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陝西日報記者 張江舟 文/圖

最新政策:《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提出,發揮龍頭企業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

樣本:安康市旬陽縣銅錢關鎮天寶寨村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國小農”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農情,要注重解決小農戶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把他們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服務小農戶、提高小農戶、富裕小農戶。

2017年中央出臺了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文件,現在又出臺扶持小農戶的政策,有何政策指向?

小農戶在我省農村佔多大比例?他們的生產經營狀態如何?小農戶在農業生產中面臨哪些實際問題?應該怎樣促進小農戶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分三路赴陝南、關中、陝北進行採樣調查。在陝南,記者在安康市旬陽縣銅錢關鎮天寶寨村進行了調查採訪。

小農戶仍是農業的基本面

樣本情況:天寶寨村現共有農業戶籍人口630戶2027人,耕地3200畝,小農戶佔比90%以上。

問題關注:因為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在家裡的老人和帶孩子的婦女成了現在地裡幹活兒的主力。

“我們村戶均耕地不足6畝,全村90%以上的農戶都是耕種面積不足10畝的小農戶。”5月21日,安康市旬陽縣銅錢關鎮天寶寨村黨支部書記王濤介紹說。

一家一戶小規模的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經營的基本面。天寶寨村不僅是陝南農村的一個縮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其他地區農村面臨的問題。

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全國小農戶數量佔到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佔農業從業人員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70%。

2018年陝西省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報表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陝西農戶總數為772.78萬戶,其中經營耕地面積10畝以下的農戶數為640.74萬戶,佔農戶總數的82.91%。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這些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都是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但從各地實際來看,一些地方確實存在著忽視小農戶,甚至存在擠小農戶壘大戶的傾向,資金項目過於向大的經營主體傾斜,向工商資本傾斜,甚至侵害了小農戶的一些合法權益。

長期忽視小農戶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小農戶脫貧增收難、沒有辦法轉移就業又無地可種的“無業農民”出現、“空心村”、留守老人和兒童……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要求扶持小農戶,提升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能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表示,小農戶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的基本面,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的關係,我國的農業經營方式必須是堅持宜大則大,宜小則小。

企業帶領小農戶闖市場

樣本情況:天寶寨村現有農戶普遍勞動生產率不高,老齡化、兼業化嚴重,務農收益較低,科技文化水平不高。

問題關注:小農戶要靠土地吃飯。但是,種什麼能掙錢,怎麼種才能賣得好,種好了賣給誰,怎樣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中的一環?

陝南地處秦巴山區,坡地多、平地少、耕地分散不連片的地理條件,決定了這裡很難實現集中的規模化經營,大範圍的機械化生產更是無從談起。

“村上絕大多數土地都還留在農民手中進行經營。以小農戶為主就是咱的實際情況。”王濤說。

針對“怎樣才能促進小農戶發展,幫小農戶增收”這個問題,王濤從好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思考了。

勞動生產率不高,老齡化、兼業化嚴重,務農收益較低,科技文化素質整體水平不高,融資能力弱,運用現代生產技術能力不強……這些都是小農戶在發展中面臨的現實挑戰。

小農戶要靠土地吃飯。但是,種什麼能掙錢,怎麼種才能賣得好,種好了賣給誰,怎樣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中的一環?

《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提出:發揮龍頭企業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完善農業產業化帶農惠農機制,支持龍頭企業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納就業、村企對接等多種形式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公司+農戶”“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延長產業鏈、保障供應鏈、完善利益鏈,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小農戶想要闖市場需要有人帶路。在進行過大量嘗試後,我們選擇了‘企業+小農戶’的‘訂單農業’發展模式。”王濤說。

石金芝是天寶寨村村民。2017年,在外工作多年的她憑藉對山野菜市場的商業嗅覺返鄉創業,開辦旬陽縣拾金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從事蒲公英、石蠟菜等山野菜的種植、深加工及銷售。

兩年來,該企業已經發展了300餘戶小農戶成為合作農戶。小農戶負責生產。企業給小農戶提供統一的農資,進行農技服務,並嚴格按照訂單價格收購小農戶的全部產品。

石金芝說:“目前,天寶寨村的山野菜已經賣到了北上廣深等地。和我們合作的小農戶也嚐到了甜頭,生產熱情很高。主動來找我們合作的小農戶也越來越多。”

由企業牽頭,小農戶加盟,進行標準化生產的“訂單農業”,讓天寶寨村的小農戶和企業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實現了雙贏。

但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新的問題又產生了。

壯大集體經濟服務小農戶

樣本情況:由於種植缺乏統一標準,村民缺乏技術指導,為企業提供的原材料很多不符合標準。

問題:企業與小農戶溝通不暢怎麼辦?如何降低小農戶的生產風險?如何在確保小農戶收益的同時,幫助企業盈利,從而進入良性發展?

今年65歲的嚴禮學是天寶寨村的貧困戶。8畝耕地就是他與老伴如今唯一的收入來源。

如何用好這8畝地?嚴禮學著實精打細算了一番:4畝油菜、1畝辣椒、2畝大豆和玉米、0.5畝土豆。還剩下0.5畝地種什麼?嚴禮學決定試試這兩年村上好多人都在種的蒲公英。

5月22日,記者見到嚴禮學的時候,他正在田裡揮汗如雨地收割今年的第二茬蒲公英。他說:“第一茬收了150多斤,一斤一元錢。蒲公英一年能收十幾次。明年我打算多種2畝蒲公英。”

小農戶得了實惠笑逐顏開,計劃擴大規模。石金芝卻發起了愁。

“我們收購蒲公英要求莖葉長度不超過10釐米,不帶根,儘量不要有雜草。但鄉親們送來的很多都不符合標準,有些甚至不能用。一方面,我們按照約定價格付錢給村民;另一方面,我們的成本在上升,原材料質量卻在下降。這對企業不是好消息。”石金芝說。

企業與小農戶溝通不暢怎麼辦?如何降低小農戶的生產風險?如何在確保小農戶收益的同時,幫助企業盈利,從而進入良性發展?簡單的“企業+小農戶”模式暴露出的問題引起了天寶寨村黨支部和銅錢關鎮黨委、政府的關注。

“支持企業良性發展就是在支持小農戶。針對目前出現的問題,鎮黨委探索推行‘黨組織引領·鎮村融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模式,形成鎮村集體、企業、農戶利益共同體。”銅錢關鎮黨委書記陳康說。

如今,銅錢關鎮已全面完成轄區內17個村的集體經濟組織組建工作,並於4月份組建了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組織、幫助、規範小農戶生產,在保證生產質量的同時,還有利於解決企業與小農戶間的爭議。同時,這也有助於壯大集體經濟,降低小農戶經營風險,保障小農戶權益。”陳康說。

(觀察)小農戶的一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田園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恬靜悠閒。真的是這樣嗎?旬陽縣銅錢關鎮天寶寨村的小農戶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們每天都很忙。”

5月22日,記者見到村民李吉榮時,她正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辣椒苗地裡貓著腰拔草。大顆大顆的汗珠順著她被晒得通紅的臉頰不住地往下淌。家中僅有的4畝地,她育了3畝的辣椒苗。可以說,李吉榮今年的主要收入就指望這些苗子了。

“雜草長得太快了。這一片地還沒拔完,前天拔的那片地就又長出來了。”帶著記者到她家坐下,李吉榮談起了她每天的生活,“我每天不到5點就起床,先是給其他地裡鋤草,然後餵豬、做飯,等太陽出來了,露水下去了,就開始在辣椒苗地裡拔草。這些苗子金貴,不能傷著它們,除雜草不敢用鋤頭,只能蹲在地裡一把一把地用手拔。3畝的苗子現在基本都長好了,就等著哪天下雨了好移栽。”

如果說李吉榮每天的生活是圍著她的4畝地“轉圈圈”,那麼馮自平每天要轉的“圈”可比她大多了。

天寶寨村位於巴山深處,發展養蜂業的優勢得天獨厚。有著十多年養蜂經驗的馮自平是村裡的養蜂大王。120個蜂箱被他“灑”在大山裡,每年能帶給馮自平10多萬元的收入。

“我養的是野生中華蜂。蜂箱的布點要根據山裡蜜源的分佈確定。我現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挨個兒地去檢查蜂箱,一天下來得走幾十裡山路。天天都去,120個蜂箱走一圈下來需要一個多月。”馮自平說,“好日子哪有躺在床上就能過上的!想幹好養蜂這一行,不僅需要認真學習相關知識,和人多交流經驗,最重要的就是踏實、勤快。”

在天寶寨村,馮自平還不是公認的最勤快的人。

“用雙手勤勞致富,恨不得有分身術多幹幾份工”,這是村民們對陶平的評價。聽說鄰村太山廟村有生產大戶流轉了天寶寨村的30畝水田,打算種水稻,陶平連忙找上門去報名,攬下了耙田的活兒。

“除了務好自家的地,陶平經常在附近幾個村子攬活兒。去年我們公司高價收購野生山竹筍。陶平天天鑽到山裡去挖,一大袋一大袋地往下背。光那一季的山竹筍就讓他掙了1萬多元。”旬陽縣拾金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石金芝說。

夕陽西下,在城市裡已是倦鳥歸巢的時刻,天寶寨村的田間地頭依然是一番忙碌的景象……

(手記)小農戶缺什麼?

在本次採訪過程中,記者努力想找到很多涉及小農戶發展問題的答案。“他們缺什麼”是最核心的一個。

乍一看,小農戶什麼也不缺。他們有房有地,依靠自己的生產就能滿足絕大部分的基本生活需要。“自給自足”四個字彷彿就是小農戶的真實寫照。但再一細想,小農戶又似乎什麼都缺。放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裡,他們缺資金、缺技術、缺渠道、缺平臺、缺信息手段……

以天寶寨村為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裡的小農戶雖有企業帶動,有集體經濟助力,也有相關政策扶持,但他們的生產方式並不先進,生產效率普遍偏低,生產收益並不穩定。

脫貧和致富是兩個概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如何幫助小農戶實現生產的良性發展,實現持續穩定增收,進而推動脫貧攻堅的鞏固提升。記者認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必由之路。

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關鍵不是規模問題,而是引入現代生產要素。基於小農戶在相當長時期必然存在的基本國情,擴大社會化服務規模來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彌補耕地規模的先天性侷限,促進小農戶裝備的現代化與經營的集約化,無疑是實現小農戶走向生產現代化的戰略重點。

此次國家出臺的《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更是明確要求,在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完善針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從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推進農業生產託管服務、推進面向小農戶產銷服務、實施“互聯網+小農戶”計劃、提升小城鎮服務小農戶功能等方面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促進傳統小農戶向現代小農戶轉變。

因此,推動農業向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轉變,全面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化解小農生產的侷限與困境,是小農戶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小農戶如何進入大市場——從陝南一個村莊看促進小農戶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