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推出的新劇《切爾諾貝利》,可以說是2019上半年的爆款。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電視劇《切爾諾貝利》

5集的迷你劇,目前更到第3集,依然在豆瓣維持著9.7的高分。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切爾諾貝利,光是念出這5個字,相信凡是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免不了打一個冷顫。

它已不僅僅是一個地名,而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場人為災難——切爾諾貝利核洩漏。

  •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核事故

一切始於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8噸多強輻射物質隨風飄散。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爆炸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

它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在2005年所提出的切爾諾貝利事件報告中,共56人死亡(47名救災人員,9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並估算暴露在高度輻射線物質下的大約60萬人中,將額外有4,000人將死於癌症。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

毫無疑問,該事故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

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仍是一座無人區,輻射的影響依然沒有被消除。

  • 倖存者的真實口述

新劇《切爾諾貝利》對歷史的高度還原及真相追尋,為它帶來了極高的口碑。

而談到這部劇,就不得不說它的參考藍本——《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該書的作者名叫S. A. 阿列克謝耶維奇

來自白俄羅斯,2015年憑藉此書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阿列克謝耶維奇

在撰寫切爾諾貝利的慘痛歷史之時,她沒有借用任何創造性的文學手法,既不是小說,也不是自傳。

而是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完全以紀實文學的手法,在這些經歷者的口中,記錄著這場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受輻射影響致畸的嬰兒

如《紐約時報》評價的那樣“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殘留在倖存者身上的輻射。”

有人因此質疑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寫作功力,可她對切爾諾貝利災難的紀實還原,正是作家手中那支筆的力量所在。

這些倖存者的口試實錄,都在一字一句地告訴我“比一次災難更恐怖的,是謊言。而比謊言更恐怖的,是遺忘”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

正因為是報告文學,就意味著書裡的每一個字,每一段離別,每一次死亡都是切實發生在這個世界上。

就像諾貝爾頒獎典禮上對她評價的那樣:她那複述寫作法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英勇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這段歷史應該被提起,應該被記錄,也應該不從我們的記憶裡消逝。

  • 該說死亡還是愛情?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說死亡還是說愛情?”

這是第一篇的採訪開頭,來自一位消防員的妻子。

妻子名叫柳德,他的丈夫是一名消防員,他們結婚才剛剛不久,相愛又美滿。

一晚丈夫接到臨時通知,被派往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理由是“電站失火”。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電視劇《切爾諾貝利》

矇在鼓裡的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核洩漏的嚴重性,官方也選擇用隱瞞來掩蓋問題。

當時的天空像是被火焰點亮,柳德只能守在家裡,等待丈夫的歸來。

後來,直到丈夫被送去了醫院,柳德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電視劇《切爾諾貝利》

可笑的是,當時官方仍以“煤氣中毒”來搪塞核輻射的事實。

甚至後來丈夫被送往莫斯科救治,妻子也是從別人的口中得知。

帶著所有存款隻身前往莫斯科的柳德,在醫院裡隱瞞自己懷孕的事實,如願見到了自己的丈夫。

就在莫斯科與丈夫相伴的時間裡,她親眼目睹著丈夫身體的潰爛。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電視劇《切爾諾貝利》

她說:

他開始變了——我每天都看見不同的他……燒灼的傷口開始顯露……嘴裡、 舌頭上和麵頰 上,開始出現小塊潰瘍,之後它們逐漸蔓延。粘液層層結痂,白色的痂皮。他的面色……體色,逐漸變得烏青……紫紅……灰褐……但這是我的瓦夏,我那麼珍愛的瓦夏!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

輻射就這麼不斷吞噬著她的丈夫,而她依然堅持不離開他,全心全意的照顧。

接受超過人體承受輻射量4倍的丈夫,還是離開了人世。

而她肚子的孩子,也在分娩的那刻而宣告死亡。

一時間,她接連失去了兩個摯愛。

痛心的是,因為輻射,作為家人的柳德,甚至無法安葬丈夫的遺體。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電視劇《切爾諾貝利》裡水泥澆築的棺材

他的遺體只能被葬在焊死的鋅制棺材裡,水泥板的下面。

失去丈夫的柳德,在面對阿列克謝耶維奇說:

他們正在死去,卻沒人真正過問。 問我們經歷過什麼……看見過什麼……人們不想傾聽死亡,不想傾聽恐怖……但是我給您講述了愛情……我是怎麼愛的……

逝者已矣,輻射永存

柳德的故事,只是屬於這上千上萬的倖存者之一。

在這場史上最浩大的悲劇裡,作者阿列克謝耶維奇本身,也是核輻射的受害者。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

她生活在汙染區內,其母親也因為輻射而雙目失明。

所以在這本作品裡,她不僅是這場災難的親歷者,也是記錄者。

在事故發生後五年,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輻射的危險,深入切爾諾貝利,採訪當地的倖存者。

上百位受訪者裡,有無辜的居民、不知情的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次痛徹心扉的經歷。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

當事件“平息”,他們卻仍生活在恐懼、憤怒與不安之中。

輻射已經深入他們的骨髓,折磨著他們的一生。

如果這場技術劫難尚未發生,如果沒有掩埋真相而是緊急疏離人群,如果能夠正視錯誤的發生而非消極的迴避,是否這些受害者的痛苦會比現在少那麼一些?

可惜我們不能知道答案是什麼,因為我們永遠無法再來一次。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

阿列克謝耶維奇,是在用平凡個體的聲音拼貼出時代的全景,書寫著一部人類的啟示錄。

每一個看似微小的聲音裡,都藏著歷史的祕密,國家的隱瞞,俄羅斯人的勇敢、憤怒、同情與愛。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電視劇《切爾諾貝利》

它比小說更驚人,也比電視劇更殘忍。

據說,本是人類禁區的切爾諾貝利,在33年後的今天,成為了不少野生動物的聚集地。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30年後的切爾諾貝利

不少新聞都聚焦於生機的重返,而那些人類與地球的傷痕,卻永遠無法被治癒。

這本書裡,才是真正的「切爾諾貝利」

30年後的切爾諾貝利

在圖片上看著如今森林與城市交融的切爾諾貝利,不禁想起阿列克謝耶維奇所說:切爾諾貝利核爆是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

這次災難完全就是一場沒有槍林彈雨的戰爭,與大屠殺、集中營一樣,它折磨著無數的個體,帶走了無數的生命。

這本書給了我們紀念時代苦難的勇氣。

我們應該如此,我們本應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