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歐洲豪門,你還在為中國足協U23罵娘嗎?該好好反省自己了

歐冠 中國足協 西甲 足球 張達斌 2017-04-29

2017這個賽季比較有意思。特別是在亞冠賽場拼殺的三支球隊,恆大陣容固化、蘇寧國內聯賽至今未開齋,上港攻強守弱。歸根到底還是國內球員水平、特別是年輕隊員水平,未能跟上大中超水平急速提升的節奏。

所以才有了足協U23政策。

我更願意相信這個為中國足球度身定做的“土政策”,能長期而有效地堅持下去;既然已經開始,就不要匆忙結束。

我們來看看,現今歐洲豪門的年輕球員生存狀態吧。

我們以歐冠8強為例; 皇馬、馬競、尤文圖斯以及摩納哥將會角逐決賽名額。可以說4支隊伍的晉級都是實至名歸,各自特點也是得到充分發揮。而4支晉級隊伍中,除了尤文圖斯的平均年齡達到29.55歲,其餘三隊的平均年齡不足28歲——皇馬27.48歲,馬競27.37歲以及摩納哥25.28歲。

對比歐洲豪門,你還在為中國足協U23罵娘嗎?該好好反省自己了

拜仁慕尼黑的方式讓人討厭

一支隊伍的長遠發展,離不開球員更新換代,在大賽舞臺上出現年輕球員的身影,有助於他們的提高。年輕球員除了通過交易引進過來的手段外,更多的是俱樂部自身青訓培養系統,以及隊內挖潛。

在本世紀初,意甲、英超和西甲是公認的歐洲五大聯賽裡領先的三大聯賽,當時的德甲,影響力和聲望都遠不如現在。近年來,依靠德國足協卓有成效的青訓培養,德甲開始強勢崛起。

從2005年至今,每個賽季都至少有1支球隊進入歐冠或歐聯杯的四強。儘管本賽季這個紀錄終結了,但無人否認德國足球對於年輕球員的培養,效果相當不錯,但不包括拜仁慕尼黑。

在德甲聯賽,拜仁基本就是一個“吸血鬼”的角色,只要是競爭對手的主力,都會千方百計收歸己有。十幾年前的勒沃庫森如是,到後來的多特蒙德,如今黑馬RB萊比錫也難逃“魔爪”。拜仁基本是同過這種模式去虛弱聯賽競爭對手,同時補充自身實力,至於球隊的青訓產品,名聲就一般。

與皇馬交鋒當中,安切洛蒂也只能押寶在一眾老將身上,年輕球員基本沒有機會。甚至有拜仁高層認為是德甲聯賽水平太次,導致拜仁聯賽得不到鍛鍊,從而歐戰出局。

這種荒謬論調,其實在為拜仁的轉會策略找藉口!

德甲聯賽長期都是拜仁一家獨大,德甲老二成為拜仁球員供應商的情況屢屢發生,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加之球隊以買人補充為主,一眾主力狀態老化的情況下,面對如日中天的皇馬,也確實艱難。

輪換為王,齊達內的堅持

反觀皇馬,除了C羅個人神勇發揮之外,包括的卡瓦哈爾、阿辛斯奧、納喬、卡塞米羅等等都是90後球員,在齊達內本賽季堅決輪換的方針上,這批年輕球員經常獲得出場機會,得到鍛鍊。到了大賽中也可以給主帥更多排兵佈陣的選擇。

即便是剛在國家德比落敗於死對頭巴薩羅那,被對手追至平分;但齊達內依然堅持賽季初的承諾,在上一場比賽中派出9名輪換首發球員。如此做法,一是對輪換的堅持,所謂言出必行;二是對年輕球員、替補球員的信任。相信在賽季末衝刺階段,這種輪換帶來的體能優勢,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低買高賣,球員交易是門好生意

說到年輕球員擔綱的對碰,摩納哥與多特蒙德的較量可算是代表。兩隊兩回合總共產生9個進球,摩納哥的姆巴佩、卡巴約科,多特蒙德的魏格爾、杜爾姆、登貝萊等等,都是未來歐洲大球會引進的對象。

摩納哥也就是憑藉一眾小將,成為本賽季歐洲五大聯賽進攻火力最強的隊伍。如果說歐冠賽場是“看貨”最佳場所,那麼,經過大考的摩納哥一眾球員,將迎來各路豪門競相追逐。如果他們願意,歐洲最大的足球超市,即將開門營業。

年輕球員的培養是對俱樂部長遠發展的有利舉措,表現出色的話,既可以幫助隊伍獲得好成績,也能在轉會市場上拿到更好的回報。

對比歐洲豪門,你還在為中國足協U23罵娘嗎?該好好反省自己了

除了俱樂部,受惠的還有國家隊

這個話題,我們結合中超本賽季U23的新政一起討論。

就在前幾天,中國足協公佈了國家二隊教練組以及球員名單,所謂國家二隊,就是讓更多的年輕球員打上國字號球隊;與國家隊形成銜接,實現“大國家隊”的體系。

今年年初的中國杯,國家二隊就已經作出嘗試,因為在中國杯的名單中,真正國家隊的球員並不是很多,大部分球員都是聯賽表現突出的球員以及年輕球員。這個就是國家二隊的雛形,雖然掛著國家隊的名頭,但大部分媒體和球迷仍舊稱之為“國家二隊”。

國家二隊的人才選拔遵循“聯賽表現突出的球員+有潛力的年輕隊員”組成的規則,前者是為了給那些大器晚成、不放棄的球員一個機會,後者則著眼於中國國家隊的未來。其中,年輕化是國家二隊最核心的思路。

這支國家二隊和國家隊也不會完全清晰分割,實際上,一些年輕球員可以參加國家二隊的集訓和比賽,也可以參加國家隊的集訓和比賽,保證國家隊有秩序的年輕化,順序接班。

對比歐洲豪門,你還在為中國足協U23罵娘嗎?該好好反省自己了

由中國杯誕生出“國家二隊”,或許萬達集團當初都沒想到吧。

就目前來看,年輕隊員方面,應該在93、95和97年齡段中進行合理的分配。儘管U23新政受到很多質疑聲音,甚至出現張華晨、尹昌吉等被球隊“秒換”的犧牲品,但中超聯賽5輪過後,仍舊有一些新人在脫穎而出,比如剛剛為力帆進球的南鬆、富力表現出色的後衛黃政宇等,當然也包括部分海外球員,如張玉寧、林良銘等。

海外球員自然有他們的鍛鍊舞臺,而國內聯賽效力的年輕隊員通過U23新政可謂搶得一些難得的出場機會。整個中超聯賽,沒有多少球隊能夠像廣州富力一樣,如此重視青訓,以及本土化。

對比歐洲豪門,你還在為中國足協U23罵娘嗎?該好好反省自己了

在急功近利的聯賽氛圍下,各隊高額投入自然希望有所回報,花大價錢前外援可能立竿見影,但偏偏搞青訓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夠成功,遑論產出一個優質球員?因此在保障成績為大前提的情況下,年輕球員哪有出頭天?國家隊也從何引入新血?

迫在眉睫的事情,足協唯有以行政手段進行干預,促使各傢俱樂部都把青訓重視起來。所以我無比贊成新政的執行,還希望足協能夠將這條新規細化,以保證年輕球員上場的時間,不要讓張華晨們成為U23過客,成為犧牲品。

無論是歐戰賽場還是國內聯賽,乃至國家隊,球隊年輕化以及青訓建設都是頭等大事的,只要有好的人才儲備,才能在的風雨交加的綠茵江湖上馳騁,保持穩健發揮。

【作者簡介:激情解說,還原真實賽場!張達斌,資深粵語足球評論員,26年足球行業經驗,現在樂視體育負責中超、英超粵語解說。現場講波充滿激情如行雲流水;觀點精闢獨特,詞鋒犀利描述到位,為你還原真實賽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