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2017年上半年種植業生產情況分析

農業 三農 農村改革 農村 山丹農業 2017-06-16

今年以來,我縣種植業生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重點,在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前提下,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積極優化產業結構,種植業生產形勢呈現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農業生產基本情況

1、農作物播種面積完成情況。全縣完成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62.15萬畝,較上年增加0.44萬畝,增長0.72%。其中糧食作物43.44萬畝,較上年減少1.11萬畝,減少2.53%;經濟作物18.71萬畝,較上年增加1.57萬畝,增加9%。糧食作物中小麥21.28萬畝、馬鈴薯13.38萬畝、大麥5.1萬畝、玉米1.83萬畝、豆類1.14萬畝,燕麥0.7萬畝、穀子0.02萬畝;經濟作物中油菜籽5.62萬畝、胡麻0.44萬畝、葵花2.78萬畝、中藥材3.64萬畝、蔬菜2.29萬畝、苜蓿1.45萬畝、蔬菜制種0.9萬畝、西瓜0.6萬畝、花卉0.16萬畝、甜菜0.15萬畝、樹莓0.1萬畝、其他0.28萬畝。糧經比由2016年的72:28調整到70:30。

2傳統優勢產業保持穩定以優質小麥、啤酒大麥、脫毒馬鈴薯、雙低油菜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播種面積達到45.38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73%,糧油生產穩定,確保了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3、特色高效產業發展迅速。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以蔬菜、西瓜、藥材、枸杞、優質牧草為主的高效特色產業,播種面積達到7.98萬畝,較上年增加2.63萬畝,增長49%。

4、適度規模經營水平穩步提升。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鞏固土地經營權入股成效,擴大經營範圍,積極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土地流轉面積已達到了29.9萬畝,較2016年增加0.7萬畝,佔二輪承包面積的64.1%,規模經營戶達908戶,其中千畝以上經營戶45戶。緊緊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2017年,培育發展示範性專業合作社20個,示範性家庭農場15個。目前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181個,家庭農場1158個。

5、科技推廣步伐加快。加大重大農業關鍵技術創新應用,推廣測土配方技術61萬畝,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49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面積40萬畝,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面積達34.2萬畝,其中壟膜溝灌26.2萬畝,膜下滴灌8萬畝。落實各項試驗示範基點29處,駐點科技人員95人,引進試驗新品種118個,開展各類試驗示範32項,有效帶動了農業高新實用技術推廣應用。

6、設施農業進展順利2017年計劃新增食用菌大棚2000座,鋼架大棚2000座,以食用菌、紅提葡萄、溫室蔬菜、優質雜果為主的特色設施農業將達到11439座。1-5月份,全縣新增鋼架大棚592座,累計種植食用菌198.5萬棒,新栽種食用菌140萬棒,生產食用菌2.7萬公斤。甘肅愛福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食用菌龍頭企業通過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實現年產各類食用菌栽培菌種500萬袋、草腐菌培養料10萬噸、木腐菌菌棒2500萬棒的生產能力,提高了食用菌栽培原料供應水平。我縣食用菌產業正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壯大。

二、農業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生產成本上漲擠壓了增收的空間。據4月份調查,農資價格穩中有升。小麥種子每公斤3.2元,較去年下降0.16元,大麥種子每公斤3元,較去年下降0.1元,馬鈴薯種子每公斤3元,較去年上漲0.4元。尿素每公斤1.5元,較去年上漲0.2元,二銨每公斤2.8元,鉀肥每公斤3元,複合肥每公斤2.7元,均與去年持平。地膜每公斤10.04元,較去年上漲0.44元,棚膜每公斤14元,較去年上漲0.5元,農藥較去年上漲了15%左右。機械費用與去年持平,水價改革增加了灌溉成本,人工成本逐年看漲。生產成本剛性支出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種植戶的積極性。發展節水、節肥農業,推廣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是節本增效的重要途徑。

二是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較弱。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我縣各類極端天氣頻發。近年來,乾旱、沙塵暴、低溫凍害、乾熱風、冰雹、連陰雨天氣時有發生,給農業生產造成一定損失。2016年,我縣連續遭受低溫凍害、乾熱風、冰雹、連陰雨天氣四次自然災害,造成糧食損失60萬公斤以上,經濟損失過億元,有的種植大戶血本無歸,叫苦連天。目前我縣雖然克服了乾旱對春播的影響,但對自然災害的潛在威脅應予高度警覺,增強防災意識、加強預警、落實各類防災應對措施刻不容緩。

三是農業從業者素質較低。目前滯留農村的農業從業者主要以老人、婦女為主,文化素質較低,不利於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各類培訓機構要深入鄉村、生產一線,強化培訓,不僅要培訓專業種植大戶,還要普及淺顯易懂的科技知識,全面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三、後期農業生產的建議

是全力以赴抓好農作物田間管理。進入六、七月,是各類農作物的快速生長期。各級農業部門和鄉鎮要切實落實好中耕除草、農藥噴酒、灌溉施肥等田間綜合管理措施,重點指導種植戶加強各類農作物的田間管理。農業科技人員要深入生產第一線,實行科技進村入戶,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及時解決技術難題,落實增產措施,促進農業增產豐收。

二是高度重視農作病蟲害的防治。當前時值高溫天氣,也是各類病蟲害的高發季節。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突出落實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絕不能因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致使農作物減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重點加強馬鈴薯晚疫病、油菜霜黴病、雙孢菇褐腐病等的防控工作,培訓指導農民掌握防治技術,做到早防早治。

三是做好極端天氣防範應對工作。當前正值各類作物生長關鍵期,也是乾旱、乾熱風、大風、冰雹、洪澇災害的多發季節,要加強災害性天氣預警,農業、氣象、水務等部門通力協作,及早預防各類災害,第一時間將災害性天氣預警、抗災防災技術措施發送到村社和種植大戶,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四是拓展農產品銷售流通渠道。深入分析農業經濟運行情況和農產品市場熱點問題,及時掌握大宗特色農產品價格信息動向,廣泛開展市場信息分析預測,大力宣傳我縣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合作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營銷促銷網絡推介活動,提高農產品知名度,提高市場佔有率,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山丹縣農業委員會 閆玉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