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繼續循千尋的足跡,去看宮崎駿在《千與千尋》中所佈下的歷史和文化的結界吧,在上一篇《千與千尋》當年憑啥瘋狂攬獎?那是宮崎駿無心佈下的結界(一)“鳥居篇”之後,我們來到了一座門樓的面前。”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02

門樓:進入神域,幻遊日本泡沫經濟時代

在經過路邊的迷你鳥居和疑似神明居住的房子以後,千尋一家的車子開到了一座紅色的門樓面前。

如果說前面的迷你鳥居可能只是個鏡像神域入口的話,那麼這座門樓雖然建築形制和鳥居完全不同,但功能卻完全如一,穿過它以後,就能通往神域。

這座門樓在門洞上掛著“湯屋”牌匾,中間還有“油”字logo,告知你這裡通往的神域是“油”字頭的澡堂子,跟鳥居上面掛的牌匾作用也完全一致。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可以認為,這個紅色的門樓,其實就是個異形鳥居⛩️。因為後方所在神域同時容納了不同的宗教和時代,所以它的“變異”,大抵也算理所當然。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門樓,異形鳥居。

門樓的通道深處,是一個顯然已停止營業的候車室,千尋的爸爸斷言它和後面所到的廢棄街市一樣,是當年日本經歷了泡沫經濟時代後,所遺留下來的主題公園、商業中心等各種設施的廢墟。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候車室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主題公園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主題公園的商業街。

面對廢置的候車室、荒草叢生的主題公園和寂然無人的商業街時,恐怕每個日本人都會想起那個曾經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的“黃金時代”。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1989年2月,從東京車站走出幹勁十足的上班族。

那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我並不打算在這裡詳述日本泡沫經濟的來龍去脈,以下僅浮光掠影展現一下那個浮華年代。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書看,關於“日本消失的二十年”,實在有太多的書籍可以看了)

那時,全民沉浸在唾手可得的財富中,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汽車、家電行業成為出口創匯的龍頭企業,日本政府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到處一副繁華的景象。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1980年,日本橫濱碼頭等待裝船出口的日本汽車。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1988年,大興土木的東京灣

整個日本社會好像人人都有花不完的錢。

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向日葵》收藏在松下集團的大廳。

日本地產大亨,在世界各地進行投資,聲稱五年之內可以買下一半的美國。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1983年,日本建築業巨頭Hayashi在夏威夷的酒店

泡沫經濟中,錢多了,普通日本國民也敢隨便花,奢華的生活不再是上層少數人的特權。

旅遊、買奢侈品成了日本大媽們退休之後的樂趣,她們和今天的“中國大媽”一樣,橫掃美國、歐洲與大洋洲的奢侈品店。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1990年,東京銀座打扮精緻的買買買日本大媽

極盛時期,上班族都在下班時段揮舞著萬元鈔票,爭搶起步價是1萬日元的出租車。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上班族揮著鈔票爭搶出租車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上至領導高官富商,下至普通民眾,都能找個機會過把高爾夫癮。

當時世界前十名的商業銀行有6家是日本銀行;當時世界上最昂貴和先進的鐵路,“新幹線”橫貫日本全境;當時的日本股市、基金等交易市場一片火熱,少有虧本現象;當時房地產業十分景氣,東京成為世界房價最高的城市。

當時的日本,是公認最有錢的兩個國家之一。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開始急挫下跌,下跌一直持續到1990年10月1日。東京股票市場的時價總額就像泡沫一樣消失了270萬億日元。

1991年,日本樓市崩塌,房價一瀉千里,大量銀行和地產企業倒閉,許多家庭因為購置的房產而一夜返貧。

當初豪擲千金買下的別墅,價值少了一半還不止,於是業主搬到要與他人共用浴室的廉租公寓,租金和工作收入加起來才夠還銀行的貸款。那樣,他們才能在30年後退休時還清貸款,屆時再把房子抵押出去,得到養老送終的錢……

隨著房價暴跌,國民財富持續縮水,損失高達1500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3年的GDP總和。

曾經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一夜間如泡沫般消散,那些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和人聲鼎沸的娛樂、消費場所,突然成了無人鬼城。

為了從1990年開始的二十年,日本人發明了一個名詞“失去的二十年”,落寞之意浮於言表,這是所有日本人都難以磨滅的記憶。

對於宮崎駿而言顯然同樣如此。於是,他在《千與千尋》的神域當中,特特為人們尋到了“失去的二十年”的下落。

當千尋和父母走進這段消失了的繁榮時,街市中美食琳琅,彷彿人們才剛剛匆匆離去,但那些廢棄的交通樞紐站和空無一人的街市,卻以靜默訴說著日本國整整一個時代猝不及防的悲傷。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宮崎駿在這裡,給那個時代留了一扇窗——

在候車室的高牆上,出現瞭如同Window系統logo變形的圓窗。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候車室的window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windows系統logo


在日本經濟陷入低迷的90年代,正是互聯網時代的開端。那扇窗子,為幽暗的車站照進一束多色的光,也許也正是這個幽暗時代的希望之窗。

很難相信,這不是宮崎駿的有意所為。

那個時代的窗子其實不止一扇,宮崎駿本人,也打開了屬於他的“窗子”——泡沫破裂,調整了日本國內的產業結構,動漫行業獲得了絕佳的發展機會。

在此之前,日本著重發展的是工業和金融業,然而這兩個行業都需要重資本投入,且與經濟週期相關性較高。

而在大蕭條當中,人們會產生及時行樂的心理,這種樂一天算一天的特殊心態,使得漫畫、動畫、遊戲等娛樂業反而得到了更好發展,成為日本的重要產品和文化輸出產業。

宮崎駿與他的動畫王國,恰逢其時。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

在門樓到街市的這段“過場”當中,宮崎駿嵌入了整整一個時代的失落與復興。

而下一個過場,他又從另一個維度豐富了影片的內涵,那是一段對日本傳統宗教建築文化的重新描摹。

下一篇:《紅橋與石像鬼:參道上的風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