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心靈雞湯

烹飪技巧 文學 雞湯 文章 英含韻 英含韻 2017-10-07

一直以來,大約是這張口對味道挑剔的緣故,對飯菜的滋味非常在意,也因此很喜歡看有關美食的書,儘管個人並不擅長於烹調。記得最早接觸做菜的書,大概是小學會認字起,媽媽買了本烹調的書,在精神生活貧瘠的年代,它就成了我閒暇時看到雜書之一,書的名字倒真記不得了,只依稀記得它是一本有著淡藍色封皮、寬度比正常16開的紙要窄的一本書。書裡羅列了在當時還算相當豐富的菜系,不過由於應刷技術的限制,所有的菜譜都只有文字沒有圖像、而且文字也是刻板的,如什麼什麼少許,什麼什麼即可之類的,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對美食的想象。後來上來中學,課外讀物中也有不少有關美食的文章,才知道原來美食可以和文字結合得這麼美的!比如汪曾祺的文章中描述的鹹鴨蛋、陸文夫所描繪的的《美食家》、郁達夫的文章中描寫的福州的飲食,在我幼小的心靈裡都是那麼深刻,在憧憬美食的同時更是對外面世界的美好憧憬。上了大學,依舊喜歡尋找美食的美文,每每看到這類的文章,囊中羞澀的我美其名曰“心靈的雞湯”。大學期間因為喜歡《南方週末》的沈宏非的美食專欄,還特意去書店買了他的美食專輯的書,這是又一本有關美食的時尚的文章,通過沈老師的文字,我接觸了更多給我影響深刻的美食,這些美食不僅有地域上的差別,更因為不同的人烹調、不同人享用,好像都那麼有自己的個性!羞於讀的中文系,那些專門書寫美食的精美的文言文著作就沒認真讀過,只是借來翻翻,現在想想慚愧啊!袁枚的《隨園食單》找機會補上閱讀。工作十年,因為有了家,有了孩子,這幾年又開始關注美食,現在的重點除了味道,還講究的是營養。最近沒事總愛上新浪的有關美食的博客看看,學學人家是怎麼做菜的。於是每每看到有人上傳有關圖文並茂的美食博文,在身體和心靈的雙重享受外,內心總有不已的羨慕。當享受美食從品嚐味道上升滌盪心靈,應該是另一番境界了吧。

以下是我在網上搜到的文章,不錯!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時至今日仍被中國人奉為是至理名言。

在西方,法國以美食而聞名,因此法國許多著名文學家如左拉、巴爾扎克、雨果等在其文學作品中屢屢提及各種美食滋味。有趣的是今天如果你到訪巴黎,來到孚日廣場角上的雨果之家,在其旁邊就是L’Ambroisie餐廳。這個僅有40幾個座位的餐館可是大名鼎鼎,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眾仙的美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