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樑。

絳河裡,碧煙上,

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裡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樑。

絳河裡,碧煙上,

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裡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樑。

絳河裡,碧煙上,

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裡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樑。

絳河裡,碧煙上,

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裡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樑。

絳河裡,碧煙上,

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裡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馬嵬·其二

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故事為抒情對象。詩開首即說“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而言。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兩句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當日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幻滅成空。回憶往事,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歲星十二年一週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約為四紀。“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 ,生活幸福 。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樑。

絳河裡,碧煙上,

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裡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馬嵬·其二

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故事為抒情對象。詩開首即說“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而言。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兩句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當日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幻滅成空。回憶往事,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歲星十二年一週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約為四紀。“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 ,生活幸福 。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碧落銀河之畔,正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良好場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風玉露之七夕才相會呢?大約正是由於仙家之好別離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詩人苦悶難釋的孤寂心態,語意感傷,心境難堪。

本詩從猜測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離別之苦,才有佳期之樂。然後轉到描寫佳期的喜慶氣氛,以及期盼團圓的心情。最後想到民間風俗,問:“既奉出食品,讓蜘蛛代為乞巧,那又如何答謝搭鵲橋的烏鵲呢?”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樑。

絳河裡,碧煙上,

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裡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馬嵬·其二

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故事為抒情對象。詩開首即說“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而言。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兩句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當日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幻滅成空。回憶往事,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歲星十二年一週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約為四紀。“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 ,生活幸福 。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碧落銀河之畔,正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良好場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風玉露之七夕才相會呢?大約正是由於仙家之好別離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詩人苦悶難釋的孤寂心態,語意感傷,心境難堪。

本詩從猜測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離別之苦,才有佳期之樂。然後轉到描寫佳期的喜慶氣氛,以及期盼團圓的心情。最後想到民間風俗,問:“既奉出食品,讓蜘蛛代為乞巧,那又如何答謝搭鵲橋的烏鵲呢?”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唐·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

七夕歌

北宋·張耒

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宮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雲作橋。

橋東美人天帝子,機杼年年勞玉指。

織成雲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得牽牛夫。

自從嫁後廢織紝,綠鬢雲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

但令一歲一相逢,七月七日河邊渡。

別多會少知奈何,卻憶從前恩愛多。

匆匆離恨說不盡,燭龍已駕隨羲和。

河邊靈官曉催發,令嚴不管輕離別。

空將淚作雨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

寄言織女若休嘆,天地無情會相見。

猶勝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殿。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

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樑。

絳河裡,碧煙上,

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

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臺。

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裡翻成晝。

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七夕

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馬嵬·其二

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故事為抒情對象。詩開首即說“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而言。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兩句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當日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幻滅成空。回憶往事,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歲星十二年一週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約為四紀。“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 ,生活幸福 。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碧落銀河之畔,正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良好場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風玉露之七夕才相會呢?大約正是由於仙家之好別離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詩人苦悶難釋的孤寂心態,語意感傷,心境難堪。

本詩從猜測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離別之苦,才有佳期之樂。然後轉到描寫佳期的喜慶氣氛,以及期盼團圓的心情。最後想到民間風俗,問:“既奉出食品,讓蜘蛛代為乞巧,那又如何答謝搭鵲橋的烏鵲呢?”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唐·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

七夕歌

北宋·張耒

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宮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雲作橋。

橋東美人天帝子,機杼年年勞玉指。

織成雲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得牽牛夫。

自從嫁後廢織紝,綠鬢雲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

但令一歲一相逢,七月七日河邊渡。

別多會少知奈何,卻憶從前恩愛多。

匆匆離恨說不盡,燭龍已駕隨羲和。

河邊靈官曉催發,令嚴不管輕離別。

空將淚作雨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

寄言織女若休嘆,天地無情會相見。

猶勝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殿。

詩詞中的七夕節(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