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ICE演繹過山車 誰最受傷?

期貨 棉花 基金 跳水 中國棉花網 2017-05-20
觀察:ICE演繹過山車 誰最受傷?

中國棉花網專訊:5月11-17日ICE期貨7月合約從76.17美分暴漲至87.18美分(三個交易日漲幅14.45%,創2010年12月份以來新高)而後又經歷兩日大跌,盤中下破80美分強阻力位(低點79.99美分),跌幅8.24%,如此大開大闔令投機商、棉商和紡織企業血脈噴張,躁動不已,隨過山車行情進入尾聲,多空雙方僵持、對峙局面初步確立。值提注意的是ICE期貨7月、10月、12月合約盤面價格呈遞減(5月18日分別為80-81美分、76-77美分、74-75美分),基金遠月移倉的跡象明顯。雖然本輪上漲具有“力度猛、幅度大”的特點,但因來去匆匆,對於套保的棉花企業而言除了支付鉅額的保證金,確保不被強行平倉外,幾乎沒有多少損失(ICE重心上移,部分套保單存在虧損),只需等待5月底ON-CALL點價合同生成。那麼這輪大漲大跌誰受的傷較重呢?筆者分析如下:

其一、採取的回購或合同違約的棉花出口、貿易企業。由於短短三個交易日ICE大漲11.01美分/磅,美棉、澳棉、西非棉、印度棉等2016/17年度現貨也應聲調漲8-9美分/磅(如C/A SM 1-5/32〞從92美分/磅漲至101美分/磅),而且品質越好、等級越高漲幅越大,部分出口企業、貿易商不打算按合同裝船交貨,與紡織廠等買家重新協商價格、重訂合同,否則採取延期裝運或無限期裝船;有的貿易商則直接同買方商討回購合同,給予採購方金額不等的補償(由於外棉現貨上漲8-9美分/磅,有的貿易商合同以加價1.5-2.5美分/磅回購),但隨著ICE、外棉現貨報價觸頂跳水,採取回購或違約的貿易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利潤和信譽雙雙受損。

其二、近兩日高位點價的紡織廠或其它採購商。考慮到2016/17年度美棉籤約銷售進度達到USDA預測年度出口量的104%(截止5月中旬前,美國內棉花只剩下70萬包),不僅中國、越南、印尼、土耳其等國紡紗廠、貿易商可選購美棉的空間非常狹窄,美國內紗廠也只能採購陳棉;加上2017年美棉種植進度較往年幅大緩、減截止4月底2016/17年度澳棉銷售進度已達到80%以上、中國儲備棉去庫存比較順暢及美元指數連續下跌,一些籤ON-CALL合約的買家擔心ICE繼續在基本面和資金面的支撐下上漲,因此在7月合約85美分/磅以上紛紛點價成交,從目前看,抄的既不是底,也不是腰,而是頭部。

其三、跟風入市場試圖混水摸魚的多頭散戶。業內分析,本輪ICE反彈的根本原因是投機資金大量湧入包括棉花在內的眾多農產品市場,而棉花制所以成為領頭羊的關鍵是其既有農產品屬性,對金融、外圍商品的影響也很敏感;另外棉花品種盤面小、拉漲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但85美分/磅甚至82美分/磅以上多頭散戶大舉入市做多對整個盤面起到推波助瀾甚至配角轉正的作用;但不曾想,隨投機基金快速獲利平倉,ICE期貨大跳水,剛剛入市想分到一杯羹的散戶被關在門裡,短期不割肉恐怕難脫身。(責編:裴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