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詩》雲:“素以為絢兮”。素不但為絢而存在,實則素為絢而增燦爛之光彩。西洋繪畫評論家,每謂吾國繪畫為明豁,而不知素以為絢之理,深感吾國祖先之智慧,實勝人一籌。

黑白二色,對比最為明豁,為吾國群眾所喜愛。故自隋唐以後,水墨之畫,隨而勃興,非偶然也。然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不能離白色之底也。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詩》雲:“素以為絢兮”。素不但為絢而存在,實則素為絢而增燦爛之光彩。西洋繪畫評論家,每謂吾國繪畫為明豁,而不知素以為絢之理,深感吾國祖先之智慧,實勝人一籌。

黑白二色,對比最為明豁,為吾國群眾所喜愛。故自隋唐以後,水墨之畫,隨而勃興,非偶然也。然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不能離白色之底也。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石谷自許研究青綠三十年,始知青綠著色之法。然其所作青綠山水,與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齊樑、漢魏,不可同日而語。蓋青綠重彩,十洲能得之於古厚也。

畫由彩色而成,須注意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更須注意色不礙色,斯得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詩》雲:“素以為絢兮”。素不但為絢而存在,實則素為絢而增燦爛之光彩。西洋繪畫評論家,每謂吾國繪畫為明豁,而不知素以為絢之理,深感吾國祖先之智慧,實勝人一籌。

黑白二色,對比最為明豁,為吾國群眾所喜愛。故自隋唐以後,水墨之畫,隨而勃興,非偶然也。然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不能離白色之底也。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石谷自許研究青綠三十年,始知青綠著色之法。然其所作青綠山水,與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齊樑、漢魏,不可同日而語。蓋青綠重彩,十洲能得之於古厚也。

畫由彩色而成,須注意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更須注意色不礙色,斯得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張萱《搗練圖》

吾國繪畫,雖自唐宋以後,偏向水墨之發展,然仍不廢彩色。故顏色之原料,顏色之制工,仍須佳良精好,使下筆時,能得心應手,作成後,能經久不褪色,乃佳。

重彩之畫尤甚。《歷代名畫記》雲:“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雋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始興之解錫(胡粉),研煉澄汰,深淺、輕重、精粗。林邑、崑崙之黃,南海之蟻礦,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漆姑汁煉煎,併為重彩,鬱而用之。”

非過求也。近時畫人,無能自制顏色者,全委諸制工之手,無好色矣,奈何?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詩》雲:“素以為絢兮”。素不但為絢而存在,實則素為絢而增燦爛之光彩。西洋繪畫評論家,每謂吾國繪畫為明豁,而不知素以為絢之理,深感吾國祖先之智慧,實勝人一籌。

黑白二色,對比最為明豁,為吾國群眾所喜愛。故自隋唐以後,水墨之畫,隨而勃興,非偶然也。然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不能離白色之底也。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石谷自許研究青綠三十年,始知青綠著色之法。然其所作青綠山水,與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齊樑、漢魏,不可同日而語。蓋青綠重彩,十洲能得之於古厚也。

畫由彩色而成,須注意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更須注意色不礙色,斯得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張萱《搗練圖》

吾國繪畫,雖自唐宋以後,偏向水墨之發展,然仍不廢彩色。故顏色之原料,顏色之制工,仍須佳良精好,使下筆時,能得心應手,作成後,能經久不褪色,乃佳。

重彩之畫尤甚。《歷代名畫記》雲:“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雋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始興之解錫(胡粉),研煉澄汰,深淺、輕重、精粗。林邑、崑崙之黃,南海之蟻礦,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漆姑汁煉煎,併為重彩,鬱而用之。”

非過求也。近時畫人,無能自制顏色者,全委諸制工之手,無好色矣,奈何?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詩》雲:“素以為絢兮”。素不但為絢而存在,實則素為絢而增燦爛之光彩。西洋繪畫評論家,每謂吾國繪畫為明豁,而不知素以為絢之理,深感吾國祖先之智慧,實勝人一籌。

黑白二色,對比最為明豁,為吾國群眾所喜愛。故自隋唐以後,水墨之畫,隨而勃興,非偶然也。然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不能離白色之底也。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石谷自許研究青綠三十年,始知青綠著色之法。然其所作青綠山水,與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齊樑、漢魏,不可同日而語。蓋青綠重彩,十洲能得之於古厚也。

畫由彩色而成,須注意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更須注意色不礙色,斯得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張萱《搗練圖》

吾國繪畫,雖自唐宋以後,偏向水墨之發展,然仍不廢彩色。故顏色之原料,顏色之制工,仍須佳良精好,使下筆時,能得心應手,作成後,能經久不褪色,乃佳。

重彩之畫尤甚。《歷代名畫記》雲:“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雋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始興之解錫(胡粉),研煉澄汰,深淺、輕重、精粗。林邑、崑崙之黃,南海之蟻礦,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漆姑汁煉煎,併為重彩,鬱而用之。”

非過求也。近時畫人,無能自制顏色者,全委諸制工之手,無好色矣,奈何?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詩》雲:“素以為絢兮”。素不但為絢而存在,實則素為絢而增燦爛之光彩。西洋繪畫評論家,每謂吾國繪畫為明豁,而不知素以為絢之理,深感吾國祖先之智慧,實勝人一籌。

黑白二色,對比最為明豁,為吾國群眾所喜愛。故自隋唐以後,水墨之畫,隨而勃興,非偶然也。然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不能離白色之底也。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石谷自許研究青綠三十年,始知青綠著色之法。然其所作青綠山水,與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齊樑、漢魏,不可同日而語。蓋青綠重彩,十洲能得之於古厚也。

畫由彩色而成,須注意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更須注意色不礙色,斯得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張萱《搗練圖》

吾國繪畫,雖自唐宋以後,偏向水墨之發展,然仍不廢彩色。故顏色之原料,顏色之制工,仍須佳良精好,使下筆時,能得心應手,作成後,能經久不褪色,乃佳。

重彩之畫尤甚。《歷代名畫記》雲:“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雋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始興之解錫(胡粉),研煉澄汰,深淺、輕重、精粗。林邑、崑崙之黃,南海之蟻礦,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漆姑汁煉煎,併為重彩,鬱而用之。”

非過求也。近時畫人,無能自制顏色者,全委諸制工之手,無好色矣,奈何?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詩》雲:“素以為絢兮”。素不但為絢而存在,實則素為絢而增燦爛之光彩。西洋繪畫評論家,每謂吾國繪畫為明豁,而不知素以為絢之理,深感吾國祖先之智慧,實勝人一籌。

黑白二色,對比最為明豁,為吾國群眾所喜愛。故自隋唐以後,水墨之畫,隨而勃興,非偶然也。然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不能離白色之底也。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石谷自許研究青綠三十年,始知青綠著色之法。然其所作青綠山水,與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齊樑、漢魏,不可同日而語。蓋青綠重彩,十洲能得之於古厚也。

畫由彩色而成,須注意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更須注意色不礙色,斯得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張萱《搗練圖》

吾國繪畫,雖自唐宋以後,偏向水墨之發展,然仍不廢彩色。故顏色之原料,顏色之制工,仍須佳良精好,使下筆時,能得心應手,作成後,能經久不褪色,乃佳。

重彩之畫尤甚。《歷代名畫記》雲:“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雋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始興之解錫(胡粉),研煉澄汰,深淺、輕重、精粗。林邑、崑崙之黃,南海之蟻礦,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漆姑汁煉煎,併為重彩,鬱而用之。”

非過求也。近時畫人,無能自制顏色者,全委諸制工之手,無好色矣,奈何?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溼,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詩》雲:“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雲:“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佶《梅花繡眼圖》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雲:“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裡”,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裡,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趙之謙 花卉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漢宮春曉》

東方民族,質地樸厚,性愛明爽,故喜配用對比強烈之原色。《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凡畫績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為全畫之基礎。

民間藝人配色口訣雲:“白間黑,分明極,紅間綠,花簇簇,粉籠黃,勝增光,青問紫,不如死。”即為吾民族喜愛色彩明爽之實證。

吾國繪畫,以白色為底。白底,即畫材背後之空白處。然以西洋畫理言之,畫材背後,不能空洞無物。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齊白石畫作

否則,有背萬有實際存在之物理。殊不知吾人雙目之視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時,便無力兼注意並存之彼物,如注意力集中於某物某點時,便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點,因吾人目力之能量有所限度。

我國祖先,即據此理而作畫者也。《論語》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即畫材背後之空處,為吾人目力能量所未到處也。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宇宙間萬有之色,可借白色問之,漸增明度,宇宙間萬有之色,可由黑色間之,漸成灰暗而至消失於黑色之中。故黑、白二色,為五色之主彩。

“視而不見”之空白,並非空洞無物也。可使觀者之意識,結合所畫之題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也。是背景也,既含蓄,又靈活,實勝於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詩》雲:“素以為絢兮”。素不但為絢而存在,實則素為絢而增燦爛之光彩。西洋繪畫評論家,每謂吾國繪畫為明豁,而不知素以為絢之理,深感吾國祖先之智慧,實勝人一籌。

黑白二色,對比最為明豁,為吾國群眾所喜愛。故自隋唐以後,水墨之畫,隨而勃興,非偶然也。然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不能離白色之底也。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仇英 《蟠桃仙會圖》局部

石谷自許研究青綠三十年,始知青綠著色之法。然其所作青綠山水,與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齊樑、漢魏,不可同日而語。蓋青綠重彩,十洲能得之於古厚也。

畫由彩色而成,須注意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更須注意色不礙色,斯得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張萱《搗練圖》

吾國繪畫,雖自唐宋以後,偏向水墨之發展,然仍不廢彩色。故顏色之原料,顏色之制工,仍須佳良精好,使下筆時,能得心應手,作成後,能經久不褪色,乃佳。

重彩之畫尤甚。《歷代名畫記》雲:“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雋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始興之解錫(胡粉),研煉澄汰,深淺、輕重、精粗。林邑、崑崙之黃,南海之蟻礦,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漆姑汁煉煎,併為重彩,鬱而用之。”

非過求也。近時畫人,無能自制顏色者,全委諸制工之手,無好色矣,奈何?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轉自:最美藝術,致謝。

【 版權聲明 】

我們尊重原創,《藝術929》所推分享內容和圖片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將及時改正並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