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寄語清華2019級本科新生代表:更好的清華期待看到更好的你們'

"

8月15日下午,清華大學在工字廳東廳舉行新生代表座談會。校長邱勇來到16位本科新生中間,傾聽同學們的美好憧憬,暢談對新同學的殷殷期盼。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參加座談會。座談會由學生部部長白本鋒主持。

"

8月15日下午,清華大學在工字廳東廳舉行新生代表座談會。校長邱勇來到16位本科新生中間,傾聽同學們的美好憧憬,暢談對新同學的殷殷期盼。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參加座談會。座談會由學生部部長白本鋒主持。

邱勇寄語清華2019級本科新生代表:更好的清華期待看到更好的你們

邱勇講話

邱勇認真傾聽了每位同學的發言,他首先對同學們來到清華表示祝賀和歡迎。邱勇說:“大家在發言中談到,來到清華感覺一見如故,我見到各位新同學也有一見如故的感覺。祝賀大家在清華開啟嶄新的人生階段,相信清華的生活會比你們想象中的還要豐富多彩!”

邱勇從贈送給新生的《萬古江河》這本書談起。邱勇說,讀書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可以使人獲取知識、涵養氣質、提升境界。“希望你們不僅從《萬古江河》這本書中汲取營養,更要養成讀書的習慣,發自內心地熱愛讀書,一定會受益終身。”

談到“清華為什麼要吸引優秀的學生?”,邱勇說,清華有好的老師、好的設施,當然要吸引好的學生。學校為學生成長準備了足夠好的環境,而且這個環境還會不斷改善。同時,清華有很好的文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行勝於言”,好的文化非常重要,也是我們有信心把好學生吸引來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清華的社會責任,清華要培養為社會、為國家甚至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的棟樑之材,當然需要有最優秀的學生、最可造就的人才來到清華。

邱勇對新同學的未來發展寄予兩點希望。一是要樹立開放的心態。清華正在更加開放地走向世界,要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人才,希望同學們能夠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胸懷,不僅要為中國社會發展作出貢獻,還要立志為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貢獻力量。二是要進一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不能關起門來創新,一定在一種開放交流合作的過程之中,才可能真正有重大價值、重大意義的創新成果,要充分利用好學校平臺資源,不斷學習提升,並在過程中學會團隊精神、培養創新勇氣。

邱勇最後說,人生是一個持續攀登的過程,每一步都要付出努力,每一層都有新的風景,越到後來代價越大,但風景也會更加綺麗。隨著地理位置的升高,我們的自身境界、修為和人生價值也在不斷提升。這正是108歲的清華毫無滄桑之感,依然展現出少年心態的原因。“同學們,你們的到來為清華注入了新的活力。清華有信心培養出一代一代更好的清華人。更好的清華期待看到更好的你們,祝願大家有更好的成長!”

座談會上,新生代表們暢所欲言,講述個人成長經歷,分享進入清華大家庭的所見所感,展望對大學生活的期待。同學們紛紛表示,校長贈送給大家的《萬古江河》雖然開篇不易讀,但讀到後來漸入佳境。“變化”和“碰撞”是新生使用最多的概括這本書主題的兩個詞。這本厚重的歷史讀物給同學們帶來了看待歷史的多元視角,使他們對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有了更多思考。

來自澳門的周悅暉是化生類的一名新生,她在報到前參加了新生骨幹營,與大陸學生的交流越來越多,她笑稱“跟同學們都混熟了”。悅暉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學霸”雲集的校園裡,獲得由內而發的自信。

來自四川的雙胞胎兄弟張家豪和張家傑分別被錄取到電子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哥哥張家豪對芯片製造很感興趣,立志投身“中國芯”研究,突破芯片製造的瓶頸。弟弟張家傑通過了人工智能學堂班(簡稱“智班”)的選拔,期待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貢獻力量。兄弟倆都對清華生活滿懷憧憬,希望能通過樹立自信力和自定力,迎接未知的挑戰。

來自新疆的維族女孩古麗孜巴·阿迪力江入讀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她對自己能來清華讀書感到非常激動。她說:“我們中學的操場跑道只有200米,來到清華髮現校園很大,如果不是有機會走出家鄉看看世界,就不會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多小。現在我已經邁出了找尋目標的第一步,今後一定會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走向更大的舞臺。”

人文與社會類新生鬆丁江初是一名來自西藏的同學。熱愛運動的他希望積極參與清華的體育活動。“來到清華園,我感受到學校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關懷和照顧。雖然自己的基礎跟其他同學相比可能有些薄弱,但我會多向同學們學習、向老師們請教,儘快融入我們的清華大家庭。”鬆丁江初說。

來自美國的冉寧可(Nicholas Matthew Ramos)畢業於伊利諾伊州數理高中,從小酷愛軟件開發,自學編程並取得了驕人成績,如今他如願進入清華計算機大類學習。冉寧可還是個中國迷,曾自己編寫了學習中文的程序。“我要在清華園裡一邊提升中文一邊學習計算機專業,未來希望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繼續深造,作更多探索。”冉寧可說。

“九字班”年齡最小的新生鹿澤宇非常熱愛自然科學,在高中時便作出了本科攻讀化學專業的決定。他說,在讀《萬古江河》時,最深的感觸便是,無論是立足於國家發展,還是著眼於個人成長,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根在哪裡,然後抽枝發芽,開花結果。他希望自己能夠潛下心去鑽研基礎科學,在科研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學生處、教務處、校團委、本科招辦等部門負責人蔘加了座談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