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女醫生捐獻全身器官讓5位患者重生,7旬父親替女兒做出選擇

來源:北京晚報

6月17日清晨,杭州的天陰沉沉的。

41歲女醫生捐獻全身器官讓5位患者重生,7旬父親替女兒做出選擇

上午8點30分,一輛裝有手術器械和人體器官運輸專用箱的車子,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駛出,車上還坐著浙大一院器官獲取專家團隊的醫務人員,他們的目的地,是88公里之外的嘉興市第一醫院。一路上,醫生們都很沉默,因為他們知道,這次的器官捐獻者,有著和他們一樣的身份——嘉興市第一醫院皮膚科醫生陳懌。

嘉興市第一醫院ICU重症監護室,陳懌媽媽拉著陳懌的手,做最後的告別。車子在高速上行進,那頭的嘉興市第一醫院重症監護室裡,陳懌安靜地躺在病床上,就像熟睡了一般。病床前,年邁的父母拉著她的手,把頭低埋,泣不成聲,一旁的丈夫一遍遍呼喊著愛人的名字。監護室外,自發趕來的同事們站成兩排,眼眶溼潤,輕輕啜泣。

這是他們和陳懌的最後一次見面。

下午3時許,熱愛醫學的陳懌留給這個世界的生命禮物到達浙大一院,在這個移植國家醫療隊,至少會有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生,2位視力障礙患者重見光明。

6歲就立志當醫生

高考填報志願全跟醫學有關

6月4日上午,正在查房的陳懌,突然昏倒在地,心跳呼吸驟停。同事們緊急幫她做心肺復甦,10分鐘後,心跳呼吸恢復,轉入ICU進一步救治。頭顱CT顯示,陳懌蛛網膜下腔出血,考慮動脈瘤出血可能。在隨後的腦血管造影檢查中,醫生找到了“右大腦後動脈血泡樣動脈瘤”。正當大家都在慶幸這顆深藏在顱內的“定時炸彈”終於現身,並聯系次日將陳懌轉送上海手術時,不幸再次降臨。6月13日凌晨,陳懌又突發昏迷,緊急送往上海醫院搶救,然而術後,陳懌陷入深昏迷。6月14日下午,陳懌轉回嘉興市第一醫院,被初步判定腦死亡。

陳懌,1977年出生在浙江海寧,是家裡的獨生女。或許是受當醫生的父親的影響,從小陳懌就愛跟著父親去醫院,父親做門診,她就在一旁乖乖等著。6歲那年,一天吃飯時,陳懌突然用稚嫩的聲音,朝著父母一本正經地說出:“我長大了也要當醫生。”那時,“當醫生”這個心願種子,已在她小小的身體裡生根發芽。

後來,陳懌參加高考,填報志願時,她的五個志願,全跟醫學有關。同年7月,她如願考上了江西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後,進入嘉興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理想。

皮膚科嚴鳳娟主治醫師,回想起和陳懌共事11年的點點滴滴,邊說邊掉淚,“在我眼裡,她是‘全能型’醫生,對患者親切認真,笑臉相迎,很多老年人不知道怎麼用藥,她耐心地教完一遍又一遍;她對年輕醫生從不保留,把自己鑽研的新技術,手把手交給我們。她熱愛生活的人,每週都會買一束鮮花放在科室,總是買水果和大家分享,她是我們的好姐姐。”

“性格開朗”、“凡事都好商量”,是同事們對陳懌的最深印象。臨床工作繁忙,但每每同事們有事,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為他們解憂,“有我在,你們放心去吧”。

73歲的醫生父親

替女兒做出人生最後的選擇

“把她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了,救治更多人吧。”6月14日,當得知女兒已被初步判定腦死亡後,同樣作為一名醫者,陳懌73歲的老父親,在徵得愛人、女婿的同意後,為她做出器官捐獻的決定。

“我自己也是一個醫務人員,對於器官捐獻比一般人要了解多一點。從內心情感來說,把女兒的器官捐獻出去,有點痛心。但反過來一想,把有用的器官捐獻出去,幫助到更多人,更有意義。我知道,她生前已經進行了骨髓造血幹細胞志願登記,她願意幫助別人。現在她嘴上插著管子不能表達意願,如果她是清醒的,她也肯定會說‘我願意’。”

“我女兒一生都以治病救人為傲,她做醫生18年了,但即便她再工作18年,也才60歲,為病人工作的時間太短了。捐獻器官,是她用另外一種形式造福病人,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寄託和念想。” 說到這裡,這位73歲的失獨老人,不禁哽咽。

浙江省人體器官捐獻評估組核心專家吳曉樑這樣評價陳懌的器官捐獻:“這是我從事過上千例的器官捐獻案例中,具有特殊意義,非常感動我的一個器官捐獻者家庭。陳懌父女兩代醫者,真正詮釋了什麼叫醫者仁心,詮釋了什麼是真正對患者最無私最至高無上的仁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