證統一。建議大家利用社會實踐和假期,體察國情社情,來自發達地區的同學們儘可能多到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參加社會實踐,以開拓視野和“學思行”的統一,養成不尚空談接地氣的品格。

清華給研究生創造了非常好的國際交流環境,相信大家有機會走出國門,參加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體驗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鑑,以全球視野,堅定文化自信,在多變的世界格局中增強定力。

第三點,傳承和發揚清華人特有的崇尚體育精神。無體育、不清華。希望同學們學習和體驗馬約翰先生對體育文化遷移價值的詮釋,始終把鍛鍊強健的體魄作為完成學業和事業有成的前提,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觀追求卓越。

同學們,你們有幸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再過1個多月,我們將迎來建國70週年,再過兩年,你們將在清華園慶祝清華110週年華誕,你們將成為清華新百年曆史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創造者。

同學們,在清華讀研是一種生活方式。清華園是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更是你們放飛人生夢想的新啟航地,一代代清華人從這裡出發,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譜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希望你們珍惜在清華的求學機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時代的新長征中,以你們的濃墨重彩譜寫清華人的新篇章!

謝謝!

人物名片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李路明,1986年考入我校機械工程系,1996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他為航天員研發的質量測量儀等設備,被用於裝備“天宮一號”以及後續的系列飛船;他自主研發的治療帕金森病的“腦起搏器”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圖 | 石加東

編輯 | 李婧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