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敦刻爾克》大概是今年胃口吊得最久的一部片子,昨日夜場,破天荒灌了一杯咖啡,去了影院。

一邊是隔壁看得呼呼大睡的豬隊友,一邊是看得異常帶感的ME。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老實說,從票房角來說,《敦刻爾克》恐怕沒有get到大多數觀眾的G點。它的結局很有可能像《比利▪林恩中場的故事》。(從立意上,兩者相似度也很高)

從電影角度來說,它依然是諾蘭非常出色的作品。

諾蘭大神的傳奇地位可以穩固了。

湯姆▪哈迪露了兩秒全臉,基裡安▪墨菲客串了小角色,啟用了大量沒有演戲經驗的新人……這都不重要,當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名字出現在大熒幕上時,就足夠了。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對於電影愛好者,諾蘭的確是神一般的存在。

1998 年,諾蘭處女作《追隨》,豆瓣排名第161,評分8.9 ,這部片子的成本6000美金。

諾蘭第二部電影就直接殺到好萊塢,2000 年《記憶碎片》,豆瓣排名129,評分 8.5分。

2006 年《致命魔術》,豆瓣排名 60,評分 8.8分。

2008年《 蝙蝠俠黑暗騎士》,豆瓣排名 34,評分 9分,全球第四部票房達到10億美元的電影。

2010年《 盜夢空間》排名9名,評分 9.2分。

2015年執導科幻片《 星際穿越》排名 29, 評分9分。

每一部作品都在豆瓣Top 250。

(雖然豆瓣評分不具備絕對權威,但參考價值很大)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諾蘭本尊)

在我對電影狹隘的認知範圍裡(一定要加這個前綴,因為接下來這句話很主觀)——諾蘭是將商業藝術結合得最好的一位,沒有之一。

他既達到了挑剔的電影愛好者的欣賞水準,又最大程度滿足了普通觀影者的看片需求

極少導演能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很多優秀的導演要麼擅長拍攝文藝片,要麼作品太個人化,所以說,諾蘭是這個時代的奇蹟。

諾蘭因為玩轉一系列”燒腦“題材吸了一大波粉絲,這次《敦刻爾克》諾蘭一改往日的作風,踏踏實實拍攝一部近似於記錄片模式的二戰片。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所以,那些抱著《盜夢空間2》去看《敦刻爾克》的,失望而歸。

那些抱著想看《血鋸鋼戰嶺2》的,給了差評。

《敦刻爾克》既沒有血腥的雙方戰鬥場面,也沒有燒腦的邏輯推理。

全片沒有一個女性角色。

作為戰爭片,沒有一字背景介紹。

英法與德軍交戰,沒有一個德軍(納粹)的鏡頭。

再加一個,沒有一秒廢鏡頭。優秀的導演懂得憐惜鏡頭,會給觀眾留有鏡頭之外的想象。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作為解構大師,諾蘭這次又玩起了最擅長的“非線性敘事”(好好奇,他會終身秉持這種敘事手法嗎?),如果你不注意開頭的線索提示,之後你會一臉懵逼。

海陸空三個視角相互交叉,陸地是一週,海上是一天,空中是一小時。在錯位的時間裡交叉剪輯,你可能會看到——海軍的白天,鏡頭轉換到陸軍就是黑夜。

能把戰爭片的敘事剪輯這樣,也只有諾蘭了。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但這種炫技的鏡頭剪輯對電影主體其實沒有多大意義,畢竟不是劇情片。

我更關心的是諾蘭切入的視角,以及如何來表現“戰爭”主題。

戰爭片的意義是什麼,只有一個,為了反戰。讓誰來反戰?熒屏前的人。

通過英雄主義來實現這一目的的影片太多,對於代入感強的觀眾,他感受到的不是戰爭的殘酷,而是主角光環帶來的雞血。諷刺的是,觀眾往往就好這一口。(此時好想點名某當紅片)

如果《敦刻爾克》只描述了那些前去救援的空軍和民用船隻的英勇精神,那和庸俗的戰爭片無異。

諾蘭將大量鏡頭用於被困的海陸軍士兵,腹背受敵,連逃離都無處可逃,暴露在海邊的他們,隨時面臨著敵人的轟炸。一次次的希望接踵而來的是絕望,每經歷一次絕望而活下來的士兵都比之前更膽小,更害怕,更想回家。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所有看完此片的人,都會從骨子裡生出對戰爭的寒意。

只有身臨其境的恐慌,才能讓屏幕前的人對戰爭徹底畏懼

這是《敦刻爾克》全片渲染的氛圍,也是諾蘭給影片定的基調。

結局大家都知道,40萬英法軍成功撤退。

如果結局拍攝國人歡呼鼓舞歡迎他們迴歸,那就不是諾蘭了。

大神就是大神。

場景一。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逃離歸國的陸軍甲憤憤地對著同樣逃離的飛行員說,你們空軍都去哪裡了?

我們腦海瞬間閃回導演用了大量鏡頭戰展現英國空軍作戰的過程,耗盡最後一滴機油成功殲滅敵人三架戰鬥機,才使得海灘上那些海陸軍免於空襲,代價是英國空軍一位跳海,一位當了敵方俘虜。

所有的努力最後換來一句,“我們被困時,你們都哪裡去了?”

幾十分鐘的空中作戰鏡頭,與1秒的對話,極其強烈的對比和諷刺。

場景二。

被拯救的士兵下了火車後,一個老頭祝賀他,士兵眉頭一皺“我們只是逃離成功了”,老頭緊回一句:“這就夠了!”

士兵轉向另一位士兵抱怨道,“這個老傢伙甚至都沒抬頭看我一眼!”士兵的小心結展露無遺:我們是逃兵,他們正為我們感到羞恥!

鏡頭切換到老頭,正伸著手摸向另一個士兵的臉,老頭其實是個盲人

導演在末尾都不忘記用1分鐘鏡頭表現逃離士兵戰後的創傷敏感心理

不知道鄙視《敦刻爾克》的是什麼心態?有些人只適合看韓劇吧!

在大師屈指可數的時代,如果有生之年,能夠見證一位將會載入影史的傳奇導演,感覺也是件“小確幸”的事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