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下,為何蘋果即使可能面臨25%的額外關稅,也要將美國最後一條生產線搬到中國?

中美貿易戰下,為何蘋果即使可能面臨25%的額外關稅,也要將美國最後一條生產線搬到中國?

↑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最近,蘋果公司將高端臺式電腦Mac Pro的生產線搬到了中國。在特朗普三番五次要求蘋果將生產線搬回美國的背景下,蘋果此舉無疑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Mac Pro是目前蘋果所有硬件產品中,唯一一個還在美國本土生產組裝的。按照外媒的報道,蘋果已經將該產品委託給廣達電腦,目前正在上海附近的一家工廠生產組裝。

中美貿易戰下,為何蘋果即使可能面臨25%的額外關稅,也要將美國最後一條生產線搬到中國?

在當前中美貿易關係的風口浪尖上,蘋果之所以不顧本國的政治壓力,也要將美國最後一條生產線搬到中國,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本土的製造業環境,實在無法滿足蘋果的生產要求。以Mac Pro這款產品來看,過去幾年,蘋果一直堅持在美國本土生產,但是隨著最近幾年銷量下滑,很多被掩蓋的矛盾開始爆發出來,蘋果很難在美國找到足夠多的熟練工人,並且願意接受最低工資。更重要的是,蘋果無法在美國乃至周邊找到成熟的供應鏈,這就使得Mac Pro的生產效率大大下降。今年年初,《紐約時報》講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蘋果公司去年一再推遲發售Mac Pro,主要原因是找不到足夠的螺絲,導致產品遲遲不能順利完工。

由此,也就不難看出蘋果為什麼要堅持將美國最後一條生產線搬到中國,因為中國不僅可以供應大量的熟練工人,周邊配套的產業鏈也相當成熟,且不論一個小小的螺絲,蘋果生產線上需要的任何零部件,都可以得到無限量供應。即使搬到中國之後可能要面臨25%的額外關稅,在蘋果看來也比留在美國本土生產要好。

蘋果公司每年都發布一份供應商報告,從歷年的報告可以看出,在蘋果的全球供應體系中,來自中日韓的東亞供應商始終是蘋果供應鏈的重中之重,最新的佔比超過70%,在這樣的供應鏈佈局之下,只有將組裝環節放在中國,才最符合蘋果公司的利益。

中美貿易戰下,為何蘋果即使可能面臨25%的額外關稅,也要將美國最後一條生產線搬到中國?

蘋果體驗店(圖 | 視覺中國)

去年9月份,特朗普計劃對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時,蘋果公司曾經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了一封公開信,表示加徵關稅將誤傷蘋果乃至美國經濟,因為這會使蘋果在與外國企業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美國消費者會承受更高的購買價格,還將使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蘋果公司還在公開信中提供了一份數量龐大的產品清單,強烈希望美國政府不要對這部分產品加徵關稅。

特朗普的迴應是,如果不想被加徵關稅,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把工廠從中國搬回美國。事實上,促使美國製造業迴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始終是特朗普發起貿易戰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果加徵關稅能夠逼迫蘋果公司將生產線搬回美國,那正是特朗普最希望看到的。

在貿易戰之初,蘋果公司的主要關切是關稅帶來的價格上漲,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還有比價格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產業集群。美國之所以將Mac Pro的生產線搬到中國,是因為他們發現,雖然在中國生產可能會面臨25%的高關稅,但在美國本土,面臨的是產品無法正常下線,這樣的風險遠高於關稅帶來的影響。如果說蘋果公司寧願被加徵關稅也要將生產線搬到中國,那麼,特朗普指望通過關稅實現製造業迴流的目的就很可能會落空。蘋果公司是當前中美經濟關係最具代表性的縮影,作為美國製造業的旗幟,蘋果公司的一舉一動,也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中美貿易戰的走勢。

對於特朗普而言,發起貿易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實現製造業迴流,提升美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上任伊始,特朗普就開始精心佈局,對內完成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之後,很快就著手發動對外貿易戰,對競爭對手大幅徵稅,理論上而言,這一套組合拳既可以打擊競爭對手,又可以促使美國製造業迴流,看起來是似乎是一個無懈可擊的完美策略。

不過,特朗普的這套打法,在戰略層面看似完美,但在戰術層面,過於低估了中美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賴程度,尤其是中國幾十年建立起來的產業集群,短期之內很難因為關稅提高就被擊碎。特朗普希望大幅加徵關稅可以擺脫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但現實表明,至少短期之內,關稅大棒的主要效果還是傷人傷己,而且,對自己的傷害程度超出了預期。

中美貿易戰下,為何蘋果即使可能面臨25%的額外關稅,也要將美國最後一條生產線搬到中國?

圖 | 攝圖網

貿易戰以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關稅成本主要由美國消費者來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幾乎全部由美國進口商埋單。特朗普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他堅持認為,美國如果從越南大量進口,完全可以替代中國商品成本上升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但事實上,這種替代效應在短期之內很難發生。

以近年來向越南轉移較多的服裝業來看。今年5月份,耐克、阿迪達斯等美國170多家鞋業公司給特朗普發表了一份公開信,希望立刻將鞋類從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加徵清單中移除,因為美國消費者才是承擔進口關稅的人。這份公開信表示,“儘管我們一直在努力從中國轉移出去,但是鞋類行業畢竟與別的行業有所不同,它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採購決策的制定和規劃需要花費多年的時間,公司不能說轉移就轉移。”無論是低端的製鞋業,還是高端的蘋果生產線,短期之內都難以完全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這可能是特朗普願意重回談判桌前的重要原因。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雖然蘋果將最後一條生產線也搬到了中國,但也只是在中國組裝,在整個蘋果產業鏈上,這只是附加值最低的部分,在蘋果手機的利潤鏈條上,中國通過組裝環節獲得的利潤不到2%。對於中國而言,顯然不能滿足於產業鏈最底端的優勢地位,更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長期依靠低端產業鏈的優勢,並不是中國經濟的出路,向高附加值的產業鏈轉型升級,才是中國製造需要努力的方向。

從長期來看,製造業迴流仍然是特朗普乃至美國的長期戰略,即使中美貿易戰重趨緩和,對於美國而言,主要意義在於調整之前操之過急的戰略,為將來美國製造業迴流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一旦美國重新完成佈局,不排除貿易戰還會捲土重來。對於中國而言,只有早日完成轉型升級,湧現出更多像華為這樣的高科技公司,才能更加從容而且更有尊嚴地應對美國的壓力。

大家都在看

中美貿易戰下,為何蘋果即使可能面臨25%的額外關稅,也要將美國最後一條生產線搬到中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人類登月50年】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週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