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上篇點鏈接:

「行攝」平江文化的精髓(上篇)之丁家巷鈕家巷肖家巷

平江路西片區,平江文化的精髓所在,用雙腿去探訪2500年曆史下真正的蘇州文化,在上篇注重歷史人文的基礎上,本篇我們更注重給大家帶來的地道蘇州美食雙皮奶,泡泡餛飩,赤豆小院子,糖粥等等我們儘量全程做到吃吃吃。

沒有預定的目標,只有預定的點,蘇州古城區的美,不在於目標,享受這種探索和不斷驚喜的感覺。走街串巷,發現不為人知的美,沒有明確的行程,亂序的行攝和發現,帶來不同的驚喜。

我們用雙腿和鏡頭去探索最地道的蘇州,點個贊,轉發一下都是對我們的支持。

同時真誠的歡迎加入我們,共同探索吳文化之旅,見證了蘇州的歲月變遷,愛攝影,愛旅遊,愛徒步,每週一次,例不虛發!

大儒巷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從平江路轉到大儒巷,初夏鬱鬱蔥蔥的梧桐樹讓人極為舒適,雖然行人很多,馬路也保持的非常乾淨。

宋代,大儒巷,因王敬臣得名,王敬臣(1513~1595),字以道,號少湖,明長洲(蘇州)人。其學以慎獨為先,講學於吳,有門生四百餘人,稱“少湖先生”,被譽為“大儒”。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巷內有潘鎰芬故居:畢生致力黃河治理工作,黃河花園口主持堵口工作,救人民於水火,被尊稱為“潘聖人”,故居又名“端善堂”。

我們進去看到一木製樓梯,屋內有臨時居住的街道工作人員,整個房屋都是古舊的木製結構,屋前花園也荒廢許久。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過這條巷子直接可以到南石子街,房屋外側看到一隻小貓從窗口進入。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沿路的宅子各有特色,古宅也需要一個好主人,有古典雅緻的,也有破落不堪的,不過下圖這些個隨意擺放著的門板我倒是很有興趣。

大儒巷6號丁宅、8號德鄰堂吳宅、38號昭慶寺、44、45、46、48、51、52號端善堂潘宅均為市控保古建築。很多古蹟已經無處尋蹤,永遠被淹沒了,只望現存的能夠安好。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偶遇當街擼貓的,折耳貓一臉享受的模樣。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從大儒巷經迎曉裡向南,迎曉裡原名仁孝裡,因所居王敬臣處世仁孝,故名。其中4-10號為清代金石名家韓崇故居(解放後部門變成了蘇州床單廠)。

南石子街、南顯子巷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南石子街位於南顯子巷東,西起迎曉裡,東至平江河,巷內有潘祖蔭故居、安徽會館以及2001年複稱第一初級中學。蘇州市第一初級中學,一度改稱市第十五中學,1954年8月徵得西部範家牆門院宅六畝多平整為操場。

而這個重點的操場,我們和以往一樣依然被盡職的門衛攔下,無法看到。路上看到一群年輕人在做某個遊戲吧,之後的一段時間,好幾次在我們街拍的區域看到他們的身影。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路邊攤烤翅,老闆屋子正中擺放整齊的廚具吸引了我。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潘祖蔭故居:潘祖蔭(1830~1890),字東鏞,號伯寅,小字鳳笙,狀元宰相潘世恩之孫。咸豐二年(1852)進士,官至軍機大臣。精通經史,涉獵百家,工書法,喜收藏,所藏圖書、金石之富,甲於吳中。潘祖蔭所得西周青銅器“大盂鼎”和“大克鼎”,與“毛公鼎”合稱“海內三寶”,曾收藏於此宅,其後人將兩鼎捐獻與國家。著有《滂喜齋讀書記》、《滂喜齋叢書》等,後裔潘承弼(1907~2003),字良甫,號景鄭,師從章太炎,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圖書館研究員,藏書家、版本學家。

現在的潘祖蔭故居,已經成為了蘇州文旅花間堂酒店,徵得前臺同意後,我進入裡面拍下了這張。看著這漂亮的花園當時的感覺是,似乎這類控保建築讓給商家來經營並非是壞事,至少能夠常年得以修繕和維護,是個共贏的方案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端善堂潘宅:潘鎰芬(1893-1953),字萬玉,早年就讀南洋公學,清宣統元年(1909)畢業於江蘇鐵路學堂測繪科,畢生致力於黃河治理事業。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巷內的大儒中心小學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巷子到東面,就是平江路,隨處可見小石橋上拍照的人和流行的漢服元素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這裡重點推薦這處宅子,在地圖上此處什麼都沒有標註,只顯示為公廁,但是當經過一條綠陰小石子路後,內藏一方天地,院子很大,大樹的枝葉幾乎覆蓋了整處宅子,與外面熱絡的平江路隔開出一個自己的獨有空間。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行至平江路,小橋名為青石橋,橋下有一河埠頭,利用這個角度拍出兩張視角不同遊客的照片。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最好吃也最紅的雙皮奶就是這家啦,坐在沿河石墩上休息一下,這裡還有一個雞爪店。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小河那邊的平江路人流如織,隔著小河的這邊人卻很少,看著搖船的阿姨極為熟練的在幾乎兩頭接近沒有空間的情況下調了一個頭。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小巷內的某小店,店內臨窗裝飾的很精緻,溜進去拍了一張。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大大咧咧躺在路中央的一條狗狗,人群、電瓶車都無法影響到它的睡眠,甚至小主人過來大叫半天也完全不予理睬。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蘇肇冰故居隱藏的很深,且門口寫著遊客止步,可能有後人或者買下宅子的主人居住於此,雖然屬於平江路周邊,但是這裡幾乎鮮有人走過。

蘇肇冰,1937年生,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53年蘇州中學畢業,1953-1958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94年-1998年任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建築為蘇肇冰父親蘇髯孫建於民國時期。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離這裡不遠處即為顧頡剛故居顧家花園顧其蘊孫顧秉忠又築安時堂,並有結蘅草廬、澄碧亭、芥圃諸構,俗稱“顧家花園”,巷因園名。太平天國後,園廢,但巷名沿用至今。

現代歷史學家、民俗學家,顧頡剛(1893~1980),吳縣(蘇州)人,早年就讀於長元吳高等小學堂,蘇州公立第一中學,民國9年(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在中山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中央大學任教授。20年代,因提出“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編纂出版《古史辨》而轟動整個史學界,並創辦民俗學會,系中國民俗學科的開拓者之一。1954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先後主持《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的校點工作。一生著述甚豐,主要著有《古史辨》、《吳歌甲集》、《中國疆域沿革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中國歷史地圖集》等。顧頡剛十分關心故鄉蘇州的文化建設,對蘇州的歷史文化研究有很深的造詣,除選編出版《吳歌甲集》外,還與人合撰了《蘇粵婚喪》,晚年並出版了《蘇州史志》。1961年和1980年,他與葉聖陶、王伯祥、俞平伯等聯名建議保護章鈺墓塋,修復俞樾故居“曲園”,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和落實。1995年版《蘇州市志》有傳。

懸橋巷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繼續向懸橋巷出發,蘇州素有江南水鄉的稱號,實際也是處處可見流水人家,且均各有特色,比如這處的窗戶,顏色樣式很統一,且很巧的都開著。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潘氏鬆麟義莊門口坐著一個小妹妹,認真的製作著自己的手工小掛件。

潘氏鬆麟義莊為嘉慶時藏書家黃丕烈“百宋一廛”藏書樓故址,由清道光十二年(1832)翰林院編修潘遵祁而建。現存祠堂及花廳等建築。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看到路邊剛出籠的米糕,又忍不住品嚐了,味道還行。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找到一處高點,這裡的住宅幾乎都是臨水的。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路邊隨處可遇的進間,古人很巧妙的採光方式,雖然弄堂看起來很狹長,光照搭配後有特別的韻味。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懸橋巷內多深宅大院,23、25號為名醫錢伯煊故居,27、29號為晚清狀元洪鈞故居,37號查宅,41號丁氏濟陽義莊,45號方嘉謨故居,46號潘氏鬆麟義莊,55~60號潘宅,均屬市控保古建築。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懸橋巷方宅:方嘉謨故居,建築為民國所建,西班牙風格小洋樓。方嘉謨是清末民初蘇州地區的西醫專家。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路邊這家小店的現炸蘿蔔絲餅太好吃了,入口很糯,我們不停的拍照還吸引了不少路過的遊客,本來想記一下店名,抬頭一看:“蘇州電器廠變壓所”。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各處可見的水鄉特色,這裡的窗戶樣式和之前就有不同了,考慮以後做一次門窗特輯。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丁氏濟陽義莊:清道光十八年(1838),丁錦心創建。內部原有二祠,前有"丁氏義莊"磚額,後有清咸豐七年(1857)門樓,額題"遺澤流長"。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洪鈞故居:洪鈞原名桂蔭堂,清同治狀元,外交官。字陶士,號文卿,蘇州人。光緒十三年任出使俄羅斯、德意志等國外交大臣。桂蔭堂為其出仕後所建。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錢宅:名醫錢伯煊(1896-1986)故居,蘇州人,近代著名中醫。故居為明清時期的大宅。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在小巷中行走,感慨良多,幾乎每隔著十來米就是控保,老宅,古蹟,隨處可見的深宅大院,除了一些商業使用和有人居住打理的,其他充滿了古舊的年代感,蘇州有太多太多需要來維護和修繕的歷史記錄。

菉葭巷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菉葭巷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動,滿眼的綠色和極度乾淨的路面不同於之前走過的那些巷子,看看這小狗狗愉快的表情,充滿了朝氣的能量和愉悅。

清代以來,菉葭巷的宋氏家族人才輩出,其中還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累官兵部左侍郎的宋鎔;嘉慶五年(1800)舉人、著名經學家宋翔鳳;民國大律師、江蘇省參議院議員宋銘勳;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家、並多次被周恩來總理召見的宋鴻釗;因少年時寫的日記,被著名教育家張建初先生命名為《模範日記》而聞名全國的宋文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高中畢業會考全省第一的“蘇州女狀元”宋文欽;參與過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研究和制訂規劃設計方案的宋文傑;攻克了一個個科研項目,填補了一批批技術空白的宋文圭等。而今,仍有幾家宋氏後裔居住在老宅裡,雖然現在進出宋家的大門已由菉葭巷改到了曹胡徐巷,但無論如何,菉葭巷與宋家早已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難分彼此了。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幾乎每一處路邊的宅子都掛滿了綠植,還有很多的石榴樹,結滿了紅色的果實。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這個曾經的舊廠子裡面有一條凶惡的大狗,門牌已經模糊到什麼字都看不清,詢問了裡面的人,也不知道曾經是什麼廠,如有人能告知,感激不盡,門牌號是菉葭巷40號。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依然是綠植,在這條路上拍了很多,大概是最能感受到春天的巷子了吧。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巷子49、50號陳宅,屬於明清建築,開了一家小小茶館,裡面的這隻小黑貓帶著綠色的鈴鐺,非常的酷。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路邊一條無人小弄,兩側的黑色磚牆和白牆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再次來到平江路,每一張照片都彷彿一幅幅的畫。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重點推薦,潘玉麟糖粥。實際上這家店在皮市街上,臨近傍晚就會停止營業,幾乎每次都會排隊,我們特意跑去買來在平江路看著風景品嚐,如果你來到蘇州這一帶,一定不要錯過這家的赤豆院子和糖粥。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一個大男人在錄直播,周圍好多圍觀群眾……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大家的拍照姿勢都好酷。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齜牙咧嘴極為凶悍的迷你小狗狗……連我們團隊一起的小姑娘都不怕。

曹胡徐巷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宋宅,建於清代,民國時屬於宋姓律師。

裡面的這棵樹很有意思,仔細看其實是兩顆不同的樹纏繞在一起,其中一棵是芭蕉樹。路邊牆上白粉掉落顯露出磚牆。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不知名的建築,僅在外面寫著控保標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懷德堂凌宅,建於清代。外面寫著蘇州1779懷德堂字樣,內部修繕的可以說歎為觀止了。明顯是主人打理的非常之好,稍微看了下,未見到人,就不打擾了。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中和堂汪宅,位於東華橋巷,建於清初,是蘇州現存不多的清代早期磚雕精品。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行至本次規劃路線的最北端,是市區主幹道白塔東路,圖片對面的偉記奧面有著蘇州特色奧灶面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最後的小院,接近臨頓路上某小巷裡,超大面寬的陽臺,上百平方的院子結滿了枇杷。是否就是住著高樓大廈的你所向往的別墅庭院呢?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我把平江路周邊進行了地毯式挖掘

臨頓路上的老牌小吃綠楊餛飩店,分店開了不少,口碑最好的大概還是這家了吧。

本次行攝到此全部完成,請期待我們的下一次:探索吳門畫派之旅。不見不散。

往期行攝系列:(每一條路線我們都自己走過,每一張圖片都是親手拍攝!)

【行攝】平江文化的精髓(上篇)之丁家巷鈕家巷肖家巷

【行攝】專諸巷向北,再探深夜豆漿店

【行攝】蘇大我又來了,櫻花、建築和美食

這家無名小餐館開了快二十多年,即將消逝

2019,不一樣的跨年

從學士街到湯家巷,那家老味道麵館

【行攝】去盛澤跑了一天,發現了我從未理解過的江南美食

【行攝】2018蘇州初雪,閶門橫街尋找半個世紀前的影像

【行攝】望星橋南北到帶城橋下塘,小橋流水人家,迷霧中的蘇州

【行攝】蘇大我來了,有秋、有樓

【行攝】蘇州古城——從養育巷到胥門

【行攝】蘇州子城——千年古城城中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