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放映機滿載回憶!平潭老物件鐫刻時代的聲色年華.....

平潭 春節家書 中國平潭 2019-07-13

“搬凳子,霸頭位”,晚飯後拿著凳子早早佔位,滿懷期待地等著露天電影開場。這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平潭各處鄉鎮時常可見的情景。那時候,看電影就跟過節一樣,每到電影放映日,各路村民便齊聚空地前,歡天喜地,等待電影開播。

電影放映機滿載回憶!平潭老物件鐫刻時代的聲色年華.....

在家門口支一張凳子就能看電影,在過去,這是村子裡難得的娛樂活動

如今時代變遷,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看電影的方式也越來越簡單方便,露天電影則成了一種昔日舊景,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與情懷。讓我們一起來回憶那鐫刻著時代聲色年華的海壇老物件——老式電影放映機。

露天電影 補充精神食糧

電影放映機滿載回憶!平潭老物件鐫刻時代的聲色年華.....

原蘇澳電影院

現在人們看場電影就像家常便飯,而且還有各種逼真的觀影效果,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電視還未普及進戶,人們唯一的精神食糧和文化娛樂活動便屬露天電影了。一卷卷膠片,一部部電影,凝結成了那個年代的人們獨有的聲色回憶。

那時候,往往天還沒黑,結束了一日勞作歸來的村民們就已經匆匆吃過晚飯,迫不及待帶上椅子前去佔座。“村大隊會提前通知電影放映的時間,很多附近村的村民也會趕來觀看,去晚了可就沒位置坐了。”今年56歲的陳培華回憶說,其實露天電影的觀影環境並不理想,但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已經十分滿足。

“噠噠噠……”夜幕降臨,膠帶在電影放映機的帶動下勻速轉動,大屏幕上隨之出現了電影畫面。神奇的聲畫呈現,讓在場所有的觀影者都為之振奮,也給了彼時物質匱乏的村民們極大的精神安慰。即使影片畫面粗糙,故事情節簡單,但直到電影謝幕,才有村民起身離座,三三兩兩結伴沿村道返家,一路上仍不住高聲談論著影片內容。

“跑片”趕場 專職人員放映

電影放映機滿載回憶!平潭老物件鐫刻時代的聲色年華.....

已經泛黃的電影放映技術資格證,記錄了吳正梅的放映生涯

說起來,老式電影放映機的操作既簡單也複雜。

一套老式膠片放映設備主要由放映機、觸發器、擴音器、音箱等部分組成。放映機的機身上設有兩個大輪盤,一個是供片臂,一個是收片臂。膠片放在供片臂上時,在發動機的帶動下按照每秒24畫幅的速度進行播放。正常情況下,一個膠片可以放半小時電影。一張膠片結束後,中途需要更換膠片,操作起來較為繁瑣。

電影放映員的崗位應運而生。今年70歲的吳正梅,與電影放映機已經一同走過了五十餘載。自1968年起,吳正梅便開始接觸電影播放,後來成了蘇澳電影隊的主要成員。“以前播放電影都需要使用膠片,每次到各個鄉村去放電影都要帶上7大箱的膠片放映設備,可謂是浩浩蕩蕩。”吳正梅說。

電影放映機滿載回憶!平潭老物件鐫刻時代的聲色年華.....

操作起舊的放映機,吳正梅輕車熟路,技巧嫻熟

“以前膠片電影的片源很少,像當年第一部上映的武打片《少林寺》,全省只有5部,到平潭就只安排10天的放映時間,所以我們不得不開始‘跑片’。”吳正梅說,“跑片”就意味著,要帶著繁重的膠片電影放映設備到各個村去輪放。有時為了趕場,吳正梅一晚上要跑三個行政村,一直放映到下半夜。

“村民們看露天電影的激情非常高,讓我感覺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吳正梅說。

寄託情懷 珍藏時代“標本”

電影放映機滿載回憶!平潭老物件鐫刻時代的聲色年華.....

第一代電影放映機鏡頭

如今,老式電影放映機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隨著時代發展,它們被新潮的數字放映機所取代,但它們承載著一代代人的記憶與情懷,被定格在斑駁的光影之中。“我是90後,算是踩著膠片電影放映機時代尾巴的一代人。小時候看到放映機覺得很稀奇,機器不停地轉動就能看到人說話打鬥,現在再看到這些,滿滿的都是回憶。”平潭90後市民吳政傑如是說。

電影作為一種精神寄託,讓勞作繁重的人們得以放鬆身心,享受生活,這正是放映員吳正梅一直堅守的初衷。回想與電影放映機相伴的日子,他依舊曆歷在目。吳正梅仍然收藏著自己曾經放映過的電影放映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氙燈放映機、35毫米的放映機、溴鎢燈放映機,到印著“國家2131工程”的放映機以及現在仍使用的數字放映機。

“這些放映機對我來說就是寶貝,我都完好地保存,以後可以作為時代的‘標本’展示給大家看。”吳正梅說。

  • 來源:平潭時報
  • 文字:陳小歡
  • 圖片:念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