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農業 臺灣 經濟 三農 元素文創 元素文創 2017-09-21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今天,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式美食、臺式咖啡館、臺式動漫、臺式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小島臺灣的“自我調情”

臺灣人是聰明的,也是浪漫的。

追溯臺灣地區文創產業的源頭,也是來自於臺灣經濟的轉型。在臺灣經過上世紀70~80年代亞洲四小龍時期高速發展之後,先是農工式微,繼而高科技代工產業在1990年代末開始轉向衰落,臺灣,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2年,臺灣有關方面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整體經濟發展計劃,其核心就是對老百姓進行美學啟蒙與教育,在整個社會孕育對文化美學消費的審美土壤,只有在大環境不斷成熟的前提下,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才能正式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2009臺灣當局又提出了《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執行時間為2009~2013年,主要目標是以臺灣省為基地,拓展華文市場,進軍國際,將臺灣打造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

經過10來年的發展,臺灣地區文創產業形成了五大支柱:

1、動漫創意;

2、精緻農業創意;

3、新媒體產業創意;

4、現代陶瓷業創意;

5、產品設計創意等幾大類。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近期臺灣《遠見》雜誌曾對文化創意產業做過問卷調查,當問到臺灣的文創產業中哪個最有潛力壯大並走向世界,35.6%的老百姓選擇了創意生活產業,排名第一。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那麼,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文創行業的本質:文為內驅,創意先行。王道,是創意的能力。中國實體經濟若想真正脫離百城一面、百店一面的乏味和陳舊,文創型商業一定是最重要的生產力重新集聚的出口。

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學習臺灣的文創創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面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產業的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商業項目。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如精品農業是臺灣具備世界水平的產業門類。臺大的農業系與其醫學系一樣,都是臺灣傲視世界的頭牌科系。臺灣最具創意的還不是將農業做成褚橙這樣的精細產業化的模式,而是將農業產業與旅遊產業有效結合,發動民眾創新的力量,將農場改造成親心可人的家庭親子旅遊目的地,從而形成疊加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臺灣農業發展也經歷了由數量增長到質量提升,再到產業經營和效益農業的三個發展時期,1990年代,臺灣率先在全亞洲提出發展“精緻農業”,推動了農產品分區產出和分級銷售體系。後來,又提出發展“休閒農業”,推出一批“休閒精品”,引領檯灣農業向更高層次邁進,進一步促進了農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

以掌生穀粒品牌為例,他們在傳統產業中加入創意,並以創意為核心,實現文化再生、創造品牌的品牌經營模式,不僅迎合了精緻消費、文化消費、象徵消費時代,更使其成為了產業創新的先驅者。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臺灣文創:小島的自我調情

臺灣農業的文創轉型過程中的多數涉農品牌,均因循產業環境、消費環境的變化,以農產品為原點,利用產業的文創轉型,形成了農業對於各個產業的系統影響力,構建了縱橫整合多個產業的品牌產業鏈,獲得了更廣闊的品牌成長空間。

黃耀庭/文

(版權歸《元素》雜誌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歡迎閱讀此文章,想獲得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元素”微信公眾號,分享更多文創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