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為什麼難銷了?'

"

其實,任何一種銷售行為都不是容易的。大家看到某些企業做的不錯,只不過你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艱辛。即便是張裕、長城這樣的企業,也一樣如履薄冰。也有個別的企業說自己這些年做葡萄酒還好,贏利不錯,其實以我的瞭解,都是經歷了很多艱苦的過程,也吃了很多“苦”才熬到今天的,而且這樣的企業並不多。不僅是葡萄酒,其他酒水也是一樣。

回到問題上來,葡萄酒的銷售總體而言也的確是更難。這裡有三大原因導致的:一是商品屬性問題;二是行業的發展階段問題;三是企業自身的問題。


"

其實,任何一種銷售行為都不是容易的。大家看到某些企業做的不錯,只不過你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艱辛。即便是張裕、長城這樣的企業,也一樣如履薄冰。也有個別的企業說自己這些年做葡萄酒還好,贏利不錯,其實以我的瞭解,都是經歷了很多艱苦的過程,也吃了很多“苦”才熬到今天的,而且這樣的企業並不多。不僅是葡萄酒,其他酒水也是一樣。

回到問題上來,葡萄酒的銷售總體而言也的確是更難。這裡有三大原因導致的:一是商品屬性問題;二是行業的發展階段問題;三是企業自身的問題。


葡萄酒為什麼難銷了?

誘人的紅酒


一、商品屬性問題

你經營什麼產品,決定了你的玩法不同。例如做藥的、做汽車的、賣房子的等等,和你做酒是不一樣的。酒的本質屬性不是“功能”,而是“社交”。你想想,買房子是為了住,買藥是為了治病,那麼,喝酒的目的是什麼?

酒不是功能性商品,而是情感型商品。功能性商品在銷售過程中,對購買者而言,使用價值比較明顯和直接,特別是產品本身的性能特點非常重要,然後結合品牌,基本就可以決定購買的決策。但酒水就不同了,消費的行為非常多樣化,理由也五花八門。

特別是葡萄酒,更加複雜。原產地、多酒種、多品種的特點,導致了主觀性、多樣性和獨特性。這樣的商品是很少見的。而葡萄酒恰恰體現的非常明顯。所以,葡萄酒才會有那麼多的故事可講,才會有那麼多的品酒師給大家培訓。因此,葡萄酒沒有忠誠消費者,越是發燒友,越想喝遍天下之酒。而且,水平品鑑和垂直品鑑這種事只能出現在葡萄酒這種商品身上,其他大部分商品都不具有這種特點。

然後呢?消費者永遠是追求簡單的,而不是複雜的。消費者天天喝酒,並不想成為專家,那不是消費的目的。所以,很多時候,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辨別能力並不強,特別是一些細微的差別,更別談複雜的品種、產區特點了。有多少人能夠記住?能記住波爾多、勃艮第、納帕等就不錯了。

而消費者喝酒本身的目的很複雜,但不管怎麼樣複雜,基本是屬於“社交”用途居多。社交屬性的商品,不僅要注重裡子,面子更重要。所以,葡萄酒往往有很多儀式感,也需要儀式感:喝什麼酒用什麼杯、吃什麼菜、怎麼開瓶、酒的溫度控制等等,美其名曰:葡萄酒文化。這一切,都導致影響葡萄酒銷售的核心因素便在於渠道和品牌。這是兩大核心因素。這一點中國和其他國家有不同的。

這樣的商品,在大部分消費者都不太懂、甚至很多根本都不懂的情況下,怎麼辦?一堆產品放到你面前:美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智利、南非、阿根廷、意大利、德國、加拿大...,還有格魯吉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等等你根本以前不知道的國家,但人家亮出歷史你就會傻眼:原來都這麼厲害。你是消費者,你咋辦?所以,要麼是朋友推薦,也可能是老師推薦,要麼就是用品牌做選擇。但品牌呢?也多如牛毛。而且消費者還記不住甚至也不認識那些外文,咋弄?

這樣的商品,你讓消費者自己去選擇,你說他怎麼選?而且,即便消費者喝的是世界名莊,但他未必真能喝出啥好來,因為很多消費者沒有那麼懂。所以,這樣的商品特性就會導致銷售的一些與眾不同來,也會滋生很多假冒偽劣的不良做法來。

"

其實,任何一種銷售行為都不是容易的。大家看到某些企業做的不錯,只不過你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艱辛。即便是張裕、長城這樣的企業,也一樣如履薄冰。也有個別的企業說自己這些年做葡萄酒還好,贏利不錯,其實以我的瞭解,都是經歷了很多艱苦的過程,也吃了很多“苦”才熬到今天的,而且這樣的企業並不多。不僅是葡萄酒,其他酒水也是一樣。

回到問題上來,葡萄酒的銷售總體而言也的確是更難。這裡有三大原因導致的:一是商品屬性問題;二是行業的發展階段問題;三是企業自身的問題。


葡萄酒為什麼難銷了?

誘人的紅酒


一、商品屬性問題

你經營什麼產品,決定了你的玩法不同。例如做藥的、做汽車的、賣房子的等等,和你做酒是不一樣的。酒的本質屬性不是“功能”,而是“社交”。你想想,買房子是為了住,買藥是為了治病,那麼,喝酒的目的是什麼?

酒不是功能性商品,而是情感型商品。功能性商品在銷售過程中,對購買者而言,使用價值比較明顯和直接,特別是產品本身的性能特點非常重要,然後結合品牌,基本就可以決定購買的決策。但酒水就不同了,消費的行為非常多樣化,理由也五花八門。

特別是葡萄酒,更加複雜。原產地、多酒種、多品種的特點,導致了主觀性、多樣性和獨特性。這樣的商品是很少見的。而葡萄酒恰恰體現的非常明顯。所以,葡萄酒才會有那麼多的故事可講,才會有那麼多的品酒師給大家培訓。因此,葡萄酒沒有忠誠消費者,越是發燒友,越想喝遍天下之酒。而且,水平品鑑和垂直品鑑這種事只能出現在葡萄酒這種商品身上,其他大部分商品都不具有這種特點。

然後呢?消費者永遠是追求簡單的,而不是複雜的。消費者天天喝酒,並不想成為專家,那不是消費的目的。所以,很多時候,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辨別能力並不強,特別是一些細微的差別,更別談複雜的品種、產區特點了。有多少人能夠記住?能記住波爾多、勃艮第、納帕等就不錯了。

而消費者喝酒本身的目的很複雜,但不管怎麼樣複雜,基本是屬於“社交”用途居多。社交屬性的商品,不僅要注重裡子,面子更重要。所以,葡萄酒往往有很多儀式感,也需要儀式感:喝什麼酒用什麼杯、吃什麼菜、怎麼開瓶、酒的溫度控制等等,美其名曰:葡萄酒文化。這一切,都導致影響葡萄酒銷售的核心因素便在於渠道和品牌。這是兩大核心因素。這一點中國和其他國家有不同的。

這樣的商品,在大部分消費者都不太懂、甚至很多根本都不懂的情況下,怎麼辦?一堆產品放到你面前:美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智利、南非、阿根廷、意大利、德國、加拿大...,還有格魯吉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等等你根本以前不知道的國家,但人家亮出歷史你就會傻眼:原來都這麼厲害。你是消費者,你咋辦?所以,要麼是朋友推薦,也可能是老師推薦,要麼就是用品牌做選擇。但品牌呢?也多如牛毛。而且消費者還記不住甚至也不認識那些外文,咋弄?

這樣的商品,你讓消費者自己去選擇,你說他怎麼選?而且,即便消費者喝的是世界名莊,但他未必真能喝出啥好來,因為很多消費者沒有那麼懂。所以,這樣的商品特性就會導致銷售的一些與眾不同來,也會滋生很多假冒偽劣的不良做法來。

葡萄酒為什麼難銷了?

誘人的酒體

二、行業發展階段

不同商品銷售要看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消費的特點是不同的。這也直接影響了商品的消費。

中國人的消費特點是基於多年的文化沉澱而來的。例如飲食習慣、消費動機等。例如在2012年之前,政府的三公消費很大,而政商之間的結合又非常緊密,所以政商消費佔了不小的比例。特別是高端酒的消費。不僅是葡萄酒,包括白酒等。但隨著國家出臺限制性的打擊政策,改變了以往的消費狀況。

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發展,中國的社會階層不斷的在分化和形成,中產階層日益增多,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主流消費人群的變化,導致整個社會的消費動機、消費觀念、消費習慣都在變化,所以“誰在喝酒?在哪喝酒?喝什麼酒?怎麼喝酒?”等等問題,都和以前不一樣了,這種變化呈現出來的就是:市場要通過不斷調整來迎合這種變化。

消費升級其實可以簡單理解成:消費者希望用合理的價格喝到更好的東西。消費升級更多的表現是“合理性”和“個性化”。消費者不想花冤枉錢,不想當冤大頭。比以前理性了很多。社會整體上消費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方向演變所以,市場才出現了四個轉變:從大眾到自我價值體現、從需要到我要、從品質到精緻、從炫耀消費到理性消費。目前我們正處於這個過度過程中。

目前,中國葡萄酒市場進入到了加速增長期。在這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分化。目前,中國市場正在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中不斷進行著分化,正在尋求“新的平衡”。這種新平衡實際上就是未來幾年分化發展出來的結果。

例如需求方面的分化。大眾市場的需求正在進行分化。無孔不入的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各種和互聯網相關的工具越來越普及,消費者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消費的個性化需求在釋放,葡萄酒營銷開始走向精準營銷。傳統的共性需求依然是主流,但已經明顯開始出現了三個分化的方向:小眾化、分層化、個性化。

例如品牌方面的分化。從現在市場的品牌格局來看,正處於混亂時期。國產和進口葡萄酒的品牌多、雜、亂。保守估計,至少有超過上萬個品牌在市場流通。平均每個企業擁有至少超過2個以上的品牌。中國有近4000家左右的進出口貿易企業在運作葡萄酒。每年這些企業都有30%以上的更換率。中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240家,大大小小的生產企業有800多家,加上部分在建的酒莊,以及各類龐大的經銷企業,在市場流通的品牌數量肯定遠不止上述數字。

在品牌亂戰的分化中,品牌逐漸向頭部品牌集中。品牌力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品牌力越強的企業,在產品的市場培育上,難度越小,品牌力的相對弱小,或許會成為掣肘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例如在產品方面的分化上,被淘汰的產品越來越多,大單品越來越受重視。有的產品給予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有限,渠道商不願意做,你的產品就賣不動。有的是品牌力達不到,單純做一些廣告,短期還沒有太大的效果。有的是產品品質經不住市場考驗等等。

例如渠道層面的分化。正在細分下沉,向新形態演變。從渠道商看,是兩種形態並存的:一是傳統的多元化渠道,例如大賣場、團購、餐飲、專賣店、電商、菸酒行等。一是三個主流銷售渠道在形成:餐飲、體驗式新模式、社群平臺。現在很多線下專賣店都屬於體驗式新模式方向,只不過有很多還沒有轉變而已。但所有的渠道都呈現出三個共性特點:及時性、方便性、可信賴。本質上就是兩大特點:便捷和體驗。但目前不管怎麼變,當前的市場,渠道對於葡萄酒銷售來講,依然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渠道商的推動力,產品想銷售好依然很難。要想讓渠道商願意推你的產品,就需要很多條件了。也不是單純利潤空間大就可以的。

例如消費場景也在分化。消費場景變得更加多元,而且家庭消費在逐漸崛起。現在有三種主流消費場景:商務宴請、朋友聚會、特殊場合。特殊場合例如婚禮等。家庭消費重的是“實在”,而其他場合,要的是“面子和裡子”都要好。

對消費者來說,目前分為三類:入門級消費者、進階型消費者、專業級消費者。這三種消費者各有不同的消費特點。入門級消費者更看中品牌,進階型消費者既看中品牌,也強調個性;而專業級消費者主張就是個性化。有很多時候,這三種消費行為是很交叉的。

"

其實,任何一種銷售行為都不是容易的。大家看到某些企業做的不錯,只不過你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艱辛。即便是張裕、長城這樣的企業,也一樣如履薄冰。也有個別的企業說自己這些年做葡萄酒還好,贏利不錯,其實以我的瞭解,都是經歷了很多艱苦的過程,也吃了很多“苦”才熬到今天的,而且這樣的企業並不多。不僅是葡萄酒,其他酒水也是一樣。

回到問題上來,葡萄酒的銷售總體而言也的確是更難。這裡有三大原因導致的:一是商品屬性問題;二是行業的發展階段問題;三是企業自身的問題。


葡萄酒為什麼難銷了?

誘人的紅酒


一、商品屬性問題

你經營什麼產品,決定了你的玩法不同。例如做藥的、做汽車的、賣房子的等等,和你做酒是不一樣的。酒的本質屬性不是“功能”,而是“社交”。你想想,買房子是為了住,買藥是為了治病,那麼,喝酒的目的是什麼?

酒不是功能性商品,而是情感型商品。功能性商品在銷售過程中,對購買者而言,使用價值比較明顯和直接,特別是產品本身的性能特點非常重要,然後結合品牌,基本就可以決定購買的決策。但酒水就不同了,消費的行為非常多樣化,理由也五花八門。

特別是葡萄酒,更加複雜。原產地、多酒種、多品種的特點,導致了主觀性、多樣性和獨特性。這樣的商品是很少見的。而葡萄酒恰恰體現的非常明顯。所以,葡萄酒才會有那麼多的故事可講,才會有那麼多的品酒師給大家培訓。因此,葡萄酒沒有忠誠消費者,越是發燒友,越想喝遍天下之酒。而且,水平品鑑和垂直品鑑這種事只能出現在葡萄酒這種商品身上,其他大部分商品都不具有這種特點。

然後呢?消費者永遠是追求簡單的,而不是複雜的。消費者天天喝酒,並不想成為專家,那不是消費的目的。所以,很多時候,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辨別能力並不強,特別是一些細微的差別,更別談複雜的品種、產區特點了。有多少人能夠記住?能記住波爾多、勃艮第、納帕等就不錯了。

而消費者喝酒本身的目的很複雜,但不管怎麼樣複雜,基本是屬於“社交”用途居多。社交屬性的商品,不僅要注重裡子,面子更重要。所以,葡萄酒往往有很多儀式感,也需要儀式感:喝什麼酒用什麼杯、吃什麼菜、怎麼開瓶、酒的溫度控制等等,美其名曰:葡萄酒文化。這一切,都導致影響葡萄酒銷售的核心因素便在於渠道和品牌。這是兩大核心因素。這一點中國和其他國家有不同的。

這樣的商品,在大部分消費者都不太懂、甚至很多根本都不懂的情況下,怎麼辦?一堆產品放到你面前:美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智利、南非、阿根廷、意大利、德國、加拿大...,還有格魯吉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等等你根本以前不知道的國家,但人家亮出歷史你就會傻眼:原來都這麼厲害。你是消費者,你咋辦?所以,要麼是朋友推薦,也可能是老師推薦,要麼就是用品牌做選擇。但品牌呢?也多如牛毛。而且消費者還記不住甚至也不認識那些外文,咋弄?

這樣的商品,你讓消費者自己去選擇,你說他怎麼選?而且,即便消費者喝的是世界名莊,但他未必真能喝出啥好來,因為很多消費者沒有那麼懂。所以,這樣的商品特性就會導致銷售的一些與眾不同來,也會滋生很多假冒偽劣的不良做法來。

葡萄酒為什麼難銷了?

誘人的酒體

二、行業發展階段

不同商品銷售要看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消費的特點是不同的。這也直接影響了商品的消費。

中國人的消費特點是基於多年的文化沉澱而來的。例如飲食習慣、消費動機等。例如在2012年之前,政府的三公消費很大,而政商之間的結合又非常緊密,所以政商消費佔了不小的比例。特別是高端酒的消費。不僅是葡萄酒,包括白酒等。但隨著國家出臺限制性的打擊政策,改變了以往的消費狀況。

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發展,中國的社會階層不斷的在分化和形成,中產階層日益增多,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主流消費人群的變化,導致整個社會的消費動機、消費觀念、消費習慣都在變化,所以“誰在喝酒?在哪喝酒?喝什麼酒?怎麼喝酒?”等等問題,都和以前不一樣了,這種變化呈現出來的就是:市場要通過不斷調整來迎合這種變化。

消費升級其實可以簡單理解成:消費者希望用合理的價格喝到更好的東西。消費升級更多的表現是“合理性”和“個性化”。消費者不想花冤枉錢,不想當冤大頭。比以前理性了很多。社會整體上消費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方向演變所以,市場才出現了四個轉變:從大眾到自我價值體現、從需要到我要、從品質到精緻、從炫耀消費到理性消費。目前我們正處於這個過度過程中。

目前,中國葡萄酒市場進入到了加速增長期。在這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分化。目前,中國市場正在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中不斷進行著分化,正在尋求“新的平衡”。這種新平衡實際上就是未來幾年分化發展出來的結果。

例如需求方面的分化。大眾市場的需求正在進行分化。無孔不入的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各種和互聯網相關的工具越來越普及,消費者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消費的個性化需求在釋放,葡萄酒營銷開始走向精準營銷。傳統的共性需求依然是主流,但已經明顯開始出現了三個分化的方向:小眾化、分層化、個性化。

例如品牌方面的分化。從現在市場的品牌格局來看,正處於混亂時期。國產和進口葡萄酒的品牌多、雜、亂。保守估計,至少有超過上萬個品牌在市場流通。平均每個企業擁有至少超過2個以上的品牌。中國有近4000家左右的進出口貿易企業在運作葡萄酒。每年這些企業都有30%以上的更換率。中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240家,大大小小的生產企業有800多家,加上部分在建的酒莊,以及各類龐大的經銷企業,在市場流通的品牌數量肯定遠不止上述數字。

在品牌亂戰的分化中,品牌逐漸向頭部品牌集中。品牌力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品牌力越強的企業,在產品的市場培育上,難度越小,品牌力的相對弱小,或許會成為掣肘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例如在產品方面的分化上,被淘汰的產品越來越多,大單品越來越受重視。有的產品給予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有限,渠道商不願意做,你的產品就賣不動。有的是品牌力達不到,單純做一些廣告,短期還沒有太大的效果。有的是產品品質經不住市場考驗等等。

例如渠道層面的分化。正在細分下沉,向新形態演變。從渠道商看,是兩種形態並存的:一是傳統的多元化渠道,例如大賣場、團購、餐飲、專賣店、電商、菸酒行等。一是三個主流銷售渠道在形成:餐飲、體驗式新模式、社群平臺。現在很多線下專賣店都屬於體驗式新模式方向,只不過有很多還沒有轉變而已。但所有的渠道都呈現出三個共性特點:及時性、方便性、可信賴。本質上就是兩大特點:便捷和體驗。但目前不管怎麼變,當前的市場,渠道對於葡萄酒銷售來講,依然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渠道商的推動力,產品想銷售好依然很難。要想讓渠道商願意推你的產品,就需要很多條件了。也不是單純利潤空間大就可以的。

例如消費場景也在分化。消費場景變得更加多元,而且家庭消費在逐漸崛起。現在有三種主流消費場景:商務宴請、朋友聚會、特殊場合。特殊場合例如婚禮等。家庭消費重的是“實在”,而其他場合,要的是“面子和裡子”都要好。

對消費者來說,目前分為三類:入門級消費者、進階型消費者、專業級消費者。這三種消費者各有不同的消費特點。入門級消費者更看中品牌,進階型消費者既看中品牌,也強調個性;而專業級消費者主張就是個性化。有很多時候,這三種消費行為是很交叉的。

葡萄酒為什麼難銷了?

佳釀紅酒

三、企業自身的問題

企業是主體,雖然你決定不了社會的發展階段,但可以決定你用什麼模式來運作市場。當然這和很多因素關聯。例如企業老闆是啥樣的人?水平咋樣?能力如何?企業有啥資源可用?企業在哪裡?市場在哪裡?等等。

企業的發展不是光有理想就可以了,要實打實做出來的。這時你就會發現,除了商品屬性的原因、除了社會發展階段以及消費特性的原因之外,企業的老闆或者是決策人,是核心的因素。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做得好的,一定是運用了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反之亦然。

有的企業有豐富的資源,例如渠道資源、例如人力資源、例如資金資源等。有的企業這些都很貧乏,當然情況就會不同。但也一些企業,資源雖不多,但營銷做得很好,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業績;有的企業營銷雖然一般,但執行力特別強,也基本上能活,個別的活的也不錯。

酒水行業的顛覆只有兩個方面最重要:一是渠道;二是營銷。江小白的成功就是典型的營銷上成功,但由於定位的問題、產品的問題,也面臨著增長的瓶頸。不管是用什麼策略,決定葡萄酒銷售的核心就在於“操作模式”,這是最為重要的根本原因。

模式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要考驗老闆的功夫了。既要結合自己的資源、資金實力,更重要的是你的營銷運作的功夫。怕的就是既沒有資金和資源的優勢,又沒有營銷上的突破,就會很難。但這兩點有時有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葡萄酒是一個產業鏈,由六大環節組成。你所做的是產業鏈的某一端,能夠把全產業鏈做好的,是非常少的。不同產業鏈的環節賺錢的模式是不同的,這要看你怎麼做了。每一個環節要求的做法不同,例如這幾年有的企業專門做國外的原酒業務,有的企業專門做進口酒的貿易業務,他們就和做品牌的進口酒企業不同了,策略和方法都不一樣,因為決定成交的邏輯不同。

同時,要理解現在市場的成交邏輯,避免走彎路,特別很多企業運作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業績都不見有起色,就是沒有找對模式,所以不能積累市場效應。

例如很多企業搞產品開發,是為誰開發的?是為消費者嗎?顯然不是。所有的產品開發都是為“需求”開發的,你是為了滿足誰的需求?什麼需求?這是第一個要解決的。然後,解決你要怎麼做的問題。還有很多,這裡不一一講了。

但不管怎麼做,目前中國的市場情況下,一是要聚焦;二是要注重渠道;三就是終端如何動銷。這三個問題解決了,基本的業績應該是可以做到的。當然,這個話題還有很多是可以聊聊的,時間所限,就談這麼多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