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明真觀是一座有著近百年曆史的道觀廟宇,既是青島北部地區最大的一座道觀,也是老滄口的一座地標建築,坐落在曉翁村西側的振華路永平路十字路口的西北側,地鐵3號線的永平路站與其近在咫尺。明真觀是一座分前殿、中殿和後殿三層殿的二進院道觀,一直被人們稱作滄口大廟或曉翁村大廟,這與明真觀的幾次被摧毀又幾次被重建有關。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曉翁村以前叫小甕(當地音eng)頭,我記得是文革初期正式改為曉翁村的,一直到今天我們依然習慣把曉翁村叫做小甕頭,把明真觀叫做小甕頭大廟,我的童年和少年有不少時間是在曉翁村度過的,因此我對這座大廟也很熟悉。

儘管經常與小夥伴們在滄口大廟周圍轉悠著玩,但我只進過大廟一次,那還是跟著大人進廟裡找匡道長治痄腮。那時候大廟的前殿大門和門框是方形的,那道門檻很高,我在往裡邁腿的時候冷不丁看到殿內兩側矗立著威風凜凜的哼哈二將,腿一發軟一個跟斗就摔進大門裡面了。打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邁進滄口大廟的門檻半步。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作者與王懷山道長


我們幾個好友經常在一起講大廟裡曾經發生的事兒,李學峰院長的外曾祖父是當年四滄區商會會長,1944年明真觀搬遷到此處的時候就是他號召四滄商會的商人們以及當地鄉紳們捐的錢。島城知名書法家謝增敏的父親是大廟裡的武林高手兼一代名醫匡常修道長的得意弟子,謝增敏就是從小在大廟裡玩大的,是匡道長最喜歡的小孩子。王書孝(嶗山全真道金山派第22代傳人)是匡常修道長的嫡傳弟子,匡道長去下清宮做主持道長的時候,倆人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從滄口去了嶗山山裡,一直到1993年匡道長羽化(去世)。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島城知名書法家謝增敏與王懷山道長


那天,李學峰打電話約我和劉春弟一起去滄口大廟,因為前些日子我和這幾位哥們兒說起自己準備寫一篇滄口大廟的文章,因為我們都是在大廟附近長大的,大廟的歷史我們知道很多。恰逢上級有關部門委託劉春弟為明真觀做個沙盤。劉春弟是青島知名書法家、畫家、雕塑家,他曾經獲得青島市沙雕比賽的冠軍,有一次他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海灘上做沙雕,引起當地的轟動,當地新聞媒體對他的沙雕進行了報道

我和李學峰、劉春弟三個人相約去了滄口大廟。走到前殿門前,劉春弟忙著丈量大廟外圍尺寸去了,我和李學峰則走到大廟門前的小廣場準備從前殿門進去。現在的前殿大門已經改為拱形的了,門檻也不是當年的那種高門檻了。王書孝告訴我說,道觀的殿門都是方形門框,門檻很高。佛教的殿門是拱形門框,門檻很低。2003年對明真觀進行搶救性修復和保護的時候,是按照佛殿的圖紙修造的殿門和門檻,所以現在的前殿門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

既然現在已經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了,所以也就無所謂什麼樣的門框了。我們走進了前殿,這也是我第二次走進這座大廟,殿中央迎面是一尊塗著金身滿臉笑容的大肚彌勒佛。我又看到了矗立在過道兩側的兩尊神像,但那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哼哈二將,而是換成了一位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威武勇猛的守護神,它是道教的王靈官。還有一位是頭戴鳳翅兜鍪盔、足穿烏雲皁履、身披黃金鎖子甲的韋陀,它是佛教的守護神。在這個不是很大的前殿裡,王靈官和韋陀這兩位不同教門的守門神面對面共同把守著明真觀的前殿大門。

我笑著問李學峰,道教和佛教曾經是勢不兩立的兩大教派,近在咫尺的這一道一佛兩尊門神整天大眼瞪小眼的,眼珠子不會冒出火來吧?李院長的一番解釋既逗笑了我又化解了我的困惑,他說:明真觀已經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了,而且不光是滄口大廟,青島地區的很多廟宇都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了,全國很多的廟宇都這樣了,道教和佛教都是一家人了。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穿過前殿,就是明真觀的第一進院子,靜靜的大院裡樹木蔥鬱、綠陰扶疏、香火繚繞,迎面就是中殿“靈母殿”。李學峰引領我走到院子西側的一個石碑前,他指著石碑告訴我說這就是明真觀的“功德碑”,上面銘刻著1945年那年明真觀重建時的資助人名單。走到近前,我看到功德碑的正面上方刻著“萬古流芳”四個大字,但碑文已經很模糊了。經過仔細辨認之後,我讀出上面有監築本觀領袖總監督的名字、有幾位協理領袖的名字、有幾位玄都觀領袖的名字、有幾位玉都觀領袖的名字、以及道德觀領袖的名字。

我繞到石碑的後邊,上方刻著“樂善好施”四個大字,碑文卻一個字也辨認不出來了,李學峰說那上面銘刻著當年那些捐錢建造明真觀的人名。他告訴我說這塊功德碑也是屢遭磨難,在文革中被推倒,後來就失蹤了,一直到2003年的11月才被人發現,這塊深埋在地底下39年之久的明真觀功德碑才得以重見天日,重新矗立在這裡。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明真觀的舊址在滄口飛機場內西側靠近四滄馬路(現在的四流中路北端)的位置,始建於1925年,屬於嶗山下清宮的一個分點,當時去往下清宮的交通很不便利,於是就在老滄口建起了一座佔地近4000平方米的道院。一期工程有玉皇殿、三教殿和純陽殿。1935年開始二期工程,增建了功德堂、護法殿和呂祖殿兩廂房以及西殿的西院牆。

那座道觀剛建起來的時候還沒有名字,只是隸屬於嶗山下清宮的一個小道觀,是為了方便老滄口當地那些善男信女們不用跑遠路到大山裡面的下清宮進廟上香。那座道觀建起來之後,有一位叫明真的道長雲遊到了這裡,就留在觀裡修行練道。後來明真道長羽化了,也就是道家所講的“得道昇天”了。為了紀念明真道長,這座道觀被命名為明真觀。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建成後的明真觀建築精美,香火旺盛,每年四月初八的明真觀廟會都吸引四方百姓前來趕會,那場面熱鬧非凡。在明真觀的不遠處還有一座長壽庵,那座長壽庵不算很大,但香火已經延綿數百年,在庵內圓寂的住持就達九位之多。上世紀初,長壽庵裡又增建了一座七神殿,與長壽殿相隔僅一米遠,形成了“三步兩座殿”的景象。

1932年5月份,中國航空公司董事長波安德致函青島市長沈鴻烈,提出在青島興建一座飛機場。同年6月份即開始籌備途經青島的上海至北平航線,國民政府交通部和中國航空公司派員到青島,與青島市政府及有關方面就籌設飛機場一事進行交涉。到了1932年的10月,大甕村區域被選定為飛機場用地,總面積為3230公畝。因為這片土地早在1921年的3月就被日本山東農事株式會社租用,3年租期過後日方提出再續租30年,遭到青島方面拒絕。飛機場選址計劃確定後,日本人提出土地補償金。1932年11月7日青島市政府以25000塊大洋將那片土地贖回,交由中國航空公司開闢民用機場。

1933年1月11日,中國航空公司的上海—南京—海州—青島—天津—北平航線正式開通,青島滄口飛機場正式投入運用,此航線為當時中國航空公司開闢的中國國內3條主要幹線之一,該航線全程1427公里,每週上海、北平各飛3次,標誌著青島從此開始了民用航空運輸的歷史。儘管滄口飛機場已經投入正常運營,但因為只是一個停靠機場,所以並沒有將周邊的幾個村子拆遷,明真觀和長壽庵依然香火很旺。

1938年,日本人第二次侵佔青島,為了增強對膠東地區的軍事進攻,他們開始擴建滄口飛機場,後來又籌劃拆除明真觀和長壽庵。聞聽日軍擴建機場將明真觀和長壽庵也劃入拆除範圍,當時的市政府、明真觀會董、各村百姓、社會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請求日軍保留明真觀和長壽庵,但並沒有被日本人所採納。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1947年,蔣介石在滄口機場


1943年,日軍對滄口飛機場的第三次擴建正式啟動,他們強行拆除了明真觀和長壽庵,只給補償了10萬塊錢,而僅僅明真觀的神像群搬遷以及存放租房、蓋圍牆就耗去8萬元,剩下那點錢想重建明真觀是根本不可能的。與此同時,日本人還拆遷了大甕頭村和大興村並侵佔了大片農田,此舉殃及到了東南山村、小甕頭村、西流莊,嶗山下清宮的廟產土地以及當地鄉紳們的土地也被強佔去很多。

因為沒有重建資金,明真觀遷出的神像供案等物品一直存放在滄口小學,也就是現在的永寧路小學。一直到了1944年,小甕頭的村民捐地4畝、四滄區的商界人士、民間百姓、善男信女們一起集資捐錢,在小甕頭村西頭重建了一座明真觀。

雖然這座明真觀是按照原有的殿院式樣重建的,依然還是分前、中、後三層大殿,卻與當年的明真觀的規模和氣派不可同日而語,但比起被拆毀的長壽庵就幸運多了,長壽庵一直沒有被重建,只能作為老滄口的歷史偶爾被人們提起。重建後的明真觀香火很旺,前來上香的近郊遠郊香客眾多,逢廟會的時候大廟前可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王書孝和謝增敏告訴我說,明真觀曾經有一位王道長做主持道長,他以前是在華新紗廠工作的上海人,是隨著華新紗廠的老闆周志俊(周老二)到青島來的。有一次他買好了船票要回上海探親,恰好廠裡有一位會計有急事要趕回上海。當時交通很不便利,坐的船也只是小貨輪,而且搞到一張船票很難。但他與這位會計是好哥們兒,再加上週老闆勸他把票先給這位會計,他可以稍晚些時間再回上海,於是他就把這張珍貴的船票轉讓給了這位會計。可誰知,這位會計乘坐的小貨輪在海上遇到了狂風暴雨,船顛覆了,所有的人都遇難了。

聽到好哥們兒遇難的噩耗,這位王先生悲痛欲絕,他認為是朋友替自己去死了,於是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乾脆就走進明真觀做了一名道士。後來,他又做了明真觀裡的主持道長,他就是後來被老滄口人常常唸叨的王道長。王道長的羽化(道家的得道昇天)很奇特,謝增敏的父親是明真觀里名震江湖的武林高手匡常修道長的徒弟,有關王道長的羽化謝增敏瞭解得最清楚,因為他親眼所見了,他也給我詳細描述過。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匡常修道長向他的弟子王書孝(王懷山道長)傳授道教

明真觀裡還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道長,人稱能文能武的“匡老道”,也就是前面我所講的匡常修道長。我的朋友王書孝,也就是著名武林高手王懷山道長,他對我講了匡常修道長的許多過往,因為他是匡道長的嫡系弟子。從王書孝的介紹中我得知,匡常修道長出家於嶗山白雲洞,武藝高強。他有兩絕:一是腿功;一是道家氣功,是名震江湖的“鐵拳匡飛腿”,他的36路腿法和無形腳可以前後左右施展,而且無論對方近身還是遠身,都無法躲避他的飛腿。匡道長集金山派武術和道家功法於一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青島流傳的陸合拳、陸合刀、陸合棍、陸合槍、三十六腿就是他在民間傳授的。1983年,陸合拳改名為玄真內家拳。

1980年5月,青島園林局將匡常修請回嶗山任下清宮監院,恢復並擴建這座有著2100多年曆史的道觀。匡常修道長和王書孝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從滄口去了嶗山山裡,匡道長在下清宮做了住持道長。道教恢復之後,作為嶗山各道觀之首的下清宮(後改為太清宮)的住持道長,江湖上人稱“匡道爺”的匡常修同時也兼任中國道教協會理事、山東道教協會副會長、青島市道教協會會長、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武術氣功學會第一名譽會長、青島市氣功科學研究會顧問、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人大代表等數職。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匡常修道長與王懷山道長

1983年,國家宗教局邀請匡常修道長去被譽為北方第一道教叢林(嶗山太清宮列為第二)、安厝全真龍門派祖師邱處機的靈柩、全真龍門派的祖庭北京白雲觀做住持道長,他卻婉言拒絕了,他說他喜歡嶗山、喜歡嶗山水,捨不得離開嶗山。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知道最多的則是匡道長的醫術,因為匡道長的醫術很高,在當時那個年代他給當地老百姓也確實醫治了不少的病。匡道長性喜讀書,既精通武功又鑽研醫道,可謂文武全才,他除了給人開方治病,還傳授武功,當年住在明真觀周圍那些喜歡武術的青少年們蜂擁而至,就連一些外地有武術根基的人也都慕名而來,拜匡道長為師學習武功。

匡道長在這座道觀裡一待就是六年,一直到1964年的破四舊運動開始了,身懷絕技醫術高超的匡老道被趕出了明真觀,回老家膠縣做鄉村醫生去了,其他幾位道士也都被遣返回各自的原籍。已經脫離凡塵的匡道長一直惦記著滄口大廟,在那14年間他經常回青島,去了就住在滄口街上的王書孝家,和王書孝睡一個炕上,並將一身的功夫傳授給了王書孝。

匡道長他們被趕出大廟之後,裡面的神像都被砸毀,三座大殿和所有的偏殿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說起這件往事,王書孝和謝增敏告訴我說,當時造反派們把大廟裡的神像都砸毀了不說,最後還堆積到院子當中,一把大火點著了那些木製神像,那火一直燒了半個月,香氣籠罩在大廟的周邊,因為那些神像都是用一些從南方運來的上好樟木製作的。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2005年滄口大廟重新開放之日的盛況


不久,被毀的曉翁村大廟改建成了一家服裝廠,也就是青島第26服裝廠。文革結束後,這座昔日的大廟又被改建成滄口少年宮。2003年,當地政府開始對明真觀進行搶救性的修復和保護,修復後的明真觀佔地面積4600平方米,依然分為前殿、中殿和後殿三層大殿。2005年4月10日,修葺一新的明真觀面向社會開放。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三教祖師殿,中奉孔子、左奉釋迦牟尼、右奉老子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青島記憶】命運多舛的滄口大廟


我們三個人又參觀了明真觀的中殿和後殿,就連那些偏殿我們也進去看了幾眼。玉皇大帝、四大天王、王母娘娘、觀音菩薩、八仙、如來佛、靈山老母、眼光娘娘、月光娘娘、胡三太爺、胡三太奶、呂祖、三教合一至尊的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各門神仙分散在大廟裡的幾個殿內,甚至紅面長髯的關公和花袍淨面的岳飛也在其中,明真觀確實已經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了。

作者:胡寶星,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青島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理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