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海安子村'

"

安子村,位於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約1.5公里處,大頂山與團山腳下,安子灣北岸,依山傍海。2006年,全村有138戶,422口人;居民有薛、侯、柳、席、馮、張等姓氏,皆為漢族。

"

安子村,位於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約1.5公里處,大頂山與團山腳下,安子灣北岸,依山傍海。2006年,全村有138戶,422口人;居民有薛、侯、柳、席、馮、張等姓氏,皆為漢族。

依山傍海安子村

(輪渡停靠安子碼頭)

據《薛氏房譜》記載,原薛家島村薛姓先祖薛遇林有七個兒子,分為七甲。後來,薛氏四甲人一支股由原薛家島村遷至這裡居住,逐漸繁衍成村。

相傳,明朝年間,大頂山與團山腳下有一條由北向南的大水溝,溝東崖有一座尼姑庵。這裡雜草橫生,荊棘遍佈,該庵俗稱棘荊庵。因地處原薛家島村東北部,該庵亦稱東北庵。庵外有兩株參天的古柞樹,枝繁葉茂。從遠處看,兩棵樹好像撐在空中的兩把碩大的雨傘。

因村北有座尼姑庵,本村故名北庵子村。據考,最早遷來的薛姓先人,住在大門裡一帶。後來,又有部分薛姓先人遷來,住在西莊。此外,本村還陸續形成了東胡同、下崖等居民點。

清朝末年,侯姓一家由附近豹窩村遷來,住村東北角。20世紀20年代,柳姓一家遷來,住村前。後來,席、馮、張、王、李等姓人陸續遷來,分別住在東胡同、下崖、西莊。20世紀70年代,因“庵”與“安”諧音,本村改稱安子村。

"

安子村,位於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約1.5公里處,大頂山與團山腳下,安子灣北岸,依山傍海。2006年,全村有138戶,422口人;居民有薛、侯、柳、席、馮、張等姓氏,皆為漢族。

依山傍海安子村

(輪渡停靠安子碼頭)

據《薛氏房譜》記載,原薛家島村薛姓先祖薛遇林有七個兒子,分為七甲。後來,薛氏四甲人一支股由原薛家島村遷至這裡居住,逐漸繁衍成村。

相傳,明朝年間,大頂山與團山腳下有一條由北向南的大水溝,溝東崖有一座尼姑庵。這裡雜草橫生,荊棘遍佈,該庵俗稱棘荊庵。因地處原薛家島村東北部,該庵亦稱東北庵。庵外有兩株參天的古柞樹,枝繁葉茂。從遠處看,兩棵樹好像撐在空中的兩把碩大的雨傘。

因村北有座尼姑庵,本村故名北庵子村。據考,最早遷來的薛姓先人,住在大門裡一帶。後來,又有部分薛姓先人遷來,住在西莊。此外,本村還陸續形成了東胡同、下崖等居民點。

清朝末年,侯姓一家由附近豹窩村遷來,住村東北角。20世紀20年代,柳姓一家遷來,住村前。後來,席、馮、張、王、李等姓人陸續遷來,分別住在東胡同、下崖、西莊。20世紀70年代,因“庵”與“安”諧音,本村改稱安子村。

依山傍海安子村

(薛家島旅遊汽車站)

本村北依團山,南臨安子灣,東與青島老市區隔海相望。村中部、東部各有一條南北走向、長約1華里的溝壑。山上山下鬆槐蔥蘢,芳草萋萋。昔日,人們形容這裡為“北依青山南臨灣,水清灘平好行船”。本村東距安子碼頭1公里,村前有“泰(安)-薛(家島)”公路通過,交通便利。

從顯浪嘴到村東海域是一個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天然港灣一安子灣。安子灣的海產品,以蛤蜊、莫蝴蝦最為著名。本地海產精品“南蚶北蛤東蟶”中的“北蛤”,即指安子灣出產的蛤蜊。安子灣是膠州灣西岸最安全的港灣之一,早年便是木帆船停泊避風的好去處,故有“薛島桅林”之稱。

德國侵佔青島時期,於1904年在這裡修築了一座碼頭。因其臨近安子村,故稱安子碼頭。當時,碼頭只有50米長,3米寬。1932年,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將其擴建到近100米長。解放後,政府於1949年、1967年、1980年,分三次對其進行擴建。安子碼頭現長223.5米,總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可同時停靠2000噸級船舶兩艘。

"

安子村,位於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約1.5公里處,大頂山與團山腳下,安子灣北岸,依山傍海。2006年,全村有138戶,422口人;居民有薛、侯、柳、席、馮、張等姓氏,皆為漢族。

依山傍海安子村

(輪渡停靠安子碼頭)

據《薛氏房譜》記載,原薛家島村薛姓先祖薛遇林有七個兒子,分為七甲。後來,薛氏四甲人一支股由原薛家島村遷至這裡居住,逐漸繁衍成村。

相傳,明朝年間,大頂山與團山腳下有一條由北向南的大水溝,溝東崖有一座尼姑庵。這裡雜草橫生,荊棘遍佈,該庵俗稱棘荊庵。因地處原薛家島村東北部,該庵亦稱東北庵。庵外有兩株參天的古柞樹,枝繁葉茂。從遠處看,兩棵樹好像撐在空中的兩把碩大的雨傘。

因村北有座尼姑庵,本村故名北庵子村。據考,最早遷來的薛姓先人,住在大門裡一帶。後來,又有部分薛姓先人遷來,住在西莊。此外,本村還陸續形成了東胡同、下崖等居民點。

清朝末年,侯姓一家由附近豹窩村遷來,住村東北角。20世紀20年代,柳姓一家遷來,住村前。後來,席、馮、張、王、李等姓人陸續遷來,分別住在東胡同、下崖、西莊。20世紀70年代,因“庵”與“安”諧音,本村改稱安子村。

依山傍海安子村

(薛家島旅遊汽車站)

本村北依團山,南臨安子灣,東與青島老市區隔海相望。村中部、東部各有一條南北走向、長約1華里的溝壑。山上山下鬆槐蔥蘢,芳草萋萋。昔日,人們形容這裡為“北依青山南臨灣,水清灘平好行船”。本村東距安子碼頭1公里,村前有“泰(安)-薛(家島)”公路通過,交通便利。

從顯浪嘴到村東海域是一個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天然港灣一安子灣。安子灣的海產品,以蛤蜊、莫蝴蝦最為著名。本地海產精品“南蚶北蛤東蟶”中的“北蛤”,即指安子灣出產的蛤蜊。安子灣是膠州灣西岸最安全的港灣之一,早年便是木帆船停泊避風的好去處,故有“薛島桅林”之稱。

德國侵佔青島時期,於1904年在這裡修築了一座碼頭。因其臨近安子村,故稱安子碼頭。當時,碼頭只有50米長,3米寬。1932年,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將其擴建到近100米長。解放後,政府於1949年、1967年、1980年,分三次對其進行擴建。安子碼頭現長223.5米,總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可同時停靠2000噸級船舶兩艘。

依山傍海安子村

(徳佔時期建立了碼頭)

薛家島旅遊交通碼頭於2002年建成,北靠安子碼頭,南依薛家島旅遊度假區。包括一座輪渡碼頭,有千噸級渡輪泊位2個;一座遊艇碼頭,一座高速船碼頭,各有泊位2個。候船廳、停車場等配套設施齊全。

解放戰爭時期,村民們碾軍糧,做軍鞋,運送軍用物資,積極出夫支前。1945年10月,被國民黨軍收編不久的原偽軍李伯泉部,再次佔領薛家島。解放軍經過激戰,圍殲了這支敵軍。期間,村民們紛紛騰出房屋,拿出工具,支援解放軍。1947年,村民薛瑞雲、薛連正父子受我黨工作人員的安排,由青島敵佔區向解放區運送機器時,被國民黨軍查出,父子二人被關入牢房。數日後,他們才被保出。1948年冬,薛保欣等村民參加了淮海戰役的支前工作,圓滿完成了任務。

薛連照,1945年生,1987年任黃島區副區長,省人大代表,1991年病故。

從前,村民用水多靠山溝、小河存水。1932年,人們打了一口井,但水質較差,多用於灌溉。1955年,借集體的力量,人們在村東、村西的三條溝壑裡,分別閘起三座小水庫,截住自大頂山、團山而下的溝水。20世紀70年代,人們在村前建起了兩座大口井。“山溝截流崖下井”,是當時村裡治水工程的真實寫照。20世紀90年代初,村裡投資鋪設了輸水管道,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

村民的住房原多為“草披屋”。20世紀20年代,村裡有瓦房十餘間,但多為店鋪。20世紀60年代,人們逐漸開始拆除舊房,建起新磚瓦房。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人們按統一規劃的標準建起新住房,村西莊的住戶開始向東莊集中搬遷。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莊居民均遷至東莊。1995年,村裡在“泰(安)-薛(家島)”公路北側建起部分樓房,還先後建起新穎的別墅23棟。

早年,村周圍的山上林木遍佈。1948年,國民黨軍再次佔據薛家島時,全村約200多畝山林被毀殆盡。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不斷地植樹造林和不懈地護山育林,使村周邊滿山滿溝林木密佈,鬱鬱蔥蔥。

1981年,當時的薛家島公社在本村前建造了一座長1.5公里的攔海閘壩,壩內形成了一個水灣,稱“大蝦灣”。2002年,該灣被填平。如今,北海船廠在這裡建起了一片住宅樓。

20世紀50年代以前,在開春時,人們一般由安子灣到青島做海上販運;在清明節前後,便在靈山島、董家口等海域開展捕撈;在夏季體漁期間,則務農;在秋冬季節,又開始進行販運,載著花生、食油等特產到青島或南下江蘇、浙江等地開展商貿活動,有時也經安子灣載運客商往返於青島。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漁船逐漸機械化,近海捕撈被遠洋深海捕撈代替,漁業生產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大搞海水養殖,養殖的品種由海帶逐漸發展到扇貝、對蝦、梭蟹、海蔘、鮑魚等多類。同時,還開展多種經營。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70萬元,人均純收入7204元。

《遠近聞名的武術村》

據老人說,早在18世紀,本村便是膠州南鄉遠近聞名的武術村。清朝康熙年間,村裡習武練功蔚然成風。上至族長,下至百姓,童叟皆練武功。較為出名的有“七路花鞭”、“梢子棍”、“花刀”等功夫。大門裡一薛姓族老,在膠州府武術考試中曾中了舉人,膠州府還為其懸掛了牌匾。從清康熙年間到民國初期,武術村的名聲一直流傳於世。外村常有人前來請教,土匪也少敢入村騷擾。

德國人侵佔青島後,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一天,兩個荷槍實彈、耀武揚威的德國兵出現在安子村。大門裡薛姓族老薛克合的一隻狗在街頭被他們用槍打死。德國兵這種“打狗欺主”、欺壓中國人的行為,令薛克合怒不可遏。他用點穴功將這兩個德國兵點翻在地,使他們動彈不得。後在眾鄉親的勸說下,薛克合才給兩個德國兵解了穴。這一舉動教訓了德國侵略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