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餘年前,饒州三十萬移民從鄱陽縣蓮湖鄉瓦屑壩出發遷涉到湖北、安徽,蓮湖鄉瓦屑壩成為明初我國兩大移民集散地之一。蓮湖鄉瓦屑壩記錄著大移民的歷史。

明初江西大移民——鄱陽瓦屑壩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為了治理國家,朱元璋制定和頒佈了一系列恢復生產和發展的措施。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因戰亂、災荒逃離,人口銳減的地區進行大移民。於是,大量移民從江西美麗的鄱陽湖畔一個叫瓦屑壩的地方遷移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明初江西大移民——鄱陽瓦屑壩


元代江西饒州路約相當於今日之鄱陽、餘干、萬年、樂平、德興、景德鎮、浮樑等市縣,屬江浙行省。鄱陽縣就是現在的江西省鄱陽縣,那裡有一個叫瓦燮坽的地方,那就是瓦屑壩。葛先生認為,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瑩玉、鄒普勝、徐壽輝在湖北蘄(qí)州、黃州一帶起義,徐壽輝及其部將趙普勝與陳友諒多次率兵沿江而下攻安慶及周圍各縣。朱元璋與陳友諒、趙普勝又多次大戰於鄱陽湖、安慶、池州一帶,直到至正二十四年朱滅陳後安慶才恢復安寧,戰亂長達13年之久,其毀滅性的破壞可想而知,人口必然銳減,土地大片荒蕪,江西饒州一帶受戰亂較少,人多地少,明初朝廷鼓勵向江淮及其他人口稀少地區移民。

明初江西大移民——鄱陽瓦屑壩

明朝建國後,為恢復被戰爭破壞的各地區的社會經濟,朱元璋決定對江淮地區進行移民。而同時的饒州地區,雖有陳友諒軍騷擾,當地人吳宏、於光組織民眾保土安民,所以人口沒有大的損失。於是朝廷命令遷饒州民眾填實安徽、湖北等地。

明初江西大移民——鄱陽瓦屑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