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2015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概念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

2017年,習近平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以供給側結構性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以及內外發展條件和環境都發生了基礎性和關鍵性的變化。

這些變化將重塑農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角色。我國農業所面對的困難與矛盾,需要通過全面和深層次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予以破除。

2019年7月5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京舉行了《變革三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挑戰與對策》報告發佈會暨研討會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於2018年成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課題組,對我國糧食安全、城市化和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和農村經營主體、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金融和財政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生態環境、農產品國際貿易、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等領域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祕書長助理俞建拖、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春喜以及有關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發佈會。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盧邁在致辭時指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現代化發展到當前階段,各方面結構性矛盾推動下的產物,要從中國現代化的全局來考慮,並服務於現代化的長遠目標。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農業發展的目標簡單而明確,即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現在,中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中國農村、農業生產的情況也發生了變化,農業的發展走向和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方向需要進一步明確。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祕書長助理俞建拖代表課題組介紹了報告的主要成果。

農業的角色轉變與存在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農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角色發生了轉變。

■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在降低,但仍是吸納就業的重要部門。

■ 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產業,存在著吸引不足的問題,直接制約著鄉村社會的活力。

■ 農業對農民增收的支持能力在下降,但仍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 農產品總量供給充裕,但是在滿足更高消費水平上還存在質量和品類上的結構性失衡。

■ 農業發展需要資源要素投入,但面源汙染和點源汙染問題突出,受到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制約。

■ 農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但是多重因素限制了農業競爭力。

未來農業的使命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消除產品層面的諸多短期結構性問題,但這些問題是更長期的資源要素稟賦、體制和制度綜合作用的結果。

因此,更要著眼於解決長期的結構性挑戰,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基礎。從長遠的現代化目標出發,農業需要在中國未來經濟社會中承擔以下功能:

一是保障高水平的糧食安全,特別是主糧安全;

二是滿足對農產品消費升級的需要;

三是支持農民增收和縮小城鄉、地區收入差距;

四是提升農村社會活力;五是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推動整體生態文明建設。

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建議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在於資源要素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其中土地制度關係農業經營方式的轉變、農民和集體財產性收入的獲得、一二三次產業的深度融合,是關鍵的突破口。關鍵的指標就是改善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不是所有權意義上和承包權意義上的關係,而是實際使用和生產過程中的關係。

進一步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大對農村的人力資本投資和農業技能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機制。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一直投身於貧困農村地區早期養育、學前教育項目,用現代化的手段縮小教育鴻溝,完善職業教育的體系,這些方面對於農村人才培養是非常關鍵的。此外,必須優化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的格局,對潛在的農村金融風險做好監控和監管。

■ 通過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向綠色、清潔化的方向發展。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重構產業發展模式,創新監管機制,保護水資源與耕地資源。

完善農業相關的市場基礎設施,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優化農業財政支持政策體系,建立和完善新時期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報告發佈會上, 參會項目的學者們展開熱烈討論。同時,也與項目之外國內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相關議題進行交流。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李周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進入相對均衡階段後,農業發展方式應該有個顯著的變化,即從追求產量的農業轉變成追求質量的農業、從改造性農業轉變成適應性農業。

過去,為了追求產量我們進行大量的改造,把旱地變成水田,就是要通過主動改造提高生產率。現在,要更好的適應變化,多種一些低耗水、低耗肥牧草等等。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馮文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三農的發展需要兩個輪子,一是產業發展,二是社會建設。社會建設影響越來越大,除了基礎設施之外,還需要治理。

此外,農村醫療和農村養老兩大塊需要特別關注。醫療成為中國貧困人口致貧一半以上的因素,農村現在面臨的養老問題也非常嚴峻。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林學貴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研究員

我覺得應該強調農業風險管理,現在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在農業風險這塊仍有提升空間。

農業風險管理有兩塊,一塊是產中的,就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風險管理,一塊是產後的風險管理。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程恩江

福特基金會項目官員

農村金融和農業生產支持體系聯繫起來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處理農業補貼。

由於農業補貼有限定,農村金融可能是農業補貼比較有效的途徑,但是怎麼補,用什麼方式,怎麼把農村金融和農村信貸跟投資和補貼結合起來,這個也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採寫 - 淇淇

編輯 - 絲露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幾何?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