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跑步 減肥 睡眠 肺癌 水木泊然 2019-08-19
"

如果你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那麼需要你保證每天定時定量的健身,你會如何制定每日小目標?

也許你會說,每天固定早起半小時跑步。那麼如果陰天下雨,如果你頭天晚上睡得很晚,次日沒有起來,如果你得病了,需要臥床休息,遇到這些特殊因素,你還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嗎?

即使你是個超級自律的人,也會出現許多特殊情況來打斷你的堅持。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堅持,中途放棄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我們可以把邁向成功的步伐縮小,再縮小。例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跑步,可以改為每天跑步五分鐘,在一天的任何時段。

這也是《微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超小的步驟比更大的目標更有效。

"

如果你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那麼需要你保證每天定時定量的健身,你會如何制定每日小目標?

也許你會說,每天固定早起半小時跑步。那麼如果陰天下雨,如果你頭天晚上睡得很晚,次日沒有起來,如果你得病了,需要臥床休息,遇到這些特殊因素,你還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嗎?

即使你是個超級自律的人,也會出現許多特殊情況來打斷你的堅持。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堅持,中途放棄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我們可以把邁向成功的步伐縮小,再縮小。例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跑步,可以改為每天跑步五分鐘,在一天的任何時段。

這也是《微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超小的步驟比更大的目標更有效。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他用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什麼使用微習慣比使用一般習慣會更容易接受近成功。

《微習慣》的作者是斯蒂芬 蓋斯,一位普通宅男。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所以,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以自己做實驗,從人類培養習慣過程中體現的規律做研究,得出了微習慣的概念,只要我們每天通過一點點的方法,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

在來了解微習慣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習慣,以及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的。

所謂習慣,就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以規律,重複的方式做的事。我們行為中大約有45%源於習慣。習慣就是不斷重複的行為。

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這件事的?

大腦負責溝通的神經通路被某一個習慣所指定,這條通路如果被一個想法或者外部信號觸發,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

例如我們晚上睡覺前都習慣泡腳,那麼天黑了,上床睡覺這個外部信號刺激著你“泡腳神經元”,你就會不加思索的自動泡腳。

當我們重複某個行為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自動完成這個過程。

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是在重複。如果是好的習慣,這種不斷重複疊加起來會讓我們越來越優秀,如果是壞的習慣,那麼將會給予我們巨大的打擊。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都出現一些壞習慣,抽菸,喝酒,晚睡,晚起,要想改變這些壞習慣,就要認識兩個關鍵工具,基底神經元與前額皮層。

如果你有抽菸的壞習慣,那麼當你抽菸時,大腦中的一部分不會想到抽菸得肺癌的可能性,這部分就是基底神經元。但是大腦有還有一部分會考慮抽菸帶給我們的種種風險,這部分就是前額皮層。

前額皮層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決定”是什麼”,前額皮層主要決定“可能有什麼”。前額皮層是管理者,功能強大,所以也會消耗太多精力,使大腦疲勞。當大腦疲勞時,基底神經元就會接管大腦,他們自動功能強大,效率高。

所以,合理運用這兩個大腦元件,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持之以恆的關鍵。

"

如果你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那麼需要你保證每天定時定量的健身,你會如何制定每日小目標?

也許你會說,每天固定早起半小時跑步。那麼如果陰天下雨,如果你頭天晚上睡得很晚,次日沒有起來,如果你得病了,需要臥床休息,遇到這些特殊因素,你還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嗎?

即使你是個超級自律的人,也會出現許多特殊情況來打斷你的堅持。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堅持,中途放棄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我們可以把邁向成功的步伐縮小,再縮小。例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跑步,可以改為每天跑步五分鐘,在一天的任何時段。

這也是《微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超小的步驟比更大的目標更有效。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他用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什麼使用微習慣比使用一般習慣會更容易接受近成功。

《微習慣》的作者是斯蒂芬 蓋斯,一位普通宅男。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所以,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以自己做實驗,從人類培養習慣過程中體現的規律做研究,得出了微習慣的概念,只要我們每天通過一點點的方法,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

在來了解微習慣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習慣,以及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的。

所謂習慣,就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以規律,重複的方式做的事。我們行為中大約有45%源於習慣。習慣就是不斷重複的行為。

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這件事的?

大腦負責溝通的神經通路被某一個習慣所指定,這條通路如果被一個想法或者外部信號觸發,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

例如我們晚上睡覺前都習慣泡腳,那麼天黑了,上床睡覺這個外部信號刺激著你“泡腳神經元”,你就會不加思索的自動泡腳。

當我們重複某個行為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自動完成這個過程。

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是在重複。如果是好的習慣,這種不斷重複疊加起來會讓我們越來越優秀,如果是壞的習慣,那麼將會給予我們巨大的打擊。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都出現一些壞習慣,抽菸,喝酒,晚睡,晚起,要想改變這些壞習慣,就要認識兩個關鍵工具,基底神經元與前額皮層。

如果你有抽菸的壞習慣,那麼當你抽菸時,大腦中的一部分不會想到抽菸得肺癌的可能性,這部分就是基底神經元。但是大腦有還有一部分會考慮抽菸帶給我們的種種風險,這部分就是前額皮層。

前額皮層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決定”是什麼”,前額皮層主要決定“可能有什麼”。前額皮層是管理者,功能強大,所以也會消耗太多精力,使大腦疲勞。當大腦疲勞時,基底神經元就會接管大腦,他們自動功能強大,效率高。

所以,合理運用這兩個大腦元件,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持之以恆的關鍵。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我們瞭解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之後,現在開始啟動一項新的好的行為習慣。

通常來說,如果你準備培養一項好習慣之前,要有動力。

比如你開始準備每天早起半小時健跑,在此之前你動力十足。可是沒想到當天晚上你就生病了,次日早起肯定也無從談起。這時候如果再和你談動力,保證你會十分厭煩。

所以動力不可靠,他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的感受是最經不起推敲的。只要小小的一件事影響了心情,動力就會受到打擊。

用意志力代替動力,更有助於我們培養一項新習慣。因為意志力相比較動力而言更可靠,而且他可以像肌肉一樣得到強化。比如你想減肥,這個想法十分強烈,並且你也花了三週時間通過磨鍊意志力進行了高強度的健身,結果很可觀。事實證明意志力是自我提高的不二法門。

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沒有把它耗盡。造成意志力損耗有許多原因,例如你的努力程度,對事物的感知難度,你的消極情緒,身體疲勞,甚至血糖水平都會引起意志力的損耗。

那麼如何杜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動用微習慣。

所謂的微習慣,就是把目標分解成很小很小的一步,每天堅持。

比如你想健身,相比跑步一個小時,每天跑步十分鐘的計劃你更容易完成。如果你想成為作家,那麼每天就寫50個字,這個目標不論你有何種低極情緒,都會完成。

微習慣還可以幫助意志力消除威脅。你每天只跑十分鐘,在任何時間段,這樣少的實際努力,會有效降低精力耗盡的可能性。

當你設定每天一小時的跑步計劃時,單看計劃內容,你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但如果換成每天跑十分鐘,你肯定會欣然接受,而且這個微小目標也會有效緩解你的身體疲勞。因為微習慣可以節約能量和意志力,而且在心理上不斷給予你能量,所以它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避免因血糖低導致身體疲勞。

"

如果你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那麼需要你保證每天定時定量的健身,你會如何制定每日小目標?

也許你會說,每天固定早起半小時跑步。那麼如果陰天下雨,如果你頭天晚上睡得很晚,次日沒有起來,如果你得病了,需要臥床休息,遇到這些特殊因素,你還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嗎?

即使你是個超級自律的人,也會出現許多特殊情況來打斷你的堅持。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堅持,中途放棄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我們可以把邁向成功的步伐縮小,再縮小。例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跑步,可以改為每天跑步五分鐘,在一天的任何時段。

這也是《微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超小的步驟比更大的目標更有效。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他用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什麼使用微習慣比使用一般習慣會更容易接受近成功。

《微習慣》的作者是斯蒂芬 蓋斯,一位普通宅男。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所以,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以自己做實驗,從人類培養習慣過程中體現的規律做研究,得出了微習慣的概念,只要我們每天通過一點點的方法,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

在來了解微習慣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習慣,以及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的。

所謂習慣,就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以規律,重複的方式做的事。我們行為中大約有45%源於習慣。習慣就是不斷重複的行為。

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這件事的?

大腦負責溝通的神經通路被某一個習慣所指定,這條通路如果被一個想法或者外部信號觸發,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

例如我們晚上睡覺前都習慣泡腳,那麼天黑了,上床睡覺這個外部信號刺激著你“泡腳神經元”,你就會不加思索的自動泡腳。

當我們重複某個行為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自動完成這個過程。

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是在重複。如果是好的習慣,這種不斷重複疊加起來會讓我們越來越優秀,如果是壞的習慣,那麼將會給予我們巨大的打擊。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都出現一些壞習慣,抽菸,喝酒,晚睡,晚起,要想改變這些壞習慣,就要認識兩個關鍵工具,基底神經元與前額皮層。

如果你有抽菸的壞習慣,那麼當你抽菸時,大腦中的一部分不會想到抽菸得肺癌的可能性,這部分就是基底神經元。但是大腦有還有一部分會考慮抽菸帶給我們的種種風險,這部分就是前額皮層。

前額皮層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決定”是什麼”,前額皮層主要決定“可能有什麼”。前額皮層是管理者,功能強大,所以也會消耗太多精力,使大腦疲勞。當大腦疲勞時,基底神經元就會接管大腦,他們自動功能強大,效率高。

所以,合理運用這兩個大腦元件,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持之以恆的關鍵。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我們瞭解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之後,現在開始啟動一項新的好的行為習慣。

通常來說,如果你準備培養一項好習慣之前,要有動力。

比如你開始準備每天早起半小時健跑,在此之前你動力十足。可是沒想到當天晚上你就生病了,次日早起肯定也無從談起。這時候如果再和你談動力,保證你會十分厭煩。

所以動力不可靠,他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的感受是最經不起推敲的。只要小小的一件事影響了心情,動力就會受到打擊。

用意志力代替動力,更有助於我們培養一項新習慣。因為意志力相比較動力而言更可靠,而且他可以像肌肉一樣得到強化。比如你想減肥,這個想法十分強烈,並且你也花了三週時間通過磨鍊意志力進行了高強度的健身,結果很可觀。事實證明意志力是自我提高的不二法門。

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沒有把它耗盡。造成意志力損耗有許多原因,例如你的努力程度,對事物的感知難度,你的消極情緒,身體疲勞,甚至血糖水平都會引起意志力的損耗。

那麼如何杜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動用微習慣。

所謂的微習慣,就是把目標分解成很小很小的一步,每天堅持。

比如你想健身,相比跑步一個小時,每天跑步十分鐘的計劃你更容易完成。如果你想成為作家,那麼每天就寫50個字,這個目標不論你有何種低極情緒,都會完成。

微習慣還可以幫助意志力消除威脅。你每天只跑十分鐘,在任何時間段,這樣少的實際努力,會有效降低精力耗盡的可能性。

當你設定每天一小時的跑步計劃時,單看計劃內容,你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但如果換成每天跑十分鐘,你肯定會欣然接受,而且這個微小目標也會有效緩解你的身體疲勞。因為微習慣可以節約能量和意志力,而且在心理上不斷給予你能量,所以它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避免因血糖低導致身體疲勞。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培養微習慣呢,只需五步。

首先要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作者提出了三種微習慣的形式

第一種是一週彈性計劃。也就是說你先選擇一個微習慣,實施一週後做評估,看看你在這一週內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心力交瘁的時候,是否可以輕鬆完成每天的計劃,如果可以,能否原有的微習慣前提下再加一個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微習慣越多,超額完成的可能性就越低,並且所有微習慣加在一起也用不了10分鐘就可以完成。所以想想這一週你度過的最艱難的時候,能否把這十分鐘之內的微習慣完成。

第二種是單一微習慣。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運用所有的注意力,這樣成功率大大提高。

第三個形式是多項微習慣。記住一點,我們微習慣的養成要100%完成,而不是95%。如果你可以百分之百完成,這種成功的感覺會大大提高你的自我效能感,形成正向循環。不過多項微習慣還是因人而異。

"

如果你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那麼需要你保證每天定時定量的健身,你會如何制定每日小目標?

也許你會說,每天固定早起半小時跑步。那麼如果陰天下雨,如果你頭天晚上睡得很晚,次日沒有起來,如果你得病了,需要臥床休息,遇到這些特殊因素,你還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嗎?

即使你是個超級自律的人,也會出現許多特殊情況來打斷你的堅持。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堅持,中途放棄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我們可以把邁向成功的步伐縮小,再縮小。例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跑步,可以改為每天跑步五分鐘,在一天的任何時段。

這也是《微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超小的步驟比更大的目標更有效。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他用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什麼使用微習慣比使用一般習慣會更容易接受近成功。

《微習慣》的作者是斯蒂芬 蓋斯,一位普通宅男。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所以,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以自己做實驗,從人類培養習慣過程中體現的規律做研究,得出了微習慣的概念,只要我們每天通過一點點的方法,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

在來了解微習慣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習慣,以及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的。

所謂習慣,就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以規律,重複的方式做的事。我們行為中大約有45%源於習慣。習慣就是不斷重複的行為。

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這件事的?

大腦負責溝通的神經通路被某一個習慣所指定,這條通路如果被一個想法或者外部信號觸發,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

例如我們晚上睡覺前都習慣泡腳,那麼天黑了,上床睡覺這個外部信號刺激著你“泡腳神經元”,你就會不加思索的自動泡腳。

當我們重複某個行為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自動完成這個過程。

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是在重複。如果是好的習慣,這種不斷重複疊加起來會讓我們越來越優秀,如果是壞的習慣,那麼將會給予我們巨大的打擊。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都出現一些壞習慣,抽菸,喝酒,晚睡,晚起,要想改變這些壞習慣,就要認識兩個關鍵工具,基底神經元與前額皮層。

如果你有抽菸的壞習慣,那麼當你抽菸時,大腦中的一部分不會想到抽菸得肺癌的可能性,這部分就是基底神經元。但是大腦有還有一部分會考慮抽菸帶給我們的種種風險,這部分就是前額皮層。

前額皮層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決定”是什麼”,前額皮層主要決定“可能有什麼”。前額皮層是管理者,功能強大,所以也會消耗太多精力,使大腦疲勞。當大腦疲勞時,基底神經元就會接管大腦,他們自動功能強大,效率高。

所以,合理運用這兩個大腦元件,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持之以恆的關鍵。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我們瞭解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之後,現在開始啟動一項新的好的行為習慣。

通常來說,如果你準備培養一項好習慣之前,要有動力。

比如你開始準備每天早起半小時健跑,在此之前你動力十足。可是沒想到當天晚上你就生病了,次日早起肯定也無從談起。這時候如果再和你談動力,保證你會十分厭煩。

所以動力不可靠,他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的感受是最經不起推敲的。只要小小的一件事影響了心情,動力就會受到打擊。

用意志力代替動力,更有助於我們培養一項新習慣。因為意志力相比較動力而言更可靠,而且他可以像肌肉一樣得到強化。比如你想減肥,這個想法十分強烈,並且你也花了三週時間通過磨鍊意志力進行了高強度的健身,結果很可觀。事實證明意志力是自我提高的不二法門。

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沒有把它耗盡。造成意志力損耗有許多原因,例如你的努力程度,對事物的感知難度,你的消極情緒,身體疲勞,甚至血糖水平都會引起意志力的損耗。

那麼如何杜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動用微習慣。

所謂的微習慣,就是把目標分解成很小很小的一步,每天堅持。

比如你想健身,相比跑步一個小時,每天跑步十分鐘的計劃你更容易完成。如果你想成為作家,那麼每天就寫50個字,這個目標不論你有何種低極情緒,都會完成。

微習慣還可以幫助意志力消除威脅。你每天只跑十分鐘,在任何時間段,這樣少的實際努力,會有效降低精力耗盡的可能性。

當你設定每天一小時的跑步計劃時,單看計劃內容,你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但如果換成每天跑十分鐘,你肯定會欣然接受,而且這個微小目標也會有效緩解你的身體疲勞。因為微習慣可以節約能量和意志力,而且在心理上不斷給予你能量,所以它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避免因血糖低導致身體疲勞。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培養微習慣呢,只需五步。

首先要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作者提出了三種微習慣的形式

第一種是一週彈性計劃。也就是說你先選擇一個微習慣,實施一週後做評估,看看你在這一週內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心力交瘁的時候,是否可以輕鬆完成每天的計劃,如果可以,能否原有的微習慣前提下再加一個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微習慣越多,超額完成的可能性就越低,並且所有微習慣加在一起也用不了10分鐘就可以完成。所以想想這一週你度過的最艱難的時候,能否把這十分鐘之內的微習慣完成。

第二種是單一微習慣。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運用所有的注意力,這樣成功率大大提高。

第三個形式是多項微習慣。記住一點,我們微習慣的養成要100%完成,而不是95%。如果你可以百分之百完成,這種成功的感覺會大大提高你的自我效能感,形成正向循環。不過多項微習慣還是因人而異。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當你確定了自已的微習慣後,開始把他變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

例如你要寫作,微習慣策略是每天設定50字,可是你完全有能力每天寫500字,為什麼不設定為後者呢?

我們在設定目標時,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沒有把動力和精力水平的劇烈波動考慮在內。

比如今天你心情實在不好,你還能寫下500字嗎,但是50字不論你心情多糟也可以完成。

每天都會重複這種小到不能失敗的行動就是微習慣策略的關鍵所在。

第一步給自己設定好了之後,開始第二步,仔細挖掘每一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我們都知道多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活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每天運動的,所以你設定的微習慣到底可否順利進行,取決於你的真實目的。最好的習慣都是來源於你的生活觀念。

例如每天健身十分鐘。你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完成這個微習慣,是因為真的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還是跟風,看到別人健身覺得很酷,自己也要嘗試。如果是後者,改變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壓力,那麼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很小。

"

如果你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那麼需要你保證每天定時定量的健身,你會如何制定每日小目標?

也許你會說,每天固定早起半小時跑步。那麼如果陰天下雨,如果你頭天晚上睡得很晚,次日沒有起來,如果你得病了,需要臥床休息,遇到這些特殊因素,你還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嗎?

即使你是個超級自律的人,也會出現許多特殊情況來打斷你的堅持。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堅持,中途放棄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我們可以把邁向成功的步伐縮小,再縮小。例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跑步,可以改為每天跑步五分鐘,在一天的任何時段。

這也是《微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超小的步驟比更大的目標更有效。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他用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什麼使用微習慣比使用一般習慣會更容易接受近成功。

《微習慣》的作者是斯蒂芬 蓋斯,一位普通宅男。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所以,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以自己做實驗,從人類培養習慣過程中體現的規律做研究,得出了微習慣的概念,只要我們每天通過一點點的方法,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

在來了解微習慣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習慣,以及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的。

所謂習慣,就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以規律,重複的方式做的事。我們行為中大約有45%源於習慣。習慣就是不斷重複的行為。

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這件事的?

大腦負責溝通的神經通路被某一個習慣所指定,這條通路如果被一個想法或者外部信號觸發,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

例如我們晚上睡覺前都習慣泡腳,那麼天黑了,上床睡覺這個外部信號刺激著你“泡腳神經元”,你就會不加思索的自動泡腳。

當我們重複某個行為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自動完成這個過程。

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是在重複。如果是好的習慣,這種不斷重複疊加起來會讓我們越來越優秀,如果是壞的習慣,那麼將會給予我們巨大的打擊。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都出現一些壞習慣,抽菸,喝酒,晚睡,晚起,要想改變這些壞習慣,就要認識兩個關鍵工具,基底神經元與前額皮層。

如果你有抽菸的壞習慣,那麼當你抽菸時,大腦中的一部分不會想到抽菸得肺癌的可能性,這部分就是基底神經元。但是大腦有還有一部分會考慮抽菸帶給我們的種種風險,這部分就是前額皮層。

前額皮層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決定”是什麼”,前額皮層主要決定“可能有什麼”。前額皮層是管理者,功能強大,所以也會消耗太多精力,使大腦疲勞。當大腦疲勞時,基底神經元就會接管大腦,他們自動功能強大,效率高。

所以,合理運用這兩個大腦元件,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持之以恆的關鍵。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我們瞭解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之後,現在開始啟動一項新的好的行為習慣。

通常來說,如果你準備培養一項好習慣之前,要有動力。

比如你開始準備每天早起半小時健跑,在此之前你動力十足。可是沒想到當天晚上你就生病了,次日早起肯定也無從談起。這時候如果再和你談動力,保證你會十分厭煩。

所以動力不可靠,他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的感受是最經不起推敲的。只要小小的一件事影響了心情,動力就會受到打擊。

用意志力代替動力,更有助於我們培養一項新習慣。因為意志力相比較動力而言更可靠,而且他可以像肌肉一樣得到強化。比如你想減肥,這個想法十分強烈,並且你也花了三週時間通過磨鍊意志力進行了高強度的健身,結果很可觀。事實證明意志力是自我提高的不二法門。

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沒有把它耗盡。造成意志力損耗有許多原因,例如你的努力程度,對事物的感知難度,你的消極情緒,身體疲勞,甚至血糖水平都會引起意志力的損耗。

那麼如何杜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動用微習慣。

所謂的微習慣,就是把目標分解成很小很小的一步,每天堅持。

比如你想健身,相比跑步一個小時,每天跑步十分鐘的計劃你更容易完成。如果你想成為作家,那麼每天就寫50個字,這個目標不論你有何種低極情緒,都會完成。

微習慣還可以幫助意志力消除威脅。你每天只跑十分鐘,在任何時間段,這樣少的實際努力,會有效降低精力耗盡的可能性。

當你設定每天一小時的跑步計劃時,單看計劃內容,你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但如果換成每天跑十分鐘,你肯定會欣然接受,而且這個微小目標也會有效緩解你的身體疲勞。因為微習慣可以節約能量和意志力,而且在心理上不斷給予你能量,所以它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避免因血糖低導致身體疲勞。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培養微習慣呢,只需五步。

首先要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作者提出了三種微習慣的形式

第一種是一週彈性計劃。也就是說你先選擇一個微習慣,實施一週後做評估,看看你在這一週內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心力交瘁的時候,是否可以輕鬆完成每天的計劃,如果可以,能否原有的微習慣前提下再加一個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微習慣越多,超額完成的可能性就越低,並且所有微習慣加在一起也用不了10分鐘就可以完成。所以想想這一週你度過的最艱難的時候,能否把這十分鐘之內的微習慣完成。

第二種是單一微習慣。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運用所有的注意力,這樣成功率大大提高。

第三個形式是多項微習慣。記住一點,我們微習慣的養成要100%完成,而不是95%。如果你可以百分之百完成,這種成功的感覺會大大提高你的自我效能感,形成正向循環。不過多項微習慣還是因人而異。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當你確定了自已的微習慣後,開始把他變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

例如你要寫作,微習慣策略是每天設定50字,可是你完全有能力每天寫500字,為什麼不設定為後者呢?

我們在設定目標時,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沒有把動力和精力水平的劇烈波動考慮在內。

比如今天你心情實在不好,你還能寫下500字嗎,但是50字不論你心情多糟也可以完成。

每天都會重複這種小到不能失敗的行動就是微習慣策略的關鍵所在。

第一步給自己設定好了之後,開始第二步,仔細挖掘每一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我們都知道多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活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每天運動的,所以你設定的微習慣到底可否順利進行,取決於你的真實目的。最好的習慣都是來源於你的生活觀念。

例如每天健身十分鐘。你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完成這個微習慣,是因為真的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還是跟風,看到別人健身覺得很酷,自己也要嘗試。如果是後者,改變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壓力,那麼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很小。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一二步確定後,開始具體執行微習慣的第三步。

一天中到底什麼時間開始。你可以選擇每天上午九點到十點之間,下午三點到四點之前,也可以選擇每天午飯後,晚飯後,或者每天的任何時段,以上床睡覺前為截止時間。

這三種情況是培養習慣的依據。如果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很有規律者,可以選擇第一種,以固定時間為依據。但是要確保每天在固定時間開始微習慣前,你能保持充足的精力,而不會有突發的身體狀況。

如果你打算每日午飯後開始寫作,這種習慣依據就是第二種,以行為方式為依據。但這種情況無法精確判斷每一項活動開始結束的時間。

第三種是非具體微習慣。它要求你每天完成一次小型目標,在一天任何時候,只要你有空,並以上床睡覺前為截止時間。

三種情況因人而異。如果你想把某件事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感恩,培養正念,寫作,鍛鍊,保持活力,極簡生活方式,可以採用第三種情況,在一天中任何時段進行,只要保證每晚睡覺前完成即可。

如果你希望一個行為能在生活中佔據一個具體位置,例如睡前閱讀,飯前禱告,那就選擇第一二種情況,讓生活充滿規律。

"

如果你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那麼需要你保證每天定時定量的健身,你會如何制定每日小目標?

也許你會說,每天固定早起半小時跑步。那麼如果陰天下雨,如果你頭天晚上睡得很晚,次日沒有起來,如果你得病了,需要臥床休息,遇到這些特殊因素,你還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嗎?

即使你是個超級自律的人,也會出現許多特殊情況來打斷你的堅持。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堅持,中途放棄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我們可以把邁向成功的步伐縮小,再縮小。例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跑步,可以改為每天跑步五分鐘,在一天的任何時段。

這也是《微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超小的步驟比更大的目標更有效。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他用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什麼使用微習慣比使用一般習慣會更容易接受近成功。

《微習慣》的作者是斯蒂芬 蓋斯,一位普通宅男。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所以,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以自己做實驗,從人類培養習慣過程中體現的規律做研究,得出了微習慣的概念,只要我們每天通過一點點的方法,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

在來了解微習慣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習慣,以及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的。

所謂習慣,就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以規律,重複的方式做的事。我們行為中大約有45%源於習慣。習慣就是不斷重複的行為。

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這件事的?

大腦負責溝通的神經通路被某一個習慣所指定,這條通路如果被一個想法或者外部信號觸發,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

例如我們晚上睡覺前都習慣泡腳,那麼天黑了,上床睡覺這個外部信號刺激著你“泡腳神經元”,你就會不加思索的自動泡腳。

當我們重複某個行為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自動完成這個過程。

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是在重複。如果是好的習慣,這種不斷重複疊加起來會讓我們越來越優秀,如果是壞的習慣,那麼將會給予我們巨大的打擊。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都出現一些壞習慣,抽菸,喝酒,晚睡,晚起,要想改變這些壞習慣,就要認識兩個關鍵工具,基底神經元與前額皮層。

如果你有抽菸的壞習慣,那麼當你抽菸時,大腦中的一部分不會想到抽菸得肺癌的可能性,這部分就是基底神經元。但是大腦有還有一部分會考慮抽菸帶給我們的種種風險,這部分就是前額皮層。

前額皮層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決定”是什麼”,前額皮層主要決定“可能有什麼”。前額皮層是管理者,功能強大,所以也會消耗太多精力,使大腦疲勞。當大腦疲勞時,基底神經元就會接管大腦,他們自動功能強大,效率高。

所以,合理運用這兩個大腦元件,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持之以恆的關鍵。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我們瞭解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之後,現在開始啟動一項新的好的行為習慣。

通常來說,如果你準備培養一項好習慣之前,要有動力。

比如你開始準備每天早起半小時健跑,在此之前你動力十足。可是沒想到當天晚上你就生病了,次日早起肯定也無從談起。這時候如果再和你談動力,保證你會十分厭煩。

所以動力不可靠,他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的感受是最經不起推敲的。只要小小的一件事影響了心情,動力就會受到打擊。

用意志力代替動力,更有助於我們培養一項新習慣。因為意志力相比較動力而言更可靠,而且他可以像肌肉一樣得到強化。比如你想減肥,這個想法十分強烈,並且你也花了三週時間通過磨鍊意志力進行了高強度的健身,結果很可觀。事實證明意志力是自我提高的不二法門。

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沒有把它耗盡。造成意志力損耗有許多原因,例如你的努力程度,對事物的感知難度,你的消極情緒,身體疲勞,甚至血糖水平都會引起意志力的損耗。

那麼如何杜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動用微習慣。

所謂的微習慣,就是把目標分解成很小很小的一步,每天堅持。

比如你想健身,相比跑步一個小時,每天跑步十分鐘的計劃你更容易完成。如果你想成為作家,那麼每天就寫50個字,這個目標不論你有何種低極情緒,都會完成。

微習慣還可以幫助意志力消除威脅。你每天只跑十分鐘,在任何時間段,這樣少的實際努力,會有效降低精力耗盡的可能性。

當你設定每天一小時的跑步計劃時,單看計劃內容,你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但如果換成每天跑十分鐘,你肯定會欣然接受,而且這個微小目標也會有效緩解你的身體疲勞。因為微習慣可以節約能量和意志力,而且在心理上不斷給予你能量,所以它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避免因血糖低導致身體疲勞。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培養微習慣呢,只需五步。

首先要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作者提出了三種微習慣的形式

第一種是一週彈性計劃。也就是說你先選擇一個微習慣,實施一週後做評估,看看你在這一週內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心力交瘁的時候,是否可以輕鬆完成每天的計劃,如果可以,能否原有的微習慣前提下再加一個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微習慣越多,超額完成的可能性就越低,並且所有微習慣加在一起也用不了10分鐘就可以完成。所以想想這一週你度過的最艱難的時候,能否把這十分鐘之內的微習慣完成。

第二種是單一微習慣。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運用所有的注意力,這樣成功率大大提高。

第三個形式是多項微習慣。記住一點,我們微習慣的養成要100%完成,而不是95%。如果你可以百分之百完成,這種成功的感覺會大大提高你的自我效能感,形成正向循環。不過多項微習慣還是因人而異。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當你確定了自已的微習慣後,開始把他變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

例如你要寫作,微習慣策略是每天設定50字,可是你完全有能力每天寫500字,為什麼不設定為後者呢?

我們在設定目標時,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沒有把動力和精力水平的劇烈波動考慮在內。

比如今天你心情實在不好,你還能寫下500字嗎,但是50字不論你心情多糟也可以完成。

每天都會重複這種小到不能失敗的行動就是微習慣策略的關鍵所在。

第一步給自己設定好了之後,開始第二步,仔細挖掘每一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我們都知道多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活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每天運動的,所以你設定的微習慣到底可否順利進行,取決於你的真實目的。最好的習慣都是來源於你的生活觀念。

例如每天健身十分鐘。你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完成這個微習慣,是因為真的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還是跟風,看到別人健身覺得很酷,自己也要嘗試。如果是後者,改變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壓力,那麼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很小。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一二步確定後,開始具體執行微習慣的第三步。

一天中到底什麼時間開始。你可以選擇每天上午九點到十點之間,下午三點到四點之前,也可以選擇每天午飯後,晚飯後,或者每天的任何時段,以上床睡覺前為截止時間。

這三種情況是培養習慣的依據。如果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很有規律者,可以選擇第一種,以固定時間為依據。但是要確保每天在固定時間開始微習慣前,你能保持充足的精力,而不會有突發的身體狀況。

如果你打算每日午飯後開始寫作,這種習慣依據就是第二種,以行為方式為依據。但這種情況無法精確判斷每一項活動開始結束的時間。

第三種是非具體微習慣。它要求你每天完成一次小型目標,在一天任何時候,只要你有空,並以上床睡覺前為截止時間。

三種情況因人而異。如果你想把某件事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感恩,培養正念,寫作,鍛鍊,保持活力,極簡生活方式,可以採用第三種情況,在一天中任何時段進行,只要保證每晚睡覺前完成即可。

如果你希望一個行為能在生活中佔據一個具體位置,例如睡前閱讀,飯前禱告,那就選擇第一二種情況,讓生活充滿規律。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在你開始執行每日微習慣後,開始進入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

想一想,通過鍛鍊,你可以擁有強健的體魄,那麼第一次開始每天健跑或去健身房做各種推拉重物,相比這些,吃一塊美味蛋糕更會讓大腦接受。因為前者通過鍛鍊帶來的強健體魄是抽象回報,而後者蛋糕是一種感官回報。

難道我們只吃蛋糕不鍛鍊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建立回報關聯。比如在你鍛鍊後可以吃一點小甜點,只要適度,就可以起到安慰大腦的作用。也可以用大笑的方式,在你完成每日微習慣後,例如每日閱讀或寫作後,看一些幽默搞笑視頻會讓你心情愉悅。

當大腦漸漸認識到這些小回報的價值,它會自己維持這個行為。如果你連續100天都在進行積極的微習慣,這件事本身帶給你的成就感就會促使你繼續努力。

所以要慶祝一點一滴的成功,因為成功會帶更更多的成功。

當你想到某件事時立即把他記下來,這件事在大腦裡會更加突出。再樣的道理,當你每天執行微習慣後,在每晚睡覺前一定要檢查自己是否成功。

推薦工具可以是日曆,還有智能軟件。

在開始時寫下你的微習慣,隨著計劃進展檢查進度,這兩件事對於你的成功至關重要。設定目標時不能含糊,要具體。把每天寫作改成每天寫50字,每日閱讀改成每天看兩頁書。含糊的目標缺乏明確導向,沒有意義。

如果你每天能寫500字,為什麼還把目標設定在每天50字呢?

原因就是,當你把目標設定到每天50字,並且堅持,最終他會形成習慣,一旦他形成習慣,你就會在他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每天寫500字,1000字,甚至更多,超額完成一件事的基礎是這個行為習慣已經存在。

所以,從微量開始,超額完成吧!

生活中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堅持,這是讓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唯一途徑。所以只要制定的每日行動目標,就嚴格執行下去,不要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值。

如果你把每天寫作從50字升到1000字,這會對你帶來負擔和壓力,你的大腦會登記新的行為1000字,如果你按照新的行為目標要求自己,半途而廢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我們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在堅持目標這個行為上,而不是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

如果你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那麼需要你保證每天定時定量的健身,你會如何制定每日小目標?

也許你會說,每天固定早起半小時跑步。那麼如果陰天下雨,如果你頭天晚上睡得很晚,次日沒有起來,如果你得病了,需要臥床休息,遇到這些特殊因素,你還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嗎?

即使你是個超級自律的人,也會出現許多特殊情況來打斷你的堅持。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堅持,中途放棄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我們可以把邁向成功的步伐縮小,再縮小。例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跑步,可以改為每天跑步五分鐘,在一天的任何時段。

這也是《微習慣》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超小的步驟比更大的目標更有效。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他用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什麼使用微習慣比使用一般習慣會更容易接受近成功。

《微習慣》的作者是斯蒂芬 蓋斯,一位普通宅男。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所以,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以自己做實驗,從人類培養習慣過程中體現的規律做研究,得出了微習慣的概念,只要我們每天通過一點點的方法,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

在來了解微習慣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習慣,以及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的。

所謂習慣,就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以規律,重複的方式做的事。我們行為中大約有45%源於習慣。習慣就是不斷重複的行為。

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這件事的?

大腦負責溝通的神經通路被某一個習慣所指定,這條通路如果被一個想法或者外部信號觸發,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

例如我們晚上睡覺前都習慣泡腳,那麼天黑了,上床睡覺這個外部信號刺激著你“泡腳神經元”,你就會不加思索的自動泡腳。

當我們重複某個行為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自動完成這個過程。

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是在重複。如果是好的習慣,這種不斷重複疊加起來會讓我們越來越優秀,如果是壞的習慣,那麼將會給予我們巨大的打擊。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都出現一些壞習慣,抽菸,喝酒,晚睡,晚起,要想改變這些壞習慣,就要認識兩個關鍵工具,基底神經元與前額皮層。

如果你有抽菸的壞習慣,那麼當你抽菸時,大腦中的一部分不會想到抽菸得肺癌的可能性,這部分就是基底神經元。但是大腦有還有一部分會考慮抽菸帶給我們的種種風險,這部分就是前額皮層。

前額皮層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決定”是什麼”,前額皮層主要決定“可能有什麼”。前額皮層是管理者,功能強大,所以也會消耗太多精力,使大腦疲勞。當大腦疲勞時,基底神經元就會接管大腦,他們自動功能強大,效率高。

所以,合理運用這兩個大腦元件,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持之以恆的關鍵。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我們瞭解大腦是如何看待習慣之後,現在開始啟動一項新的好的行為習慣。

通常來說,如果你準備培養一項好習慣之前,要有動力。

比如你開始準備每天早起半小時健跑,在此之前你動力十足。可是沒想到當天晚上你就生病了,次日早起肯定也無從談起。這時候如果再和你談動力,保證你會十分厭煩。

所以動力不可靠,他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的感受是最經不起推敲的。只要小小的一件事影響了心情,動力就會受到打擊。

用意志力代替動力,更有助於我們培養一項新習慣。因為意志力相比較動力而言更可靠,而且他可以像肌肉一樣得到強化。比如你想減肥,這個想法十分強烈,並且你也花了三週時間通過磨鍊意志力進行了高強度的健身,結果很可觀。事實證明意志力是自我提高的不二法門。

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沒有把它耗盡。造成意志力損耗有許多原因,例如你的努力程度,對事物的感知難度,你的消極情緒,身體疲勞,甚至血糖水平都會引起意志力的損耗。

那麼如何杜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動用微習慣。

所謂的微習慣,就是把目標分解成很小很小的一步,每天堅持。

比如你想健身,相比跑步一個小時,每天跑步十分鐘的計劃你更容易完成。如果你想成為作家,那麼每天就寫50個字,這個目標不論你有何種低極情緒,都會完成。

微習慣還可以幫助意志力消除威脅。你每天只跑十分鐘,在任何時間段,這樣少的實際努力,會有效降低精力耗盡的可能性。

當你設定每天一小時的跑步計劃時,單看計劃內容,你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但如果換成每天跑十分鐘,你肯定會欣然接受,而且這個微小目標也會有效緩解你的身體疲勞。因為微習慣可以節約能量和意志力,而且在心理上不斷給予你能量,所以它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避免因血糖低導致身體疲勞。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培養微習慣呢,只需五步。

首先要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作者提出了三種微習慣的形式

第一種是一週彈性計劃。也就是說你先選擇一個微習慣,實施一週後做評估,看看你在這一週內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心力交瘁的時候,是否可以輕鬆完成每天的計劃,如果可以,能否原有的微習慣前提下再加一個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微習慣越多,超額完成的可能性就越低,並且所有微習慣加在一起也用不了10分鐘就可以完成。所以想想這一週你度過的最艱難的時候,能否把這十分鐘之內的微習慣完成。

第二種是單一微習慣。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運用所有的注意力,這樣成功率大大提高。

第三個形式是多項微習慣。記住一點,我們微習慣的養成要100%完成,而不是95%。如果你可以百分之百完成,這種成功的感覺會大大提高你的自我效能感,形成正向循環。不過多項微習慣還是因人而異。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當你確定了自已的微習慣後,開始把他變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

例如你要寫作,微習慣策略是每天設定50字,可是你完全有能力每天寫500字,為什麼不設定為後者呢?

我們在設定目標時,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沒有把動力和精力水平的劇烈波動考慮在內。

比如今天你心情實在不好,你還能寫下500字嗎,但是50字不論你心情多糟也可以完成。

每天都會重複這種小到不能失敗的行動就是微習慣策略的關鍵所在。

第一步給自己設定好了之後,開始第二步,仔細挖掘每一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我們都知道多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活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每天運動的,所以你設定的微習慣到底可否順利進行,取決於你的真實目的。最好的習慣都是來源於你的生活觀念。

例如每天健身十分鐘。你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完成這個微習慣,是因為真的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還是跟風,看到別人健身覺得很酷,自己也要嘗試。如果是後者,改變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壓力,那麼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很小。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一二步確定後,開始具體執行微習慣的第三步。

一天中到底什麼時間開始。你可以選擇每天上午九點到十點之間,下午三點到四點之前,也可以選擇每天午飯後,晚飯後,或者每天的任何時段,以上床睡覺前為截止時間。

這三種情況是培養習慣的依據。如果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很有規律者,可以選擇第一種,以固定時間為依據。但是要確保每天在固定時間開始微習慣前,你能保持充足的精力,而不會有突發的身體狀況。

如果你打算每日午飯後開始寫作,這種習慣依據就是第二種,以行為方式為依據。但這種情況無法精確判斷每一項活動開始結束的時間。

第三種是非具體微習慣。它要求你每天完成一次小型目標,在一天任何時候,只要你有空,並以上床睡覺前為截止時間。

三種情況因人而異。如果你想把某件事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感恩,培養正念,寫作,鍛鍊,保持活力,極簡生活方式,可以採用第三種情況,在一天中任何時段進行,只要保證每晚睡覺前完成即可。

如果你希望一個行為能在生活中佔據一個具體位置,例如睡前閱讀,飯前禱告,那就選擇第一二種情況,讓生活充滿規律。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在你開始執行每日微習慣後,開始進入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

想一想,通過鍛鍊,你可以擁有強健的體魄,那麼第一次開始每天健跑或去健身房做各種推拉重物,相比這些,吃一塊美味蛋糕更會讓大腦接受。因為前者通過鍛鍊帶來的強健體魄是抽象回報,而後者蛋糕是一種感官回報。

難道我們只吃蛋糕不鍛鍊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建立回報關聯。比如在你鍛鍊後可以吃一點小甜點,只要適度,就可以起到安慰大腦的作用。也可以用大笑的方式,在你完成每日微習慣後,例如每日閱讀或寫作後,看一些幽默搞笑視頻會讓你心情愉悅。

當大腦漸漸認識到這些小回報的價值,它會自己維持這個行為。如果你連續100天都在進行積極的微習慣,這件事本身帶給你的成就感就會促使你繼續努力。

所以要慶祝一點一滴的成功,因為成功會帶更更多的成功。

當你想到某件事時立即把他記下來,這件事在大腦裡會更加突出。再樣的道理,當你每天執行微習慣後,在每晚睡覺前一定要檢查自己是否成功。

推薦工具可以是日曆,還有智能軟件。

在開始時寫下你的微習慣,隨著計劃進展檢查進度,這兩件事對於你的成功至關重要。設定目標時不能含糊,要具體。把每天寫作改成每天寫50字,每日閱讀改成每天看兩頁書。含糊的目標缺乏明確導向,沒有意義。

如果你每天能寫500字,為什麼還把目標設定在每天50字呢?

原因就是,當你把目標設定到每天50字,並且堅持,最終他會形成習慣,一旦他形成習慣,你就會在他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每天寫500字,1000字,甚至更多,超額完成一件事的基礎是這個行為習慣已經存在。

所以,從微量開始,超額完成吧!

生活中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堅持,這是讓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唯一途徑。所以只要制定的每日行動目標,就嚴格執行下去,不要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值。

如果你把每天寫作從50字升到1000字,這會對你帶來負擔和壓力,你的大腦會登記新的行為1000字,如果你按照新的行為目標要求自己,半途而廢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我們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在堅持目標這個行為上,而不是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一個簡單到讓你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最後,我們要確保一個習慣完全養成後再開展第二個習慣。

一個習慣完全養成會有如下幾個標誌:

當你做一件事時沒有牴觸情緒,不做反而覺得難受,並且對做這件事,你是非常認同的。當你在執行時沒有任何考慮,一切出於本能,並且沒有任何情緒變化。

當出現這些信息時,就代表一個習慣已經養成,恭喜你,可以進入第二個習慣養成。

讓我們取得成功的祕訣就是微習慣,從小事開始,堅持下去,同時消除期待值帶給我們的壓力。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微習慣,從容自信的走在成功的康莊大道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